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9)
- 2023(1766)
- 2022(1524)
- 2021(1321)
- 2020(1006)
- 2019(2059)
- 2018(2004)
- 2017(3629)
- 2016(2062)
- 2015(2215)
- 2014(2391)
- 2013(2356)
- 2012(2289)
- 2011(2245)
- 2010(2337)
- 2009(2267)
- 2008(2226)
- 2007(1970)
- 2006(1855)
- 2005(1736)
- 学科
- 济(11806)
- 经济(11757)
- 管理(6316)
- 地方(5547)
- 业(4066)
- 制(4049)
- 地方经济(3894)
- 中国(3842)
- 企(3123)
- 企业(3123)
- 农(2858)
- 体(2809)
- 业经(2513)
- 财(2317)
- 方法(2240)
- 体制(2229)
- 融(2227)
- 金融(2225)
- 制度(2057)
- 度(2057)
- 和(1996)
- 学(1961)
- 银(1936)
- 银行(1931)
- 行(1909)
- 发(1846)
- 教育(1839)
- 环境(1801)
- 农业(1772)
- 数学(1626)
- 机构
- 大学(31533)
- 学院(31412)
- 济(13787)
- 研究(13684)
- 经济(13424)
- 管理(11009)
- 中国(9503)
- 理学(9078)
- 理学院(8920)
- 管理学(8821)
- 管理学院(8736)
- 科学(7762)
- 京(7040)
- 所(6776)
- 财(6662)
- 研究所(6019)
- 中心(5644)
- 江(5595)
- 院(5226)
- 农(5177)
- 范(4798)
- 财经(4781)
- 师范(4761)
- 省(4653)
- 北京(4477)
- 州(4363)
- 经(4249)
- 业大(4101)
- 经济学(4068)
- 科学院(3933)
共检索到543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小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区域卫生规划是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地(市)级政府根据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区域卫生规则指导原则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制定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并组织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指对在一定区域内的卫生服务活动所做的规划,包括双重含义:一是指对某一区域范围内卫生服务发展的整体规划,主要从区域卫生服务需求与供给平衡上来解决区域内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是区域间卫生服务协调发展的规划,主要是从社会整体发展的角度来解决区域之间卫生服务非均衡发展等问题。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石慰平
只有充分分析卫生事业的现状,研究卫生事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才能科学制定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一、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与环境 宜昌市的卫生事业经历了两个历史时期,现已进入第三个历史时期,一是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形成时期(建国后~1979年)。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以生产要素投入为主,注重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床位的绝对量;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在经营方式上实行统收统支,不讲核算和效益。二是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曲嘉良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市场机制对社会发展领域的渗透越来越强,卫生能否作为产业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卫生部门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有些方面是可以遵循产业化的发展思路的。政府从某些方面的退出,会进一步加强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等最能反映社会公平领域的投入。
关键词:
卫生发展 产业 体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科正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组成部分,在许多方面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它们都存在着特点不够鲜明、突出,在规划制定中定位不够准确,办学目标不够清晰、科学等问题。对此,西部地方一般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在发展规划制定中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培养面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创业型人才,从而促进地方发展。
关键词:
地方一般高校 发展规划 定位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田茂生,李伟,赵衍峰
几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八部委《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大力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对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紧紧围绕“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目标,以全市人民的健康需求为着力点,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推动了我市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雷海潮
本研究采用文献评阅的方法按不同发展阶段,回顾和总结了我国十多年来区域卫生规划的历程及特点,阐述了区域卫生规划在实践和理论方面的探索以及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文章最后部分还对区域卫生规划的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区域卫生规划 发展 特点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田茂生,徐增昌
1991年,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淄博市1991~2000年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十年来,依据该规划对卫生资源存量进行了部分调整,对卫生资源增量进行了优化配置,改善和提高了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了我市卫生事业的发展。 随着淄博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对医疗卫生需要和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为了更好地适应变化了的形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马进,龚向光,雷海潮,张鹭鹭,卞鹰
为确保“区域卫生规划”达到预期目标,推进规划工作落实,使中央与省级政府能够及时掌握规划工作进展情况,有必要建立一套区域卫生规划监督与评价体系。借鉴澳大利亚经验,提出了设计区域卫生规划评价体系的原则。
关键词:
区域卫生规划 评价 监督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贵齐,黄佩佩,白湘云
1998年辽宁省卫生工作会议确定鞍山市为全省区域卫生规划试点城市之一。在省卫生厅的指导下,经过3年多的努力,我们完成了区域卫生规划的编制工作,并边规划边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吴艺阳
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卫生事业改革体制、调整结构的重大举措,是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转变工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我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实需要。 如何以社会医疗保健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区域人群健康水平为目标,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为核心,实施区域性卫生规划?对此,泉州市卫生局根据“规划总量、整合供需、盘活存量、优化增量、高效低耗、完善体系”的构思,于1995年底开始,历时3年,在安溪县开展了试点工作,并取得了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德全
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区域失衡现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体制、机制发展的影响,因此,为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应解决其体制、机制问题。基于区域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的互动机理,构建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是事半功倍地均衡发展职业教育的途径。因此,依据二者发展的规律和关系,以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为着力点,有效激活互动链条,以此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应充分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构建有层次、有效率的管理体制。首先,调整职业教育行政管理组织系统,明确管理主体和职权,划清管理对象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徐寿庆,赵华
山东省淄博市区域卫生发展规划是从1991年6月份开始制定的,是以卫生部《我国卫生事业第八个五年计划及2000年规划设想》和《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八五”计划纲要》为基本依据,以深化卫生改革的有关文件为指导,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至1992年4月和11月先后编制出台了“淄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秀峰 吴华章 王昊 宋扬 孙海涛 邹长青 傅卫
从第一个五年卫生计划至今,我国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十三个卫生发展五年规(计)划。文章对从"一五"到"十三五"卫生发展规(计)划进行了系统回顾,分析了卫生规划在推动卫生健康科学发展方面发挥的历史作用,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卫生规划制定实施的历史经验,并对新时期如何健全卫生规划体系和更好地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卫生规划 发展规划 历史回顾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韩兴林
济宁市是鲁西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土地面积1.1万平方公里,现辖2区3市7县,182个乡镇,总人口780万人,人口密度为710人/平方公里。改革开放20年来,全市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日趋完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到1998年底,全市卫生机构发展到1250家,其中,市区医院99家,乡镇卫生院163家,专科防治院(所)15家,卫生防疫机构14家,妇幼保健站11家,门诊部(所)903个。拥有床位17054张,卫生工作人员30532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4591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卫生事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矛盾、新问题。由于缺乏必要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维安
今天,绿色发展理念已逐渐为世界所普遍认同,从企业的绿色管理、绿色金融、绿色供应链,政府的绿色行政、绿色GDP等,到社会公众的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等,各主体均逐步开始实践。当前绿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既欠缺在治理层面统领协调各主体绿色发展行为的顶层设计,也缺少将绿色发展理念与实践进行衔接的指引性标准。因此,有必要在尽快普及绿色治理的背景下,制定相应的治理准则。
关键词:
治理主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绿色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