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58)
- 2023(3500)
- 2022(2924)
- 2021(2760)
- 2020(2285)
- 2019(4997)
- 2018(4820)
- 2017(7861)
- 2016(4896)
- 2015(5537)
- 2014(5192)
- 2013(4762)
- 2012(4394)
- 2011(3984)
- 2010(4076)
- 2009(3382)
- 2008(3353)
- 2007(2980)
- 2006(2554)
- 2005(2104)
- 学科
- 济(12171)
- 经济(12165)
- 学(6990)
- 管理(6289)
- 业(5854)
- 中国(4578)
- 教学(4528)
- 理论(4409)
- 方法(4321)
- 农(4062)
- 教育(4039)
- 地方(3942)
- 数学(3877)
- 企(3778)
- 企业(3778)
- 数学方法(3761)
- 森(3393)
- 森林(3393)
- 林(3373)
- 学法(3145)
- 教学法(3145)
- 学理(2878)
- 学理论(2878)
- 农业(2721)
- 税(2671)
- 业经(2670)
- 生态(2654)
- 研究(2626)
- 税收(2469)
- 收(2435)
- 机构
- 学院(62660)
- 大学(62078)
- 研究(28073)
- 科学(22043)
- 中国(18443)
- 济(17124)
- 管理(17121)
- 经济(16474)
- 农(16405)
- 所(15902)
- 京(15528)
- 研究所(15064)
- 理学(14602)
- 业大(14515)
- 理学院(14264)
- 管理学(13573)
- 管理学院(13485)
- 农业(12443)
- 院(12265)
- 中心(11845)
- 范(11488)
- 师范(11342)
- 江(10880)
- 省(10591)
- 室(10179)
- 北京(10177)
- 技术(10154)
- 研究院(9857)
- 林业(9628)
- 实验(9463)
- 基金
- 项目(49737)
- 科学(37558)
- 基金(33870)
- 家(33267)
- 国家(33078)
- 研究(31946)
- 科学基金(26138)
- 省(20910)
- 自然(19722)
- 自然科(19225)
- 自然科学(19218)
- 自然科学基金(18831)
- 基金项目(18733)
- 划(18411)
- 社会(16865)
- 教育(16152)
- 社会科(15921)
- 社会科学(15917)
- 资助(13457)
- 重点(12910)
- 编号(12572)
- 计划(11464)
- 科技(11269)
- 发(10700)
- 课题(10558)
- 科研(10211)
- 创(9955)
- 部(9534)
- 创新(9359)
- 成果(9322)
共检索到93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秘洪雷 兰再平 孙尚伟 傅建平 彭晶晶 马鑫
[目的]为探究滴灌条件下杨树人工林细根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大兴区林场滴灌栽培的5年生欧美107杨的细根分布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根钻法分别在株间、对角和行间方向距树干0.2、0.5、1.0、1.5 m处取样,取样深度为60 cm,每10 cm为1个土层。[结果]滴灌条件下,在不同方向的不同树干距离和土层深度,杨树人工林的细根生物量和根长表现出相似的分布特征,其分布受树干距离、土层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P对角>行间,细根主要分布在湿润带范围内且在0 40 cm土层相对集中分布。依据滴灌栽培杨树人工林细根的水
关键词:
地面滴灌 杨树人工林 细根 空间分布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秘洪雷 兰再平 彭晶晶 马鑫
【目的】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杨树Populus细根生长和分布的影响,为滴灌培育人工林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以5年生欧美杨107 Populus×euramericana ‘Neva’为研究对象,在滴灌和沟灌栽培的人工林中选取标准木,分别在株间、对角和行间方向距树干20、50、100和150 cm处采用根钻法取样,比较其细根生物量密度、细根根长密度、细根比根长的差异。【结果】滴灌条件下株间方向的细根生物量密度与沟灌的差异随水平距离增加而增大(P
关键词:
滴灌 沟灌 杨树 细根 空间分布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秘洪雷
近年来,农林业生产经营中盲目的水肥供应造成的资源浪费以及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发展滴灌栽培以及相应的水肥管理技术,可以在有效利用水分、养分资源的同时大幅度提高林地生产力,既能节约资源又能避免常规水肥管理造成的环境污染,符合现代林业的发展要求。本研究以滴灌栽培的6年生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8个施肥处理下(单株施N+P+K量分别为CK:0+0+0g,T1:72+12+36g,T2:108+18+54g,T3:144+24+72g,T4:180+30+90g,T5:216+36+108g,T6:25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傅建平 兰再平 孙尚伟 刘俊琴 张勇
采用田间土壤剖面观测法,对北京永定河故道沙地上地表滴灌栽培的杨树人工林的土壤水分运移规律进行研究,在滴头流量恒定为4L·h-1的条件下,试验和测定不同滴灌时长和停灌后土壤湿润锋的运移距离和土壤湿润体的形态。结果表明:土壤湿润锋随着滴灌时长的增加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运移距离逐渐增大,每增加1h滴灌时长,土壤湿润锋的垂直运移距离的增幅逐渐减小,水平运移距离的增幅则大小不一;在各时长滴灌停灌后,土壤湿润锋将继续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运移1~3h,在垂直方向上的继续运移距离为2~10cm,除在土壤最深处的水平继续运移距离明显较大外,在各土壤深处水平方向上的继续运移距离为1~10cm;在持续滴灌1~6h...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鲜李虹 刘勇 常笑超 王凯 宋协海 王洋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配置下的毛白杨人工林在造林4年后根系的空间分布特征,旨在探究不同密度配置是否对毛白杨根系分布存在影响,为毛白杨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种造林密度(2 m×3 m和3 m×4 m)的5年生毛白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法,在水平方向30、60、90、120、150 cm处,垂直方向20、40、60、80 cm处依次取样,每株共取得20个根系样品,共选取18株标准木,获得360个样品。对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根重密度等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1)造林初期密度对树木的树高存在显著影响,胸径影响不显著。2)不同造林密度会对毛白杨人工林细根空间分布特征产生显著影响。株行距为2 m×3 m的细根生物量、细根根重密度均显著高于3 m×4 m密度配置;而比根长、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则以3 m×4 m密度配置下更优。3)水平方向上,2 m×3 m密度条件下,距树干水平距离0~30 cm处细根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水平距离,且0~30 cm细根生物量显著高于3 m×4 m。2 m×3 m密度下比根长、比表面积均随水平距离增加而增加,以120~150 cm处最大,而3 m×4 m密度下比根长各水平距离间均无显著差异。4)垂直方向上,两种密度下生物量、根重密度均呈现随着垂直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且均以0~20 cm深度处最大。5)3 m×4 m密度下根长密度表层显著高于其余深度土层,而2 m×3 m密度下60~80 cm根长密度分配比例(27.30%)接近0~20 cm处(27.25%),表层及深层均有较大细根分配比例。2 m×3 m较高密度40~80 cm根长密度占整株的53.64%,高于3 m×4 m较低密度40~80 cm的45.62%。【结论】不同密度配置显著影响毛白杨细根的空间分布,2 m×3 m较高密度配置会导致毛白杨根长密度分配比例下沉,即密度带来的竞争关系导致植物细根的向下伸长,吸收更深层次的土壤资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傅建平 兰再平 孙尚伟 刘俊琴 刘志仁
对北京市永定河故道沙地上地表滴灌栽培的杨树人工林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在滴头流量恒定为4L/h的条件下,采用土壤湿度传感器,试验并测定不同灌溉时长和停灌后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变化过程,揭示土壤体积含水量与不同滴灌时长和停灌后不同时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在连续滴灌6 h过程中,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变化过程大都呈现由快速上升到缓慢上升到趋于平稳的变化规律。2)连续滴灌1.5、2.5和5.5 h,可分别使土壤20cm深处距滴头水平距离20、30和40 cm处的土壤体积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以上;连续滴灌2.5和4.5 h,可分别使土壤40 cm深处,滴头正下方和距滴头水平距离20 cm处的土壤体积含...
关键词:
杨树人工林 滴灌 土壤体积含水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匡冬姣 雷丕锋
为了研究杉木人工林地下细根的碳分配及其随年龄变化规律,于2014年4月用土壤钻法对湖南省会同县杉木人工林三个不同林龄(7年生、17年生和25年生)细根生物量变化、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0~60 cm土层内杉木细根生物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7、17、25年生杉木林细根生物量分别为239.79 g·m-2、271.90 g·m-2和191.60 g·m-2,占杉木细根总生物量的68.45%、56.39%和68.64%。而林下植被层地下细根生物量随杉木林年龄的增大而减少,7年、17年和25年生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层细根生物量为别为207.20 g·m-2,54.8...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细根 生物量 垂直分布 林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傅建平 兰再平 孙尚伟 刘俊琴 张勇
为了探索地面滴灌栽培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人工林根系的生长和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采用全挖法和分层分段挖掘法对北京市永定河故道沙地滴灌栽培和常规栽培的2年生杨树个体和林分根系进行了全面调查,系统分析了2种栽培条件下杨树个体和林分根系的数量、长度和生物量及其垂直和水平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滴灌栽培杨树的主根分布深度仅为1.3 m,而常规栽培杨树的主根分布深度达到4.5 m;滴灌栽培杨树根系行间方向分布范围是常规栽培的1.8倍,顺行方向分布范围是常规栽培的1.2倍;滴灌栽培杨树侧根数量是常规栽培的2.0倍。(2)滴灌栽培杨树个体根系总长和生物量...
关键词:
地面滴灌 107杨 根系 分布 生物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匡冬姣1 雷丕锋1 2
摘 要:为了研究杉木人工林地下细根的碳分配及其随年龄变化规律,于 2014 年 4 月用土壤钻法对湖南省会同县杉木人工林三个不同林龄(7 年生、17 年生和 25 年生)细根生物量变化、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 0 ~ 60 cm 土层内杉木细根生物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7、17、25 年生杉木林细根生物量分别为 239.79 g·m-2、271.90 g·m-2和 191.60 g·m-2,占杉木细根总生物量的 68.45%、56.39% 和68.64%。而林下植被层地下细根生物量随杉木林年龄的增大而减少,7 年、17 年和 25 年生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毛健辉 张健朗 霍春宇 刘秋彤 杨歆竹 高尚坤 何茜 李吉跃 陈祖静
【目的】滴灌施肥是提高桉树人工林生产力的重要措施,了解滴灌施肥对土壤酶活性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滴灌施肥技术在桉树人工林生产中的科学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16s rRNA测序分析尾巨桉人工林土壤细菌群落,利用生理生化方法检测土壤酶活性对滴灌施肥的响应特征。【结果】滴灌施肥处理后尾巨桉人工林土壤纤维素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脲酶、几丁质酶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41.5%、12.5%、23.4%、28.4%和25.7%。尾巨桉人工林土壤细菌主要包含26门,63纲,127目,208科,298属,555种,优势菌门为酸杆菌Acidobacteria、变形菌Proteobacteria、绿弯菌Chloroflexi和放线菌Actinobacteria,主要参与代谢功能。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滴灌施肥显著增加尾巨桉人工林土壤细菌多样性,优势细菌相对丰度差异明显,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增加,而酸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在目水平上,根瘤菌Rhizobiales、柄杆菌Caulobacterales、鞘脂单胞菌Sphingomonadales和盐厌氧菌目Halanaerobiales等氮和钾循环相关细菌显著富集。此外,桉树人工林土壤纤维素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脲酶、几丁质酶、pH值、总氮含量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关键因子。【结论】滴灌施肥通过提高桉树人工林土壤相关酶活性,增加细菌群落多样性,富集土壤氮和钾养分循环相关细菌,促进土壤养分循环以促进桉树生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骆宗诗 向成华 章路 谢大军 罗晓华
农林复合系统中,果树和作物的细根分布是果树和作物竞争的主要指标,是模式物种选择及系统设计的依据。在花椒模式更新改造中,为了达到间作作物选择和行间配置的合理性,采用壕沟法研究了花椒林细根的空间分布状况,并用Levins提出的生态位重叠公式计测了花椒和杂草间的地下竞争指数。结果表明:1)花椒和杂草细根(≤1mm)的平均生物量分别是0.40、0.97mg/cm3,杂草细根生物量是花椒的242.0%;2)在距树行30、60、90、120、150cm处,花椒和杂草细根分布均匀,但各距离处杂草细根生物量显著多于花椒;除距树行30cm外,各水平距离杂草对花椒的竞争指数显著高于花椒对杂草的竞争指数;3)在土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赵慧 田大伦 田红灯 徐露燕
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湘潭锰矿废弃地5年生栾树人工林各组分微量元素含量、积累与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顺序为Fe>Mn>Zn>Cu,除Fe的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递增外,其它元素的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变化规律性不明显;草本层和死地被物层微量元素含量顺序均为Mn>Fe>Zn>Cu;栾树各组分微量元素含量顺序为树叶>树枝>细根>树皮>粗根>根头>大根>树干,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微量元素含量排序均表现为Mn>Fe>Zn>Cu,且地上部分总含量要远高于地下部分;栾树人工林微量元素总积累量为165 837.14 kg/hm2,空间分布表现为土壤层>乔木层>草本层>死地被物层>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罗达 史彦江 宋锋惠 吴正保 马合木提·阿不来提 李嘉诚 张晋
[目的]探讨单作系统下平欧杂种榛根系空间分布特征,揭示影响细根(吸收根,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余雪标 徐大平 龙腾 莫晓勇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n height, DBH , the individual volume and the growing stock of 4 5 year old Eucalyptus plantation decreased with the Continuous Planting Rotation(CPR)increasing. The mean tree height of the second, the third and the fourth rotation decreased by 7 4...
关键词:
连栽桉树人工林 生长特性 树冠结构特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波 鲁绍伟 李少宁
本文基于树干液流的技术方法,在自然状态下对不同优势等级杨树吸收臭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臭氧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型,其变化范围在25.5~175.0μg/m3之间,臭氧浓度变化趋势与温度变化趋势一致;不同优势等级杨树臭氧吸收速率和臭氧冠层导度日变化均为单峰型;臭氧吸收速率表现为劣势木(43.24 nmol/(m2·s))>中等木(29.77 nmol/(m2·s))>优势木(24.56 nmol/(m2·s)),臭氧冠层导度为优势木(101.59 mmol/(m2·s))>劣势木(92.92 mmol/(m2·s))>中等木(81.60 mmol/(m2·s))。不同优势等级臭氧吸收速率均值为...
关键词:
优势等级 杨树 臭氧吸收 冠层导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