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25)
2023(14244)
2022(12500)
2021(11778)
2020(9934)
2019(22861)
2018(22934)
2017(43993)
2016(24205)
2015(27245)
2014(27346)
2013(26900)
2012(24827)
2011(22339)
2010(22525)
2009(21405)
2008(20158)
2007(17356)
2006(15343)
2005(13653)
作者
(69506)
(57607)
(57435)
(54692)
(36791)
(27825)
(26072)
(22492)
(21936)
(20649)
(19928)
(19417)
(18551)
(18202)
(17728)
(17670)
(17115)
(17039)
(16673)
(16443)
(14229)
(14221)
(13724)
(13163)
(12888)
(12822)
(12722)
(12688)
(11669)
(11337)
学科
(93502)
经济(93372)
管理(72687)
(67404)
(57786)
企业(57786)
方法(41048)
数学(34594)
数学方法(34177)
(25434)
(25050)
中国(23619)
业经(22378)
(21527)
(21268)
地方(20716)
(16924)
贸易(16914)
理论(16635)
农业(16529)
(16408)
(15954)
财务(15885)
财务管理(15849)
(15769)
环境(14999)
企业财务(14958)
技术(14812)
(14683)
(14625)
机构
大学(343363)
学院(339669)
管理(135224)
(130799)
经济(127726)
理学(116888)
理学院(115523)
研究(113629)
管理学(113600)
管理学院(112979)
中国(83964)
(73730)
科学(71003)
(62230)
(56682)
(53898)
研究所(51559)
中心(51419)
业大(50948)
(50500)
财经(49345)
北京(46353)
(46340)
师范(45939)
(44716)
农业(42247)
(41608)
(40649)
经济学(38459)
师范大学(37450)
基金
项目(233711)
科学(183773)
研究(171492)
基金(169456)
(147339)
国家(146147)
科学基金(125710)
社会(106937)
社会科(101134)
社会科学(101109)
基金项目(90978)
(90828)
自然(82645)
自然科(80672)
自然科学(80655)
自然科学基金(79173)
教育(78697)
(76845)
编号(70535)
资助(68892)
成果(57762)
重点(52167)
(51523)
(48870)
课题(48518)
(48457)
创新(45200)
(44737)
科研(44552)
教育部(44275)
期刊
(145905)
经济(145905)
研究(100025)
中国(66959)
学报(54176)
科学(50190)
管理(49878)
(48669)
(48075)
大学(41066)
教育(39612)
学学(38290)
农业(33543)
技术(28900)
(28246)
金融(28246)
财经(23683)
业经(23498)
经济研究(21722)
(20178)
图书(19956)
问题(19100)
(17451)
理论(16764)
科技(16475)
(16120)
现代(15572)
资源(15554)
实践(15405)
(15405)
共检索到4998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董引引  曲颖  
形象差异化定位对提升同质化目的地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陷入同质竞争的目的地三亚和厦门为例,借鉴认知网络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态势(反映目的地投射的整体形象)、网络节点(识别投射形象的重点元素)、网络路径(明晰投射形象中的旅游路线)和网络社团(解剖官方战略中的组合投射策略),对官方话语下三亚和厦门目的地投射形象网络机制进行对比分析,探寻两者在差异化定位中的异同特征。结果表明:(1)三亚目的地投射形象整体网络形态臃肿,具有高等级和低效率特征,而厦门目的地投射形象整体网络具有典型的小世界特征;(2)三亚目的地投射形象节点网络重点宣传的特色形象元素不突出,厦门目的地投射形象节点网络重点宣传被三亚忽视的边缘性形象元素;(3)三亚目的地投射形象网络路径呈现以海景为核心的辐射特征,而厦门目的地投射形象网络路径呈现以海景、遗迹与建筑、科教艺术为中心的三足鼎立特征;(4)三亚目的地投射形象局域网络注重自然景观社团间的强强联合,而在厦门目的地投射形象局域网络中人文景观社团的联结更加紧密,且情感形象社团突出。文章为停滞期三亚目的地形象差异化定位营销提供相关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姜鹏鹏  王晓云  
论文通过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构建滨海旅游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4个具有代表性的滨海旅游城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旅游综合竞争力、现有竞争力、潜在竞争力、环境支持力和游客印象5项指数上4城市各有特点:综合竞争力厦门最高,青岛最低,三亚的现有竞争力和大连的潜在竞争力较强。中国滨海旅游目的地各项竞争力强弱势特点是:现有竞争力>潜在竞争力>环境支持力。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曲颖  董引引  
本文基于海南营销战略需从"交易型"向"关系型"转变的现实背景,针对性选择重游目标市场,从供需主体的心理认知网络视角出发,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思想,对海南"官方投射形象—游客目的地依恋"网络的运行机制进行深度表征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投射网络的联接密度和网络效率均低于依恋网络,投射网络的整体态势具有脆弱性;(2)核心类元素在投射和依恋网络中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依恋记忆中被率先激活的元素(美食、气候天象、旅游设施和生活方式)不被官方所重视,而官方所重点投射的民俗文化、服务质量、户外游憩、免税购物却并未被依恋游客所同等认可;(3)依恋网络中海洋风光—美食和海洋风光—旅游设施的组合被游客所偏好,而投射网络中海洋风光—民俗文化和海洋风光—户外游憩组合间的联系最为紧密;(4)依恋子群规模较小,以核心元素和重点元素为主,而投射子群冗长,构成元素复杂多样,极化效应却不显著。研究证实交易型营销策略下的官方投射在吸引依恋型重游客方面的失控和低效率,并为DMO关系型营销策略的调整和重游市场的维护提供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林炜铃  赖思振  邹永广  
旅游地安全氛围营造和游客安全行为引导,已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行为的影响仍值得探讨。文章建构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选择并获取滨海旅游地的研究数据,实证检验了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态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游客安全态度对游客安全行为的作用中,部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游客安全认知、安全情感、安全意向在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遵守、安全参与行为影响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游客安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林炜铃  赖思振  邹永广  
旅游地安全氛围营造和游客安全行为引导,已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行为的影响仍值得探讨。文章建构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选择并获取滨海旅游地的研究数据,实证检验了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态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游客安全态度对游客安全行为的作用中,部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游客安全认知、安全情感、安全意向在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遵守、安全参与行为影响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游客安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林炜铃  赖思振  邹永广  
旅游地安全氛围营造和游客安全行为引导,已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行为的影响仍值得探讨。文章建构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选择并获取滨海旅游地的研究数据,实证检验了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态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游客安全态度对游客安全行为的作用中,部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游客安全认知、安全情感、安全意向在旅游地安全氛围对游客安全遵守、安全参与行为影响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游客安全认知相对于游客安全情感、游客安全意向在旅游地安全氛围与游客安全遵守行为的中介作用都较大;而游客安全情感相对于游客安全认知、游客安全意向在旅游地安全氛围与游客安全参与行为的中介作用都较大;总体上看,游客安全态度在旅游地安全氛围与游客安全遵守之间的中介作用大于游客安全态度在旅游地安全氛围与游客安全参与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尹丽  颜欣  田良  
通过网络文本收集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评价和感受,运用挖掘数据手段,得到游客感知目的地形象属性与特征,已成为研究旅游形象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相关理论研究回顾的基础上,以三亚为例,以知名旅游网站蚂蜂窝的文本数据作为样本,运用网络文本内容分析法,使用ROST CM6软件对游记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获取游客对三亚感知的相关信息。了解游客真实体验与感受,探讨影响旅游感知满意度的因素,并对三亚旅游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郭树萍  张雪蓓  高洁  周仁佳  徐海娇  
基于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总体方案,亟需把海南建设成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海南国际旅游岛。随着人们对休闲旅游的重视,滨海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但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海洋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其部分不合理的开发使得水体及海洋生物等遭到破坏。以三亚湾和大东海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游客对海洋的影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旅游产业最新相关政策对不同主体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借此提高人们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实现海洋与经济双向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耿松涛  薛建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对于提高旅游目的地形象识别和游客感知度、提高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扩大影响力有着积极意义。立足于建设国际旅游岛、打造区域旅游经济圈的大背景,本文基于遮蔽理论且结合对海口、三亚旅游发展现状分析,试图提出两地旅游形象差异化发展实现途径,为两地旅游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吕兴洋  吴艾凌  李惠璠  
感官营销理论为目的地定位提供了新视角。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品牌感官印象的概念,并以成都洛带、黄龙溪、元通和街子4个古镇类目的地为例,探讨利用品牌感官印象实现旅游目的地差异化定位的可能。研究一通过对到访旅游者游记的内容分析和对应分析发现,4个古镇在除视觉外的4种感官维度上,给游客留下的品牌感官印象有着明显区别,由此发掘出4个目的地在感官体验供给上的差异(洛带-味觉,黄龙溪-触觉,元通-听觉,街子-嗅觉)。研究二进一步利用问卷调查潜在旅游者的感官体验需求,通过聚类分析发现了7个差异化感官需求的细分市场,其中4个单一感官偏好型和中度需求均衡型细分市场的存在使得感官导向的定位成为可能。品牌感官印象的提出给予目的地营销者新的营销手段,为目的地差异化定位提供了全新的工具,完善了目的地品牌营销体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安禧  黄福才  孙雪飞  
本文在对旅游动机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将提取的声望动机、文化动机和休闲动机纳入研究模型,并以厦门市为例实证研究了它们对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总体形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认知形象显著正向影响情感形象和总体形象;(2)情感形象对总体形象没有显著正向影响;(3)声望动机、文化动机和休闲动机显著正向影响认知形象。而且,旅游动机层次越高,对认知形象的影响越大;(4)声望动机、文化动机和休闲动机对情感形象和总体形象均无显著正向影响,而是通过认知形象的中介作用对情感形象和总体形象产生间接影响。文章最后就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了讨论。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葛扬  张建国  崔会平  许鸣  蔡碧凡  
基于蚂蜂窝、驴妈妈、携程网等网络旅游平台以及景区门户网站的照片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实地调查、网络照片内容对比、照片拍摄足迹对比和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分析安吉竹子博览园门户网站投射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的异同。结果显示:门户网站投射的安吉竹子博览园动植物大观园、竹子资源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大小熊猫饲养繁育基地的形象非常成功,与游客感知形象切合;游客对园内的游玩项目感知较少,与门户网站期望在游客内心塑造的动植物游乐园形象不符,且游客对园内西区的以西以南景点的感知较少;园区内的重要节点入口以及水景形象比较吸引游客,但景区管理方对此缺少形象投射。因此,安吉竹子博览园应在保持自身优势环境特色的基础上,完善园内旅游指引系统,并结合园区主线文化发展业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孟奕爽  邓森文  徐佳  
以石牛寨景区旅游者网络游记和官方网站宣传内容为样本,首先运用词频统计分析和社会网络与语义分析方法,对比分析官方网站投射及游客感知的石牛寨旅游意象;其次运用内容分析法将照片分为13类,并根据聚合意象地图分析各类照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玻璃桥"、"丹霞风貌"是石牛寨景区最重要的核心旅游吸引物意象;官方投射意象与游客感知意象的文本语义网络基本呈现"核心——次核心——外围"的圈层结构;但石牛寨官方投射意象与游客感知意象由于身份与立场不同造成双方塑造的旅游意象主体内容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高静  焦勇兵  
品牌个性是旅游目的地品牌定位的重要视角。文章以西湖、西溪湿地、大运河·杭州3个地理区位相近、旅游吸引物相似的旅游目的地为样本,从品牌个性视角对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差异化定位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发现,尽管3个旅游目的地的投射品牌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但它们之间的感知品牌个性则显现出显著的差异性。自身投射与感知品牌个性的一致性在3个旅游目的地之间存在显著差别:西湖景区一致性最高,西溪湿地景区次之,大运河·杭州景区最低。在此基础上,文章就3个旅游目的地品牌定位给出了方向性建议,并从品牌个性视角对旅游目的地品牌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雯  王静  祁元  米成林  金志丰  
研究目的:探索滨海湿地演变驱动力及驱动机制,揭示各驱动因子变化趋势及其对滨海湿地演变影响程度,丰富和发展湿地演变驱动机制理论研究。研究方法:以1996年第一次全国土地详查、2005年变更调查及2015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空间回归分析模型方法构建滨海湿地演变驱动模型。研究结果:(1)1996—2015年,河流、海洋动力作用持续并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由受常住人口影响逐步变为受产业结构影响;政策因素由2005年受土地整理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影响转变为2015年受建设用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