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85)
- 2023(9934)
- 2022(7869)
- 2021(6966)
- 2020(5993)
- 2019(13536)
- 2018(13472)
- 2017(25988)
- 2016(14633)
- 2015(16721)
- 2014(17043)
- 2013(16901)
- 2012(15500)
- 2011(13984)
- 2010(13948)
- 2009(12938)
- 2008(13028)
- 2007(11959)
- 2006(10339)
- 2005(9431)
- 学科
- 济(63972)
- 经济(63917)
- 业(37930)
- 管理(37780)
- 方法(28638)
- 企(28353)
- 企业(28353)
- 数学(25446)
- 数学方法(25247)
- 农(20471)
- 中国(17511)
- 学(15239)
- 财(15202)
- 地方(14838)
- 业经(14397)
- 农业(13711)
- 贸(11792)
- 贸易(11789)
- 易(11406)
- 制(10965)
- 环境(9741)
- 和(9447)
- 银(9019)
- 银行(8973)
- 务(8952)
- 财务(8926)
- 财务管理(8903)
- 融(8830)
- 金融(8827)
- 行(8511)
- 机构
- 学院(216334)
- 大学(215665)
- 济(87464)
- 经济(85660)
- 管理(78081)
- 研究(76409)
- 理学(67147)
- 理学院(66313)
- 管理学(64972)
- 管理学院(64594)
- 中国(56159)
- 科学(50989)
- 农(45590)
- 京(45435)
- 所(40962)
- 财(39312)
- 研究所(37748)
- 业大(37335)
- 农业(36332)
- 中心(35045)
- 江(33077)
- 财经(31451)
- 范(28650)
- 经(28570)
- 北京(28376)
- 师范(28306)
- 经济学(27938)
- 院(27207)
- 州(26279)
- 经济学院(25597)
- 基金
- 项目(147896)
- 科学(114396)
- 基金(105964)
- 研究(103021)
- 家(94648)
- 国家(93913)
- 科学基金(78556)
- 社会(64626)
- 社会科(61139)
- 社会科学(61117)
- 省(59548)
- 基金项目(56676)
- 自然(51709)
- 自然科(50453)
- 自然科学(50440)
- 划(49591)
- 自然科学基金(49549)
- 教育(46744)
- 资助(42856)
- 编号(41285)
- 重点(34452)
- 成果(32945)
- 发(32936)
- 部(31932)
- 创(29946)
- 课题(28936)
- 科研(28931)
- 计划(28912)
- 创新(28152)
- 国家社会(26938)
共检索到313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绍聪 吕艳玲 沐婵 张艳军 钱荣青 李泉清 李晓亮
水葫芦(Eichharnia crassipes)和大薸(Pistia stratiotes)是当前星云湖沿岸池塘水生生态系统内较为典型的主要漂浮植物,为了探讨其对星云湖入湖河水氮磷等养分的净化效应,以期对星云湖的湖泊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提供参考,采用室外调查与室内检测相结合、微区试验与大区定点(池塘区域)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水葫芦和大薸2种漂浮植物对星云湖入湖河水的养分含量具有较好的吸收净化效果,而且净化效果表现出了不同的时间变化规律。水葫芦的冬前(10~11月采样)全株干重、N吸收量、P吸收量分别为2.60 kg/m2、55.10 g/m2、17.65 g/m2,但经历冬季后(...
关键词:
漂浮植物 星云湖 入湖河水 净化效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廷林 戴栋超 王震 解岳 钟建红
阐述了漂浮栽培植物修复系统的技术原理、特点与系统组成,研究了在该系统中种植美人蕉和旱伞草2种植物的生长状况以及这些植物对城市河湖水体中氮、磷等的净化效果。尝试了将漂浮栽培植物与生物接触氧化技术结合起来,并研究了植物与生物填料的组合系统对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美人蕉和风车草在漂浮植物修复系统对氨氮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漂浮栽培植物与软性填料的组合系统对水中CODMn的去除率达46%以上。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蔡晓男 林墨翰 赵辉 莫亚思
选取矮型苦草(Vallisnerianatans)、改良型刺苦草(Vallisneriaspinulosa)和龙须眼子菜(Potamogetonpectinatus) 3种沉水植物为研究对象,对由江苏昆山污水处理厂尾水配制的试验污水开展水质净化试验。试验设置5个种植密度梯度和无植物空白对照组,从去除效率和不稳指数两方面,分析不同植物种类和种植密度对试验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创新性建立的去除效率和不稳指数两大指标具有较好的评价效果。两大指标分别用于评价水质净化试验前后期的水质变化趋势,相互结合可综合评价试验全周期的水生态修复效果,具体应用在本文中得到了较好的实践。不同植物对试验污水中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存在差异,且种植密度对净化效果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水生态修复工程中,建议选择适宜的沉水植物种类与种植密度,并且注意监测植株生长状况,以避免植株恶性竞争对水体净化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
水生态修复 沉水植物 种植密度 净水效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蒋丽娟 佟金权 易心钰
用木本植物萼距花、杨树和旱柳作为泡沫板浮床栽培材料,研究其生长状况及对人工湿地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3种植物在N、P含量较高的污染水体中都可以正常生长。在生长旺盛季节内3种植物对污染水体中的COD的月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5.02%、46.41%和62.44%,对TN的月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0.27%、48.27%、63.29%,对TP月平均去除率分别27.76%、39.8%9和40.06%。其中对TN、TP的去除率显著高于对照植物凤眼莲。同时3种植物对重金属Hg、Cd、Cr、Cu具有较强的富集力,而对Mn、Zn和Pb具有超富集潜力。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程丽芬 张欣
为了研究不同水生植物对煤矿废水的适应性和净化情况,以水麦冬Triglochin palustre,三棱水葱Scirpus triqueter,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香蒲Typha orientalis,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5种水生植物为材料,用塑料水培箱模拟人工湿地,通过测定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比较分析煤矿废水和清水对照2个处理下植物的光合特性和生长情况。并设置煤矿废水处理组、废水静置(ck1)和河沙+废水静置(ck2),每月测定其水质,研究5种水生植物对煤矿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总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煤矿废水处理下水麦冬、石菖蒲、三棱水葱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显著大于清水对照(P<0.05),香蒲、芦苇的则小于清水对照;煤矿废水处理下水麦冬、三棱水葱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株高、生物量增加量均显著大于清水对照(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彭蕾 汤春芳 陈永华 陈明利 杜露 柳俊
【目的】筛选出目前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较好的浮床植物。【方法】以14种湖南常见的草本和木本植物为材料,监测了污水处理过程中植物的株高、根系结构和生物量等生长指标,COD_(cr)、TN、NH_3-N、TP等水质指标的动态变化,并进行了植物的生长指标与水质净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大部分植物均有较强的生长能力,其中水葱、水蕹菜的株高具有显著性优势(P <0.05),梭鱼草则对NH_3-N具有较好的净化能力。3)根据筛选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对14种草本和木本植物进行聚类分析,可将植物分为高、中、低净化能力植物三大类,高净化能力植物:梭鱼草、菖蒲、美人蕉、鸢尾、水蕹菜和再力花。中等净化能力植物:花菖蒲、旱伞草、黄菖蒲、花叶芦竹和水葱。低净化能力植物:冬青、女贞和月季。【结论】草本植物中的梭鱼草、菖蒲、美人蕉、鸢尾、水蕹菜和再力花以及木本植物中的冬青对生活污水具有较高的净化能力,适合用作生活污水处理的浮床植物。
关键词:
生态浮床 净化能力 生活污水 净化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聂蕾 陈奇伯 邓志华
为研究昆明市常见绿化植物对大气中氟化物的吸收积累作用,研究了昆明市东三环边坡上的常见绿化树种对大气中氟化物的净化效应。分别于一年中的1月,3月,7月,10月对植物的叶片、干和根进行采样。结果表明:(1)植物对大气中的氟化物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并且植物叶片中的氟化物浓度与污染源之间的距离呈负相关;(2)根据单向污染指数分析得到昆明市东三环的大气氟化物污染,IPC为1.72;(3)植物不同器官的含氟量不相同,在污染区叶片上氟化物的含量是干上氟化物含量的2.665.02倍,是根上氟化物含量的28.4028.55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之崟 雷中方 张振亚 杉浦則夫
土壤渗滤法是一种就地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它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动物、微生物、植物以及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能高效去除COD、BOD5以及氮、磷等营养物质,对水源保护和分散型污废水治理的意义重大。就上海虹桥机场围场河典型污染河段进行土壤渗滤法水质生态修复试验,结果表明COD的去除率高达75.8%,TP的去除率高达100%,水体中的溶解氧显著提高,各种有机物也得到相应的降解。同时,结合土壤渗滤法的主要特点及应用前景,对围场河水质生态修复提出了综合性的建议。
关键词:
土壤渗滤法 水质生态修复 污染物去除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龚苗苗 蔡飞翔 姜培坤 曹玉成
【目的】探讨以沉水植物为先锋物种的生态净化系统处理农田退水磷污染的动力学性能。【方法】通过批式试验研究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型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型2种沉水植物型净化系统对农田退水总磷的净化效率及其动力学特征。【结果】至试验结束时(第49天),2种植物净化系统总磷去除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总磷去除率分别为82.8%(苦草型)和84.0%(金鱼藻型),但两者总磷去除效率的差异在时间尺度上存在不确定性;动力学模拟分析发现:除Grau二级动力学外,一级动力学、Monod动力学和修正的Gompertz模型均可以描述试验条件下总磷的去除过程[判定系数(R2)>0.930,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0.970),预测值与实验观测值之间吻合程度更好(RRMSE<0.110)。【结论】3种有效模型拟合获得的动力学常数在植物种类水平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金鱼藻型,表明苦草型净化系统除磷效率好于金鱼藻型。图5表2参35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伍华雯 陆开宏 钱伟 郑忠明 陈辉煌 万莉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固定化菌种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弯曲芽孢杆菌(B.flexus)和大型水生植物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为实验材料,研究微生物与水生植物两者单独或联合作用等不同处理模式对水体不同形态氮素的去除效果及氨化细菌(AB)、亚硝化细菌(NOB)、硝化细菌(NB)和反硝化细菌(DB)4类氮循环细菌的动态分布情况,实验阶段为25 d。结果表明,与固定化微生物(I)、粉绿狐尾藻(M)分别单独作用相比,两者联合作用(I+M)对水体氮素和CODMn的去除效果显著。比较实验前15天,I+M对养殖废水亚硝态氮(NO2-N)和铵态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晓辉 刘家寿 朱爱民 肖耀坤 李世平
1997年4月至1998年1月对浮桥河水库浮游植物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水库常见浮游植物约189种,隶属于8门92属,其中硅藻门25属64种,绿藻门39属79种,蓝藻门17属30种,甲藻门、隐藻门、裸藻门、黄藻门及金藻门种类较少。其个体密度年平均为44.9×104ind/L;生物量年平均为6.439mg/L,其中蓝藻占33.37%,硅藻和绿藻分别占20.68%和20.16%,甲藻占16.31%。浮游植物现存量的季节变化表现为从春季开始平稳上升,至秋季达到最大值。蓝藻、硅藻、绿藻等主要种类的季节变化按生物量大小依次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水平分布为上游最高,中游次之,下游最低...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盛辛辛 曹谨玲 赵凤岐 刘青
分别以芦苇、美人蕉和薄荷为植被,构建潜流人工湿地植物床,研究这3种植物对中水中的氮、磷和COD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①芦苇组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最高可达85.43%,芦苇组和美人蕉组对硝酸氮的平均去除率(各测定时间的平均值,下同)都大于薄荷组和对照组,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表现为芦苇组(76.30%)、美人蕉组(76.19%)、薄荷组(61.60%)、对照组(46.99%)依次减小;②薄荷组对总磷和活性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1.11%、71.89%,是3个试验组中去除率最高的,其次是美人蕉组;③3种植物对COD的去除效果相近,都大于对照组,其中美人蕉组的去除率最高,最高可达77.76%。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萌 李雄清 李中强 刘足根 卢龙
水生植物组合净化技术被认为比单一物种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效果更佳的技术方法。以2种多裂叶型沉水植物先锋种(金鱼藻和穗花狐尾藻)的镶嵌组合方式开展了富营养水体氮磷消减潜力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沉水物种组合试验中所选的沉水植物先锋种均在富营养化水体(氮磷含量达Ⅴ类水质)中生长良好,且对TN、NO_3~--N、TP、PO_4~(3-)-P都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均明显高于无沉水植物的两个空白对照组。在选用沉水植物最优种植密度(3g/L)时,种植模式为金鱼藻∶穗花狐尾藻=1∶2的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更佳,其TN去除率达到79.16%,NO_3~--N去除率达到92.47%,TP去除率达到9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詹金星 支崇远 夏品华 马建荣 李海珍
水生植物净化污水是一项低成本、高效益的生态工程技术,是目前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提高水污染处理能力,保护水体环境和生态系统,对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机理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展望了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净化机理 研究进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庆海 段留生 李瑞华 武菊英
通过模拟人工湿地的方法测试了7种高等水生植物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能力,旨在筛选合适的湿地植物。结果表明:有植物处理系统对COD、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无植物对照,植物本身的氮磷累积作用对氮的去除贡献为7%~63%,磷的去除贡献为12%~65%。多数测试植物对氮磷的富集量茎叶高于根系。不同植物的净化能力也有较大差异,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芦竹>荻>菖蒲>芦苇>水生鸢尾>千屈菜>野慈姑。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这7种植物明显分为3类,其中,芦竹单独为一类,此类植物净化能力强;菖蒲、芦苇和荻为一类,此类植物净化能力较强;水生鸢尾、千屈菜和野慈姑为一类,此类植物净化能力较弱。
关键词:
水生植物 氮磷累积量 净化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