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53)
2023(9433)
2022(8597)
2021(8172)
2020(6936)
2019(16130)
2018(16259)
2017(31462)
2016(17453)
2015(19601)
2014(19656)
2013(19504)
2012(17809)
2011(15922)
2010(15775)
2009(14291)
2008(13747)
2007(11848)
2006(10242)
2005(8801)
作者
(51450)
(42556)
(42518)
(40349)
(27058)
(20651)
(19263)
(17077)
(16292)
(15293)
(14730)
(14253)
(13514)
(13472)
(13123)
(13104)
(13050)
(12695)
(12126)
(12064)
(10827)
(10429)
(10335)
(9638)
(9577)
(9573)
(9493)
(9314)
(8658)
(8620)
学科
(65257)
经济(65183)
管理(48581)
(46333)
(39003)
企业(39003)
方法(32755)
数学(28366)
数学方法(28058)
(17150)
(16714)
中国(16162)
(15881)
业经(14291)
地方(13660)
(11857)
贸易(11853)
理论(11603)
农业(11452)
(11447)
(11278)
(10911)
技术(10589)
环境(10467)
(10416)
财务(10357)
财务管理(10342)
企业财务(9824)
教育(9589)
(9303)
机构
大学(244696)
学院(242958)
管理(98336)
(89134)
经济(86958)
理学(86099)
理学院(85105)
管理学(83506)
管理学院(83100)
研究(81203)
中国(57538)
科学(54340)
(52503)
(43172)
(42014)
业大(40446)
(39256)
研究所(38946)
中心(35983)
农业(34143)
(34047)
北京(33156)
(32517)
财经(32382)
师范(32204)
(29468)
(29445)
(28304)
技术(26630)
师范大学(26108)
基金
项目(174201)
科学(135032)
研究(124741)
基金(124538)
(109903)
国家(108976)
科学基金(92276)
社会(75123)
社会科(70937)
社会科学(70915)
(68879)
基金项目(67322)
自然(62629)
自然科(61119)
自然科学(61104)
自然科学基金(59978)
(58529)
教育(56948)
资助(51511)
编号(51223)
成果(41275)
重点(39010)
(37539)
(36716)
(36198)
课题(35383)
科研(33853)
创新(33663)
计划(32994)
大学(32050)
期刊
(94297)
经济(94297)
研究(67817)
学报(44036)
中国(42227)
(38842)
科学(38681)
管理(34511)
大学(31933)
学学(30074)
教育(27815)
(27798)
农业(27663)
技术(20207)
(16985)
金融(16985)
业经(16052)
财经(14846)
经济研究(14420)
图书(14419)
(14328)
科技(13193)
理论(12524)
(12422)
问题(12188)
实践(11775)
(11775)
业大(11617)
(11606)
技术经济(11241)
共检索到339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印  何忠俊  段艳涛  梁社往  熊俊芬  曾睿  范茂攀  
通过对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主要分布区25个县(市)、75个采样点根茎的总皂甙、多糖含量与土壤全K和速效K含量的相关分析,探讨了土壤K素营养在滇重楼品质形成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土壤全K和速效K含量与根茎中总皂甙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根茎中多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根茎总皂甙和多糖含量与根茎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丰富的土壤全K和速效K供应有利于滇重楼根茎总皂甙和多糖的合成与积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卓蔚  谷文超  许凌峰  周浓  尹福强  詹万龙  赵晶晶  
【目的】研究滇重楼根茎及根际土壤无机元素的分布规律,分析栽培品与野生品中无机元素含量的差异,为滇重楼规模化种植及缓解野生资源危机问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微波消解仪对滇重楼根茎及根际土壤进行消解,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15种无机元素进行测定,并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产地滇重楼根茎及根际土壤中各无机元素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滇重楼根茎中Ca、Mg、Fe、Al、Na、Cu、Zn、Mn和Ba元素含量较高,根际土壤中Fe、Al、Ca、Mg、Na、Mn、Ba和B元素含量较高;野生品根茎中Mg、Ca、Al、Fe、Cu、Zn、Mn、Ba、B、Co、Ni元素含量整体高于栽培品,野生品根际土壤中Na、Mg、Al、Fe、Mn、B、Co、Se、Sb元素含量整体高于栽培品根际土壤。从变异系数来看,野生品根茎中(Zn、Ba、Co)和根际土壤中(Mg、Ca、Mo、Sb)元素变异系数大于100%,说明上述无机元素在野生品根茎、根际土壤中的分散程度较大,受野生生长环境影响较大;栽培品根茎中各无机元素变异系数均小于100%,栽培品根际土壤中Mg、Ca、Ba和Sb元素变异系数大于100%,说明栽培品根茎受栽培产地环境影响较小。由主成分分析可知,Al、Fe、Cu、Zn、Mn、Co、Se等元素为滇重楼根茎中的特征性无机元素,在Zg-4根茎中含量最为丰富;Mg、Al、Se、Ca、Mo等元素为滇重楼根际土壤中的特征性无机元素,在Yt-3产地根际土壤中含量最为丰富。【结论】大部分无机元素含量在野生品根茎和根际土壤中较栽培品高,且根茎与根际土壤中的无机元素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说明滇重楼对无机元素的吸收与各产地根际土壤中无机元素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在不同地区人工栽培滇重楼时需因地制宜科学施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贵宝  尹澄清  孙克刚  焦有  白乐高  
通过对河南省1995年取得的1130个土样进行了土壤全钾、速效钾和缓效钾的测定 ,并同第二次土壤普查 (1985年 )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河南省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为102 6mg/kg,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下降了30 4mg/kg,年平均下降3 04mg/kg;以豫东区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最多 ,为46 5 % ,豫中区下降最少 ,仅为6 8 %。土壤缓效钾含量低的仅为177 5mg/kg,高的达2553mg/kg,平均为863mg/kg。土壤全钾平均含量为17 2g/kg,也下降了10 4 % ;下降幅度最大的为潮土达16 9 % ,褐土下降最低为0 5 %。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雄德  傅桂平  胡一凡  
用连续10次水稻耗竭盆栽试验,探讨了湖北省15种主要类型水稻土不同形态钾占土壤全钾含量的比例。结果是,难风化的白云母和长石类矿物中含钾量平均占90.0%;缓效钾平均占3.34%;有效钾贮量平均占11.1%;交换性钾平均占0.871%。盆栽水稻吸钾量与交换性钾和有效钾贮量呈极显著相关(r=0.7659,0.7695),与缓效钾贮量呈显著相关(r=0.6032)。这也间接证明难风化钾矿物不是钾源的提供者,从有效钾贮量看并不丰富,特别是鄂南地区稻土尤甚。强化钾素在农业内部循环,这才是有效利用土壤钾资源的重要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谭德水  金继运  黄绍文  
【目的】为探明长期施钾对大田玉米产量和耕层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方法】本文通过在东北三省的代表性土壤上连续13年的定位施钾试验进行研究。【结果】东北3个定位试验点在施用氮磷肥基础上长期施钾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差异较大,辽宁13年间(1993~2005)施钾效应不稳定,吉林自第3年(1995年)开始施钾显著增产,黑龙江自定位开始施钾显著增产;辽、吉、黑3点长期施钾条件下作物产量13年平均分别增加9.9%~10.3%、12.6%~13.6%和17.5%~21.7%。辽宁、吉林两点施K2O112.5kg·ha~(-1)时土壤-作物系统内钾素处于较明显的亏缺状况,而施K2O225.0kg·ha~(-1)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石子为  杨少华  张丽霞  陈骏飞  刘大会  
【目的】对中国滇重楼进行基于地形土壤因子的生态适宜性等级划分。【方法】利用最大信息熵模型(Max Ent)和Arc 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结合影响中国滇重楼潜在分布的地形、土壤因子,研究了中国滇重楼潜在分布区的生态适宜性并构建了我国滇重楼潜在分布与地形、土壤因子的关系模型。【结果】影响中国滇重楼潜在分布的主导因子为海拔、有机碳含量、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土壤含粘土量、土壤有效水含量等级、土壤质地分类,它们对滇重楼潜在分布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潜在生态因子的97.1%,利用所建模型给出的滇重楼在待预测地区的存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晓芬  杨军芳  冯伟  杜金钟  王素英  
针对设施菜田连续超量施肥的生产现状,采用设施菜田、露地菜田和粮棉田对比采样的方法,研究了设施菜田磷、钾养分的形态、含量与积累特点。结果表明:设施菜田0~25和25~50 cm土层中磷、钾养分含量均有明显积累,磷素的积累程度强于钾素,且随设施栽培年限增加而加重,近几年土壤钾素积累有加快的趋势。无机磷各形态含量结果表明,Ca2-P,Ca8-P所占的比例为设施菜田>露地菜田>粮棉田,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也呈相同趋势,说明积累态磷、钾仍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华  郭冬琴  周浓  潘兴娇  张杰  罗静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对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实验对滇重楼幼苗接种28种AM真菌,通过稀释平板计数法测定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并结合室内分析对其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各接种AM真菌组菌根浸染率在75%~100%,接种不同AM真菌的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碳及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接种AM真菌提高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率,改变了土壤中物种的丰富度和均一度,增加了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促进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酶(蛋白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力的增加,尤其可显著增强磷酸酶、蔗糖酶的活性。[结论]AM真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微环境,对滇重楼人工栽培应用AM菌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孟本  柴宝峰  李洪建  冯彩平  
以晋西北黄土区河北杨林、小叶杨林和柠条灌木林为对象,就各人工林地的土壤持水力和在4个不同降水年的土壤有效水动态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地间土壤持水力和比水容量为:河北杨林>小叶杨林>柠条灌木林。各林地的土壤持水力和供水力普遍偏低。林地土壤有效水动态同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密切相关,同时受连年干旱递减效应的制约。因此各林地土壤有效水含量为:特涝年(1995)>偏涝年(1992)>特旱年(1993)>偏旱年(1994)。在特涝年和偏涝年,生长季前期林地土壤有效水含量很少。在特旱年和偏旱年,几乎整个年生长季中的林地土壤有效水含量都很少。本区人工林生产力普遍偏低,不利的土壤持水和供水条件是其重要限制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晓芬  张彦才  李巧云  步丰骥  
以常用有机肥料牛厩肥、猪厩肥、鸡粪及作物秸秆、油菜绿肥为材料,研究了这些有机物的全钾、速效钾和缓效钾的含量状况,以及它们对土壤钾及作物吸钾的供应能力。结果表明:(1) 三种有机粪肥及作物秸秆、绿肥中含钾量为0-85 % ~4-50 % ,其中有32-7 % ~69-7 % 为速效态钾,1-7 % ~25-0 % 为缓效态钾;(2) 肥料与土壤共同培养150 d 后,约有50 % ~80 % 的速效态钾和缓效态钾仍以两种形态存在于土壤之中,但其中速效态钾比例明显下降,缓效态钾比例显著提高。不同肥料种类和土壤类型对其有影响;(3) 各种有机肥均可显著提高玉米幼苗生物产量和吸钾量;(4) 有机肥供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良良  韩宝文  刘孟朝  李春杰  邢素丽  孙彦铭  
通过1992-2012年共2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探讨了施用钾肥和秸秆还田对河北省典型潮土区土壤钾肥力的影响,并对长期施肥和秸秆还田处理对土壤全钾含量、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以及农田钾素平衡对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连续20年不施用钾肥和秸秆还田,并未对河北省潮土的土壤全钾造成影响;秸秆还田(NPSt)、增施钾肥(NPK)和增施钾肥基础上秸秆还田(NPKSt)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幅度在44.2%~79.1%;而增施钾肥(NPK)和增施钾肥基础上秸秆还田(NPKSt)显著提高了土壤缓效钾含量,提高幅度在7.66%~37.3%。单施氮磷肥(NP)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没有明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昌全  曾莉  卢俊宇  曾守鲁  张显仲  宋斌  李廷轩  张仁绥  
研究了淹水、田间持水量、60%田间持水量3种水分条件下水稻生长发育状况、蒸散量和产量。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与水稻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水稻蒸散量在淹水条件下为605毫米,60%~8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为347毫米,孕穗期和灌浆期日蒸散量大。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以下时,土壤中无机氮以硝态氮为主,而水稻体内缺乏硝酸还原酶,这是造成水稻氮素营养障碍的重要原因。脯氨酸可作为水稻受水分胁迫的指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娟  林琼  陈子聪  章明清  彭嘉桂  
通过田间试验、土样和雨水、灌溉水采集测定,以及大气硫沉降和土壤硫淋溶流失有关数据收集,研究了闽东南耕地土壤硫素平衡与土壤有效硫丰缺状况。结果表明,早稻-晚稻轮作制和花生-甘薯轮作制每年分别需要91.86,128.67 kg/hm2硫素来满足生长需求,考虑到土壤硫的淋溶和流失以及扣除施肥带入的硫素、大气沉降和灌溉水硫的给源外,早稻-晚稻轮作制需补充22.35 kgS/hm2硫素,花生-甘薯轮作制需补充64.89 kg/hm2硫素,才能维持土壤硫素输入与输出的平衡。178个土壤样品有效硫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当前闽东南耕地土壤有效硫平均为26.2mg/kg,其中水田为22.35 mg/kg,旱地则为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施春婷  彭嘉宇  黄勇  何冰  王学礼  顾明华  
关键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军芳  周晓芬  孙丽敏  冯伟  杜金钟  崔瑞秀  孙苏卿  
以藁城、无极、正定三个县(市)为例,分析了当前太行山前平原小麦/玉米轮作土壤养分状况与农田氮、磷、钾三要素养分平衡特征。结果表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三县(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由1.13%提高到1.86%,全氮平均含量由0.73g/kg提高到1.14 g/kg,速效磷含量由10.3 mg/kg提高到29.83 mg/kg,速效钾含量由103.0 mg/kg提高到117.2 mg/kg,总体而言,土壤有机质虽有大幅提高,但仍然处于低水平,全氮由很低水平提高到中等水平,速效磷由中等水平提高到高水平,速效钾略有提高,处于中等水平;三县(市)农田氮、磷、钾总体均处于盈余状态,平均盈余量分别为11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