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85)
2023(14996)
2022(12338)
2021(11414)
2020(9422)
2019(21361)
2018(21537)
2017(40581)
2016(22651)
2015(25516)
2014(25919)
2013(25136)
2012(22901)
2011(20427)
2010(20270)
2009(18372)
2008(17749)
2007(15567)
2006(13697)
2005(12012)
作者
(67871)
(56258)
(55778)
(53273)
(35755)
(26913)
(25244)
(22147)
(21454)
(20015)
(19198)
(18984)
(17996)
(17749)
(17444)
(17309)
(16755)
(16731)
(16088)
(15997)
(14141)
(13918)
(13713)
(12744)
(12566)
(12530)
(12428)
(12349)
(11316)
(11293)
学科
(87549)
经济(87448)
管理(64280)
(60168)
(48959)
企业(48959)
方法(37115)
数学(31696)
数学方法(31340)
中国(26516)
(25388)
(22673)
业经(20676)
地方(20469)
(19858)
技术(18495)
农业(17140)
(16362)
理论(15758)
环境(14674)
(14348)
(14125)
贸易(14119)
(13647)
(12813)
(12807)
银行(12750)
教育(12463)
(12273)
金融(12265)
机构
大学(318696)
学院(318112)
管理(123396)
(118631)
经济(115690)
研究(110687)
理学(106499)
理学院(105216)
管理学(103209)
管理学院(102650)
中国(79473)
科学(73257)
(69504)
(58070)
(56718)
业大(52644)
(52402)
研究所(52221)
中心(49275)
(46975)
农业(45817)
(43980)
北京(43763)
师范(43467)
财经(42068)
(40845)
(38452)
(38270)
技术(37382)
师范大学(35093)
基金
项目(225363)
科学(175531)
研究(161643)
基金(160695)
(142139)
国家(140978)
科学基金(119902)
社会(99170)
社会科(93746)
社会科学(93719)
(89688)
基金项目(86206)
自然(79569)
自然科(77665)
自然科学(77646)
自然科学基金(76196)
(75422)
教育(73466)
编号(66119)
资助(64868)
成果(52837)
重点(51053)
(48477)
(47826)
(46716)
课题(46380)
创新(43674)
科研(42900)
计划(42131)
大学(40611)
期刊
(130290)
经济(130290)
研究(91281)
中国(62759)
学报(57363)
(52815)
科学(51077)
管理(44376)
大学(42549)
学学(40135)
教育(38777)
(38387)
农业(36918)
技术(29791)
(23530)
金融(23530)
业经(21879)
经济研究(19967)
财经(19579)
(18943)
问题(18456)
图书(18087)
科技(17993)
(16642)
(16254)
业大(15825)
技术经济(15763)
资源(15624)
理论(14942)
现代(14687)
共检索到4627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廷林  戴栋超  王震  解岳  钟建红  
阐述了漂浮栽培植物修复系统的技术原理、特点与系统组成,研究了在该系统中种植美人蕉和旱伞草2种植物的生长状况以及这些植物对城市河湖水体中氮、磷等的净化效果。尝试了将漂浮栽培植物与生物接触氧化技术结合起来,并研究了植物与生物填料的组合系统对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美人蕉和风车草在漂浮植物修复系统对氨氮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漂浮栽培植物与软性填料的组合系统对水中CODMn的去除率达46%以上。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绍聪  吕艳玲  沐婵  张艳军  钱荣青  李泉清  李晓亮  
水葫芦(Eichharnia crassipes)和大薸(Pistia stratiotes)是当前星云湖沿岸池塘水生生态系统内较为典型的主要漂浮植物,为了探讨其对星云湖入湖河水氮磷等养分的净化效应,以期对星云湖的湖泊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提供参考,采用室外调查与室内检测相结合、微区试验与大区定点(池塘区域)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水葫芦和大薸2种漂浮植物对星云湖入湖河水的养分含量具有较好的吸收净化效果,而且净化效果表现出了不同的时间变化规律。水葫芦的冬前(10~11月采样)全株干重、N吸收量、P吸收量分别为2.60 kg/m2、55.10 g/m2、17.65 g/m2,但经历冬季后(...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妙  龙岳林  姚季伦  于朋钊  奉艳平  
选用湖南居住区水体应用较多的4种观赏性水生植物千屈菜、石菖蒲、水芋、睡莲进行水体净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千屈菜、石菖蒲、水芋、睡莲对总磷(TP)、总氮(TN)的吸收效果都非常明显;4种植物对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按大小排序依次为:石菖蒲>睡莲>水芋>千屈菜;对生化需氧量(BOD5)的去除率为石菖蒲>睡莲>水芋>千屈菜;水中溶解氧(DO)的含量为睡莲>千屈菜>石菖蒲>水芋,4种植物均能将水体pH值维持在6.5~8.5,符合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原海燕  张永侠  刘清泉  杨永恒  苗金  黄苏珍  
【目的】比较部分鸢尾属观赏植物对夏季及冬季不同浓度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能力。【方法】通过温室静态水培实验和人工湿地动态流水实验研究了花菖蒲(Iris ensata var.hortensis)、黄菖蒲(I.pseudacorus)、路易斯安那鸢尾(Louisiana iris)、红籽鸢尾(I.foetidissima)、鸢尾(I.tectorum)和蝴蝶花(I.japonica)6种鸢尾属观赏植物对夏季不同浓度富营养化水体以及路易斯安那鸢尾(Louisiana iris)、红籽鸢尾(I.foetidissi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萌  李雄清  李中强  刘足根  卢龙  
水生植物组合净化技术被认为比单一物种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效果更佳的技术方法。以2种多裂叶型沉水植物先锋种(金鱼藻和穗花狐尾藻)的镶嵌组合方式开展了富营养水体氮磷消减潜力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沉水物种组合试验中所选的沉水植物先锋种均在富营养化水体(氮磷含量达Ⅴ类水质)中生长良好,且对TN、NO_3~--N、TP、PO_4~(3-)-P都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均明显高于无沉水植物的两个空白对照组。在选用沉水植物最优种植密度(3g/L)时,种植模式为金鱼藻∶穗花狐尾藻=1∶2的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更佳,其TN去除率达到79.16%,NO_3~--N去除率达到92.47%,TP去除率达到92...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迟明宏  刘敏  徐迎春  金奇江  王小文  王彦杰  
【目的】以适应性较强的挺水、浮水、沉水等观赏植物为试材,研究不同组合的水生观赏植物对不同质量浓度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方法】从2020年4月下旬开始,以挺水植物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水葱Scirpus validus,浮水植物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睡莲Nymphaea tetragon,沉水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进行不同种植组合处理,比较这些组合处理植物在低、中、高3种不同质量浓度(3种实验水体的总磷、总氮、氨态氮、化学需氧量分别为:2.00、0.20、0.67、20.00 mg·L~(-1);10.00、1.00、3.34、50.00 mg·L~(-1);20.00、2.00、6.67、100.00 mg·L~(-1))的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长情况以及去除总磷、总氮、氨氮及降低化学需氧量等的水体净化效果。【结果】(1)总体来看,水葱在低质量浓度富营养化水体中长势较好,而千屈菜、黄菖蒲在中、高质量浓度处理下比低质量浓度处理下长势好;荇菜长势快,优于睡莲,但可能会影响组合配植植物的生长,而金鱼藻在与荇菜组合时长势弱于与睡莲组合。(2)总磷去除效果:在低质量浓度处理中,水葱+睡莲+金鱼藻组在前期对富营养水体总磷去除能力较强,去除率达47.57%;黄菖蒲+睡莲+金鱼藻的组合在后期净化效果最好,35 d时最高总磷去除率达74.59%;高质量浓度处理中,黄菖蒲+睡莲+金鱼藻组与水葱+睡莲+金鱼藻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3)总氮去除效果:在低质量浓度处理中,水葱所在的2个植物组合去除效果较好,总氮去除率均在30.00%以上;中质量浓度处理中,水葱+睡莲+金鱼藻组效果较好;黄菖蒲+睡莲+金鱼藻在低、中、高3种质量浓度处理中都有不错的净化效果。(4)氨氮去除效果:在低质量浓度处理中,水葱+荇菜+金鱼藻组去除氨氮效果最好,去除率达14.03%;中质量浓度处理中,千屈菜+睡莲+金鱼藻组净化效果最好,最高去除率达4.09%;高质量浓度处理中,黄菖蒲+睡莲+金鱼藻组和水葱+睡莲+金鱼藻组综合净化效果最好。(5)化学需氧量去除效果:在低质量浓度处理中,水葱+睡莲+金鱼藻组去除化学需氧量综合净化效果最好,去除率达108.33%;黄菖蒲+睡莲+金鱼藻组在低、中、高3种质量浓度处理下都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去除率分别为115.00%、46.00%、41.50%。【结论】结合各组合的景观应用价值分析,最终得出黄菖蒲+睡莲+金鱼藻组在不同质量浓度富营养化水体中均有良好的净化效果,且具有较高的景观应用价值,是最佳的种植组合。图4表6参25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许国晶  段登选  杜兴华  田功太  张明磊  刘飞  
为了研究由水生植物与人工介质构建的组合生态浮床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通过在大薸(Pistia stratiotes)底部放置生物陶粒基质构建了组合生态浮床,研究了该组合浮床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数据表明,组合生态浮床对总氮、氨氮(NH+4-N)、亚硝氮(NO-2-N)、总磷、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分别达到52.38%、77.78%、81.97%、67.57%和43.98%,均显著高于植物对照组和基质对照组(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虹  由文辉  汪益嫔  徐春燕  胡雪芹  
为了解淀山湖生态修复试验工程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08年10月~2009年9月每月1次对7个生态工程内外共计13个样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特征进行了采样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工程类型对水质影响差异较大。各工程内外浮游植物种类数、群落组成随时空变化无规律性差异特征。优势种、浮游植物密度、叶绿素a含量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受水华影响较大。水华前,各工程优势种主要为尖尾蓝隐藻、小球藻、模糊直链藻和链丝藻等,控藻区、前置库、近岸工程内浮游植物密度和叶绿素a含量明显低于工程外;水华时,多数工程上述两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点,近岸工程、综合示范工程和控藻(5a)工程中微囊藻优势明显。两控藻工程间和两前置库工程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运林  秦伯强  陈伟民  罗潋葱  
为了全面了解太湖水中悬浮物的物质组成、变化规律,选取了太湖站近10年来各测点的连续观测资料及2次定点观测资料,分析了太湖水体中悬浮物的无机和有机颗粒成份、时空分布、垂直变化、与风速、风向的关系以及与重要光学参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悬浮物中有机物大概占30%;浓度大小的湖区分布大致是:湖心区>河口区、梅梁湖、贡湖、五里湖>东太湖;悬浮物浓度的季节变化是:湖心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东太湖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其他湖区则没有明显季节变化;垂直分布是:深层>表层并且底泥悬浮的临界风速在5~6.5m/s之间;悬浮物浓度的增加是引起湖水透明度降低和光学衰减系数增大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戴习林  郭印  钱辉仁  胡伟国  陈薇  
以对虾养殖池水为培植水,采用3种浮植方式水培水芹、水蕹菜和生菜,通过对蔬菜的生长、氮磷的吸收及对虾池水化学状况的比较,探讨3种蔬菜对虾池水的净化效果以及适合水培蔬菜的浮植方式,以解决养殖期间虾池水体氮磷积累的问题。结果表明,水蕹菜日增重量与吸收氮磷能力显著高于水芹与生菜,且存活率最高。3种蔬菜对虾池水水质均有净化效果,其中水蕹菜效果最为明显,20 d后种植水蕹菜的水体中总氨氮、硝态氮、总氮、总磷以及化学需氧量分别下降55.0%、78.6%、52.6%、44.2%和41.3%,水芹次之。3种浮植方式对水芹和水蕹菜生物量的增加和氮磷的吸收无显著影响,生菜则以浮板种植最佳。研究认为,在3种蔬菜中水蕹...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伸伸  张震  何金铃  马友华  胡宏祥  张春格  
为了治理氮、磷浓度过高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和工业过程中产生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水生植物有去除效果较显著、易于获得、有良好景观改善作用等优势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水体净化中。通过文献查阅和野外调查,综述了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的常见种类,阐释了其对氮、磷及重金属等消减作用的机制和差异性表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生植物在水体净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研究展望。文章对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水生植物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蒋丽娟  佟金权  易心钰  
用木本植物萼距花、杨树和旱柳作为泡沫板浮床栽培材料,研究其生长状况及对人工湿地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3种植物在N、P含量较高的污染水体中都可以正常生长。在生长旺盛季节内3种植物对污染水体中的COD的月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5.02%、46.41%和62.44%,对TN的月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0.27%、48.27%、63.29%,对TP月平均去除率分别27.76%、39.8%9和40.06%。其中对TN、TP的去除率显著高于对照植物凤眼莲。同时3种植物对重金属Hg、Cd、Cr、Cu具有较强的富集力,而对Mn、Zn和Pb具有超富集潜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詹金星  支崇远  夏品华  马建荣  李海珍  
水生植物净化污水是一项低成本、高效益的生态工程技术,是目前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提高水污染处理能力,保护水体环境和生态系统,对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机理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展望了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童琰  徐春燕  胡雪芹  张维砚  由文辉  
为探究滴水湖引水河段生态浮床和滨岸带组合型生态工程建成初期对入湖水质的改善效果,于2010年春季设点对引水河进行营养盐浓度、透明度、叶绿素等理化指标和浮游植物种类数量的测定,并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1)工程河段水体TN、TP、Chl.a、NH3-N水平较上游明显降低,浮床和滨岸带组合工程对TN去除率为47.9%,TP为46.8%;(2)浮游植物密度变化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TN/TP呈极显著负相关,其密度单因子评价显示各点均达富营养化水平;(3)样点水体的综合评分范围为54.58~72.75,综合评分均值为64.07,处于中度富营养水平,其中样点1为重度富营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之浩  吴晓芙  李威  
将沉水植物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原位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低能耗、高效率、易管理、且具有良好景观价值的新方法,而基于工程应用的沉水植物功能研究却鲜见报道。为对比研究6种沉水植物的耐污与去污抑藻能力,本研究将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和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种植于富营养化水体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