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75)
2023(3543)
2022(2860)
2021(2511)
2020(2003)
2019(4486)
2018(3963)
2017(7251)
2016(3789)
2015(4036)
2014(3672)
2013(3571)
2012(3223)
2011(2899)
2010(2742)
2009(2312)
2008(2317)
2007(2053)
2006(1756)
2005(1462)
作者
(11928)
(10446)
(10211)
(9600)
(6361)
(4959)
(4526)
(3852)
(3843)
(3587)
(3507)
(3316)
(3297)
(3288)
(3223)
(3116)
(3028)
(3022)
(3008)
(3008)
(2625)
(2613)
(2444)
(2406)
(2286)
(2264)
(2221)
(2190)
(2144)
(2143)
学科
(16538)
经济(16518)
管理(10689)
(10315)
(8563)
企业(8563)
方法(7422)
数学(6772)
数学方法(6674)
(4307)
业经(4137)
中国(3949)
(3812)
地方(3354)
(3229)
贸易(3228)
(3152)
环境(3126)
农业(2776)
(2704)
技术(2698)
(2683)
(2678)
财务(2670)
财务管理(2670)
企业财务(2587)
(2420)
产业(2405)
(2340)
金融(2339)
机构
学院(55048)
大学(54388)
(22756)
经济(22364)
研究(19716)
管理(19661)
理学(17697)
理学院(17512)
管理学(17133)
管理学院(17041)
中国(13414)
科学(13141)
(12321)
(10799)
业大(10450)
(10397)
(10303)
农业(10021)
研究所(9747)
财经(8688)
中心(8653)
(8083)
经济学(7584)
(7478)
(7369)
经济学院(7083)
财经大学(6669)
农业大学(6580)
(6546)
北京(6495)
基金
项目(42917)
科学(33371)
基金(31523)
(29597)
国家(29398)
研究(28155)
科学基金(24465)
社会(18875)
社会科(18090)
社会科学(18086)
(17318)
基金项目(16825)
自然(16282)
自然科(15966)
自然科学(15960)
自然科学基金(15667)
(14703)
教育(12819)
资助(12400)
重点(10215)
编号(9733)
(9406)
(9237)
(9188)
计划(9011)
国家社会(8737)
创新(8688)
科研(8574)
(8113)
科技(7961)
期刊
(20871)
经济(20871)
研究(14404)
学报(12564)
(11003)
科学(9766)
中国(9132)
大学(8932)
学学(8742)
农业(7733)
(7603)
管理(7246)
(4764)
技术(4355)
财经(4151)
经济研究(4081)
(4029)
金融(4029)
教育(3967)
(3623)
业大(3586)
业经(3326)
科技(3227)
(3152)
林业(3138)
农业大学(2949)
统计(2935)
(2887)
国际(2866)
(2845)
共检索到744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梓  马履一  贾忠奎  公宁宁  
水分和氮肥是影响欧美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74/76’生长的重要因素。以1年生欧美107杨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灌溉、氮施入量对欧美107杨苗高的影响,并建立水—苗高的水肥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水肥处理下苗高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水肥互作>灌溉量。欧美107杨苗高在300~360 cm的水肥方案为灌溉量8.45~19.25 kg.株-1,施氮肥量4.57~9.12g.株-1,即施尿素413.94~826.31 kg.hm-2;苗高在360~400 cm的水肥方案为灌溉量36.02~41.87 kg.株-1,...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绍元  黄冠华  王凤新  王广兴  吴海卿  刘祖贵  
对滴灌条件下夏棉水肥耦合效应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根据夏棉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特征和土壤水分状况,可分别采用滴灌和畦灌方式,比常规棉田畦灌节水23.3%~28.7%;对于中等肥力的棉田,在每hm2施纯氛300kg的范围内,随施肥量增加皮棉产量呈增加的趋势,在每hm2施纯氮150~225kg区间内,其产量增加较快。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冠华  冯绍元  詹卫华  王广兴  刘祖贵  吴海卿  
对滴灌条件下麦行间套播的夏玉米水肥耦合效应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套播夏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保持在4800m3·hm-2,施氮(折纯N)、磷(P2O5)肥量分别保持在175kg·hm-2和145kg·hm-2水平时,可获取9450kg·hm-2以上产量,水生产效益超过1.9kg·m-2,显示出较好的节水增收效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文涛  孙占祥  王聪翔  宫亮  张玉龙  
【目的】“一旱二薄”是限制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子。因此,研究滴灌施肥下不同水肥因子对玉米产量的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在滴灌施肥条件下,采用“311-B”D饱和最优设计,通过旱棚防雨条件下进行田间微区试验。【结果】通过对玉米产量结果进行二次回归拟合,建立了水肥回归数学模型。因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氮肥用量,其次是灌水量和磷肥用量。各因素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都表现为正效应,其效应顺序为:N水>P水>NP;从产量角度评价,以较高氮肥用量、高磷肥用量和丰富灌水量为水肥调控的最佳组合。【结论】水肥调控的最佳组合为:较高氮肥用量243.27kg·ha-1、...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小杰   吕廷波   邢猛   宋仁友   付鑫法  
为探索适宜滴灌骏枣提质增效的水肥耦合方案,以南疆典型自压灌区昆玉市224团10 a成龄骏枣为研究对象,基于当地实践生产,以灌水量770 mm、施肥量1 125 kg/hm~2为对照,采用水(W1,540 mm;W2,630mm;W3,720 mm)、化肥(F1,562.5 kg/hm~2;F2,810 kg/hm~2;F3,1 080 kg/hm~2)双因素三水平进行小区试验,探索南疆滴灌骏枣的新梢、枣吊、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对水肥耦合的响应规律。结果显示:灌水、施肥和水肥交互作用对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新梢和枣吊的影响均表现为灌水>施肥>水肥交互作用;对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IWUE)的影响均表现为水肥交互作用>灌水>施肥;对肥料偏生产力(PFP)影响表现为水肥交互作用>施肥>灌水;对单果质量、骏枣纵横径表现为施肥>灌水>水肥交互作用;对果形指数影响表现为施肥>水肥交互作用>灌水。结果表明:W3F2处理的骏枣新梢、枣吊最优,W2F3处理的产量、IWUE最优,W2F2处理的P_n、T_r、G_s、单果质量、骏枣纵横径、果形指数最优,W3F1处理的PFP最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忠明  杜少平  薛亮  
【目的】传统水肥管理是限制砂田设施甜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滴灌施肥条件下砂田设施甜瓜的水肥耦合效应,为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滴灌施肥条件下,采用"311-B"D饱和最优设计,建立甜瓜产量、品质与水肥的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的单因素效应、交互效应和边际效应,确定砂田设施甜瓜滴灌高产优质栽培的适宜施用量。【结果】建立了甜瓜产量、品质与灌水、氮肥、钾肥的回归模型;因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甜瓜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氮肥用量,其次是灌水量和钾肥用量;影响甜瓜品质的主要因素是钾肥用量,再其次是灌水量和氮肥用量;甜瓜产量、品质均随着水、肥用量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水、氮、钾相对于甜瓜产量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邢英英  张富仓  张燕  李静  强生才  吴立峰  
【目的】水肥是限制作物增产的两大因子,不合理的灌溉与施氮不仅难于增加产量,还会增加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降低作物品质及水氮利用效率。针对西北半干旱地区温室蔬菜灌水和施肥存在的问题,通过滴灌施肥水肥耦合对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和水氮利用的影响,研究滴灌施肥条件下温室番茄高产优质高效的灌水施肥制度。【方法】通过温室番茄小区试验,设常规沟灌施肥(100%ET0,N240-P2O5120-K2O150 kg·hm-2)以及3个滴灌水量(高水W1:100%ET0、中水W2:75%ET0、低水W3:50%ET0)和3个施肥水平(高肥F1:N240-P2O5120-K2O150 kg·hm-2、中肥F2:N18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句娇  李迎超  王利兵  李东兴  陈梦园  何三军  郑磊  于海燕  
【目的】探讨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当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单株叶面积、根干质量、生物量积累对水肥耦合的响应规律,并确立最佳的灌溉施肥组合。【方法】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RCCD),建立各指标与土壤含水率、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回归模型,分析各因子的主效应、单因素和耦合效应对生长的影响。【结果】①对苗高、地径、单株叶面积、根干质量、生物量的方差分析表明,各指标的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盼飞  左力辉  王桂英  王进茂  任亚超  杨敏生  
【目的】通过观测转复合多基因欧美杨107杨(转基因107杨)幼苗在不同浓度盐胁迫下生长性状,质膜透性、光合作用等各项指标,以及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积累量的变化,综合评价转复合多基因杨树在盐胁迫下的适应能力。【方法】以转化成功且已经过验证的转基因107杨为试验材料,未转基因107杨为对照(CK),进行组培扩繁,在幼苗株高10 cm时定植在花盆中,置于人工气候室中培养。分别用0、3、6 g·L(-1)的Na Cl溶液进行盐胁迫处理,胁迫25天后观测2个株系幼苗的生长指标、生理参数变化,以及甜菜碱与Bt毒蛋白的积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亚梅  刘盛全  
以60株1年生的欧美杨107杨幼苗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季节开展人工倾斜树干试验,将幼苗分成5组(每组12株)后倾斜成不同的角度(0°,15°,30°,45°和60°),苗木生长4个月后在次生木质部取样,观测横切面宏观和微观特征,分应拉区和对应区对其解剖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横截面轮廓由圆形向椭圆形转变,年轮偏宽及起毛区域比例也随着角度增加而增大,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倾斜角度对年轮偏宽及起毛区域比例影响显著;2)应拉木横切面双染色后随倾斜角度的增加导管数目减少,直径增加,胶质层厚度和区域增大,细胞腔表面由平整变为袖套状起伏,其形状由规则变为不规则;3)纤维长度、宽度和双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亮  刘盛全  刘倩  白默飞  刘亚梅  邵卓平  
选取欧美杨107杨为研究材料,通过对正常生长欧美杨107杨立木表面轴向生长应变和伐倒木内部残余轴向生长应变的测定,分析表面生长应变和内部残余生长应变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正常木表面轴向生长应变的变化幅度范围为:-853.10~-213.43με。Z2和Z5在周向上表面轴向生长应变的变化幅度较大,而Z1,Z3,Z4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在不同树干高度研究中,表面轴向生长应变在树干基部向上与整体树干高度10%位置之间,生长压应变(即生长拉应力)随着树高增加逐渐增大,随后数值开始下降;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单株和不同周向位置对表面轴向生长应变影响不显著,但不同高度对生长应变影响显著;欧美杨107杨正常...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亓玉飞  尹伟伦  夏新莉  孙尚伟  
以欧美107杨为研究对象,从树干液流、蒸腾速率(Tr)以及叶水势(LWP)等杨树水分生理指标角度,探讨修枝处理对这些生理指标在生长季(6—9月)内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并做相应的分析和讨论。试验地Ⅰ以4年生107杨为样木,试验地Ⅱ以6年生107杨为样木。试验地Ⅰ,Ⅱ均设计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有3种处理,即对照处理CK(不修枝)、中度处理P1(修掉树冠高度的1/3)、重度修枝P2(修掉树冠高度的2/3)。研究结果表明:1)发生旱情季节(6—8月),液流通量及液流速率呈现P1>CK>P2的规律;正常月份(9月),液流通量及液流速率呈现出CK>P1>P2的规律;P1的液流通量及速率在旱季或正常月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亮  刘盛全  刘亚梅  刘群燕  
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干扰,如地形、风吹、雪压、相临木竞争等,使得树木偏离原有的生长状态,发生树干倾斜、弯曲、树冠偏冠等现象(Alméras et al.,2005;John et al.,2003;Yamashita et al.,2007)。在这些因素的干扰下,树木为了更好地获得生存空间必须形成一个抵御机制。立木中生长应力的存在及其分布方式是其抵御外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敬敏  刘春生  叶桂梅  杜振宇  刘方春  邢尚军  
腐殖酸是一种廉价无污染的有效肥料基质,广泛存在于褐煤、风化煤、泥炭和草炭中。腐殖酸具有多种活性基团,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墒能力,还可增强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调节土壤pH值,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武丽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学彬  夏秀英  毕晓颖  栾雨时  
以欧美杨107(Populus×euram ericanacv.“74/76”)叶片为试材,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了胆碱单加氧酶(CMO)基因转化,获得了耐盐转基因植株。试验结果表明,15 mg.L-1卡那霉素(Km)可作为筛选转化细胞的选择压;在农杆菌工程菌液中添加200μmol.L-1的乙酰丁香酮(As)可以显著提高抗性芽诱导率;PCR及Southern检测证明CMO基因已整合进抗性植株基因组;组织培养条件下的植株耐盐性测定及离体叶片电导率测定结果证明,转基因植株的耐盐性得到了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