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29)
- 2023(7436)
- 2022(6185)
- 2021(5758)
- 2020(4510)
- 2019(10023)
- 2018(9746)
- 2017(18630)
- 2016(10210)
- 2015(11362)
- 2014(11065)
- 2013(10797)
- 2012(10510)
- 2011(9349)
- 2010(9553)
- 2009(8814)
- 2008(8838)
- 2007(8062)
- 2006(7344)
- 2005(6824)
- 学科
- 济(39198)
- 经济(39164)
- 管理(30026)
- 业(28259)
- 企(23842)
- 企业(23842)
- 农(13647)
- 中国(12389)
- 方法(12115)
- 地方(11538)
- 业经(10463)
- 策(10285)
- 财(9898)
- 数学(9124)
- 农业(8936)
- 数学方法(8902)
- 学(8892)
- 环境(8835)
- 制(7985)
- 划(7953)
- 贸(7633)
- 贸易(7629)
- 易(7401)
- 理论(7300)
- 和(6984)
- 银(6953)
- 银行(6940)
- 及其(6907)
- 行(6735)
- 技术(6463)
- 机构
- 学院(144021)
- 大学(138799)
- 济(57212)
- 经济(55810)
- 研究(53315)
- 管理(52424)
- 理学(43773)
- 理学院(43240)
- 管理学(42491)
- 管理学院(42166)
- 中国(40089)
- 科学(32165)
- 京(29177)
- 财(28289)
- 所(27094)
- 研究所(24469)
- 中心(23915)
- 江(23911)
- 农(23229)
- 州(22424)
- 范(21087)
- 财经(21065)
- 师范(20929)
- 院(19911)
- 业大(19184)
- 经(18896)
- 北京(18843)
- 农业(18036)
- 省(17426)
- 经济学(16325)
- 基金
- 项目(92168)
- 科学(72518)
- 研究(70506)
- 基金(64169)
- 家(55826)
- 国家(55263)
- 科学基金(46821)
- 社会(43376)
- 社会科(41000)
- 社会科学(40992)
- 省(38217)
- 基金项目(32931)
- 教育(31735)
- 划(31591)
- 自然(29747)
- 编号(29496)
- 自然科(28972)
- 自然科学(28962)
- 自然科学基金(28401)
- 资助(26258)
- 成果(24757)
- 课题(22035)
- 发(22014)
- 重点(21274)
- 部(19525)
- 创(19064)
- 性(18405)
- 年(18397)
- 发展(18076)
- 展(17767)
共检索到2304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锐 赵岩 王俊杰
线性文化遗产指"在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往往是出于人类特定目的而形成的重要纽带"。中国大运河在时间上延续数千年、空间上贯穿南北地区,具有明显的线性文化遗产特征。然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给大运河沿线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两岸居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带来了极大冲击。当下,对大运河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着一系列的误区,如片面、点状、单学科的保护模式盛行,旅游开发只注重经济利益等,致使很多的保护措施仅仅停留在"纸上",无法落到实处,大运河正在一天天远离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扬州古运河是大运河线性文化遗产中最典型的一段,本文以扬州古运河穿城段为例,针对古运河被"古董式保护"...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宝磊 郭风华 李仁杰 陈新杰
合适的视觉感知区位是获得良好景观体验的必要条件,但GIS视域计算结果对可视区位与景观语义之间可视关系的表征能力不足,难以进一步开展视觉景观资源的深度价值挖掘。论文基于已有景观视觉感知计算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提出并设计了面向线性文化遗产的景观视觉感知区位信息模型(landscape visual perception location model,LVPLM),基于NetCDF多维栅格数据结构建立了LVPLM数据集的组织方法及其应用逻辑。LVPLM数据集通过二维地理坐标维度表达视觉感知区位,通过语义特征点编码维度表达目标景观语义信息,进而建构视觉感知区位与景观语义之间的可视关系,实现了目标景观、感知区位和可视状态的信息集成。同时,设计了“钻取”“切片”“切块”三种LVPLM数据集应用模式,为多模式景观视觉感知信息挖掘与分析奠定了基础。论文选择长城线性文化遗产景观资源开展实证研究,建立了古北口长城LVPLM数据集,并通过实地调研勘测采集视觉对照验证数据,评估了数据集的基本可信度,初步证明了LVPLM模型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也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建设提供了新的数据资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侯兵 金阳 胡美娟
遗产重生是强化遗产价值认知、促进遗产保护与传承、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课题,空间生产理论在审视社会空间形态与文化生产演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分析遗产重生的过程与机制提供了解读视角。大运河作为一类巨型的线性文化遗产,难以全景分析遗产格局状态和演化机制,针对其中节点开展空间生产演化研究,是揭示遗产重生过程与机制的基础性工作。以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为例,运用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和GIS技术,从空间形态层面刻画遗产重生的物理形变过程与特点,进一步通过查阅志书和访谈分析探究遗产文化生产变迁历程,从空间生产视角揭示遗产重生机制。结果表明:(1)遗产重生过程分为农居空间、工业空间以及生态文化空间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功能区布局和空间形态规律不一。(2)遗产空间形态的变化,反映了遗产地不同阶段文化脉络及空间生产方式与内容的差异化特征,空间嬗变具有不同属性的特征。(3)遗产空间在工业化阶段出现断层,而在生态文明建设指引下,空间生产的三元主体共同作用,推动了运河遗产重生。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龚道德 袁晓园 张青萍
首先从模式的管理框架、管理目标、行动策略、运行保障机制四方面对美国运河国家遗产廊道的运作机理做了较为深入的剖析。然后,将保护工作本身提升到文化的高度,从保护技术、组织管理、精神理念三层面分别论述了运河国家遗产廊道模式对我国大型线性遗产保护的启示。最后,对我国"遗产保护文化"建设提出呼吁。
关键词:
遗产廊道 线性遗产 运作机理 保护文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舒涵 王长松
运河遗产空间蕴含丰富景观资源,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感知形成基于景观的地方意象,其中,声音景观作为感知地方与空间的关键路径,对于遗产保护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杭州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运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探索了运河遗产空间内感知主体对于声音景观的感知、偏好和行为,研究发现:(1)从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和功能结构来看,位于不同街区位置的空间类型与声音景观的感知和偏好直接相关,越靠近运河河道,感知主体的积极情感相对越强烈,京杭运河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声音景观提供了相对积极的感知空间。(2)环境功能一定程度影响了感知主体对该地声音景观类型的心理预期,从而决定了对声音元素的情感偏好。在同一街区的不同地点,感知主体受环境与心理作用的影响,对不同声音景观元素的感知程度和偏好程度不同。(3)不同声音类型对感知主体情感偏好的贡献率存在差异。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在运河沿线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中应重视对于声音景观的建设和维护,为运河遗产空间内历史街区的空间规划实践提供参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亚男 陈喜波
基于全域的、历时态的视角对京杭大运河的多重价值进行了基本判断,结合北京市总体规划(2016-2035)的相关内容,对运河景观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策略进行了分析,重点提出了从层积的景观遗产管理角度,以全域治理的思路对其活化利用框架进行了系统梳理,为大运河整体性系统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包括显性价值和隐形价值双维度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全域 历时态 京杭大运河 景观遗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佟玉权 韩福文 邓光玉
地理学及景观生态学中关于景观的学术思想,为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引。针对我国现阶段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问题,分析了在景观视角下进行文化遗产研究的必要性。通过对文化遗产景观的整体性、系统性,遗产地自然、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复合性,景观价值的多样性和景观空间、时间及其文化属性的统一性等特征的探索,阐述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与利用的合理途径。
关键词:
景观 文化遗产整体性 保护利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宋才发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茶诗为标志的茶文化堪称中国的一绝 ,以茶词曲赋为标志的茶文化堪称中国的国粹 ,以茶画为标志的茶文化堪称中国的瑰宝。本文认为 ,对中国茶文化遗产必须加大对优质名茶地理标志的保护力度 ,加强对优质名茶的商业秘密保护 ,加大对假冒伪劣行为的惩处力度。
关键词:
中华民族 茶文化 文化遗产 法律保护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兆荣
中华民族素以农耕文明著称,乡土社会的悠久性和区域的多样性,决定了中国乡土景观形态的复杂性。然而,只要是农耕文明,"田"便是一个至为重要的因素,它既是"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的折射,是土地农耕形态的田畴阡陌的图景,是人群共同体社会结构的"家园"纽带,又是"乡里乡亲"的缩影;自古延续的"田甲"管理系统亦建立在"田"的背景之上,王城之"城郭"形制也与田地的形态有关,甚至国家的"疆界"亦是由"田"构成的"疆理制度"。换言之,田地也是"社稷"国家的缩影。在南方,水稻与灌溉连带着一系列的自我属性,形成了一连串相互组合的独特景观要素。
关键词:
田地 里甲 邻里 社稷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翟洲燕 李同昇 常芳 罗雅丽 石钰
文化遗产景观是地域文化的符号表征,文化遗产景观基因则是地域文化代际传承的基本“遗传”单位和文化遗产景观形成的决定性因子。目前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研究已成为文化地理学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识别与提取隐藏在文化遗产景观内的文化基因,可反映出地域文化的基本特质。传统村落是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遗产景观,整体上延续和传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集中体现在传统村落内的文化遗产景观之中,对传统村落进行遗产性景观基因识别研究可揭示地域文化的人文地理性和传统村落的社会文化性。基于地域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理念,以陕西省35个代表性传统村落为例,首先从宏观和中观尺度,分析了传统村落遗产性景观的文化环境特征;其次从微观视角,建立了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景观基因识别与提取方法,对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景观的基因特征进行分析,识别出传统村落的地域文化特质。本文旨在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认识和保护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景观,为实现传统村落的文化复兴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翟洲燕 李同昇 常芳 罗雅丽 石钰
文化遗产景观是地域文化的符号表征,文化遗产景观基因则是地域文化代际传承的基本"遗传"单位和文化遗产景观形成的决定性因子。目前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研究已成为文化地理学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识别与提取隐藏在文化遗产景观内的文化基因,可反映出地域文化的基本特质。传统村落是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遗产景观,整体上延续和传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集中体现在传统村落内的文化遗产景观之中,对传统村落进行遗产性景观基因识别研究可揭示地域文化的人文地理性和传统村落的社会文化性。基于地域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理念,以陕西省35个代表性传统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孙晨 黄海波
常州是一座因河而生,因河而兴的城市。其中,奔牛段是大运河常州段的源头,具有悠久的历史。文章对奔牛段现有公共艺术及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和特色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奔牛运河文化与公共艺术更好结合的思路。
关键词:
奔牛运河 公共艺术 文化传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晓储 蒋继宏 陈凤美 刘群 黄利斌 何小弟
The paper reported antimicrobial function of different trees species in woodland along the Grand Canal, Yangzhou, China, at 16:30-17:00, Sep 5, 2004. The tested result showed that in different communities of Platycladus orientalis,Osmanthus fragrans, Cedrus deodara, Albizzia julibrissin, Cinnamomum ...
关键词:
扬州古运河 绿化植物 叶挥发物 抗菌功能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玮玮 李晓储 汪成忠 何小弟 陆建飞 黄利斌
比较分析了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绿地组成植物的固碳释氧效应。对19个树种单株单位土地面积的日固碳释氧能力进行了聚类分析,将它们分为3类:单株日固碳释氧量>65,26~58和
关键词:
植物学 绿地植物 固碳释氧 扬州 古运河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徐欢 曹林森 李红
以大运河淮安段为例,利用RS和GIS技术对遗产周边环境的景观进行分类,对各景观类型的景观视觉影响度进行评价,使用色谱正片叠底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叠加分析,确定不同视觉敏感等级的划分区域。结果表明:淮安段遗产区的优势景观类型为耕地景观和建筑景观,分别占47.68%和34.25%;近景的视觉影响度介于0.6~2.0,中景的视觉影响度介于0.4~0.8,远景的视觉影响度介于0.2~0.4;淮安段1级视觉敏感区总共3.04 km~2,占总面积的0.52%,2级视觉敏感区27.03 km~2,占4.64%。研究结果为大运河遗产周边环境的景观保护与视觉管理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关键词:
遗产保护 景观视觉 视觉评价 大运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