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78)
2023(9234)
2022(8185)
2021(7647)
2020(6569)
2019(15329)
2018(15096)
2017(29796)
2016(16618)
2015(18856)
2014(19051)
2013(18935)
2012(18211)
2011(16719)
2010(17291)
2009(16164)
2008(16571)
2007(15394)
2006(13604)
2005(12218)
作者
(50496)
(42615)
(42180)
(40438)
(27271)
(20292)
(19268)
(16242)
(15787)
(15527)
(14442)
(14253)
(13870)
(13570)
(13430)
(13169)
(13127)
(12561)
(12489)
(12390)
(10684)
(10601)
(10475)
(9716)
(9699)
(9653)
(9582)
(9423)
(8689)
(8539)
学科
(70790)
经济(70722)
(46652)
管理(46174)
(37436)
企业(37436)
方法(31899)
数学(26777)
数学方法(26436)
(21730)
(17775)
中国(17461)
地方(15696)
(15363)
业经(15292)
农业(14490)
(14357)
贸易(14353)
(13922)
(13128)
(12943)
理论(11655)
(11001)
(10937)
银行(10906)
(10543)
财务(10514)
财务管理(10486)
(10439)
(10199)
机构
学院(251414)
大学(249953)
(101628)
经济(99317)
管理(95067)
研究(88349)
理学(81069)
理学院(80066)
管理学(78606)
管理学院(78087)
中国(65726)
科学(55305)
(53140)
(48148)
(46129)
(44693)
研究所(41943)
(40015)
中心(39902)
财经(37748)
业大(36717)
(36064)
师范(35710)
农业(35322)
(33977)
北京(33670)
(31614)
(31382)
经济学(30332)
师范大学(28618)
基金
项目(159627)
科学(124949)
研究(116478)
基金(114723)
(100022)
国家(99172)
科学基金(83652)
社会(72262)
社会科(68414)
社会科学(68389)
(62993)
基金项目(60819)
自然(54472)
教育(53615)
(53485)
自然科(53119)
自然科学(53096)
自然科学基金(52170)
资助(48396)
编号(48043)
成果(40351)
重点(36256)
(35938)
(35448)
课题(33907)
(32334)
科研(30586)
创新(30196)
教育部(29876)
(29556)
期刊
(117139)
经济(117139)
研究(72662)
中国(45583)
(40771)
学报(38866)
科学(37485)
(36448)
管理(33025)
大学(28650)
农业(27506)
学学(26975)
教育(25537)
(23558)
金融(23558)
技术(20319)
业经(19891)
财经(18249)
经济研究(17956)
问题(15863)
(15639)
(14522)
(13549)
技术经济(12577)
(12499)
商业(11897)
理论(11687)
国际(11662)
统计(11576)
图书(11508)
共检索到3754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马鹏  张威  钮闻哲  
旅游屏蔽现象已经成为非优势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和竞争力塑造中的制约瓶颈。本文基于旅游屏蔽理论,通过概念理清、研究脉络梳理,从主、客、媒三个层面提出了信息流屏蔽、竞争力屏蔽和利益屏蔽的屏蔽盾模型,揭示了屏蔽现象的成因和形成机理与脉络。竞争力屏蔽是目的地资源禀赋差异的外在表象,利益屏蔽是目的地治理中的利益博弈,信息流屏蔽是目的地营销中的信息失真。基于该模型,本文探究了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天津滨海新区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了文化符号、资源禀赋与形象定位和旅游线路设计对屏蔽现象形成的作用,提出了品牌个性突出、形象叠加、个性化市场定位、室内外旅游产品融合等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和重构策略。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雪松  田里  
本文在分析了目前旅游形象屏蔽研究中存在的概念混淆、产生机理不明及概念体系缺失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旅游形象概念和屏蔽概念的解析,从多个角度分析旅游形象屏蔽的产生机理,构建了旅游形象屏蔽概念体系,揭示了旅游形象屏蔽的内在结构。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玺  毛蕾  
澳门旅游业历来以博彩娱乐业见长。近五年来,澳门正借助中央政府推进澳门经济产业多元化的契机,大力发展会展及商务旅游业,并希望能在游客心目中树立会展商务旅游城市的形象。然而,从目前的游客感知情况来看,澳门旅游形象的转变仍然存在较大的困境。本文在分析旅游形象演变典型区域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形象演变的一般路径,并为澳门实施旅游形象的演变提出了相关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黎洁  吕镇  
论旅游目的地形象与旅游目的地形象战略黎洁,吕镇一、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概念、特点及引入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意义(一)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概念、特点旅游目的地形象(Destinationlmage)指人们对该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印象、信念、观点的综合。人们对任何已知...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郭鲁芳  
本文在分析旅游目的地形象重要性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实施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策略应该注意四个问题:第一,形象主题确立要张扬个性,契合潮流;第二,形象推广要持之以恒,舍得投入;第三,形象塑造要高度整合,相互呼应;第四,形象提升要借机造势,乘势而上。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子斌  安应民  郑佩  
尽管我国在旅游目的地形象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诸如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缺乏研究方法上的创新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旅游调研特别是旅游目的地形象调研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本文以西安居民对海南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分析为例,介绍和运用了当今国外广泛运用的IPA分析法,即重要性(Importance)及其表现(Performance)分析法(Analysis)。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刘梦晓  袁勤俭  
本文选取自然类、人文类和主题公园类共6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微博用户发表的旅游目的地相关内容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情感倾向和评价角度等方面探究了不同旅游目的地的正面和负面微博形象,并提出"借助微博获取游客反馈,宣传旅游目的地形象"、"举办赛事、节事活动,展现旅游魅力"、"加强区域合作,建立整合营销机制"、"提升旅游设施要素,保持旅游形象特色"等微博形象提升策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星群  
通过对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滨海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及选择行为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发现,虽然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组别的受访者对滨海旅游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中多个指标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但受访者组别(潜在旅游者、旅游者)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在选择滨海旅游目的地时,旅游者更重视旅游体验,而潜在旅游者更关注旅游目的地形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沈鹏熠  
基于文献回顾,笔者从目的地形象视角构建了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的形成机理模型。实证研究表明,旅游目的地品牌知名度、品牌质量、品牌信任、品牌价值和品牌忠诚构成了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的关键结构维度,并且它们相互之间存在因果联系;目的地形象作为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前置因素的效应也得到了支持;所测试的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的品牌资产水平具有差异性。这些结论对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的理论建构和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天  屈册  
本文以大陆旅游者游记为分析单位,通过类属分析和多维话语分析,从功能-心理、属性-整体、普通-独特三个维度,分析了大陆旅游者台湾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和情感形象,结果发现:大陆旅游者对台湾的形象感知以正向为主,感知的台湾整体形象为文明有序、社会民主、风光秀美、人文突出、轻松舒适;构成台湾旅游形象的重要属性包括居民素质、民风、街道、夜市等,而台北101、阿里山、日月潭、台北故宫、台湾的人文,以及两岸的历史则构成台湾旅游的独特形象;大陆旅游者普遍认为赴台旅游是愉悦的,对台湾的情感形象包括感动、留恋、羡慕、震撼、难忘等。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柴海燕  王璐  王思远  
黑色旅游作为一种"另类"的旅游形式,具有比"寻常"旅游形式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在黑色旅游日渐为大众关注和接受的今天,其理论研究却相对滞后。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罪证陈列馆为研究对象,基于携程、百度旅游、马蜂窝3家旅游网的线上点评数据,通过文本分析与扎根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质性研究,并构建了黑色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模型。结果表明:(1)本研究将黑色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形象划分包括9个一级类目和30个二级类目的分析体系;(2)到访者对参观动机、基础设施、情感态度、价值评估这四个类目感知程度最深;(3)情感形象在黑色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形象中占绝对比重,并贯穿于游览的全过程。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永德  白丽明  苏振  
缺乏合理测量方式,单纯依靠文脉分析是制约我国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研究与实践的最大瓶颈之一。针对这一现实,本文借鉴艾特纳与瑞奇等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对结构法与非结构法进行综合比较,从而提出定性与定量测量旅游者目的地形象感知的系统方法与步骤。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沈雪瑞  李天元  
旅游目的地形象在目的地营销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外学者较早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迄今已有40多年历史。本文按照目的地形象的构成、测量、形成以及对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影响四个研究主题,对近十年来国外该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梳理了国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国内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管理实践和学者们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敏纳  蔡舒  张国俊  
面对当前世界范围内滨海旅游需求正逐步扩大及中国和东盟国家都高度重视海洋产业发展两大机遇,闽粤桂琼应携手东盟规划好滨海旅游业合作发展的总体蓝图,加强联合营销和塑造环南海地区滨海旅游整体形象,充分发挥环南海地区地理区位得天独厚和滨海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相互间的合作,切实摒弃在滨海旅游业发展方面存在的引资竞赛或地方保护,因地制宜和分步推进与东盟各国的双边和多边合作;闽粤桂琼与东盟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联合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与科技兴业战略,积极倡导民间合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敏纳  蔡舒  张国俊  
面对当前世界范围内滨海旅游需求正逐步扩大及中国和东盟国家都高度重视海洋产业发展两大机遇,闽粤桂琼应携手东盟规划好滨海旅游业合作发展的总体蓝图,加强联合营销和塑造环南海地区滨海旅游整体形象,充分发挥环南海地区地理区位得天独厚和滨海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相互间的合作,切实摒弃在滨海旅游业发展方面存在的引资竞赛或地方保护,因地制宜和分步推进与东盟各国的双边和多边合作;闽粤桂琼与东盟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联合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与科技兴业战略,积极倡导民间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