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43)
- 2023(9346)
- 2022(8360)
- 2021(8020)
- 2020(6623)
- 2019(15590)
- 2018(15639)
- 2017(29997)
- 2016(16822)
- 2015(19137)
- 2014(19090)
- 2013(18704)
- 2012(16928)
- 2011(15150)
- 2010(14928)
- 2009(13272)
- 2008(12728)
- 2007(10782)
- 2006(9281)
- 2005(7819)
- 学科
- 济(60032)
- 经济(59965)
- 管理(45597)
- 业(42826)
- 企(35641)
- 企业(35641)
- 方法(30122)
- 数学(26045)
- 数学方法(25715)
- 农(17055)
- 中国(15207)
- 学(14580)
- 财(14078)
- 业经(13562)
- 理论(12916)
- 地方(12644)
- 农业(11167)
- 教育(10723)
- 贸(10543)
- 贸易(10538)
- 和(10489)
- 技术(10360)
- 易(10223)
- 环境(9806)
- 制(9273)
- 务(9263)
- 财务(9205)
- 财务管理(9190)
- 划(8812)
- 企业财务(8704)
- 机构
- 大学(229558)
- 学院(229192)
- 管理(93131)
- 济(83395)
- 理学(81767)
- 经济(81395)
- 理学院(80863)
- 管理学(79391)
- 管理学院(79001)
- 研究(74691)
- 中国(52454)
- 科学(49488)
- 京(49208)
- 农(40413)
- 业大(38284)
- 所(37753)
- 财(35824)
- 研究所(34939)
- 中心(33306)
- 江(32363)
- 农业(31968)
- 范(31274)
- 师范(30974)
- 北京(30841)
- 财经(29678)
- 院(27296)
- 经(27065)
- 技术(26818)
- 州(26580)
- 师范大学(24915)
- 基金
- 项目(165150)
- 科学(128070)
- 研究(121106)
- 基金(116972)
- 家(102393)
- 国家(101521)
- 科学基金(86524)
- 社会(72148)
- 社会科(68177)
- 社会科学(68157)
- 省(66151)
- 基金项目(63431)
- 自然(58010)
- 教育(56628)
- 自然科(56611)
- 自然科学(56598)
- 划(55623)
- 自然科学基金(55541)
- 编号(51149)
- 资助(48253)
- 成果(40869)
- 重点(36947)
- 部(35798)
- 课题(35107)
- 发(34651)
- 创(34650)
- 创新(32157)
- 科研(31725)
- 项目编号(31237)
- 大学(30839)
共检索到3197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晓亮 张军云 张钟 董春富 杨世先 王文智 张建康 张翠萍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可以解决食用玫瑰传统种苗繁育所存在的瓶颈,但长期以来瓶内生根困难是包括食用玫瑰在内的大多数木本植物组织培养面临的最大技术障碍。为此,采用"L_(16)(45)正交试验和追加试验"的方法,开展了52组滇红食用玫瑰瓶内生根试验,研究基础培养基、6-BA等6种因素对生根的影响,分析筛选出适宜生根的培养基。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处理间滇红食用玫瑰分化生长和生根的差异较大;玫瑰茎段成株率和植株生根率主要受到激素的控制,植株的根发生主要有4种方式;生根的适宜培养基是1/2MS+6-BA 0.5 m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靳松 陈泽斌 夏体渊 王定康 余燕 余磊 刘佳妮 任禛 华金珠
为研究食用玫瑰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以食用玫瑰幼茎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采样时期、消毒方法、接种方法、植物激素浓度配比、糖分含量对食用玫瑰组培快繁的影响,摸索出一套可进行组培快繁工厂化生产的技术体系,优选出食用玫瑰组培快繁的最适条件。各阶段最佳培养基如下:初代培养基成分为MS+6-BA 1 Mg/L+NAA 0.1 Mg/L;增殖培养基成分为MS+6-BA 3Mg/L+NAA 0.1 Mg/L;生根培养基成分为1/2MS+NAA 1 Mg/L。蔗糖浓度为30 g/L,琼脂浓度为6 g/L,p H值为5.8。通过上述技术的应用,缩短了种苗组培育苗周期,解决了从组培苗到大量栽培的技术,该方法简便易...
关键词:
食用玫瑰 组培快繁 植物激素 关键技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泽斌 陈兴位 夏体渊 林丽 任禛 靳松 华金珠 李健文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食用玫瑰花瓣中分离到219株内生细菌。利用细菌菌落表征性状和16S rDNA序列对这些内生细菌进行了多样性分析。通过数值分析比较了8个菌落形态表征性状,以类平均连锁聚类法的方式进行聚类分析,在3.60的水平上可分成6个表观群。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219株内生细菌可分为10个类群。经测序比对分析表明,这219株内生细菌分别与GeN BANk中3类细菌中的10个已知种相似性达到98.51%~100%。其中约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嗜麦寡养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eNhyDroBActe...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叶玉 任建青 李荣琼 陈杉艳 王艺
【目的】探讨白粉病、黑斑病在不同食用玫瑰品种上的田间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以昆明地区种植的8个食用玫瑰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时定点调查的方法。【结果】白粉病发生程度在田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6月下旬开始发生,发病峰值为7月下旬到8月中旬,随着雨季高峰的到来,病级不升反降逐渐减轻至病症消失,后期不再发病。黑斑病发生程度在田间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4月下旬开始发生,发病高峰为7月下旬,病级持续直至叶片落完。【结论】不同食用玫瑰品种病害发生程度存在差异,白粉病主要发生在安宁八街玫瑰、墨红玫瑰和紫枝玫瑰上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彦钧 张云伟 王大龙 殷欣 曾伟军
针对单依靠颜色或形状将采摘期玫瑰花从图像中分割出来难度较大的问题,研究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食用玫瑰花图像识别算法。将处于采摘期的玫瑰花正面图像作为识别对象,先提取HSI色彩空间下的S分量,用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进行分割;再提取目标图像灰度共生矩阵下的纹理特征,选取区分度高的纹理特征,结合BP神经网络,建立识别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识别率>85%,识别率主要受试验样本开放标准选取的影响,而受光照影响不敏感,是一种较好的识别方法。
关键词:
食用玫瑰花 图像分割 纹理特征 神经网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侯颖辉 李德文 于二汝 罗莉斯 王少铭 冷家归
【目的】为贵州食用玫瑰栽培及其产业发展提供依据,对引种栽培的紫枝玫瑰、大马士革玫瑰、平阴玫瑰和白玫瑰4个食用玫瑰品种的花色、花瓣形状、花朵重量、叶片特征及精油组分等进行品质特性比较,探明其对贵州贵阳地区气候环境的适应性。【方法】采用田间调查和数量统计方法对4个食用玫瑰品种的生物学性状进行比较分析,利用水蒸气提取法提取其挥发油,气相-质谱技术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紫枝玫瑰、大马士革玫瑰、平阴玫瑰和白玫瑰4个食用玫瑰品种主要香气成分共有39种,其挥发油分别检出19、22、10和26种物质,分别占总香气成分的99.48%、98.00%、94.00%和100.00%。紫枝玫瑰精油以香茅醇和香叶醇为主,分别占51.44%和20.47%;大马士革玫瑰精油以香叶醇和橙花醇为主,分别占到总香气成分的32.72%和22.71%;平阴玫瑰与白玫瑰精油主要成分均为香茅醛和香叶醇,平阴玫瑰的含量分别为55.87%和24.59%,白玫瑰的含量分别为28.21%和30.38%,大马士革玫瑰和白玫瑰精油组分与ISO 9842:2003标准最为接近。紫枝玫瑰、大马士革玫瑰、平阴玫瑰和白玫瑰的挥发油中均含有芳樟醇、松油醇、香叶醇、金合欢醇和正十七烷5种物质成分,分别占挥发油的24.78%、46.28%、30.83%和37.54%。【结论】大马士革玫瑰、白玫瑰和紫枝玫瑰品质较好,可很好地适应贵阳地区的气候环境,适于在该地区推广栽培。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化春键 黄宇峰 蒋毅 俞建峰 陈莹
[目的] 为了在田间环境下准确检测食用玫瑰的成熟度,针对由于光照、遮挡等因素造成识别精度较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7的改进模型,对食用玫瑰的3个生长状态进行检测识别。[方法]在YOLOv7主干网络中结合SCConv对高效聚合模块ELAN进行改进,压缩冗余特征,提高检测性能;引入CARAFE轻量级上采样算子对常规的上采样方法进行优化,提高特征重组质量,更好聚合上下文特征信息;在模型中融入SimAM注意力机制,使模型更好地关注检测目标,改善玫瑰漏检误检现象。[结果] 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模型平均精度值达到91.7%,相比于YOLOv7模型平均精度值提升了3.6%,对花蕾期、采摘期和败花期的检测精度达到96.1%、96.0%和83.1%,较原模型分别提高了3.7%、2.0%、5.3%,改进后的模型相较于主流目标检测模型总体精度更高。[结论]本研究可为非结构环境下的食用玫瑰花期检测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方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鹏 薛泉宏 常显波 封晔
从黄土高原人工植被土壤中分离得到若干放线菌,研究了从中筛选的50株拮抗性放线菌在不同培养基上对8种供试靶标菌的拮抗性。结果表明:1在黄豆粉琼脂和玉米粉琼脂培养基上,放线菌生长较好,在PDA和高氏1号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次之。玉米粉和黄豆粉琼脂均可作为拮抗性放线菌的筛选培养基。2反向放置琼脂块是筛选拮抗性放线菌的一种有效且可靠的方法。3筛选拮抗性放线菌时,制备琼脂块的培养时间应控制在8~12d,培养时间过长将会导致拮抗作用减弱。4筛选得到的50株供试放线菌中对辣椒疫霉、黄瓜枯萎菌、棉花枯萎菌、西瓜枯萎菌、青霉、假丝酵母、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有拮抗性的放线菌株数分别为27,26,33,36,35...
关键词:
放线菌 培养基 拮抗菌筛选 拮抗性试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丽美 晏慧君 唐开学 张颢 邱显钦 蹇洪英 李树发 王其刚
【目的】综合对比云南4种主栽食用玫瑰的产量及营养成分,扩充对云南不同品种食用玫瑰差异的了解,为今后云南食用玫瑰的生产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主栽的4种食用玫瑰滇红玫瑰(Rosa dianhong)、墨红玫瑰(R. crimson glory)、千叶玫瑰(R. centifolia)和大马士革玫瑰(R. damascena)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调查和数量统计方法,对云南4个产地的4种食用玫瑰品种进行产量性状的比较分析,参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方法,对其蛋白质、总糖、维生素C、7种矿质元素、16种氨基酸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发现4种食用玫瑰间在生长特性和产量性状上都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墨红玫瑰产量性状表现最佳,墨红玫瑰以花径最大、单朵鲜重最重和花期最长等因素达到1.25 kg/m~(2)的最高产量,其次是滇红玫瑰,产量达1.12 kg/m~(2)。同时,4种玫瑰的营养成分含量也存在差异,蛋白质、总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依次是14.43~21.43 g/kg、9.67~35.67 g/kg和0.119~0.221 g/kg;矿质元素总含量上:大马士革玫瑰>千叶玫瑰>墨红玫瑰>滇红玫瑰;氨基酸总量为滇红玫瑰1.34%、墨红玫瑰1.33%、千叶玫瑰1.79%、大马士革玫瑰1.43%。根据FAO/WHO的理想模式,4种玫瑰均拥有较好的蛋白质组成比例。【结论】云南主栽的4种食用玫瑰中墨红玫瑰和滇红玫瑰具有较好产量,适于云南部分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并且这4种食用玫瑰营养成分含量丰富,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和开发。
关键词:
食用玫瑰 产量 营养成分 评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洁云 吴艳艳 牟海飞 温放 田青兰 韦毅刚 张英俊 符龙飞 彭嘉宇 黄伟华
【目的】分析不同配方培养基及贮藏条件对大果型黄百香果花粉离体萌发效果的影响,为大果型黄百香果花粉活力鉴定、人工辅助授粉及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花瓣刚好完全展开大果型黄百香果花朵的花粉,采用L_(25)(5~4)正交试验设计,筛选适宜其离体培养的蔗糖、硼酸、硝酸钙浓度及pH;利用最适宜花粉离体培养基,开展花朵不同采样时间、花粉离体贮藏湿度和温度对花粉活力影响试验,确定适宜大果型黄百香果花粉的离体贮藏条件。【结果】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大果型黄百香果花粉萌发率的因素排序为硝酸钙>蔗糖>硼酸>pH,确定花粉离体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100.00 g/L蔗糖+0.02 g/L硼酸+0.40 g/L硝酸钙,培养基pH 5.0。在最适培养基中,大果型黄百香果花粉的萌发率为85.55%;于11:30—17:30采集大果型黄百香果花粉的萌发率均在80.00%以上,其中,开花后3 h(16:30)花粉的活力最强,显著高于除13:30和15:30外的其他时间采集花粉的萌发率(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艾娟 梁宗琦 刘爱英
以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培养条件,接种量5%(V/V),pH=6.5,120 r/min,28℃,120 h,对蝉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cicadae进行液体培养。通过对生长的菌丝体干重的测定及分析,得到该菌生长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 g/L,酵母膏:5 g/L,K2HPO4:1 g/L,并证明碳源为其生长的最重要营养因素。
关键词:
蝉拟青霉 培养基 正交试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俊 朱端卫 杨特武 辛龙 耿明建
以药用植物林荫银莲花不定芽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培养基添加不同植物激素、不同质量浓度蔗糖和活性炭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2 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0.5 mg/L NAA+0.5 mg/L IBA,30 g/L蔗糖作为碳源,另加入1.0 g/L活性炭,培养55 d后,林荫银莲花组培苗的生根率为93.9%,平均根条数为10.5,根长最长达1.73 cm,根较粗且褐化轻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冯立国 丰震 赵兰勇 生利霞
以2个产地的野生玫瑰(吉林珲春野生玫瑰和山东牟平野生玫瑰)和2个玫瑰栽培品种(山东平阴的紫枝玫瑰和甘肃苦水的苦水玫瑰)为试材,利用CIRAS-2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和FMS-2型调制式荧光仪对其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日进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珲春野生玫瑰Pn日变化为单峰曲线,牟平野生玫瑰和紫枝玫瑰Pn日变化为不显著的双峰曲线,苦水玫瑰Pn日变化则为典型的双峰曲线;2个野生玫瑰的Pn最高值明显高于2个玫瑰栽培品种,表现出显著的高光合效率特性;珲春野生玫瑰、紫枝玫瑰和苦水玫瑰都表现出明显的光合“午休”,而牟平野生玫瑰没有“午休”;紫枝玫瑰Pn的降低主要是非气孔因素所致,而珲春野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颢光 张朝红 王跃进
为优化‘砀山酥梨’转基因试管苗的生根条件,解决梨试管苗生根的难题,以‘砀山酥梨’转基因试管苗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基本培养基类型、培养方式、不同的间苯三酚(PG)浓度、不同的IBA浓度和暗培养时间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两步生根法,试管苗在附加80 mg/L PG和20 mg/L IBA的ASH基本培养基上暗培养7d后转入附加80 mg/L PG的ASH培养基上进行光照培养,生根率达到91.7%。
关键词:
砀山酥梨 转基因苗 离体培养 生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