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89)
2023(13473)
2022(11696)
2021(10874)
2020(9200)
2019(20867)
2018(20801)
2017(39427)
2016(21973)
2015(24411)
2014(24392)
2013(23753)
2012(21665)
2011(19449)
2010(19047)
2009(17341)
2008(16631)
2007(14344)
2006(12322)
2005(10371)
作者
(65965)
(54759)
(54356)
(51561)
(34552)
(26375)
(24517)
(21792)
(20913)
(19268)
(18602)
(18441)
(17477)
(17196)
(16898)
(16803)
(16744)
(16358)
(15572)
(15546)
(14047)
(13298)
(13204)
(12441)
(12308)
(12218)
(12098)
(11892)
(11058)
(10989)
学科
(79123)
经济(79023)
管理(60785)
(56572)
(46517)
企业(46517)
方法(37788)
数学(32761)
数学方法(32418)
(22326)
(21349)
中国(20817)
(20585)
业经(17789)
地方(16034)
(15244)
(15129)
贸易(15125)
农业(14826)
(14671)
理论(14033)
技术(13387)
环境(13368)
(13090)
(13006)
财务(12934)
财务管理(12914)
企业财务(12209)
(12164)
银行(12091)
机构
大学(305339)
学院(304151)
管理(119283)
(112591)
经济(110031)
理学(104396)
研究(103845)
理学院(103180)
管理学(101200)
管理学院(100687)
中国(74137)
科学(70286)
(65441)
(60879)
业大(54170)
(53764)
研究所(49945)
(49790)
农业(48477)
中心(46251)
(43243)
北京(40770)
财经(40645)
(39698)
师范(39131)
(37911)
(37061)
(35012)
技术(34447)
经济学(32444)
基金
项目(220800)
科学(170734)
基金(158435)
研究(153813)
(142107)
国家(140944)
科学基金(118703)
社会(94076)
社会科(88954)
社会科学(88929)
(87517)
基金项目(85398)
自然(81045)
自然科(79103)
自然科学(79077)
自然科学基金(77625)
(74645)
教育(70240)
资助(64452)
编号(62190)
重点(49826)
成果(49028)
(46970)
(46424)
(46078)
计划(43451)
科研(43120)
课题(43120)
创新(43001)
大学(39885)
期刊
(117521)
经济(117521)
研究(82930)
学报(60602)
中国(55255)
(54504)
科学(51133)
大学(43845)
学学(41735)
管理(41190)
农业(37601)
(36266)
教育(33244)
技术(24467)
(21579)
金融(21579)
业经(20711)
(19257)
经济研究(19032)
财经(18679)
科技(17176)
业大(17068)
(16446)
(15823)
图书(15743)
问题(15507)
理论(14199)
林业(13955)
农业大学(13786)
资源(13712)
共检索到425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明思  孙海燕  谢云  郑旭荣  
滴头流量的变化对湿润体的大小和形状影响很大 ,进而影响作物根系生长和产量。但工程设计中滴头流量的选择缺少科学依据 ,使得设计湿润深度和湿润比不能同时保证。本研究通过对重壤土、中壤土、砂壤土进行不同流量的滴水试验发现 :滴头流量对湿润锋水平运移的影响比对垂直运移的影响大 ;滴灌设计中 ,设计湿润比或湿润宽度是选择滴头流量的主要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廖凯华  吕立刚  
东南湿润区是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区域之一,水体的富营养化是困扰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尤其近些年来,在政府鼓励和市场推动双重作用下,丘陵山区的开发力度逐步加强,越来越多的原生态竹林被开发为经济型用地(如茶园)。但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改变了下垫面土壤孔隙结构和土壤水文过程,从而极大地影响着营养盐随土壤水分的迁移和转化。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太湖流域丘陵区坡面土壤水文过程物理机制及模拟研究"的资助下,在以下3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1)不同土地利用坡面土壤水分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2)坡面水文过程与水量平衡;(3)坡面土壤水文过程影响机制。目前对太湖流域丘陵区土壤水文过程研究虽取得一些进展,但其影响机制仍不十分明确,有待进一步深入的探讨。上述成果的取得以及未来的持续探索,对于太湖水体富营养化与流域面源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进而为推动我国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万素梅  贾志宽  王勇  韩清芳  
为掌握苜蓿连续种植多年土壤干层的形成规律及氮素的消耗规律,促进黄土高原地区苜蓿草地合理施肥及草田轮作,论文系统研究了3年、4年、6年、12年、14年、18年及26年生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及氮素的消耗。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干层可分为轻度干层(9~11%)、中度干层(7~9%)、重度干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恒卿  黄强  魏群  
【目的】探求涌泉根灌土壤水分运移及分布特性,为涌泉根灌理论研究及技术要素确定提供参考。【方法】在20L的灌水量和160~300min的灌水历时条件下,以滴头流量(4,6,8L/h)、滴头间距(30,50cm)为变量,通过变化其中的一个量进行双点源交汇入渗条件下的涌泉根灌试验,测定并分析湿润体水平剖面和垂直剖面湿润锋运移和水分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涌泉根灌双点源交汇入渗不同布置方式对水平、垂直剖面湿润锋运移及水分分布有一定影响,不同流量(4,6,8L/h)入渗结束后24h,水平和垂直方向湿润锋分别相差1.5,4.0cm;4.2,2.8cm和6.7,6.8cm。不同滴头间距(30,50cm)入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方新宇  李军  王学春  任晶晶  
【目的】揭示黄土高原半湿润区苜蓿草地土壤干燥化发生规律与草粮轮作对干燥化苜蓿草地土壤水分恢复效应。【方法】在甘肃镇原试验站实地测定了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与不同类型草粮轮作粮田深层土壤湿度,分析了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分布特征与草粮轮作对土壤干层水分恢复效应。【结果】15—28年生苜蓿草地0—1000cm土层土壤湿度平均值为10.20%,土壤干燥化速率为34.2mm·a-1,土壤干层最大分布深度超过了1400cm;苜蓿草地翻耕并轮作3—25年粮食作物后土壤干层湿度能够逐步恢复,土壤干层恢复厚度为583cm,土壤湿度恢复速率为77.3mm·a-1,土壤湿度恢复度达到83.3%。通过草粮轮作方式使15年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少先  王贤  郜长明  张克斌  寇焕更  
本文以林草间作形式为主,研究其林内光照、土壤水分变化、林草间作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及林草间作综合经济效益。认为林草间作是半湿润沿河沙地立体林业一种较好的配置形式。它的突出特点是,以草肥林,以草改土、以草固土、综合利用,不仅综合效益高同时牧草抑制了杂草滋生,有利于林木保护。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军涛,李哲  
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区划所采用的原则、方法和指标不同, 对它们之间的划分存在着较多的分歧和争议。本文对我国从综合自然地理学角度进行半湿润与半干旱区划分的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 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在指标的选取上应着重考虑的几个方面。试图为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建立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艳锋  王强盛  王绍华  黄丕生  
以武运粳七号为材料 ,对水稻旱育秧苗和湿润秧苗根系生长的生理物质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旱育秧苗总根数、白根数、根系活力及活跃吸收面积较高 ,根系C/N稍低于湿润秧苗 ,可溶性糖和硝态氮含量是湿润秧苗的数倍至数十倍 ,糖和硝态氮的较高积累不仅有利于维持秧苗根系正常的生理活动 ,也为移栽后秧苗根系生长和新根的发生贮备了充足的营养物质。旱育秧苗移栽前根系中脱落酸 (ABA)、吲哚乙酸 (IAA)含量高于湿润秧苗 ,异戊烯基腺嘌呤(iPAs)、赤霉素 (GA3)含量低于湿润秧苗 ,而移栽后 3d ,IAA、GA3、iPAs含量均高于湿润秧苗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龙  须晖  方旋  马健  李天来  王蕊  
植株群体叶面湿润时间(LWD)与病害发生密切相关,为预防叶面湿度过高引起日光温室番茄病害的发生,建立合理准确地日光温室番茄群体纵向尺度叶面湿度分布的预测模型十分必要。通过测定温室外光照强度、温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及番茄植株不同高度的叶面湿润时间,分析温室环境因素对番茄群体纵向尺度叶面湿润时间的影响规律,并利用BP神经网络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番茄植株叶面湿润时间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叶面湿润时间与光照强度、温度呈现负相关关系,与湿度呈现正相关关系;植株不同高度的叶面湿润时间具有一定差异性,表现为植株群体上部叶片湿润时间变化最为明显,中部叶片变化次之,下部叶片变化最慢。距地面150,90和30cm高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根兴  曹建华  何师意  陶于祥  孙玉华  滕永忠  
以桂林丫吉村岩溶实验场为例, 分析了表层带岩溶系统中碳库组成, 测定了各碳库的碳稳定性同位素丰度, 表明土壤碳是系统中最大的碳库, 生物的 C O2 吸收同化与土壤有机质分解导致的土壤 C O2 释放是系统中主导的碳流通过程, 系统活动态碳组分主要由土壤碳贡献, 从而揭示了土壤碳对表层岩溶作用的动力机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一飞  张勃  张多勇  张建香  何旭强  孙力炜  
利用甘肃河东地区13个气象站1960-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选取FAO Penman-Monteith法计算了各站的潜在蒸散量,由此得出各站点的湿润指数;然后采用线性趋势法、Morlet小波、自然正交分解(EOF)和反距离加权插值等方法,对河东地区湿润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对影响其变化的气象要素。结果表明:①1992年之前,甘肃河东地区地表相对湿润,1992年之后变得干旱,年地表湿润指数的年际变化率为-0.02/10a,相关系数为0.2946(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琳  吉春容  李世清  李生秀  
探讨了不同施氮水平及不同栽培模式下小麦群体特征的动态变化,旨在为黄土高原旱地农业的合理施肥与栽培奠定基础。在黄土高原南部年降水量632 mm左右的半湿润区,以小偃22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施氮水平(设不施氮和每公顷施纯氮120 kg)及不同栽培模式(常规栽培、地膜覆盖、垄沟栽培和垄播覆膜栽培)对小麦群体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和栽培模式主要通过影响群体分蘖、叶面积和地上部生物量而影响小麦群体结构。施氮能够明显增加小麦群体的分蘖数,而垄播覆膜栽培模式有利于增加小麦单株分蘖数。随小麦生育期的推进,叶面积指数(LAI)先增后减;施氮处理LAI比不施氮处理显著增加20%(P<0.01);垄播覆膜栽培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岚  周正立  赵航  董荣荣  赵亚冲  
[目的]研究滴灌水温对骏枣林土壤和树体养分吸收的影响,为新疆南疆地区红枣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新疆南疆地区,以5年生骏枣为研究对象,以自然水温为对照(CK),探讨不同滴灌水温(10,20,30,40℃)对骏枣林下0~10,1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N、速效P和速效K及枣树各器官(果实、枣吊、二次枝和叶片)全N、全P、全K含量的影响。[结果](1)20℃水温处理可以提高0~10,10~20 cm土层的速效P含量,较CK处理增加32.29%,16.92%;与CK处理相比,10℃水温处理可以提高20~40 cm土层的速效N含量和0~20 cm土层的速效K含量,30℃水温处理可以提高0~10 cm土层的速效N含量和20~40 cm土层的速效P含量,40℃水温处理可以提高10~20 cm土层的速效N含量,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2)CK处理可以提高骏枣叶片的全N、P、K含量和二次枝的全N、全K含量。与CK处理相比,20℃水温处理可以提高骏枣果实中的全N、P、K含量及枣吊全N含量和二次枝的全P含量,其中果实中全K含量较CK显著增加了1.13 g/kg,其他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40℃水温处理可以提高枣吊的全P、全K含量,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增温水可以提高土壤和树体的养分含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军  刘美菊  官玉范  曹峻  戢正华  李家军  汪晓春  沈康荣  林杉  
湖北省十堰市地处秦巴山区,水稻是该地区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季节性缺水和生长前期低温是制约当地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覆盖地膜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常用方法。然而,由于覆膜后追肥困难,生产上往往采用一次性基施氮肥,由此可能造成覆膜水稻前期生长过旺,后期出现缺氮的现象,该体系内的氮素吸收利用规律报道较少。2004—2006年,在湖北省十堰市布置了田间试验,研究覆膜湿润栽培体系中水稻生长速率、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的基本规律,为进一步优化水稻覆膜湿润栽培体系提供理论基础。试验共包括4个处理:1)常规淹水种植,不施氮肥;2)覆膜湿润栽培,不施氮肥;3)常规淹水种植,一次性基施氮肥150kg/hm2;4)覆膜湿润栽培...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志平  刘纪远  邵全琴  
论文利用近30 a中国756个气象站点日观测数据计算中国陆地表层潜在蒸散和湿润指数现状及变化趋势,然后划分湿润程度变化对不同自然地带生态系统脆弱性影响的等级,并应用于农田、林地和草地三大生态系统脆弱性变化分析,结果显示:近30 a中国陆地表层平均年潜在蒸散为754 mm,平均湿润指数为-5.6,湿润指数平均变化率为-4.4/10 a,反映中国陆地表层湿润程度总体具有下降趋势。近30 a中国陆地表层气候湿润程度变化导致生态系统脆弱性增加的面积约占中国陆地面积的43.7%,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西南部、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东部,以及青藏高原的西部、北部和东部。总体上,近30 a中国陆地表层气候湿润程度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