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4)
- 2023(1395)
- 2022(1319)
- 2021(1253)
- 2020(1036)
- 2019(2144)
- 2018(2082)
- 2017(3479)
- 2016(2038)
- 2015(2307)
- 2014(2437)
- 2013(2384)
- 2012(2235)
- 2011(2181)
- 2010(2222)
- 2009(2232)
- 2008(1958)
- 2007(1836)
- 2006(1651)
- 2005(1529)
- 学科
- 济(6972)
- 经济(6968)
- 管理(6505)
- 业(4334)
- 企(3594)
- 企业(3594)
- 学(3537)
- 方法(2861)
- 地方(2557)
- 环境(2431)
- 数学(2305)
- 数学方法(2234)
- 生态(2102)
- 资源(1744)
- 中国(1720)
- 技术(1712)
- 农(1646)
- 划(1510)
- 地方经济(1450)
- 银(1390)
- 业经(1359)
- 融(1358)
- 金融(1358)
- 银行(1356)
- 行(1294)
- 和(1264)
- 制(1227)
- 理论(1224)
- 农业(1179)
- 财(1168)
- 机构
- 大学(33561)
- 学院(33110)
- 研究(13564)
- 科学(11117)
- 管理(10450)
- 中国(9863)
- 农(9554)
- 济(9091)
- 业大(8758)
- 经济(8748)
- 京(8678)
- 理学(8649)
- 理学院(8499)
- 管理学(8139)
- 管理学院(8101)
- 所(7982)
- 农业(7696)
- 研究所(7497)
- 中心(6102)
- 江(5774)
- 省(5440)
- 北京(5413)
- 农业大学(5313)
- 院(5309)
- 室(5307)
- 实验(5012)
- 实验室(4795)
- 技术(4772)
- 科学院(4665)
- 州(4651)
共检索到494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满 李周直
用保护酶活性测试盒测定了鞭角华扁叶蜂幼虫期及预蛹滞育期间机体内保护酶系统的活力。结果表明 ,幼虫体内SOD和CAT活力与虫龄呈正相关 ,POD活力与虫龄呈负相关。同幼虫期比较 ,滞育预蛹体内 3种保护酶的活力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其中SOD和CAT活力的变化表现出与气温变化的相关性 ,而POD活力受气温的影响较大。雄性预蛹体内 3种保护酶的活力显著高于雌性 ,但总的代谢趋势相一致
关键词:
鞭角华扁叶蜂 保护酶活力 滞育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绘画 崔相富 郑永祥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和空间趋势面分析方法对鞭角华扁叶蜂滞育幼虫的数量与其所处的空间位置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创建鞭角华扁叶蜂滞育幼虫空间数量分布的 BP网络模型和三次趋势面模型。结果表明 :建立的 BP网络模型模拟不同空间位置的鞭角华扁叶蜂滞育幼虫数量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 ,当隐层神经元数为 12个时 ,其平均模拟精度为 96.90 % ,预留的 2 0组样本的平均预测精度为 92 .35 % ;而三次趋势面模型的平均模拟精度为 93.0 1% ,预留的 2 0组样本的平均预测精度为 93.2 4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永祥 崔相富 吴道圣 杨胜利 陈绘画
鞭角华扁叶蜂滞育期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郑永祥崔相富吴道圣杨胜利陈绘画关键词鞭角华扁叶蜂、滞育期幼虫、空间分布、抽样技术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flagelicornis(F.Smith)]属膜翅目(Hymenoptera)、扁叶蜂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绘画 张建薇 杨胜利
应用生物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 ,对 2块危害程度不同的柏木林分中的鞭角华扁叶蜂滞育幼虫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受中度危害的柏木林分中的鞭角华扁叶蜂滞育幼虫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 ,其变程为 15 77m ,半方差函数模型为指数型 ;受重度危害的柏木林分中的鞭角华扁叶蜂滞育幼虫则表现纯粹周期性变化的空间现象 ,其周期性为 6 80 6 2。同时对鞭角华扁叶蜂滞育幼虫种群的空间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林青兰 李克恩 徐文成 蔡一敏
鞭角华扁叶蜂在浙江省温州市主要危害柳杉 ,1a发生 1代 ,以老熟幼虫在 2~ 2 0cm土层中筑土空越冬越夏。越冬滞育幼虫次年 4月中旬开始化蛹 ,5月上旬开始产卵 ,5月下旬幼虫孵化并开始危害 ,6月中旬为危害盛期。林间防治试验表明 ,40 %氧化乐果 1 0 0 0倍液 ,施药量 30kg·hm- 2 ,4龄前幼虫死亡率为 97 5 % ,5~ 6龄死亡率为 91 3% ;2 5 %溴氰菊酯 80 0倍液 ,施药量 2 2 5mL·hm- 2 ,4龄前幼虫死亡率为 97 8% ,5~ 6龄死亡率为93 6%。表 4参 3
关键词:
鞭角华扁叶蜂 生物学特性 药剂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满囷 庞辉 李周直
用 Warburg呼吸器测定了鞭角华扁叶蜂滞育预蛹的呼吸代谢 (μL(Ο2 )· mg-1· h-1)。结果表明 ,预蛹呼吸代谢速率呈 U -型曲线变化。预蛹呼吸代谢的特征是 :代谢速率显著降低 ;底线延续很长时间 ,且在这一时期 ,代谢速率与温度无关。预蛹的呼吸商为 0 .76 ,说明滞育期间脂类是主要的代谢底物。由于预蛹滞育前后在形态上无明显的区别 ,呼吸代谢速率可作为判断滞育或滞育解除的生理指标
关键词:
鞭角华扁叶蜂 预蛹 呼吸代谢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崔相富 郑永祥 陈绘画 杨胜利
鞭角华扁叶蜂是柏木、柳杉林中的重要食叶害虫,自1998年以来在浙江、四川、湖北、福建等省柏木、柳杉产区成灾,导致中幼林乃至上百年大树被害致死。自1991~1997年间进行了鞭角华扁叶蜂自然种群消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林间幼虫期逐期残存率占其总和的60.4% ,回归系数r 值0.962 9,b 值0.655 9,其中,危害期幼虫回归系数b 值0.567 3,滞育幼虫b 值0.340 9;卵期b 值0.302 7,r值0.798 9。幼虫期和卵期分别为第1、第2关键消亡因子;经野猪拱掘的滞育幼虫林地,其虫口减少量与对照比为1v1.94~3.0,其它种群天敌种寡量低,抑制能力弱。冬季- 2 ℃霜冻天...
关键词:
鞭角华扁叶蜂 自然种群 消长规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满囷 李周直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了鞭角华扁叶蜂 (Chinolydaflagellicornis)末龄幼虫及滞育预蛹血淋巴中保幼激素 Ⅲ (JHⅢ )的滴度。结果表明 ,末龄幼虫血淋巴中JHⅢ的滴度虽呈明显下降趋势 ,但仍保持较高的水平(17ng·mL- 1 ) ;滞育预蛹血淋巴中JHⅢ的滴度达 2 0ng·mL- 1 左右 ,而在化蛹前一天则可达 30ng·mL- 1 以上。表明JH对鞭角华扁叶蜂预蛹滞育起调节作用。
关键词:
鞭角华扁叶蜂 保幼激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满囷 张志春 李娟 王楠 薛东 张国安 李周直
用紫外荧光法测定鞭角华扁叶蜂末龄幼虫及滞育预蛹血淋巴中多胺的动态。结果表明鞭角华扁叶蜂血淋巴中含有8种多胺,其中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尸胺(Cad)为普遍存在的多胺,其发育的不同阶段,多胺的种类和含量均发生变化;在滞育预蛹的血淋巴中Spm一直保持较高的含量,并在整个滞育期间存在2个峰值;在滞育的前5个月中血淋巴中不存在Spd,之后Spd突然出现,且含量迅速升高;Cad的代谢较平稳,在化蛹前稍有下降;Put的含量除在滞育后3个月左右有较大的峰值外,其余阶段的含量均较高,并在化蛹前有升高的趋势。总之,多胺可能参与鞭角华扁叶蜂预蛹滞育过程。
关键词:
鞭角华扁叶蜂 滞育 多胺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吕晓平 金根明 赵仁友 章华祥
鞭节华扁叶蜂是浙江省新发现危害柳杉立木的毁灭性害虫。幼虫取食2年生枝梢的针叶和树皮,引起枝梢枯死或脱落,最后整株枯死。该虫在浙江丽水la发生1代,以预蛹在土室内越冬。幼虫5~7龄,4龄以后食量较大。成虫无明显趋光性,每雌平均产卵27.6粒,雌雄性比1:2。
关键词:
鞭节华扁叶蜂 生物学 柳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崔相富 陶华齐 王于荣 郑永祥
鞭角华扁叶蜂是柏木、柳衫的重要害虫,一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室中变为预蛹越夏、越冬,翌年5月上旬成虫羽化并产卵,6月中下旬为幼虫危害盛期。林间防治采用3Y-35型喷烟机,5%溴氰菊脂1份和柴油20份的混合剂雾化熏杀1~4龄幼虫效果良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友兰 武三安
日本锤角叶蜂CimbexjaponicaKirby是近年来在中国山西中部出现的一种为害榆树的新害虫,曾造成了严重灾害。此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做茧,在枯枝落叶或2~3cm深疏松土中越冬。雌虫行孤雌生殖,单头产卵量50粒左右。成虫发生高峰期在5月上旬。幼虫为害榆树高峰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防治关键时期一是4月中旬成虫羽化前,可于树冠下挖茧,集中烧毁;二是5月中旬幼虫孵化盛期,可喷功夫3000倍液防治,效果在90%以上。
关键词:
日本锤角叶蜂,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小联 张真 金幼菊 张改香 牛文梅
为研究松阿扁叶蜂性信息素,于2008年5月上旬在河南省灵宝市苏村乡林场对松阿扁叶蜂进行了野外观察、诱捕实验,结果表明:松阿扁叶蜂未交配雌蜂对雄蜂有显著的引诱作用;雄蜂对未交配雌蜂的昼夜趋性反应发生在白天,有两个反应高峰,大的峰在10:00—12:00时,小的峰在14:00—16:00时;总体上,随着雌蜂日龄的增加,其诱捕的雄蜂数量逐渐下降,2日龄雌蜂诱到雄蜂数量最多,占总量24.58%,1~4日龄雌蜂的雄蜂诱捕量占总量80.73%;未交配雌蜂性信息素的正己烷粗提物引诱雄蜂效果最好。
关键词:
松阿扁叶蜂 性信息素 诱捕实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春材 汪文革 尹湘豫 李敏
榆少锤角叶蜂是严重危害榔榆、白榆叶片的新害虫。该虫1a发生1代,老熟幼虫钻入杂灌草丛根际或疏松浅土层中结茧,以预蛹越冬。翌年3月下旬化蛹,4月上旬羽化交尾交卵,幼虫期为32.78±2.27d,每头幼虫平均取食量为25903.83±6778.55mm2,5月下旬相继老熟下树结茧过夏越冬。成虫产卵主要在低矮小树或大树下层枝条叶片上。该虫体表光滑裸露,抗药性弱,只要防治时机恰当,一般农药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以5%氯氰菊脂、2.5%敌杀死1∶3000或80%敌敌畏、90%晶体积敌百虫1∶800为佳。
关键词:
榆少锤角叶蜂,生物学特性,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萧刚柔 陈天林
本文记述纽扁叶蜂属中国一新纪录种———珍珠梅纽扁叶蜂NeurotomasibiricaGussakovskij。其中卵、幼虫及蛹(浸渍标本)的形态均为首次记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