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11)
2023(6216)
2022(5238)
2021(4725)
2020(3874)
2019(8375)
2018(7978)
2017(14655)
2016(8179)
2015(8599)
2014(8328)
2013(8167)
2012(7444)
2011(6747)
2010(6338)
2009(5786)
2008(5664)
2007(4784)
2006(4087)
2005(3522)
作者
(27998)
(23627)
(23514)
(21972)
(15080)
(11785)
(10340)
(9199)
(9027)
(8237)
(8168)
(7898)
(7877)
(7602)
(7497)
(7316)
(7186)
(7117)
(7005)
(6845)
(6193)
(5764)
(5606)
(5342)
(5221)
(5202)
(5128)
(5114)
(4977)
(4830)
学科
(29653)
经济(29615)
管理(21627)
(21501)
(16420)
企业(16420)
方法(14394)
数学(13084)
数学方法(12934)
(9662)
(9104)
(7778)
(7397)
贸易(7395)
中国(7286)
(7216)
业经(6787)
农业(6430)
地方(5877)
环境(5467)
技术(5331)
(4905)
(4858)
财务(4851)
财务管理(4840)
企业财务(4587)
(4304)
产业(4254)
(4157)
银行(4095)
机构
大学(117963)
学院(117110)
研究(45070)
(44169)
经济(43423)
管理(41928)
理学(37474)
理学院(36988)
管理学(36108)
管理学院(35927)
(34580)
科学(33807)
中国(31178)
农业(27998)
业大(27481)
(25475)
(24812)
研究所(24191)
中心(19417)
农业大学(18777)
(17717)
(17376)
(16718)
(16385)
(16008)
实验(15147)
财经(14918)
北京(14811)
(14797)
科学院(14651)
基金
项目(91453)
科学(69527)
基金(66821)
(64097)
国家(63600)
研究(54612)
科学基金(51905)
自然(37625)
自然科(36796)
自然科学(36775)
(36250)
自然科学基金(36164)
基金项目(36085)
社会(35085)
社会科(33326)
社会科学(33316)
(31534)
资助(26706)
教育(24160)
重点(21456)
计划(21416)
科技(20241)
(19286)
(19177)
科研(18995)
(18872)
编号(18449)
创新(18179)
(17941)
(16621)
期刊
(41137)
经济(41137)
学报(33855)
(29993)
研究(27040)
科学(26618)
大学(23502)
学学(23065)
中国(20151)
农业(20151)
管理(13775)
(12723)
(11179)
业大(10817)
农业大学(8963)
林业(8435)
(8310)
经济研究(7688)
(7676)
金融(7676)
科技(7673)
业经(7412)
技术(7314)
财经(6975)
教育(6220)
自然(6056)
(5949)
中国农业(5925)
问题(5893)
资源(5793)
共检索到158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霞  阎秀峰  
以滤光膜遮光处理1年生黄檗幼苗,测定了幼苗生物量及根、茎外皮中的小檗碱、药根碱和掌叶防己碱含量.红色、黄色、蓝色和绿色滤光膜对黄檗幼苗的根和茎生物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黄膜的抑制作用最小,而蓝膜和绿膜的抑制作用最强.滤光膜处理也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小檗碱、药根碱和掌叶防己碱的合成和积累,红膜的抑制作用最小,蓝膜和绿膜的抑制作用最强.滤光膜处理后,3种生物碱的单株产量都低于对照,红膜处理小檗碱的产量显著高于黄膜处理的,但红膜和黄膜处理下的药根碱和掌叶防己碱的产量差异不显著,蓝膜和绿膜处理的3种生物碱的产量都始终最低.滤光膜处理不利于黄檗幼苗的生长和上述3种生物碱的积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红  程楷珊  高欣  张锡国  刘彤  
【目的】本文以东北重要药用植物黄檗幼苗为对象,研究黄檗幼苗中抗氧化物质以及主要药用活性成分含量变化对增补不同的UV-B辐射强度的响应。【方法】通过在温室内控制实验,设置了3个UV-B辐射强度梯度的处理,分别是对照组(CK,自然光照)、低辐射组(T1,UV-B辐射强度为3.26μW/cm2)和高辐射组(T2,UV-B辐射强度为9.78μW/cm2),研究黄檗幼苗中的抗氧化物质及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即3种生物碱(小檗碱、药根碱和掌叶防已碱)含量对不同UV-B辐射强度的响应。【结果】增补UV-B辐射会使黄檗幼苗中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覃炳醒  姚丽萍  周志强  张玉红  
以黄檗幼苗为实验材料,采用3种浓度的聚乙二醇(PEG8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黄檗幼苗的生理适应特征和叶中小檗碱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5%、10%和20%的PEG胁迫下,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各异。在5%PEG胁迫处理下,MDA含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而且在整个胁迫进程中一直低于胁迫前的水平(P<0.05),在10%PEG处理下,MDA的含量较处理前有所增加,但增加量也较少,只是在处理9h时才有明显增加(P<0.05),20%PEG胁迫处理下,MDA含量呈单峰曲线;质膜透性都随胁迫时间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PEG浓度越大对膜伤害程度越大;脯氨酸含量都是先降低后上升,高浓度变化幅度较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英  张衷华  李德文  赵冬梅  
在温室培养条件下,研究不同体积分数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6000处理下长春花幼苗期的胁迫效应以及对文多灵、长春质碱和长春碱等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体积分数PEG6000处理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呈缓升到急升的趋势。综合二因素的差异显著分析,选择35%(V/V)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长春花,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的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先增强后降低;文多灵(vindoline,VIN)含量先升高后下降,长春质碱(catharanthine,CAT)含量先下降后升高,而长春碱(vinblastine...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彤  夏春梅  胡燕妮  徐丽娇  周志强  
次生代谢产物小檗碱、掌叶防己碱和药根碱是黄檗中重要的药用生物碱,本研究在吉林省5个林业局选取了65株不同年龄的天然黄檗,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黄檗多器官中3种生物碱含量的季节差异。结果表明:小檗碱在根皮、多年生枝、当年生枝和叶中的季节差异显著,各器官中小檗碱含量夏季最低(叶除外);叶中小檗碱含量,在各个龄组均表现为从春到秋含量依次升高,变化幅度在0.017~0.124mg/g之间;小檗碱在根皮中最高,平均值达到24.27mg/g,其余依次是茎皮、多年生枝皮、当年生枝和叶片。掌叶防己碱在根皮、茎皮、当年生枝、叶和幼龄阶段的多年生枝皮中的季节差异显著,秋季含量最高(叶除外);叶中掌叶防己碱含...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程茂高  乔卿梅  李利红  王新民  
以1年生苦参为材料,测定苦参根中生物总碱、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研究添加外源赖氨酸对苦参中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赖氨酸后,苦参总碱的含量都有所升高,添加量为600 mg/L时最有利于苦参总碱含量的增加,7、8、9、10月4个采样时间苦参总碱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59.43%,168.33%,137.97%,144.52%;灌根和叶面喷施2种添加方法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添加600 mg/L外源赖氨酸后,7、8、9、10月4个时期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总量比对照分别提高102.38%,77.79%,48.63%,51.15%。因此,添加适当浓度的外源赖氨酸可提高苦参中...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成龙  周春霖  尹金来  刘兆普  徐阳春  沈其荣  
【目的】探讨菊芋幼苗耐碱性与生物量和可溶性渗透物质在不同器官分配积累的关系。【方法】采用营养液砂培试验,以2个耐碱程度不同的菊芋品种‘南芋8号’(Ht1,耐碱)和‘南芋1号’(Ht2,耐碱性较弱)为材料,设置0.0、12.5、25.0以及37.5mmol·L-1Na2CO3溶液模拟碱胁迫,研究其幼苗不同器官生物量分配和可溶性渗透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碱胁迫下,2种菊芋幼苗各器官生物量比、Na+含量、K+含量、可溶性糖以及脯氨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相比之下,Ht1在低碱胁迫(12.5mmol·L-1)时叶片保持了较高的K+含量,根系积累了较多的干物质;较高碱胁迫(25.0,37.5mmol·L-...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颐  杨佳玫  王玉平  卢志伟  王忠祥  崔晓闯  杨虹琦  
【目的】为了提高烟叶的醇化质量以及实现卷烟原料的可用性。【方法】对贵州中烟6个原料基地上中2个部位片烟的总糖、还原糖、烟碱和糖碱比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1)片烟醇化过程中,3个醇化库不同香型片烟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表现为下降,变化速度最快的醇化时期是醇化612个月。此时正好处于仓贮环境温度上升的阶段,全年月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较高的醇化库可加速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的降解和转化。(2)不同醇化库不同香型片烟总糖和还原糖下降幅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兴义库的清香型和中间香型片烟总糖和还原糖下降幅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莉  钱均祥  萧凤回  查应洪  段承俐  杨生超  肖丹  吴丽华  李智敏  张庭  潘俊  王翰墨  李晚谊  
通过取样量、超声时间、浸提剂量、粒径等4个石斛生物碱的超声提取影响因素的正交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石斛生物碱含量超声提取测定的最佳参数:0.050 g的取样量、60目的粒径、50 min的超声时间、60的浸提试剂用量与取样量比。该方法具有样品前期处理时间短,测定仪器操作简便,测定速度快、样品用量少的特点,能在较短时间内对大量单株个体进行检测鉴定,为石斛的品质育种提供了有效途径和手段。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世杨  刘庆  张小玲  罗天宽  唐征  荆赞革  裘波音  吴海涛  徐谦  
以耐盐性较强的‘SH-80’和耐盐性较弱的‘MT-65’花椰菜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盐胁迫对花椰菜苗期幼苗的叶长、叶宽、总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根干质量、根冠比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浓度增加,‘SH-80’和‘MT-65’的叶长和叶宽显著减小,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生物量和根冠比变化因品种和盐浓度而异,总体为低浓度盐胁迫(68 MMol·l-1)抑制作用不大,甚至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盐胁迫(204 MMol·l-1)抑制作用较为明显。两个品种之间相比,盐胁迫对‘MT-65’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SH-80’,脯氨酸含量则是显著低于‘SH-80’,表明,‘SH-8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怀攀  胡炳义  刘天学  李潮海  
研究了渗透胁迫下,玉米品种农大108(抗旱性较强)和掖单13(抗旱性较弱)幼苗类囊体膜上非共价结合态(Noncovalently conjugated,NCC)多胺(Polyamines,PAs)和高氯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Perchloric acid insoluble covalently con-jugated,PISCC)多胺(PA)含量的变化。发现渗透胁迫下,抗旱性弱的掖单13的NCC-亚精胺(Spermidine,Spd)、PISCC-腐胺(Putrescine,Put)和PISCC-Spd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抗旱性强的农大108;掖单13的NCC-Put含量明显上升,NCC-精胺(S...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继强  曾秀存  李彩霞  许耀照  
采用不同浓度的苯甲酸对2种两叶一心期的黄瓜幼苗进行处理,研究其对2种黄瓜幼苗叶绿素含量、氮代谢及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5~1.00 mmol.L-1之间,随着苯甲酸处理浓度的增加,‘密刺王黄瓜’和‘津杂2号’幼苗叶绿素和类葫萝卜素的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硝态氮含量均不断降低,电解质外渗率均不断增加。‘津杂2号’幼苗的变化趋势弱于‘密刺王黄瓜’,这表明‘津杂2号’较‘密刺王黄瓜’耐一定程度的苯甲酸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盈盈  张珍明  任春光  张玉武  贺红早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楠  焦芳婵  许自成  卢秀萍  杜娟  
在对14个烤烟亲本及其F1代组合生物碱含量测定的基础上,研究了烤烟主要生物碱含量在不同基因型烤烟及其F1代之间的变异、杂种优势、亲子相关及与感官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生物碱含量在亲本和F1代之间存在广泛变异,且亲本的总植物碱、烟碱和降烟碱含量高于F1代组合。烤烟F1组合的生物碱含量均高于中亲值和低亲值,且新烟碱和去氢新烟碱与低亲值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烤烟主要生物碱含量均表现为正向中亲优势,超亲优势多表现为负向。F1代生物碱含量与感官评吸指标的相关性较亲本有所加强。把感官质量指标划分为四类,亲本生物碱含量与烟气特性达到显著水平,F1代生物碱含量与香气特性、烟气特性、口感特性的相关多达到显著或极...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薛梦莹  李璐  张华峰  刘紫祺  
分离制备了不同季节绿叶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红叶小檗(B.thunbergii var.atropurpurea)、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的类黄酮和生物碱,分析了3种小檗科植物不同季节类黄酮和生物碱的含量,探讨了类黄酮、生物碱含量季节变化的原因,研究了类黄酮、生物碱的抑菌活性及其季节动态。结果表明,3种小檗科植物的类黄酮、生物碱含量和抑菌活性均随着季节的变化存在差异。其中,绿叶小檗的类黄酮含量在夏季最高(6.277%),红叶小檗和南天竹在冬季最高。红叶小檗的生物碱含量在秋季最高(5.517%),绿叶小檗和南天竹在夏季最高。3种小檗科植物的类黄酮、生物碱对模式菌大肠杆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红叶小檗类黄酮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在春季和冬季较小,绿叶小檗和南天竹在春季较小。红叶小檗生物碱的MIC值在春季最小,绿叶小檗和南天竹在冬季最小。3种小檗科植物中,红叶小檗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强,春季时红叶小檗生物碱的MIC值为5mg·mL-1。本研究为小檗科植物资源的科学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