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01)
2023(6486)
2022(5347)
2021(4616)
2020(3711)
2019(8075)
2018(7967)
2017(14941)
2016(7766)
2015(7963)
2014(7176)
2013(6770)
2012(5787)
2011(5041)
2010(4960)
2009(5036)
2008(4588)
2007(3957)
2006(3512)
2005(2997)
作者
(19480)
(16361)
(16160)
(15410)
(10141)
(7811)
(7403)
(6107)
(5991)
(5700)
(5356)
(5355)
(5020)
(4906)
(4814)
(4803)
(4787)
(4783)
(4722)
(4505)
(3927)
(3760)
(3630)
(3625)
(3578)
(3559)
(3522)
(3407)
(3191)
(3164)
学科
(30366)
经济(30334)
管理(25756)
(22882)
(19679)
企业(19679)
方法(13885)
数学(12465)
数学方法(12347)
(10222)
(7849)
环境(7758)
中国(7472)
(7322)
财务(7312)
财务管理(7305)
企业财务(6947)
业经(6766)
(5744)
(5658)
贸易(5656)
(5493)
(5382)
技术(5335)
农业(5193)
(5024)
金融(5023)
(5003)
银行(4998)
地方(4811)
机构
学院(102474)
大学(100114)
(44294)
经济(43513)
管理(40903)
理学(35814)
理学院(35546)
管理学(34928)
管理学院(34760)
研究(30127)
中国(22788)
(20820)
(18906)
财经(16922)
科学(16633)
(15428)
中心(14394)
(13920)
经济学(13907)
业大(13644)
(13561)
(13180)
财经大学(12654)
经济学院(12633)
研究所(12211)
商学(12016)
商学院(11881)
(11878)
师范(11772)
(11701)
基金
项目(71157)
科学(57478)
研究(53246)
基金(52871)
(45221)
国家(44874)
科学基金(40099)
社会(35838)
社会科(34233)
社会科学(34223)
(28443)
基金项目(27795)
自然(25208)
自然科(24695)
自然科学(24691)
教育(24368)
自然科学基金(24263)
(23208)
编号(21575)
资助(20768)
(16008)
成果(15975)
重点(15905)
(15478)
(15371)
国家社会(15162)
创新(14902)
(14156)
人文(14055)
课题(14020)
期刊
(46672)
经济(46672)
研究(28414)
(16837)
中国(15812)
管理(15236)
学报(13252)
科学(12463)
(11992)
大学(10468)
学学(10008)
(9637)
金融(9637)
教育(9402)
业经(8758)
技术(8732)
经济研究(8608)
农业(8468)
财经(8203)
(7062)
(6141)
国际(5722)
问题(5688)
商业(5367)
技术经济(5038)
财会(4991)
(4737)
统计(4695)
科技(4500)
现代(4459)
共检索到143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常青   辛立柱  
公司的投资效率与ESG绩效密切相关,从而可能诱发ESG漂洗行为。本文以合法性理论为基础,以2009—2022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了公司非效率投资对ESG报告漂洗的影响。研究发现:(1)投资不足的公司倾向于漂绿,然而,投资过度倾向于漂棕的结论不稳健;(2)投资不足对ESG报告漂绿的正向影响仅在股权制衡度较低、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较低、管理层货币薪酬较低以及管理层短视程度较高的公司中显著;(3)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全要素生产率越高、ESG基金持股比例越高以及分析师关注人数越多,都可以有效减轻投资不足对ESG漂绿的正向影响;(4)投资不足诱发ESG报告漂绿,公司声誉是其作用路径,融资约束是其深层动因,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则是有效的外部制约机制。本文基于非效率投资的视角探究了公司投资活动对ESG报告披露的影响,弥补了现有文献在非效率投资的经济后果与ESG报告漂洗动机相关研究上的不足,为深入理解非效率投资对ESG报告披露质量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信息不对称提供了经验证据,为政府与监管部门据此出台相关规定以抑制ESG漂绿提供了思路,也有利于推动上市公司更好地落实“两山论”、顺利实现“双碳”目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世忠  
《巴黎协定》签订以来,社会公众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切与日俱增,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议题备受重视,ESG报告的强制性披露呼之欲出。伴随着ESG报告的演进,"漂绿"问题相应衍生。本文首先介绍"漂绿"的缘起及其在企业界、金融界和学术界的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剖析企业和金融机构"漂绿"ESG报告的外因和内因,最后从推动立法、统一标准、强制披露、独立鉴证、数字赋能和能力建设等六个方面提出治理和抑制"漂绿"的举措。本文认为,加强对"漂绿"的研究和治理,有助于提高ESG报告的质量,为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扎实的基础数据和信息。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许汉友   杨雨蝶  
深化绿色金融发展、助力经济绿色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ESG理念盛行的今天,金融机构的ESG投资行为因其深远影响而颇受投资者青睐,但层出不穷的“漂绿”现象也牢牢制约着绿色金融的发展,制约着ESG投资的发展。西方国家作为绿色金融发展先驱,从信息披露、制度监管、实践探索等方面对“漂绿”现象进行了研究和治理。本文在学习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基于舞弊三角理论对DWS Group案例进行分析,从压力、机会和自我合理化因素角度对金融机构ESG投资“漂绿”行为的动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我国“反漂绿”体系框架,以期为绿色金融的平稳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汪之和  陶妍  刘振华  
对白鲢的漂洗鱼糜和未 漂洗碎鱼肉从化学组成成 分上分析比较, 发现碎鱼肉经过漂洗后, 由于除去了大部分水溶 性蛋白质、盐溶性蛋白质相对增加, 因而总蛋白含 量基本上保持不变, 而脂肪和灰分则明显下降。金属元素中 Na 、 K、 Fe 、 Zn 、 Pb 含量下降, 而 Ca 却明显增加, 必需氨基酸含量在漂洗鱼糜和未漂洗碎鱼肉中基本相同。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淑华  陈兴才  门金秋  
研究了漂洗和擂溃工艺对鳙鱼鱼糜凝胶强度的影响,得出鳙鱼鱼糜凝胶强度较大的漂洗工艺为:先用清水漂洗2次再用2.5 g.L-1盐水漂洗3次,每次漂洗水量为鱼肉质量的6倍,漂洗时间3 min,漂洗水温10-14℃,漂洗水pH在8附近.擂溃工艺为:擂溃温度15℃左右,擂溃时间20-30 min.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钱娟  王继宏  田鑫  李燕  
以低盐罗非鱼鱼糜为原料,研究了不同漂洗方式对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漂洗对低盐罗非鱼鱼糜的品质有较大影响。传统漂洗方式下的鱼糜凝胶具有最大凝胶强度,碱盐水洗和未漂洗鱼糜凝胶的强度分别次之,TCA可溶性肽的含量和鱼糜凝胶的蛋白溶解率则依次增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图谱显示传统漂洗方式制备的鱼糜拥有较宽的肌球蛋白重链和肌动蛋白谱带,且拥有更加致密、均一的超微结构。因此,传统漂洗方式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低盐罗非鱼鱼糜凝胶制品的品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浩  洪佳敏  李丹辰  梁鹏  陈丽娇  程文健  
以蓝圆鲹为对象,研究普通肉、暗色肉和混合肉在盐水漂洗和碱盐水漂洗两种方法下,对鱼糜的pH、持水性、白度和质构特性的影响,确定3种鱼肉最适的漂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3种鱼肉在最佳漂洗方法下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普通肉适合用0.2%盐水漂洗,暗色肉适合用0.4%碱盐水漂洗,混合肉适合用0.3%碱盐水漂洗;与盐水漂洗对比,碱盐水漂洗能显著提高蓝圆鲹鱼糜的白度,改善pH,降低鱼糜的持水性和质构特性(P<0.05).流变特性测试结果表明,普通肉鱼糜的品质要好于混合肉鱼糜,暗色肉鱼糜的品质最差.温度扫描结果显示,蓝圆鯵鱼糜形成过程经历3个阶段:第一阶段出现在46℃之前;第2阶段出现在46-52℃,为凝胶...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唐淑玮  高瑞昌  赵元晖  曾名湧  冯秋凤  陈依萍  
本研究以鲟鱼(Acipenser sinensis)肉为原料,通过正交实验对鲟鱼鱼糜的漂洗工艺进行了优化,对鱼糜漂洗前后的蛋白质含量及其组成、水分分布、凝胶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鲟鱼鱼糜的最佳漂洗工艺为:水漂洗1次,盐水漂洗1次,盐的质量分数为0.25%,漂洗时间为1 min。鲟鱼鱼糜经漂洗后,其盐溶性蛋白比例显著升高(P<0.01);鱼糜中的水分受到的束缚力增加,自由度减小,形成了更为致密的凝胶网状结构;破断力、凹陷距离、凝胶强度、持水力、白度等表征凝胶性能和鱼糜品质的指标明显提升。研究表明,采用恰当的漂洗工艺可显著提高鲟鱼鱼糜的品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琳琳  常忠义  高红亮  田沛霖  韦妮  步国建  
【目的】研究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维生素E(VE)和茶多酚(TP)对罗非鱼非漂洗鱼糜的抗氧化作用,为其在非漂洗鱼糜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选取3种抗氧化效果较好的抗氧化剂TBHQ、VE和TP,以不同量(TBHQ为0.2,0.4和0.6g/kg;VE为0.2,0.4,0.6和0.8g/kg;TP为0.4,0.8,1.2和1.6g/kg)添加至罗非鱼非漂洗鱼糜中,于-20℃冰箱中冷冻保藏,定期取样测定样品的2-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值)作为判定鱼糜氧化程度的指标,筛选出TBHQ、VE和TP的最适添加量;通过对比试验,筛选出抗氧化效果最好的抗氧化剂;通过协同试验探究抗氧化剂之间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宁宇新  王家美  张志宁  
文章系统梳理了有关绿色漂洗的研究文献,试图以绿色漂洗含义和类型为切入点,分析绿色漂洗产生的动因和影响绿色漂洗行为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绿色漂洗产生的动机主要为合法性需求和信号传递的需求;影响绿色漂洗行为的相关因素包括合法性压力、竞争和模仿性压力、利益相关人的压力和企业异质性特征等因素。继而文章提出绿色漂洗的研究需要结合企业内外部的制度环境因素,考虑影响绿色漂洗背后的经济和社会因素;同时应看到一定程度的因势利导,绿色漂洗会促进企业不断调整其绿色环保政策,推进企业从绿色漂洗策略转向绿色创新策略,替换不满意策略,从而实现动态平衡。最后,对于绿色漂洗的治理,文章提出需要比较不同治理政策的优劣,并结合企业自身因素验证治理效果和治理路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宇熹  
“漂绿”是投资者可能面临那些表面上符合ESG标准或宣称具有良好ESG表现的投资标的,但实际上存在潜在的ESG问题或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风险。“漂绿”是一种复杂的多层面耦合风险,可能影响ESG价值链上众多利益相关者、金融市场参与者、政府有关部门。本文在总结“漂绿”的类型与风险耦合机理后指出,“漂绿上的漂绿”是投资者经常遇到的、最复杂的“漂绿”风险,其风险源数量多、信息扭曲程度高、潜在伤害大,也是监管部门要重点防范的ESG投资风险。最后提出监管ESG“漂绿”风险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维军   王昕  
基于2009—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量绿色金融能否如“手术刀”般真正发挥改善企业环境社会绩效的作用,抑或只成为部分企业“漂绿”营销的“麦克风”。结果表明:绿色金融的发展不仅未显著加剧企业“漂绿”行为,而且对“漂绿”倾向较重的企业起到了遏制作用。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重污染企业的环境社会绩效,且这一正向作用在非国有性质、位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和非高科技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鉴于此,应扩大区域绿色金融改革试点范围,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助力重污染企业改善ESG表现。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丹  马国团  奉雅娴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ESG报告信息披露质量越来越受到利益相关方的重视。作为评价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依据和价值体现,企业ESG披露意识逐步增强,国有企业的披露意愿高于民营企业,但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存在一定的“漂绿”现象。“漂绿”行为的产生主要有ESG信息披露标准不统一、披露要求差异大、评价体系的构建尚待完善等外因,也有企业谋求绿色融资或补贴、内部信披制度不健全、数据采集困难和保护商业机密等内因。对ESG报告的“漂绿”行为,须以多种评价体系为基础,锚定四级评价指标体系的量化指标,通过量化指标实际披露数据与行业平均标准、最高标准和最低标准进行比对加以甄别,同时应从构建中国特色的ESG生态系统、完善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标准、建立ESG数据信息采集体系、强化企业ESG责任担当等方面采取治理举措。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鸿宇  刘欢  熊善柏  刘友明  
为探究臭氧气浮漂洗对鲢鱼糜的除腥效果,以鲢鱼糜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检测分析传统漂洗和臭氧气浮漂洗后鲢鱼糜的挥发性成分,寻找其腥味来源。结果显示:鲢鱼糜中共检测到24种挥发性物质。与传统漂洗鱼糜相比,经过臭氧气浮漂洗后,鱼糜中挥发性成分减少,己醛、庚醛、壬醛、癸醛、1-辛烯-3-醇等对鱼腥味贡献较大物质的相对含量皆有所降低,而1-甲基-4-硝甲基-哌啶和5-甲基-2-苯基-吲哚等其他化合物并未被检测出。电子鼻的PCA分析结果与HS-SPME-GC-MS检测结果相一致。结果表明,使用臭氧气浮漂洗鱼糜相比传统漂洗可有效减轻鱼糜腥味,漂洗时间应控制在10~15 min。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汪之和  陈明洲  顾红梅  范秀娟  
研究了不同漂洗工艺和抗冻剂对几种西非鱼鱼糜冻藏后凝胶特性和白度的影响。结果发现 ,用NaHCO3、柠檬酸和CaCl2 溶液进行漂洗可明显提高鱼糜制品的硬度和凝胶强度 ,但对弹性的影响不大 ,因而凝胶强度的增加主要是由硬度的变化引起的 ;用NaHCO3 和NaClO漂洗可明显提高鱼糜的白度 ,尤其是对红色肉含量较高的鱼类 ;抗冻剂能明显提高鱼糜制品的凝胶强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