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41)
- 2023(9150)
- 2022(8187)
- 2021(7735)
- 2020(6412)
- 2019(15009)
- 2018(15129)
- 2017(29344)
- 2016(16054)
- 2015(18083)
- 2014(18074)
- 2013(17948)
- 2012(16304)
- 2011(14537)
- 2010(14284)
- 2009(12744)
- 2008(12107)
- 2007(10160)
- 2006(8729)
- 2005(7344)
- 学科
- 济(61350)
- 经济(61285)
- 管理(45825)
- 业(41957)
- 企(35184)
- 企业(35184)
- 方法(30204)
- 数学(26110)
- 数学方法(25825)
- 农(15974)
- 学(15907)
- 中国(14576)
- 财(14082)
- 业经(13381)
- 地方(12852)
- 环境(12571)
- 和(10778)
- 农业(10770)
- 理论(10621)
- 贸(10396)
- 贸易(10392)
- 易(10062)
- 划(9814)
- 技术(9810)
- 务(9303)
- 财务(9246)
- 制(9243)
- 财务管理(9232)
- 企业财务(8743)
- 教育(8707)
- 机构
- 大学(223345)
- 学院(221012)
- 管理(92924)
- 济(82644)
- 理学(81536)
- 经济(80733)
- 理学院(80651)
- 管理学(79274)
- 管理学院(78901)
- 研究(72165)
- 中国(51352)
- 科学(47708)
- 京(47585)
- 农(36131)
- 业大(35945)
- 所(35899)
- 财(35552)
- 研究所(33278)
- 中心(32340)
- 江(30224)
- 北京(29822)
- 范(29710)
- 财经(29484)
- 师范(29437)
- 农业(28491)
- 经(26879)
- 院(26772)
- 州(25021)
- 师范大学(24032)
- 经济学(23346)
- 基金
- 项目(161688)
- 科学(126585)
- 研究(117272)
- 基金(117106)
- 家(102317)
- 国家(101493)
- 科学基金(87217)
- 社会(71684)
- 社会科(67861)
- 社会科学(67842)
- 基金项目(63810)
- 省(63200)
- 自然(58749)
- 自然科(57312)
- 自然科学(57301)
- 自然科学基金(56236)
- 划(53621)
- 教育(53058)
- 编号(48429)
- 资助(47700)
- 成果(38060)
- 重点(35754)
- 部(35160)
- 发(34031)
- 创(33580)
- 课题(32454)
- 创新(31274)
- 科研(31256)
- 大学(29941)
- 教育部(29868)
共检索到3044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许鑫王豪 赵一飞 邹欣庆 唐得昊 刘大伟
滨海湿地严格的厌氧环境造成与其面积不成比例的碳储量,同时有利于CH4的产生。探讨滨海湿地温室气体通量,尤其是CH4通量,对确定滨海湿地究竟是温室气体的"源"还是"汇",评估滨海湿地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论文通过对中国滨海湿地CH4通量的排放机制、时空变化以及影响因素进行阐述总结得出:闽江河口CH4通量明显大于长江口和黄河口,主要原因在于温度和生物量的差异;江苏滨海湿地CH4通量的研究相对薄弱,南方红树林湿地CH4通量的空间差异较大。潮汐对滨海湿地CH4通量的影响呈"M"型:涨潮开始时,CH4通量逐渐增加,随着水位的加深,逐渐减少;当落潮到最适宜产生CH4的水位深度时,大量原先产生的C...
关键词:
滨海湿地 CH4通量 甲烷产生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元跃 熊章静 谭凤仪 李宏发 徐景亮 李凤兰 胡柳柳 郎涛
当今,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全球气候变化与海洋污染等现象的加剧,导致我国赤潮爆发频率逐年递增,进而造成严重的海洋环境危害与渔业经济损失。赤潮毒素甚至可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目前,赤潮的治理方法以物理和化学方法为主,但此类方法具有高成本、二次污染等缺点,因此寻找更安全有效的生物治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生物防治赤潮主要是通过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来实现,目前其已成为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淡水生态系统中,利用水生大型植物的化感活性物质来控制水华已有了较深入的研究,然而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相关研究则较为少见,现阶段仅有极少数研究报道有涉及滨海植物活性物质对赤潮藻爆发的抑制作用。对于这些起到抑制作用的活性物质中具体的有效成分,不同滨海湿地植物是否普遍含有这些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的含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及这些物质对赤潮藻的抑制机制等问题,仍然是未知的。综述了不同滨海湿地植物对赤潮藻的抑藻化感作用及其化感抑藻机制,并展望今后化感物质防治赤潮的发展前景,希望在未来能通过室内控制实验具体分离并鉴定出最有效的抑制赤潮爆发的植物活性物质,旨在为后续开发高效、生态友好的抑制赤潮爆发的生物治理手段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卢妍 徐洪文 宋长春
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连续两个生长季(2003-2004年)对三江平原小叶章草甸和毛果苔草沼泽CO2、CH4和N2O的排放通量进行野外原位观测。结果表明:两种类型湿地的生长季均为温室气体的排放源,三种温室气体排放通量之间的关系是,CO2和CH4、CO2和N2O、CH4和N2O排放通量之间均为正相关,但显著性水平视不同湿地类型以及不同年份而异。表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受湿地类型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植物在沼泽湿地温室气体排放中的关键性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灵恩 丁佳琦
近年来滨海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逐渐被各界所关注,但作为重要的利用方式,缺乏旅游视角的系统性梳理和总结。论文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Springer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中相关文献,借助Cite Space文献计量工具,总结国内外滨海湿地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的阶段特征、研究热点和研究内容。研究发现:国内外滨海湿地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分为探索阶段、起步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国内研究限于资源评价、资源开发、资源环境承载力、价值评估等方面,处于描述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初级阶段。国外研究内容较为全面,除对资源开发、资源管理、资源保护等领域进行广泛探讨外,更在气候变化影响、综合效益等领域取得系列成果。论文在总结分析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着重从资源调查与评价、资源开发与利用、生态环境影响、资源管理、综合效益分析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提出下一阶段应当重视调查评估与可持续利用、气候变化响应机制、社区参与和利益机制、价值转化机制和路径、创新研究手段和方法五个方面。
关键词:
滨海湿地 旅游资源 保护利用 研究进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灵恩 丁佳琦
近年来滨海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逐渐被各界所关注,但作为重要的利用方式,缺乏旅游视角的系统性梳理和总结。论文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Springer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中相关文献,借助Cite Space文献计量工具,总结国内外滨海湿地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的阶段特征、研究热点和研究内容。研究发现:国内外滨海湿地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分为探索阶段、起步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国内研究限于资源评价、资源开发、资源环境承载力、价值评估等方面,处于描述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初级阶段。国外研究内容较为全面,除对资源开发、资源管理、资源保护等领域进行广泛探讨外,更在气候变化影响、综合效益等领域取得系列成果。论文在总结分析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着重从资源调查与评价、资源开发与利用、生态环境影响、资源管理、综合效益分析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提出下一阶段应当重视调查评估与可持续利用、气候变化响应机制、社区参与和利益机制、价值转化机制和路径、创新研究手段和方法五个方面。
关键词:
滨海湿地 旅游资源 保护利用 研究进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孟范平 李睿倩
在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中,能值方法克服了传统经济学方法的一些不足,对评价沿海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并成为近十年来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综合国内外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能值评价的研究进展,就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供给、调节、文化和支持服务价值的能值估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该方法应用于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主要存在能值转换率的选用不一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能值估算方法需要完善、能值分析所应用的滨海湿地类型较少、缺少对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值变化的评价及检验评价结论正确性的标准等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飞
文章基于2005—2015年我国各省市农业活动CH_4排放,检验我国农业活动温室气体排放空间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市农业活动CH_4排放强度存在明显正的总体自相关性,部分省市与周边省市农业活动CH_4排放强度存在显著正的局部空间自相关;东部省市农业活动CH_4排放强度区内差异最高,其次是西部地区,中部省市差异最小;省市间农业活动CH_4排放强度区间差异对总体差异贡献率递减,区内差异贡献率逐年增加;农业活动CH_4排放强度与所在地生产总值规模、城镇化率存在显著U型关系,与所在地老年率和交通运输显著正相关,与国际旅游收入显著负相关;农业活动CH_4排放强度存在显著正的空间滞后效应,并且省市间旅游业发展有明显负的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农业温室气体 空间效应 空间杜宾模型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雅文 韩广轩 蔡延江
滨海湿地碳循环是控制全球碳储量的关键过程之一,受近岸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氮输入影响显著。然而氮输入影响滨海湿地碳循环的过程复杂,利用碳循环模型是研究这些过程的有效手段,在全球气候变化下,评估滨海湿地碳储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介绍了滨海湿地碳组分在大气-植被-水体-土壤不同界面间的迁移和转化,总结了氮输入影响碳循环各阶段的规律,发现碳储蓄和碳通量对氮输入的响应受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目前发展比较成熟且同时具有碳、氮、水相关模块的碳循环主流模型,以及模型为适应湿地而做出的改进及其在湿地的应用情况,为利用模型模拟氮输入影响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相关过程提供参考。探讨了将模型应用于湿地,应注意潮汐过程对氮输入影响等相关发展方向,同时就如何减少模型模拟的不准确性等问题展开讨论,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图1表1参126
关键词:
滨海湿地 氮输入 碳循环 模型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述芹
中国拥有漫长的大陆海岸线,北起辽宁丹东的鸭绿江口,南至广西东兴的北仑河口,长达1.8万千米。20世纪40年代以来,我国的自然岸线大幅减少,从最初的占比74%,降至2016年的33%。取而代之的是围垦、填海筑起的人工"海上长城",大量滨海湿地在此70年间消失殆尽。然而,不管是海岸线人工化,还是规模庞大的围填海造陆,目前都还没有减速的趋势。滨海湿地的消失,对生物多样性维持、海洋生态环境循环是严重的灾难。因此,我国应该加强滨海湿地保护制度建设,以遏制当前湿地面积逐渐减少的局面。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雪梅 邓小文
以1984年、1995年、2008年遥感影像和2004年滨海新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为主要数据源,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获取天津市滨海新区1984年至2008年湿地历史演变数据。从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四个一级服务类型建立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体系,并利用专家调查法确定各生态服务类型价值当量与单位服务价值,对滨海新区进行生态服务价值历史评价。根据研究区实际发展状况制定有无湿地保护两种方案,并预测两种方案下湿地2009—2020年需求及两种方案下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结论认为湿地保护方案对缓解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压力将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湿地 演变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滨海新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淑娟 谌杨杨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是复杂且脆弱的,探讨旅游对其造成的影响,评价滨海湿地旅游生态安全对保护滨海湿地意义重大。采用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对以黄河三角洲湿地、长岛湿地和胶州湾湿地为代表的山东省滨海湿地旅游生态安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和长岛湿地处于比较安全的状态,胶州湾湿地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根据评价结果及当地滨海湿地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影响滨海湿地生态安全的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滨海湿地旅游开发应采取的对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明德 李慧梅 王文颖
【目的】针对禽畜粪便温室气体排放问题,通过添加改良剂等措施从而达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方法】以牛粪和牛尿为原料,开展了为期30 d的室内模拟储存试验,监测了牛粪储存期间CO_2和CH_4排放的动态变化,研究了2%硫酸锌、1%氢氧化镁+4%磷酸、10%氯化钙和1%沸石对牛粪CO_2和CH_4排放的影响。【结果】单施粪尿处理CK(对照组)的CO_2排放通量最大峰值出现在第8天,为20.590μmol·m~(-2)·s~(-1),CH_4排放通量最大峰值出现在第24天,为0.735μmol·m~(-2)·s~(-1)。硫酸锌处理的CO_2排放高峰期延迟了22 d,氢氧化镁+磷酸、氯化钙和沸石处理的CO_2排放高峰期提前了2~3 d。对于CH_4的排放,硫酸锌和氯化钙处理的高峰期分别提前了15和17 d,氢氧化镁+磷酸组合处理的高峰期延迟了3 d,沸石处理的高峰期则与CK处理出现在同一天。相比于CK处理,氢氧化镁+磷酸组合处理的CH_4平均排放通量降低了22.9%,但CO_2平均排放通量增加了4.5%;硫酸锌、氯化钙和沸石处理的CH_4平均排放通量分别降低了28.0%、90.4%和5.1%,且CO_2平均排放通量分别降低了47.9%、83.1%和1.7%。【结论】由此可见,氢氧化镁+磷酸不宜作为添加剂应用于牛粪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当中,而硫酸锌和沸石对牛粪CO_2和CH_4的减排效果不如氯化钙显著,因此氯化钙可作为一种优良的添加剂施加在牛粪中,以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
关键词:
牛粪 温室气体 高峰期 排放通量 添加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浪 徐华勤 李林林 陈元伟 郑华斌 唐启源 唐剑武
【目的】为了探索生态可持续的稻作模式,对比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稻和再生稻稻作模式的产量潜力和CH_4排放特征,以此为选取绿色、生态经济可持续的稻作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2018年依托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宏硕生态农业农机合作社科研基地,设置了双季稻和再生稻2种模式,对比分析了产量潜力、稻田生育期间CH_4排放动态和稻田生态系统CH_4季节性累积排放规律以及评估了单位产量稻田CH_4排放。【结果】试验期间,从产量方面来看,双季稻早稻产量为7.37 t·hm~(-2),再生稻头季产量为8.84 t·hm~(-2),头季相比早稻增产19.95%。双季稻晚稻产量为6.82 t·hm~(-2),再生稻再生季产量为3.39 t·hm~(-2),再生季相比晚稻减产50.29%。综合两季,双季稻总产量为14.19 t·hm~(-2),再生稻总产量为12.22 t·hm~(-2);从生育期间CH_4排放动态来看,双季稻在分蘖期和齐穗期左右排放较强峰值,再生稻除了在分蘖期和齐穗期有较强的排放以外,其在施用促芽肥时也出现了小峰值。但总体双季稻的排放范围(-0.06—1.30μmol·m~(-2)·s~(-1))要高于再生稻的排放范围(-0.01—0.70μmol·m~(-2)·s~(-1));从稻田CH_4季节性累积排放来看,双季稻CH_4累积排放要高于再生稻。再生稻头季累积排放范围在23.90—266.59kg·hm~(-2),再生季累积排放范围在0.00—46.14 kg·hm~(-2)。双季稻早稻季节累积排放范围在为35.57—251.29 kg·hm~(-2),晚稻季节累积排放范围在为10.74—321.59 kg·hm~(-2)。双季稻CH_4季节累积排放A-B(两叶一心至分蘖后期)段>B-C(分蘖后期至齐穗期)段>C-D(齐穗期至成熟期)段,且全生育期双季稻累积排放达922.35 kg·hm~(-2)。再生稻CH_4累积排放B-C段>A-B段>C-D段,且全生育期CH_4累积排放为609.74 kg·hm~(-2),即相比对照双季稻,再生稻CH_4累积排放降低了33.89%;最后通过评估单位产量CH_4排放可知,早稻单位产量CH_4排放为0.069 kg·kg~(-1),头季单位产量CH_4排放为0.062 kg·kg~(-1),头季相比早稻减少了10.14%;晚稻单位产量CH_4排放为0.061 kg·kg~(-1),再生季单位产量CH_4排放为0.018 kg·kg~(-1),再生季相比晚稻降低了70.49%。综合两季,双季稻单位产量CH_4排放为0.065 kg·kg~(-1),再生稻单位产量CH_4排放为0.050 kg·kg~(-1),再生稻相比双季稻降低了23.08%。【结论】从单位产量下CH_4排放角度来看,在长江中下游双季稻的主产区扩大种植再生稻是为良策。
关键词:
再生稻 双季稻 CH_4 水稻产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