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58)
- 2023(7130)
- 2022(5802)
- 2021(5078)
- 2020(4133)
- 2019(8980)
- 2018(8596)
- 2017(15318)
- 2016(8894)
- 2015(9269)
- 2014(8739)
- 2013(8562)
- 2012(7938)
- 2011(6987)
- 2010(6622)
- 2009(5960)
- 2008(5863)
- 2007(4962)
- 2006(4218)
- 2005(3423)
- 学科
- 济(29961)
- 经济(29920)
- 管理(25192)
- 业(23631)
- 企(18440)
- 企业(18440)
- 方法(14508)
- 数学(12931)
- 数学方法(12811)
- 学(9805)
- 农(9460)
- 财(8904)
- 环境(8209)
- 中国(7728)
- 贸(7403)
- 贸易(7400)
- 易(7241)
- 业经(7141)
- 农业(6585)
- 技术(5884)
- 务(5863)
- 财务(5861)
- 财务管理(5855)
- 划(5809)
- 企业财务(5604)
- 地方(5045)
- 制(4942)
- 银(4756)
- 银行(4695)
- 融(4632)
- 机构
- 大学(124468)
- 学院(124413)
- 研究(46286)
- 济(46054)
- 经济(45302)
- 管理(44055)
- 理学(39669)
- 理学院(39149)
- 农(38853)
- 管理学(38189)
- 管理学院(38016)
- 科学(35510)
- 农业(31841)
- 中国(31835)
- 业大(30426)
- 所(26118)
- 京(25600)
- 研究所(24736)
- 农业大学(21398)
- 中心(20766)
- 财(19043)
- 室(18230)
- 江(17610)
- 实验(17451)
- 业(17000)
- 省(16851)
- 实验室(16809)
- 院(16415)
- 科学院(16155)
- 财经(16015)
- 基金
- 项目(97528)
- 科学(75431)
- 基金(72735)
- 家(69309)
- 国家(68756)
- 研究(57770)
- 科学基金(56980)
- 自然(41756)
- 自然科(40829)
- 自然科学(40813)
- 自然科学基金(40121)
- 省(39672)
- 基金项目(39474)
- 社会(37223)
- 社会科(35443)
- 社会科学(35431)
- 划(34072)
- 资助(27863)
- 教育(25202)
- 计划(23597)
- 重点(22750)
- 科技(21498)
- 创(21122)
- 发(20956)
- 科研(20316)
- 业(20064)
- 创新(19901)
- 部(19629)
- 编号(19184)
- 农(18263)
共检索到1648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鹏 侯思宇 温宏伟 李贵全
为研究大豆滞绿突变对叶片衰老过程中蔗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产生的影响,以晋大滞绿1号及其亲本晋大74号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大豆开花后至成熟期间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并对比了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叶片衰老过程中蔗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1)花后至成熟期间,2个供试大豆品种可溶性总糖含量均呈波动升高然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花后14至42天,晋大滞绿1号可溶性总糖含量高于晋大74号;2)花后29至42天,晋大滞绿1号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SPS4,转化酶基因CInv、CWInv2以及蔗糖合酶基因SS1、SS2-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滞绿品种晋大74号;己糖激酶和果糖激酶基因Hxk和Frk表达量也高于非滞绿品种晋大74号;3)除SUT4-1外,其余6个蔗糖转运体基因SUTs的表达模式具有明显的品种特异性。花后29至42天,晋大滞绿1号叶片SUTs表达水平较高。综上,滞绿突变对于大豆蔗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特别是在鼓粒初期和中期等大豆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滞绿品种晋大滞绿1号蔗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更加活跃。
关键词:
大豆 滞绿 蔗糖代谢 基因表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董伟清 刘莉莉 邱祖杨 何芳练
【目的】探究芋球茎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特别是干旱胁迫对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耐旱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荔浦芋1号为试验材料,对干旱胁迫下的芋球茎进行转录组测序,对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进一步筛选与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相关的酶基因,并分析这些酶基因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芋球茎在干旱胁迫下筛选到差异表达基因1983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373个,下调表达基因1610个。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在生物过程富集最多的是细胞过程和代谢过程,在细胞组分富集最多的是细胞解剖实体,在分子功能富集最多的催化活性和结合。KEGG富集分析显示,富集最多的通路分别是代谢通路、氮素代谢通路、抗坏血酸和醛酸代谢通路。对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统计,共筛选到26个差异表达基因,涉及11种酶,其中上调表达基因5个,下调表达基因21个。在干旱胁迫下,淀粉合成酶、己糖激酶、果糖激酶、UTP-葡萄糖-1-磷酸盐尿苷酸转移酶、α-淀粉酶、内切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和β-呋喃果糖苷酶的基因下调表达;UDP -葡萄糖磷酸水解酶和海藻-6-磷酸合成/磷酸酶的基因上调表达;蔗糖合成酶和β-呋喃果糖苷酶的基因既有上调表达,也有下调表达。【结论】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调控淀粉代谢和海藻糖生物合成相关基因下调表达,而调控蔗糖代谢相关基因既有上调表达,也有下调表达。
关键词:
芋 干旱胁迫 表达分析 淀粉 蔗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鲁少尉 齐飞 李天来
为了从碳水化合物生产及代谢的角度比较分析盐胁迫和水分胁迫影响番茄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原因,以番茄品种辽园多丽为试材,分别采用等渗透势的NaCl和PEG6000模拟盐胁迫和水分胁迫,研究二者对番茄光合特性及叶片中糖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等渗的NaCl和PEG胁迫导致番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下降,14 d内PEG处理下降的多一些,14 d后NaCl处理下降的多一些,但总体来说两处理间差异不大;等渗的NaCl和PEG胁迫降低了番茄叶片的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增加气孔限制值;等渗的NaCl和PEG胁迫降低了番茄叶片中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含量,降低了叶绿素a/b,两处理间差异不大。等渗的NaCl...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卞赛男 常鹏杰 王宁杭 刘志高 张明如 吴家胜 申亚梅 王小德
为探究适于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生长的最佳氮素水平和氮素形态,采用盆栽法,以2年生喜树实生苗为材料,以分析纯硫酸铵[(NH4)2SO4]、硝酸钾(KNO3)为氮肥,设置对照(ck)、铵态氮(NH4+-N)[T1(2.5 g·株-1)、 T2(5.0 g·株-1)、 T3(7.5 g·株-1)、 T4(10.0 g·株-1)]和硝态氮(NO3--N)[W1(2.5 g·株-1)、 W2(5.0 g·株-1)、 W3(7.5 g·株-1),W4(10.0 g·株-1)]处理,研究不同水平铵态氮和硝态氮施肥对喜树生长生理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光系统Ⅱ核心复合体叶绿体相关基因(psbA, psbB, psbC和RbcL)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个生育期看,与ck相比,合理增施(T1~T3, W1~W3)铵态氮和硝态氮显著促进了喜树的生长发育、叶绿素合成、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叶绿体相关基因的表达(P<0.05)。本试验条件下,T3和W3施肥处理效果最佳(P<0.05),且W3优于T3(P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桂芳 索金伟 王哲 成豪 胡渊渊 张可伟 吴家胜
【目的】研究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种实膨大过程中蔗糖及其产生的己糖在假种皮和种仁中积累与分配规律,初步阐明蔗糖变化对香榧种实库活力的影响,深入探讨蔗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模式对香榧种实膨大的影响。【方法】以香榧种实膨大不同阶段的种仁和假种皮为研究材料,测定蔗糖、葡萄糖、果糖及淀粉质量分数,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激素质量分数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编码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结果】随着香榧种实膨大,假种皮中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先上升后下降,淀粉质量分数不断下降,至种实突破种鳞后90 d时下降至254.05 mg·g~(-1)。种仁中蔗糖质量分数则持续下降,至种实突破种鳞后90 d时下降了61.24%;淀粉逐渐积累,由种实突破种鳞后30 d时的105.29mg·g~(-1)增加至90 d时的149.72 mg·g~(-1);蔗糖磷酸合成酶在假种皮中活性上升,而在种仁中活性下降,至种实突破种鳞后90 d时约降低了28.82%;蔗糖转化酶活性在香榧假种皮中也显著上升(P<0.05),参与蔗糖水解的基因部分转录本也随着种实膨大显著上调(P<0.05)。种仁中参与淀粉合成的基因在种实膨大后期均显著上调表达(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假种皮和种仁中多种激素均与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淀粉质量分数和酶活性间呈现一定的相关关系。【结论】膨大前期香榧假种皮中的蔗糖以积累为主,而蔗糖和淀粉在种实膨大后期以分解为主。种仁中蔗糖则一直以分解为主。假种皮和种仁之间,以及种仁内部存在活跃的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过程,负责蔗糖水解的酶主要是蔗糖转化酶,细胞质蔗糖转化酶和液泡蔗糖转化酶起到重要作用。图6表1参42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桂芳 索金伟 王哲 成豪 胡渊渊 张可伟 吴家胜
【目的】研究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种实膨大过程中蔗糖及其产生的己糖在假种皮和种仁中积累与分配规律,初步阐明蔗糖变化对香榧种实库活力的影响,深入探讨蔗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模式对香榧种实膨大的影响。【方法】以香榧种实膨大不同阶段的种仁和假种皮为研究材料,测定蔗糖、葡萄糖、果糖及淀粉质量分数,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激素质量分数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编码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结果】随着香榧种实膨大,假种皮中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先上升后下降,淀粉质量分数不断下降,至种实突破种鳞后90 d时下降至254.05 mg·g~(-1)。种仁中蔗糖质量分数则持续下降,至种实突破种鳞后90 d时下降了61.24%;淀粉逐渐积累,由种实突破种鳞后30 d时的105.29mg·g~(-1)增加至90 d时的149.72 mg·g~(-1);蔗糖磷酸合成酶在假种皮中活性上升,而在种仁中活性下降,至种实突破种鳞后90 d时约降低了28.82%;蔗糖转化酶活性在香榧假种皮中也显著上升(P<0.05),参与蔗糖水解的基因部分转录本也随着种实膨大显著上调(P<0.05)。种仁中参与淀粉合成的基因在种实膨大后期均显著上调表达(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假种皮和种仁中多种激素均与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淀粉质量分数和酶活性间呈现一定的相关关系。【结论】膨大前期香榧假种皮中的蔗糖以积累为主,种实膨大后期蔗糖和淀粉以分解为主。种仁中蔗糖则一直以分解为主。假种皮和种仁之间,以及种仁内部存在活跃的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过程。负责蔗糖水解的酶主要是蔗糖转化酶,细胞质蔗糖转化酶和液泡蔗糖转化酶起到重要作用。图6表1参42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晶 李伟 李天来
探讨乙酰水杨酸对盐胁迫条件下苗期番茄体内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与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水杨酸类物质调控设施番茄的耐盐性提供新证据。以栽培番茄“辽园多丽”为材料,用0.05%乙酰水杨酸(ASA),0.16M NaCl,0.16M NaCl+0.05%ASA进行处理,测定并分析了蔗糖代谢相关酶(转化酶、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变化,以及转化酶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乙酰水杨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弱盐胁迫番茄幼苗生长的抑制。同时乙酰水杨酸可以维持或提高短期(1~3d)盐胁迫条件下番茄幼苗体内转化酶的活性,并使相应的可溶性酸性转化酶mRNA水平很高,而处理后期(5~7d)转化酶活性及可溶性酸...
关键词:
番茄 盐胁迫 蔗糖代谢 转化酶 mRNA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娜 李天来 赵聚勇 林凤 白丽萍
以普通栽培型番茄辽园多丽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花期施用PCPA对发育过程中的番茄果实糖含量变化、蔗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可溶性酸性转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番茄果实的发育,可溶性酸性转化酶的活性和酶基因的表达均增强,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也呈递增的趋势,成熟时含量最高。PCPA处理在果实发育的成熟期提高了酸性转化酶的活性,促进了可溶性酸性转化酶基因的表达,增加了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君 王丕武 闫冬生 杨祥波 关淑艳 马建 姚丹 孙丽芳
【目的】通过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揭示大豆杂种优势产生的原因,为探明大豆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4×5 NCⅡ设计,配制20个大豆杂交种,以大豆苗期叶片为试验材料,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杂交种及亲本之间的基因差异表达模式,并分析其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结果】大豆杂交种和亲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基因差异表达,差异表达模式可分为单亲表达一致一型(110型)、单亲表达一致二型(011型)、双亲共沉默型(101型)、单亲表达沉默一型(100型)、单亲表达沉默二型(001型)和杂种特异表达类型(010型)6种,其中单亲表达一致一型所占比例最高(13.25%)。差异表达模式与杂种表现的相...
关键词:
大豆 杂种优势 mRNA差异显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春泉 宋江峰 王远 李大婧
【目的】探讨精胺(Spermine,Spm)处理延缓菜用大豆贮藏冷害以及调节其蔗糖代谢的作用机理,为菜用大豆的采后贮藏保鲜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新大粒1号’菜用大豆为试验材料,分别用0.5、1和2 mmol.L-1外源Spm浸泡处理20 min,以清水浸泡为对照,于1℃、相对湿度为85%—90%的环境条件下贮藏10周,每周分别测定与菜用大豆抗冷性相关的生理指标,籽粒中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及与蔗糖代谢相关的酶活性指标。【结果】贮藏第2周即出现冷害,随着冷藏时间延长,菜用大豆冷害发生逐渐加重。与对照相比,Spm处理使冷害症状出现时间推迟到第3周,延缓了贮藏后期冷害指数的上升;也抑制了菜用大...
关键词:
菜用大豆 精胺 贮藏 冷害 蔗糖代谢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康磊 刘珂 王建忠 尹才 邱亚峰 魏建超 李蓓蓓 邵东华 李宗杰 粟硕 马志永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Nsp4基因是否在抑制细胞β2M表达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以进一步研究PRRSV对抗原递呈的免疫抑制机制。[方法]建立PRRSV的反向遗传平台并成功拯救出PRRSV野生毒株SH2020。根据之前对Nsp4基因不同结构域的研究以及氨基酸位点功能预测,在其DomainⅡ和DomainⅢ分别筛选出3个和5个不同的氨基酸位点,并在病毒感染性克隆质粒上对这些位点进行不同的氨基酸替换突变,再将构建好的感染性克隆质粒转染Marc-145细胞以拯救各个Nsp4突变PRRSV病毒,将拯救的PRRSV病毒以MOI=0.02感染PAM细胞,并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PRRSV Nsp4基因是否能够在PAM细胞β2M表达方面发挥作用。[结果]成功拯救出PRRSV D2-5(Nsp4-A80L)突变毒株,并且在Marc-145细胞上的生长动力学特性与野生毒株SH2020相似;而Nsp4基因其余位点突变则会导致PRRSV生长受到显著抑制从而无法进行试验。Western blot和RT-qPCR试验结果证实PRRSV D2-5毒株能够显著促进β2M在Marc-145和PAM细胞的表达,而野生毒株SH2020则表现出了对β2M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Nsp4基因在PRRSV抑制细胞β2M表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且Nsp4-A80L突变能够显著促进β2M的表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星 孟飞 郝佳奇 王聪
为研究盐胁迫下壳聚糖促进菜用大豆结瘤机制,探讨了NaCl胁迫下外源壳聚糖对菜用大豆蔗糖代谢及其在根部积累的影响。以菜用大豆品种日本青-快生型根瘤菌HH103共生体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气候箱培养,分析NaCl胁迫下壳聚糖对菜用大豆结瘤与叶、根蔗糖和还原糖积累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T2)导致菜用大豆根瘤数、根瘤鲜质量显著(P<0.05)下降,各胁迫时期的平均降幅分别达36.06%和29.91%;使叶和根的蔗糖含量显著(P<0.05)升高、还原糖含量显著(P<0.05)下降;使叶和根的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升高,中性转化酶(NI)、酸性转化酶(AI)活性下降。壳聚糖处理(T3)后,根瘤数和根瘤鲜质量在各胁迫时期均显著(P<0.05)升高,平均增幅达T2的26.87%和25.63%;叶、根蔗糖、还原糖含量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均较T2显著(P<0.05)升高,其中叶、根的蔗糖和还原糖含量在各时期的平均增幅分别为11.32%,21.32%和10.22%,11.11%。壳聚糖可通过诱导NaCl胁迫下菜用大豆叶、根蔗糖代谢高水平运转,促进蔗糖向根部转移,进而促进结瘤,这可能是壳聚糖提高NaCl胁迫下菜用大豆结瘤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于晓波 安建刚 梁建秋 杨文英 曾召琼 冯军 吴海英 张明荣
【目的】研究遮荫和复光下的大豆叶片性状、光合特性和碳代谢关键酶活性,明晰不同光环境和生长阶段大豆光合特性变化及其与碳代谢间的相互关系,为筛选和培育适宜套作的大豆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以强耐荫大豆品种南夏豆38和荫蔽敏感型大豆品种华夏5号为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绿色遮阳网进行模拟荫蔽的遮光处理,对荫蔽期和复光后的大豆叶片比叶重、单株叶面积、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参数、干物质分配以及叶片糖含量和碳代谢关键酶活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荫蔽期遮荫处理下大豆叶片比叶重、单株叶面积、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均显著下降,华夏5号降幅较南夏豆38更为明显;大豆干物质分配呈 “茎增叶减”的变化趋势,南夏豆38的叶分配比例均显著高于华夏5号;叶片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均显著下降,重度遮荫下蔗糖含量显著低于轻度遮荫,且华夏5号的降幅较南夏豆38更为明显;淀粉含量显著上升,华夏5号增幅大于南夏豆38,相同处理下华夏5号均显著高于南夏豆38;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转化酶(Inv)均极显著下降,且重度遮荫下SS和Inv显著低于轻度遮荫,品种间相同遮荫处理下无显著差异。复光后,处理间叶片性状差异逐渐减小,干物质“茎增叶减”分配趋势的变化程度减弱;遮荫处理下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光照,南夏豆38的明显高于华夏5号;南夏豆38的SPS和Inv均显著高于华夏5号,重度遮荫处理下南夏豆38的SS显著高于华夏5号,且南夏豆38的恢复能力均好于华夏5号。【结论】遮荫降低了大豆叶片比叶重和光合色素含量,光合速率和碳代谢关键酶活性下降,淀粉含量和茎干物质分配比例增加;复光后,叶片光合性能和酶活性快速恢复,干物质向叶分配增多。华夏5号对遮荫处理反应敏感,光合性能和酶活性降幅较大,南夏豆38在遮荫处理下能保持较好的光合性能,干物质分配相对合理,复光后光合性能及其碳代谢恢复性能力更强。
关键词:
大豆 荫蔽 叶片 光合特性 酶活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苗晗 顾兴芳 张圣平 王晓武 方智远 张振贤2
【目的】黄瓜黄绿叶突变体是进行光合系统研究和遗传育种研究的重要材料,明确其叶色突变机理,可为进一步利用该性状进行基因定位、基因克隆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对黄瓜黄绿叶突变体9110Gt叶色黄化和转绿后的光合色素成分、含量和原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cDNA-AFLP技术及cDNA-Ad-SRAP技术,进行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研究,获得差异表达片段。【结果】突变体9110Gt和野生型9110G在叶色素组分上没有显著差异,但突变体的光合色素及原叶绿素含量都低于正常株。从该突变材料中分离到的9条与叶色突变基因相关的差异表达片段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结论】该突变体叶色黄化是由...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云 崔芳芳 郑九洲 杨祥飞 孟林峰 王建革 刘齐元
【目的】为了从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烟草K326雄性不育转录组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明确烟草K326雄性不育的发生机制。【方法】以盛花期烟草K326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不同大小花蕾为材料,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然后对测序原始数据进行相应的序列比对分析。【结果】在测序原始数据过滤后,总共得到了84 101 954 ~ 134 977 386个clean reads用于比对分析,碱基测序质量值Q30均大于94,GC含量在41.84 ~ 42.50之间。小蕾、中蕾和大蕾中分别得到7881、19 931和10 984个差异表达基因,并且下调显著多于上调基因数。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被注释到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这3大类35个分支中,在细胞组分层面中的分子功能的term数量最多。1257个差异基因被注释到KEGG数据库的249条代谢途径中,其中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和苯丙烷生物合成3个通路所富集的差异基因数较多。对差异基因进行转录因子分析得知在小蕾、中蕾、大蕾时期较多的差异基因都属于ERF、MYB、C2H2、NAC、ERKY、bHLH等转录因子家族。【结论】本研究在对烟草雄性不育转录组育性相关基因的研究中发现MYB转录因子以及代谢途径和苯丙烷生物合成方面有较多差异表达基因,因此建议今后在挖掘烟草相关雄性不育基因及分子机制方面可在代谢途径和苯丙烷生物合成方面开展。
关键词:
烟草 雄性不育 高通量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