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48)
2023(2902)
2022(2439)
2021(2296)
2020(1914)
2019(4146)
2018(4003)
2017(6953)
2016(3880)
2015(4382)
2014(4323)
2013(4031)
2012(3943)
2011(3504)
2010(3978)
2009(3718)
2008(3742)
2007(3521)
2006(3376)
2005(3306)
作者
(11042)
(9141)
(9022)
(8765)
(6034)
(4511)
(4105)
(3516)
(3390)
(3357)
(3242)
(3140)
(3061)
(3027)
(2966)
(2824)
(2735)
(2655)
(2636)
(2609)
(2436)
(2223)
(2215)
(2204)
(2138)
(2116)
(2068)
(2066)
(1863)
(1845)
学科
(13368)
经济(13325)
(10623)
管理(9906)
(8513)
企业(8513)
中国(5912)
(5669)
(4656)
(3927)
(3843)
银行(3838)
(3703)
(3588)
农业(3587)
业经(3479)
教育(3393)
(3377)
金融(3377)
方法(3195)
地方(3043)
(2733)
制度(2655)
(2655)
理论(2650)
(2618)
(2596)
贸易(2590)
(2518)
数学(2359)
机构
大学(54886)
学院(52635)
(20907)
研究(20571)
经济(20336)
管理(18508)
中国(16577)
理学(14722)
理学院(14529)
管理学(14286)
管理学院(14174)
(12324)
(11994)
科学(11142)
(10351)
中心(10334)
(10114)
研究所(8876)
(8753)
师范(8685)
财经(8658)
(8566)
北京(8219)
(7900)
(7776)
(7361)
(7338)
师范大学(7077)
教育(6627)
业大(6398)
基金
项目(31101)
研究(24941)
科学(24430)
基金(22308)
(20235)
国家(19532)
社会(15957)
科学基金(15852)
社会科(14951)
社会科学(14946)
教育(11734)
(11462)
基金项目(10806)
编号(10347)
成果(10119)
(10024)
资助(9053)
自然(9022)
自然科(8800)
自然科学(8797)
自然科学基金(8641)
课题(7595)
(7066)
重点(7012)
(6879)
国家社会(6731)
(6597)
(6519)
项目编号(6383)
(6254)
期刊
(28635)
经济(28635)
研究(20764)
中国(15381)
教育(10627)
(9662)
(8742)
学报(8494)
管理(8068)
(7959)
金融(7959)
科学(7508)
大学(6853)
学学(5936)
农业(5406)
图书(5160)
财经(4560)
技术(4288)
书馆(4255)
图书馆(4255)
业经(4136)
(3978)
经济研究(3846)
问题(3743)
(3405)
论坛(3405)
世界(3292)
(3257)
(3133)
国际(3004)
共检索到97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连宏  
满族家规是民间法的组成部分,可以法的效力为视角,对其进行历史与现实的考察。从满族家规的现实根据看,在穆昆制发达的清代社会,满族家规有强有力的权力支撑,曾对家族成员的行为发挥着实际上的约束力;从满族家规的道德和心理根据看,它与其所处时代的主流价值观相符合,对家族成员具有相当强的心理影响力。因此,满族家规在历史上具有相当的效力。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市民社会的出现,上述维度中仅有道德和心理层面在支撑着满族家规的效力,作为一种软性要求,今天的满族家规实际上起着树立并倡导家风的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郑英姿  
文章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会计对象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一般意义上的会计对象只能是:“社会再生产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发出的信息。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夏雪梅  崔允漷  
本文对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的关系进行了历史考察,着重澄清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内涵和意义,更进一步探讨了隐含在这些问题之后的前提假设,即课程标准能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以此分析当前课程标准不能对教学产生作用的原因和解决之可能性。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崔健  刘金洋  
2015年日本防卫省推出“安全保障技术研究推进制度”,从而实现了在战后由军事支出来资助民间科学研究的政策突破,这也是当前日本军民两用技术政策变化的突出表现。日本的军民两用技术政策由来已久,当前日本军民两用技术政策的变化中或多或少地蕴含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一些含义。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日本在战争以及备战时期军需工业动员、国家总动员下军民两用技术政策以及在重化工业化时期把国外先进军用技术转为民用的政策与实践。通过历史考察,总结日本军民两用技术政策发展变化的规律,进而全面、深入地剖析当前日本军民两用技术政策的现实变化。虽然当前日本军民两用技术政策变化受到国际环境的很大影响,但是更为重要的还是日本国内各种因素的变化。在外部限制和内部约束下,当前日本军民两用技术政策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从而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其实施效果。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锋  
大众媒介在给儿童带来新鲜与便利时,也制造着前所未有的麻烦和困扰,如何保障儿童在媒介社会中健康成长是我国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从媒介本身出发,分析媒介的本质含义,考察儿童媒介教育的历史进程,借鉴国际媒介教育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儿童媒介教育中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释。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钟光亚  
关于“两权”分离的历史考察及现实思索钟光亚所谓“两权”分离,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内部关系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种“两权”分离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早已存在,今天又是我们经济体制改革所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历史到现实对它进行认真探讨,我们可以发现今...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泉兴  王琪  
研究生教育本质是研究生教育固有的,决定其性质、面貌和发展的,不因研究生教育外在形态的改变而变化的根本属性。它是由研究生教育的特殊矛盾构成的。笔者运用研究本质的基本方法,从历史、现实、哲学三个维度,对研究生教育进行考察后认为,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是科研能力培养。
[期刊] 求索  [作者] 欧美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向外学习样态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领域从物质、制度延伸到思想,方式由在国内被动接受到走出国门汲取,渠道从"西洋"转向"东洋"。在学习和借鉴西方思想时,日本借用了许多古汉语中的词汇形式并赋予它们新的含义,由此创造出许多新的思想学术术语,由"国民"衍生而来的"民族""民族主义"以及"民族国家"等即是如此。中国人在消化吸收这些术语和思想后,又将它们"反借"回来并尝试与自己的历史文化进行对接,从而形成了改造国家与社会的思想理论武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相乐  
大学特色是大学本质的反映,是大学特有的品质和风貌。大学特色伴随大学的产生而产生,伴随大学的发展而发展。根据大学特色产生、演进的历史实践,大学特色的形成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大学特色的形成是大学本质的具体外化,是大学对社会发展需要的主动回应,是大学理念引导下的实践建构,也依赖于大学制度创新。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程文明  
终身雇用制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的最初形态为江户时代的奉公人制度 ;在明治维新后近代资本主义工矿业企业得到初期发展的基础上 ,经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 ,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开始进入制度化阶段 ;在战前军国主义统制经济体制下初步确立 ;在战后民主化改革和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得到继承和发展 ;在 6 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高速成长阶段以后发展成熟并最终确立 ,成为战后日本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终身雇用制出现伊始 ,就是后进社会日本对封建传统妥协的产物 ,其中蕴涵着它自身的矛盾性。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丁邦平  
本文是对 1 9世纪下半叶西方科学教育史的考察。首先 ,评介了早期对科学教育进入学校课程作出过巨大贡献的教育家斯宾塞、赫胥黎、赖斯和艾略特等人的科学教育思想。其次 ,对小学科学教育中出现的三种科学课程与教学模式作了剖析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成贵  孙大光  
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逻辑和主要内容,就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改革之前,国家统得太多,管得太死,农民失去了一组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权利。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土地使用的权利、进入市场的权利、流动与从事非农产业的权利、自治的权利以及获得财政资源的权利。其结果是,农村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农民无法摆脱贫穷。改革以来,农村发展和农民生存状态改善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赋予了农民上述关键性的权利。目前"三农"问题依然严重,也是因为国家对农民的赋权还不充分;"三农"问题的解决,也就必然要求进一步给农民赋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赵梦涵  
一个国家的兴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财税的地位与作用是不可淡化的。可以说,财税是影响国家兴衰的极为重要的因素。虽然不能说,一个国家的兴衰完全是由财税决定的,但历史上因财税因素而导致国家兴衰的事例却屡见不鲜,值得深思和警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