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18)
- 2023(3471)
- 2022(3100)
- 2021(2900)
- 2020(2613)
- 2019(6030)
- 2018(6041)
- 2017(11066)
- 2016(6528)
- 2015(7398)
- 2014(7659)
- 2013(7694)
- 2012(7510)
- 2011(6992)
- 2010(7204)
- 2009(6565)
- 2008(6848)
- 2007(6173)
- 2006(5536)
- 2005(4909)
- 学科
- 济(27052)
- 经济(27018)
- 管理(15170)
- 业(14992)
- 方法(12832)
- 企(12405)
- 企业(12405)
- 学(10822)
- 数学(10753)
- 数学方法(10571)
- 农(6646)
- 贸(6225)
- 贸易(6224)
- 中国(6141)
- 易(5988)
- 财(5312)
- 地方(5270)
- 业经(5214)
- 和(4665)
- 理论(4610)
- 制(4503)
- 农业(4377)
- 融(4038)
- 金融(4036)
- 环境(3897)
- 银(3838)
- 银行(3784)
- 行(3641)
- 策(3592)
- 划(3501)
- 机构
- 大学(104424)
- 学院(101870)
- 研究(44940)
- 济(35934)
- 经济(35093)
- 科学(32849)
- 管理(32501)
- 中国(31174)
- 农(28007)
- 理学(27904)
- 理学院(27400)
- 所(26686)
- 管理学(26454)
- 管理学院(26290)
- 研究所(24926)
- 京(24035)
- 农业(22382)
- 业大(21807)
- 中心(18097)
- 院(16814)
- 江(16535)
- 财(15702)
- 北京(15574)
- 省(15303)
- 范(14618)
- 师范(14370)
- 科学院(14345)
- 室(14238)
- 农业大学(14177)
- 研究院(13325)
- 基金
- 项目(71264)
- 科学(53234)
- 基金(50787)
- 家(48979)
- 国家(48670)
- 研究(43023)
- 科学基金(38196)
- 自然(28389)
- 自然科(27718)
- 自然科学(27701)
- 省(27485)
- 自然科学基金(27230)
- 基金项目(26840)
- 社会(25016)
- 划(24689)
- 社会科(23507)
- 社会科学(23500)
- 资助(22168)
- 教育(19683)
- 重点(17263)
- 计划(16741)
- 科技(16230)
- 部(15059)
- 编号(14998)
- 发(14933)
- 科研(14691)
- 创(13809)
- 成果(13197)
- 专项(13169)
- 创新(13074)
共检索到155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尤龙辉 叶功富 陈增鸿 罗美娟 高伟 游水生
研究东南沿海4个不同海岸带森林群落9个优势种[潺槁木姜子(Litsea glutinos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鳝藤(Anodendron affine)、雀梅藤(Sageretia thea)、榕树(Ficus microcarpa)、簕竹(Bambusa blumeana)、朴树(Celtis sinensis)]凋落物初始化学组成及其与分解速率的关系,为海岸带防护林树种选择和合理搭配提供参考.采用网袋法进行分解试验.结果表明:1木麻黄和湿地松凋落物分解最慢,年...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海岸带防护林 初始养分含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芳韵 韩俊学 张艺帆 谢伟东 梁嘉玲 卢立国 曹雨虹
【目的】探究滨海沙地天然林和人工林的凋落物量及其分解动态,为滨海防护林体系的保护与重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时间动态分析法,在南亚热带滨海沙地区域选取高山榕/假苹婆天然林(FS)、红鳞蒲桃天然林(SH)、马占相思人工林(AM)为研究对象,使用收集网和分解袋法,测定各林分的凋落物量、残留量及凋落物碳(C)、氮(N)、磷(P)初始含量,分析各林分凋落物总量和叶、枝、花果及杂物组分占比、凋落物总量的月动态变化情况及分解速率,通过Olson模型和相关性分析分别研究凋落物周转期和分解率与凋落物初始养分的相关性。【结果】3种林分类型的年凋落量在8645.74~23404.07 kg/hm~(2),排序为FS>SH>AM;凋落叶量占林分凋落物总量的比重最大,为84.24%~94.98%,AM的凋落叶量与FS和SH间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易 曹雨虹 张艺帆 谢伟东
[目的]分析我国南亚热带滨海沙地3种林分类型凋落物的养分动态及养分归还量,揭示南亚热带滨海沙地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过程。[方法]在广西防城港滨海沙地的高山榕(Ficus altissima)/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天然林、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天然林和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人工林3种林分类型中设置凋落物收集网和分解袋,于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每月月底收取样品,对样品按叶、枝、花果和杂物进行分组,80℃烘干后测其质量及各组分C、N、P、K、Ca、Mg等养分元素的含量,对所测数据按需求经过整理计算后,分析不同林分类型年凋落物量、各养分含量及其月动态变化、各养分的年归还量特征和月动态变化以及不同组分各养分年归还量特征,最后对不同林分类型凋落物的C、N、P、K、Ca、Mg含量,C/N、C/P、N/P以及C、N、P归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3种林分类型年凋落物量表现为高山榕/假苹婆天然次生林>红磷蒲桃天然林>马占相思人工林,凋落物中各养分元素含量大小均表现为C>Ca>N>K>Mg>P;3种林分类型凋落物间除C、Mg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4种元素含量均差异显著(P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朱美琴 叶功富 游水生 尤龙辉 白永会 高伟
对滨海沙地3种造林树种的热值、灰分质量分数和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及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造林树种的平均干质量热值和平均去灰分热值,湿地松Pinus elliottii(20.96 kJ.g-1,21.41 kJ.g-1)与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20.97 kJ.g-1,21.35 kJ.g-1)接近,但均高于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20.18 kJ.g-1,20.69kJ.g-1)。具体数值因树种和器官不同而异。植物碳质量分数在器官间分布没有规律性,总体上,湿地松的平均碳质量分数(491.548 g.kg-1)高于厚荚相思...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清海 叶功富 林益明
采用氧弹式热值仪测定福建惠安滨海沙地木麻黄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热值,揭示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干物质热值、去灰分热值、灰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凋落物起始干物质热值为21.67kJ·g-1,经过3个月平缓下降后其值为21.40kJ·g-1,到第10个月干物质热值为20.48kJ·g-1,达到最低点,与起始值相差1.19kJ·g-1,随后干物质热值开始回升,第12个月的干物质热值为20.83kJ·g-1,年平均每月降低0.07kJ·g-1;去灰分热值与干物质热值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从开始的22.78kJ·g-1,到第9个月的最小值21.89kJ·g-1,与起始值相差0.89kJ·g-1,随后的回升速度...
关键词:
木麻黄 热值 凋落物 分解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郁善 荣俊冬 陈礼光 张玲玲 夏海涛 张志欣
对沿海沙地小叶龙竹林的凋落物及养分月动态特征进行连续观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竹林凋落物量月动态波动较大,峰值分别出现在2004年10月、2005年4月和9月,2005年1月和7月处于低谷.凋落物各营养元素组分平均值大小为N>K>P.N、K养分含量月动态变化幅度相对较大,P变化相对平稳.凋落物N年归还总量最高,K年归还量次之,P年归还量最低.凋落叶分解速度最快,分解6个月残留率为51.43%,竹枝分解速度最慢,6个月后残留率为83.27%.分解1 a后竹叶残留最少,笋箨其次,竹根残留的最多.应用二次方程对小叶龙竹各器官分解剩余量与分解时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得出模拟方程.
关键词:
小叶龙竹 凋落物 分解 养分 滨海沙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谭芳林 徐俊森 林武星 叶功富 林捷
对不同树种滨海沙地适生性进行测定 ,不仅可以筛选出适宜于在不同滨海沙地的树种 ,丰富滨海防护林的树种资源 ,同时 ,也是防护林生态系统管理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各树种在不同滨海沙地立地上的成活率 (或保存率 )、生长量和抗风性的比较 ,筛选出适宜在福建东南滨海后沿沙地上栽植的树种有巨尾桉、刚果1 2 #桉、厚荚相思、纹荚相思和马占相思等 5个树种 ;较适宜的树种有山地木麻黄、柠檬桉、大叶相思、湿地松等 1 0个树种 ;适宜于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改造的树种有木麻黄无性系 70 1 #、60 1 #、厚荚相思等 3个树种 ,较适宜的树种为刚果 1 2 #桉 ,但建议慎重使用 ;适宜于前沿有少量稀疏木麻黄...
关键词:
滨海沙地 树种 适生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新年 巫志龙 郑丽凤 蔡瑞添 罗积长 林海明
以天然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4种不同强度(弱度、中度、强度、极强度)择伐10年后林地凋落物进行收集、取样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强度择伐作业10年后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和养分总量均下降,且下降幅度随采伐强度的增大而加大。强度择伐和极强度择伐10年后林地凋落物及其养分含量仍未恢复,但弱度择伐和中度择伐则与未采伐林地比较接近,说明弱度和中度择伐林地凋落物及养分含量在择伐10年后基本得到恢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贾辉 朱敏 余再鹏 万晓华 傅彦榕 王思荣 邹秉章 黄志群
【目的】测定亚热带树种的叶片功能性状、凋落叶质量、凋落物量和周转期,揭示叶片性状对凋落物量和周转的影响,为杉木采伐后如何选择造林树种以改善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在二代杉木林采伐迹地营造的17种亚热带树种,测定其在3年生未成林造林地的凋落物量和周转期,同时测定各树种的叶片功能性状(比叶面积、干物质含量、氮含量等)和凋落叶质量(碳氮比、单宁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建立叶片性状与凋落物量和周转期的回归关系。【结果】17种树种中,米老排凋落物量最高(6.67 t·hm~(-2)a~(-1)),杉木凋落物量最低(0 t·hm~(-2)a~(-1));江南桤木凋落叶周转期最短(0.09年);深山含笑凋落叶周转期最长(1.09年)。凋落物量随比叶面积增加而增加,随叶氮含量增加而降低;凋落叶周转期随凋落叶碳氮比和单宁含量增加而增加,随凋落叶最大持水率增加而降低。【结论】在亚热带未成林造林地中,凋落物量受比叶面积和叶氮含量的影响,凋落叶周转期受凋落叶碳氮比、单宁含量和最大持水率的影响;杉木在未成林造林地阶段的凋落物归还量极少。经营亚热带人工林时,要考虑种植比叶面积和凋落叶最大持水能力较高、凋落叶单宁含量和碳氮比较低的树种,以提高林地凋落物归还量和周转速率,改善退化人工林的土壤肥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生宝 王北 白永强 王力
In order to raise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forage shrub fores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rub species(\%Caragana intermidia, C.korshinkii,Hedysarum scroparium, H.fruticosum, H.fruticosum Pau. var. Laeve, Atraphaxisbracterate, Tamarix chinensis, Artemisia ordosica\%)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关键词:
沙地 灌木 饲料林 特性 造林 生物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侯玉平 魏巍 翟文婷 初航 殷吉林 柏新富 卜庆梅
【目的】认识和了解群落入侵抵抗力形成机制成为当前入侵生态学研究最为关注的热点和核心问题。本文比较山东半岛丘陵生境不同群落优势种对外来植物火炬树的化感抑制效应差异,探讨群落入侵抵抗力形成的化感驱动机制。【方法】采用培养皿滤纸法进行凋落物水浸液种子发芽试验,比较山东半岛丘陵生境常见优势树种麻栎、刺槐、赤松、黑松凋落物对火炬树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差异;因土壤会影响许多化感物质的转化和存在形态进而影响其活性,进一步设置土壤介质参与的凋落物覆盖盆栽试验,对比研究不同树种凋落物覆盖对火炬树幼苗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的影响。【结果】凋落物水浸液种子发芽试验显示,麻栎相比刺槐、赤松、黑松,显著抑制火炬树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佳 周小玲 陈建华 韦铄星 田育新 张珉 蒋燚
以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野外试验采取网袋法,系统研究了桉树人工林间作下土壤养分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可旨在为维护桉树人工林的长期生产以及实施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桉树纯林凋落物叶和枝分解360 d后均比桉树+象草林低,比桉树+山毛豆林凋落物叶和枝分解低。不同间作模式下桉树凋落物叶和枝均先固持后释放;P含量变化不同,K、Ca、Mg含量均下降。桉树纯林土壤有机质降低34.8%,而桉树+象草林、桉树+山毛豆林土壤有分别增加147.3%和15.5%;
关键词:
间作 凋落物分解 土壤养分 典范对应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洋 张健 冯茂松
研究四川洪雅县4种不同密度下巨桉人工林的凋落物量、养分归还量及分解动态。结果表明:巨桉人工林凋落物产量随密度增大而递增;4个巨桉人工林年凋落规律相似,5月是全年凋落物产量的高峰期,1月凋落量最低;4个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大量元素年归还总量分别为95.32、86.90、67.72和66.37kg·hm-2,且N>K>Ca>Mg>P,叶是养分归还的主要组分,春夏两季叶养分归还量最大;枝、叶的平均年失重分别为18.2%和36.1%,分解系数分别为0.176~0.214和0.383~0.445,半衰期分别为3~4年和1~2年,周转期分别为14~17年和6~8年。5种元素释放率大小顺序为Mg>Ca>K>N>...
关键词:
巨桉人工林 凋落物 养分归还量 分解速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德喜 樊后保
在25年生的马尾松林下分别补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补植16年后,对上述5种混交林类型及马尾松纯林的森林凋落物量、养分含量及周转时间进行研究。上述5个混交群落和马尾松纯林的年凋落物量分别为6149·1、7533·2、6741·1、7151·5、8041·7和3442·8kg·hm-2。各混交群落总凋落物量的季节动态呈双峰型,第1次峰值出现在2—4月份,第2次峰值出现在8、9月份。在凋落物组成中,枯叶占绝对优势,占凋落物总量的50%~71%,其余依次为枯枝6%~26%、树皮9%~19%、果实和其他组分5%~17%。各混交群落中来自马尾松的凋落物占50%~58%,...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彭玉华 欧芷阳 曹艳云 黄小荣 何琴飞 庞世龙
基于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浸水法,对桂西南喀斯特山地5种具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灌丛林、灌木林、乔灌过渡林、蚬木林和仪花林)林下凋落物的蓄积量进行了研究,并对各植被类型的持水特性和拦蓄能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凋落物蓄积量变幅在2.73~4.59 t.hm-2之间,从大到小排列为:蚬木林>乔灌过渡林>仪花林>灌丛林>灌木林,差异显著(P<0.05)。自然含水率和最大持水率的变幅分别为15.47%~36.36%和128.23%~168.36%,差异极为显著(P<0.01)。蚬木林的自然含水量最大,仪花林则最小;灌丛林的最大持水率最大,仪花林最小。各植被类型凋落物的最大持水量之间差异不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