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92)
- 2023(12360)
- 2022(10877)
- 2021(10243)
- 2020(8470)
- 2019(19472)
- 2018(19409)
- 2017(37540)
- 2016(20818)
- 2015(23311)
- 2014(23390)
- 2013(23277)
- 2012(21569)
- 2011(19394)
- 2010(19403)
- 2009(17273)
- 2008(16728)
- 2007(14460)
- 2006(12721)
- 2005(11388)
- 学科
- 济(77617)
- 经济(77516)
- 管理(60948)
- 业(55246)
- 企(45995)
- 企业(45995)
- 方法(36282)
- 数学(31108)
- 数学方法(30657)
- 学(21567)
- 农(21541)
- 中国(20654)
- 财(20642)
- 业经(17232)
- 环境(16243)
- 地方(15661)
- 制(14693)
- 和(14169)
- 农业(14142)
- 理论(14069)
- 贸(13627)
- 贸易(13620)
- 务(13597)
- 财务(13529)
- 财务管理(13499)
- 易(13225)
- 企业财务(12817)
- 技术(12649)
- 划(12560)
- 银(12249)
- 机构
- 大学(292567)
- 学院(290013)
- 管理(115324)
- 济(109755)
- 经济(107174)
- 理学(99972)
- 研究(99806)
- 理学院(98802)
- 管理学(96899)
- 管理学院(96387)
- 中国(74167)
- 科学(65999)
- 京(63194)
- 所(51906)
- 农(51903)
- 财(50839)
- 研究所(47336)
- 业大(46714)
- 中心(44980)
- 江(42678)
- 农业(40887)
- 财经(40728)
- 北京(40022)
- 范(39237)
- 师范(38766)
- 经(37037)
- 院(36483)
- 州(34652)
- 经济学(31426)
- 技术(31420)
- 基金
- 项目(202555)
- 科学(158381)
- 基金(146304)
- 研究(145698)
- 家(129103)
- 国家(128056)
- 科学基金(108855)
- 社会(89012)
- 社会科(84234)
- 社会科学(84210)
- 省(79406)
- 基金项目(78270)
- 自然(73241)
- 自然科(71469)
- 自然科学(71451)
- 自然科学基金(70141)
- 划(67618)
- 教育(66310)
- 资助(60542)
- 编号(59364)
- 成果(48177)
- 重点(45589)
- 部(44155)
- 发(42839)
- 创(41780)
- 课题(40694)
- 科研(39560)
- 创新(38974)
- 计划(37809)
- 教育部(37182)
- 期刊
- 济(118786)
- 经济(118786)
- 研究(84504)
- 中国(55876)
- 学报(50900)
- 农(46686)
- 科学(46007)
- 管理(41273)
- 财(38003)
- 大学(37357)
- 学学(35005)
- 教育(33842)
- 农业(32780)
- 融(24074)
- 金融(24074)
- 技术(24004)
- 业经(19771)
- 财经(19173)
- 经济研究(17837)
- 图书(17093)
- 业(16602)
- 经(16220)
- 问题(15772)
- 理论(15031)
- 科技(15003)
- 版(14083)
- 实践(13909)
- 践(13909)
- 技术经济(13496)
- 资源(13103)
共检索到423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蒋增杰 方建光 毛玉泽 姜娓娓 房景辉 蔺凡 高亚平 杜美荣 李瑞环
我国是世界海水滤食性贝类养殖第一大国,滤食性贝类及其所处的近海生态系统与碳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关系密切。本文概述了滤食性贝类养殖碳汇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在支撑数据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对关键过程和机理认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后续在碳汇形成过程和机制的基础研究、方法学研发和交易体系建设、碳汇扩增模式构建和产业化应用等亟需持续深入的方向。研究结果将为深入认识和科学评估滤食性贝类养殖生态系统的碳汇效应及其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继红 方建光 王巍
全球贝类养殖强度和规模日趋增长,在追求海域养殖产出最大化的同时,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其中,生态容量问题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并成为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尽管中国是世界上贝类养殖的第一大国,但是在贝类养殖的容量研究方面起步较晚,数值模型的研究也相对滞后。本文概述了滤食性贝类生态容量的概念和国外生态容量研究现状和进展,介绍了目前国际上较为成熟的2个生态容量评估模型(DEPOMOD模型和ECOPATH模型)及其优点和局限性,列举了中国目前贝类养殖容量和生态容量的研究现状与实践,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展示了近海养殖生态和生态容量的研究思路,旨在为建立基于生态系统水平...
关键词:
滤食性贝类 生态容量 模型 海水养殖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柴雪良 张炯明 方军 陆荣茂 谢起浪 林志华 宁修仁
利用自然海水流水培育方法,对乐清湾、三门湾主要滤食性养殖贝类—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僧帽牡蛎(Ostrea cucullata)、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的摄食生理参数进行了测定,根据能量平衡原理估算这些贝类的碳收支情况。结果表明:贝类通过滤食颗粒有机物摄取有机碳源后,一部分通过粪便直接排出体外,部分通过贝类自身的呼吸作用被消耗掉,极少部分碳通过排泄代谢排出体外,结余部分的碳即生长碳作为贝类自身的生长或性腺发育的生长碳而成为贝类的身体组成成分。春季太平洋牡蛎、僧帽牡蛎、泥蚶、缢蛏的净生长率分...
关键词:
滤食性贝类 碳收支 生长率 代谢生理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李长松 房斌 王慧 庄平 周凯 么宗利
近年来国内的贝类养殖产业出现大规模的病害事故,就其本质看是由于养殖区域生态环境平衡遭到破坏。本文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归纳国内外对于养殖容量概念的发展,比较各种概念的适用情况;对于养殖容量数学模型的建立和估算,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相对成熟,应用较广的模型,并且评价各种模型的优缺点。
关键词:
贝类 养殖容量 概念 模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崔鹏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山地灾害研究与防治方面的新进展:认识了山地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建立了山洪、泥石流、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发展了滑坡稳定性分析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建立了泥石流流体应力本构关系、泥石流流速流量和冲击力计算公式、粘性泥石流起动模型,提出了山洪和泥石流规模放大效应;基于降雨和地面成灾环境要素耦合分析,发展了山地灾害气象预报方法;基于对灾害物理特性的认识,研发了一系列灾害监测预警仪器、数字流域平台与智能手机网络相结合的山洪预警系统;发展了灾害治理工程技术,形成了适合欠发达地区特点的灾害治理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灾害形成、运动、预测预报、防治技术和风险管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提出山地灾害学科今后面临的任务。最后,针对国家减灾需求和学科发展目标,提出灾害对生态的响应机制、气候变化对山地灾害的影响与巨灾预测、水—土耦合的细观结构力学、灾害风险的理论与方法、基于灾害形成理论的机理预报模式、灾害防治技术规程的健全等未来应该关注的科学技术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楠楠 陈廷贵 刘子飞
[目的]作为碳汇而非碳源,海水养殖贝类碳汇的评估及交易机制对典型蓝碳的价值实现,引领海洋渔业乃至蓝色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方法]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评估分析我国海水养殖贝类碳汇量基础上,结合中国核证碳减排(CCER)政策及经验,明晰可交易的海水养殖贝类碳汇,并评析首笔海水养殖贝类碳汇交易实践。[结果]第一,年为468万t,较2001年增长78%,预期2035年为700万t左右,碳汇价值约7亿元;第二,新增贝类养殖、结构调优的增汇和关键环节的负排放等,理论上满足额外性条件,具有碳抵消和可交易价值。第三,我国海水养殖贝类碳汇拥有重大战略机遇,但也存在评估标准和方法学明显不足,实践中监测、核查、报告和交易的机构资质不符,以及供需主体议价能力偏差引致成交价明显偏低等问题。[结论]海水养殖贝类碳汇具有交易潜力,并从加快方法学研制、交易体制机制构建、碳汇示范区建设、拓展交易实践等方面,提出我国推进海水养殖贝类碳汇交易的战略路径,以期为包括海水养殖贝类碳汇在内的海洋碳汇交易机制构建提供基础参考。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赵俊梅 方建光 包振民 张继红 王巍 蒋增杰
20 0 3年 4月在实验室内采用静水法 ,研究了长牡蛎、紫贻贝、栉孔扇贝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清滤率 (CR)和摄食率 (IR) ,实验时间持续 3d ,水温 17℃。实验中每 1种贝都分别投喂 :(1)叉鞭金藻 (对照藻 ) ,(2 )叉鞭金藻 +塔玛亚历山大藻去藻过滤液 1.5L ,(3)叉鞭金藻 +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结果表明 ,塔玛亚历山大藻过滤液 ,对 3种贝的清滤率的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3种贝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和叉鞭金藻混合液的清滤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 (P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包永波 尤仲杰
摄食率IR(Ingestion rate)是反映滤食性贝类生理状况的一项动态指标,它直接受到贝类所处环境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影响。国外对滤食性贝类摄食生理生态的研究报道很多,特别是对几个环境因子,如海水的温度、盐度、pH、流速以及饵料的结构和浓度对摄食生理的影响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近几年也逐渐趋热。
关键词:
滤食性贝类 摄食率 影响因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继红 吴桃 高亚平 唐望
采用室内静水法,研究了虾夷扇贝、栉孔扇贝、长牡蛎、紫贻贝及菲律宾蛤仔对不同浓度、质量的牙鲆粪便、残饵、沉降物的摄食行为,从摄食生理角度,分析了基于滤食性贝类的鱼+贝IMTA养殖模式的可能性。研究结果显示,这5种贝类对鱼粪、残饵及网箱周围沉降物都可摄食,但是,不同贝类对食物可获得性的反应不同。菲律宾蛤仔、长牡蛎、栉孔扇贝的摄食率显著高于其它2种贝类;5种贝类的吸收率、吸收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饵料对贝类的摄食行为影响显著。吸收效率(AE)都随有机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对有机物的吸收率(AR)与有机物浓度(POM)呈线性正相关关系。颗粒物TPM浓度达到26.24,21.64,27.00 mg/L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红生 张福绥
据报道,以世界人均耕地计,中国人口以4亿为合适,按人均粮食500kg/年计,中国人口以6亿为适度,按水资源来估算中国适度人口可为7亿。综合起来考虑,中国理想人口数量应在6.5亿左右[刘大椿等1995],而我国实际人口已远远超过此数。很显然,只依靠耕地...
关键词:
双壳类,筏式养殖,养殖容量,浅海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宋强 方建光 刘慧 张继红 王玲玲 王巍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沉积再悬浮颗粒物对3种经济贝类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效率影响。结果表明,(1)沉积再悬浮颗粒物对3种滤食性贝类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效率有明显的影响(P
关键词:
滤食性贝类 沉积再悬浮颗粒物 摄食生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翔 王源
贝类对重金属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和耐受力,说明在贝类体内具有重金属积累、贮存和解毒的特殊机制,可能存在复杂的功能基因应激表达调控网络。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贝类镉胁迫功能基因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有抗氧化酶、金属硫蛋白和热休克蛋白等,但相较于其它物种鉴定得到的功能基因数量还是太少、功能研究不够系统和深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重视,伴随着生命科学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也必将不断加深,而这对于更好的认识并掌握细胞生命活动的运作机制、弄清贝类重金属胁迫应激表达通路及分子调控网络,以及准确评价和预测
关键词:
镉 贝类 功能基因 分子指标 研究进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曾臻 余美舜 谭强来 史博 李建波 李伟杰 蔡广
为深入解析17β-HSDs对贝类性腺发育和生殖内分泌的调控机制,本文综述了17β-HSDs的种类和功能,对迄今已报道的所有亚型进行了分类归纳,并对贝类等水产动物中17β-HSDs的克隆表达、功能阐述、机制推测进行了调研总结。目前,虽然17β-HSDs调控贝类生殖过程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有很多重要的科学问题尚待解答,需要重点加强“发现贝类中17β-HSDs新亚型、分析时空表达特征、解析构效关系、明晰环境污染物的影响、制定相应对策、指导产业实践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本综述结合了其他物种的成熟研究和最新成果,为深入研究17β-HSDs调控贝类性腺发育和生殖内分泌的机理及应用提供了借鉴。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侯兴 王颖 刘天红 杜美荣 高亚平 姜娓娓 李凤雪 董世鹏 李文豪 蒋增杰
本研究以紫贻贝(Mytilus edulis)、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栉孔扇贝(Azumapecten farreri)、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4种常见经济滤食性贝类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二甲基巯丙酸(DMSP)含量较高的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为实验藻种,室内模拟了静水、扰动2种条件下水体中DMS(P)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贝类粪便中二甲基巯基丙酸(DMS(P))的释放过程对水体DMS(P)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静水条件下,4种贝类的摄食作用对微藻DMS的释放无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但通过生物沉积作用显著降低了DMSP_(p)含量(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