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41)
2023(5463)
2022(4580)
2021(4071)
2020(3394)
2019(7551)
2018(7365)
2017(13799)
2016(7618)
2015(8517)
2014(8410)
2013(8183)
2012(7521)
2011(6806)
2010(6941)
2009(6715)
2008(6633)
2007(6009)
2006(5379)
2005(5198)
作者
(21897)
(18579)
(18430)
(17899)
(11864)
(8939)
(8238)
(7105)
(6964)
(6687)
(6526)
(6283)
(6194)
(5939)
(5922)
(5615)
(5487)
(5404)
(5373)
(5280)
(4793)
(4605)
(4404)
(4247)
(4236)
(4220)
(4121)
(4011)
(3620)
(3596)
学科
管理(28764)
(28289)
经济(28222)
(23625)
(20579)
企业(20579)
(11603)
(11150)
方法(9175)
(8273)
(8057)
业经(8040)
数学(7575)
中国(7544)
数学方法(7503)
体制(6959)
(6608)
财务(6592)
财务管理(6573)
环境(6379)
企业财务(6210)
(6010)
(5959)
金融(5957)
地方(5948)
(5907)
银行(5896)
(5625)
(5614)
(5328)
机构
大学(111658)
学院(111183)
(45490)
经济(44522)
管理(41023)
研究(38299)
理学(34919)
理学院(34453)
管理学(33926)
管理学院(33714)
中国(29696)
(25131)
(22825)
科学(22576)
(19072)
财经(18936)
(17653)
中心(17454)
(17059)
(17009)
研究所(16890)
业大(15007)
(14444)
经济学(14438)
师范(14315)
北京(14034)
(13984)
财经大学(13801)
(13355)
(13296)
基金
项目(73947)
科学(59227)
基金(55021)
研究(54332)
(47820)
国家(47473)
科学基金(41223)
社会(36160)
社会科(34303)
社会科学(34294)
基金项目(29429)
(28838)
自然(26005)
自然科(25359)
自然科学(25354)
自然科学基金(24922)
教育(24636)
(23818)
资助(21155)
编号(20905)
(20260)
成果(17654)
重点(17251)
(16789)
(15782)
国家社会(15402)
(15382)
课题(15256)
创新(14961)
教育部(14438)
期刊
(54011)
经济(54011)
研究(34246)
中国(24759)
(21341)
学报(16859)
管理(16434)
科学(16071)
(16008)
大学(13423)
学学(12769)
(11675)
金融(11675)
教育(10644)
农业(10476)
财经(10129)
(8577)
技术(8393)
业经(8105)
经济研究(7775)
问题(6835)
资源(5982)
(5732)
科技(5556)
(5397)
财会(5298)
(5205)
现代(5134)
理论(5123)
会计(5011)
共检索到1726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喻庆国  董跃宇  杨宇明  刘朝蓬  袁磊  李昊民  王四海  
利用ERDAS IMAGINE 9.2处理1957、1974、1989、1990、2001、2006、2011和2012年8个年代的航空和卫星影像,ArcMap 10处理剑湖演变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Fragstats 3.3计算景观指数值,Excel统计景观指数值,采取图、文、表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1957~2012年剑湖水域面积和形状的时空演变规律,同时从驱动因素、驱动方向、驱动速度和驱动过程4个方面分析了剑湖水域演变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面积和形状时空演变规律。在1957~2012年的55年间,剑湖水域面积呈随着时间变化而逐年减少的趋势,其形状呈随着时间变化而日渐复杂的趋势。(2)驱...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郭玉静  王妍  郑毅  刘云根  闻国静  展鹏飞  
为深入了解流域景观演变规律并有效保护高原湖泊,以滇西北剑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2015年6期剑湖流域以及1974-2015年8期剑湖湖泊Landsat影像数据,在Arc GIS平台下采用Fragstats计算景观指数,并运用SPSS分析流域景观格局与剑湖景观形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25 a间剑湖流域的建设用地和耕地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了1 269.27和1 038.42 hm~2,水域和未利用地显著减少,分别减少了93.51和2 664.99 hm~2,林地面积变化幅度不大,增加了450.81 hm~2;(2)景观水平斑块个数、斑块密度和蔓延度指数增加,分别增加了193个、0.09和0.60,景观多样性指数降低了0.05;(3)剑湖湖泊面积整体呈递减趋势,从1974年的504.47 hm~2减少到2015年的451.72 hm~2;剑湖景观形状指数越来越复杂,金龙河入湖口形状变化尤其剧烈;剑湖湖泊质心向西南偏移,1974-2015年偏移了113.92 m。表明:剑湖流域25 a间景观破碎化程度和景观蔓延度不断增加,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等人类活动对剑湖景观的演变起主要作用,流域景观格局的演变影响湖泊形状及质心的变化。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涛   曾雨欣   陈志禹   闫晋博   梅琳   王晓伟   石国宁   龚胜生  
该文基于疫情史料和环境资料,运用M-K检验、小波分析、空间自相关模型、疫情重心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1949年以前湖北省疟疾流行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清代(1644—1911年)268个年份间共有14个疟疾年份,频率为5.2%,民国(1912—1949年)疟疾愈加频繁,38个年份间共有20个疟疾年份,频率为52.6%.民国疟疾流行呈现波动变化趋势,1940年为疟疾开始突变增长的时间点.民国疟疾疫情存在18年和4年两个时间尺度的波动周期,平均每隔约12年发生一次大流行,约3年发生一次小流行.流行季节以夏秋为主,春季次之,冬季最少.2)湖北省疟疾流行呈现出蔓延扩散的特征,由斑块散状分布发展成集中连片分布,武汉三镇和宜昌是两个疫情中心.湖北省疟疾疫情在空间上呈现显著集聚态势,高高集聚区包括在武昌、汉口、汉阳和宜都,高低集聚区有竹山,在宜昌周边形成一条由兴山、远安、当阳和长阳等县组成的低高集聚带,未出现低低集聚区.湖北省疟疾重心一直在几何中心附近东西向摆动并逐渐向北偏移,反映了疫情分布不稳定并逐渐向北加重.3)河网、战乱、旱灾等因素对湖北疟疾流行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在鄂东地区更为显著,鄂西地区路网的完善对疟疾流行的抑制作用更为强烈.疟疾流行时间变化特征主要受气候和战乱因素的影响,空间分布规律主要受人口、河网和交通因素的影响.疟疾流行的驱动机制由疟疾流行的基本环节、疟疾流行的影响因素、疟疾流行的时空规律三个方面组成,并通过各种分析方法有机联系起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云仙  赵磊  陈异晖  余艳红  赵润  杨广萍  
系统梳理了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滇池、洱海、抚仙湖、程海、泸沽湖、杞麓湖、星云湖、阳宗海、异龙湖)的演变历程,依据湖泊演化阶段、湖泊生态系统发育阶段、流域社会经济特征、湖泊富营养化阶段、水质类别、生态安全水平、主导功能核心导向划分9个湖泊的管理类型,并提出了预防型、控制型、治理型湖泊流域生态安全调控途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君波,朱立平  
从空间尺度、不同时间尺度、重大气候环境变化事件、与其他研究结果的对比以及代用指标与气候要素的定量关系研究等几个方面总结了近十余年来青藏高原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变研究的主要成果。目前在高原上开展的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变研究主要分布在三个较为集中的地区:高原东北边缘区、高原西部西昆仑山湖泊群和高原中南部湖泊群。已有的湖泊沉积记录主要是以中长时间尺度的研究为主.而短时间尺度高分辨率的研究稍显不足。与其他地区全球变化研究结果的对比表明.湖泊沉积所反映的高原气候环境变化既具有全球性.又具有区域性的特征。湖泊沉积重建的环境序列的定量化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湖泊沉积的环境代用指标存在着相对多解性.因此在实际研究中多学科交叉、多指标分析的方法是必需的。当前和今后需要深入开展环境代用指标与气候要素之间定量关系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沉积物定年的精确性,发现新的更为敏感的环境代用指标.不断完善多学科多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并注重填补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尺度的研究空白.加强高原上下同区域之间的对比研究。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涛  肖彩霞  刘娇  禄鑫  
【目的】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杞麓湖动态演变过程及其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方法】基于1975-2015年8期时序Landsat数据,提取湖泊边界,并解译得到3期流域景观类型分类数据。从湖泊面积、轮廓和质心3个方面对杞麓湖动态演变进行研究,通过划分生态风险采样小区,建立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定量分析杞麓湖流域的景观生态风险。【结果】①近30 a来,杞麓湖流域景观结构变化特征明显,建设用地和滩涂湿地面积显著增加,农地、林地和水体面积持续减少,未利用地面积变化不大;②近40 a来,杞麓湖处于持续萎缩状态,2015年水体面积仅为面积最大年(1985年)的56.05%;杞麓湖形状体现为连续的复杂变化,以西部和南部的河流入湖口处变化最为明显,东部变化最小;杞麓湖质心主要向东北方向迁移,1975和2015年湖泊质心相距1 242 m;③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流域以较低生态风险为主,所占比为26.75%~35.09%, 1985-2015年生态风险均值由0.957 8增加至1.013 9,流域生态风险趋于恶化。【结论】杞麓湖流域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位性和异质性,高生态风险主要分布于杞麓湖水体部分,低生态风险主要分布于流域的湖盆之中,其余生态风险主要沿湖盆和湖泊呈块状或带状分布。图6表2参19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尹绍武  胡自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沙茜  黄婧  张维昊  何君  孙燕  周帆琦  
本次研究以污染程度不同的鹰窝湖、郭郑湖、庙湖和南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进行湖泊原位采样,控制样品的温度及溶解氧条件,模拟湖泊磷释放量较大时的自然条件,对沉积物中总磷和溶解性总磷释放速率进行分析,揭示不同程度污染湖泊沉积物中磷的释放规律。研究表明,厌氧条件下,高温促进磷释放;污染程度越大沉积物磷释放越显著,释放周期越短;湖水中磷主要以溶解性总磷形态存在。需进一步找出污染湖泊磷释放-沉积节点,为污染湖泊与重度污染湖泊的治理提供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琛  吴映梅  高彬嫔  武燕  郑可君  李婵  
以环洱海地区为例,综合运用最近邻指数、Voronoi图及基于地理网格的景观格局指数系统分析高原湖泊乡村聚落位置—规模—形态空间分异特征,并引入基于最优参数的地理探测器探测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高原湖泊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呈显著集聚分布特征;洱海西侧的集聚程度高于东侧,密度较大的聚落集中分布在洱海西侧、北侧及东北侧,密度较低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洱海东侧。(2)网格微观视角从位置—规模—形态刻画高原湖泊乡村聚落空间分异特征更清晰;聚落位置受洱海湖泊中心辐射作用明显;聚落规模空间分布特征呈现出“C型”结构,规模较大的聚落集中分布在洱海东侧及南北两侧区域,并呈团块状;聚落形态相对规则,结构不复杂。(3)高原湖泊乡村聚落空间分异驱动因素体现出聚落较强的“人—土—地—水”的共生关系;乡村聚落位置和形态的空间分布主要受高程、坡度等自然环境因素和距耕地、水域距离等区位可达性因素的影响,而聚落规模受GDP及人口密度社会经济因素的驱动更明显。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存在协同增强效应,其中,自然环境和区域可达性的交互作用对洱海乡村聚落位置和形态特征影响最为突出,区位可达性和社会经济的交互作用对乡村聚落规模特征协同增强影响最为突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磊  武友德  李君  
为探索高原湖泊平坝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状况,利用核密度、缓冲区及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等方法,从村域视角对2006—2015年大理市海西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及类型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构建GM(1,1)模型预测了该区2015—2024年居民点空间格局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海西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呈现出由"多点高值集中"向"带状中高值集中"变动的态势,单位面积范围内分布密度明显提升;区位布局受地形环境及交通通达度影响减弱,而受"亲水性"影响增强;基于村域居民点用地动态度值,综合考虑旅游、交通、城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武燕  吴映梅  陈云娟  李琛  高彬嫔  郑可君  李婵  
【目的】综合研究高原湖泊流域三生空间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滇池流域1990、2000、2010、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综合生态环境质量模型,并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ESDA)、热点分析(Getis-OrdGi*)以及地理探测器等对其空间分异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990—2018年,滇池流域三生空间变化剧烈,城镇生活空间共增长了272.88 km~(2),生活空间的增加挤占了大量生态、生产用地,造成流域三生空间矛盾加剧,生态环境质量受到威胁。滇池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较高,但下降明显。城镇生活空间的快速增加使得生态环境低质量区在空间上呈现围绕滇池沿岸逐渐形成团块状分布状态。滇池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空间集聚性不断增强,冷热点区差异明显,冷点区集中分布在以城镇生活空间为主的主城区,热点区域则多分布与流域四周林、草地生活空间密集区。人口密度成为滇池流域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的主导因子,过度的人类活动使得滇池流域三生空间变化剧烈,多因子共同作用导致了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差异。【结论】协调好三生空间转化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减轻人类活动、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成为构建高原湖泊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晓铃  李爱农  刘国祥  蒋锦刚  
高原湖泊的发育历史、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补给来源的差异,使湖泊具有自身的分布特点和演变过程,湖泊水文特征主要由一定的区域地形和气候条件决定。基于遥感和GIS空间分析的方法,对云贵高原区湖泊分布特征及地形和气候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湖泊主要分布在川滇,两省的湖泊数量相当,但大中型湖泊集中分布在滇中和滇西北地区;重点湖泊主要分布海拔1000~2000m,区间分布的湖泊面积约占总面积的85.56%;云南和贵州湖泊区域的降水量与潜在蒸散量普遍比四川高,但四川的湖泊积水条件较好,其湖泊主要分布在降水量与潜在蒸散量的差值为50~200mm的区域,而云南的多数湖泊区降水量小于潜在蒸散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元林  郑文  
高原淡水湖泊具有高生态价值和高脆弱性并存的特点。目前水资源、水环境与水生态已经成为制约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文章在分析我国高原淡水湖泊流域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内涵,提出高原湖泊流域的发展,应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前提,突出协调发展,强调公平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从流域系统角度对高原湖泊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纪文真  陈先刚  姚平  赵晓惠  杨宇明  唐寿岚  
为了解滇西北高原未干扰湖泊湿地小气候特征,选取香格里拉县普达措国家公园内碧塔海湖滨草甸为研究对象,采取实地设点定期观测,并利用毗邻设置的自动气象站数据对比订正插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湖滨草甸上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日均值随季节有明显变化,具有显著的高原气候特征;气温日均值在水平方向上有随距湖边距离增加先升后降的现象,绝对湿度日均值变化情况则相反,草甸周边森林植被和湖泊水体均有降温增湿的同向影响;在地表上20~150 cm高度层内气温和绝对湿度日均值垂直变化不明显,可能受制于过饱和含水下垫面及多风环境;与邻近香格里拉基准气象站对比,碧塔海湖滨湿地具有很明显的冷湿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元林  赵光洲  
高原淡水湖泊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在所处流域范围内社会经济地位突出。水资源是湖泊资源的核心,是湖泊生态系统维持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面对水质和湖区生态环境恶化现状,研究湖区可持续发展的判定条件具有重要意义。高原湖泊湖区的发展,应在水环境容量的范围内,通过建立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完善协调发展机制和管理制度,运用以经济为主的多种手段,促进外部效应内部化,调整湖区利益相关者的决策,积极引导湖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