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37)
2023(7272)
2022(6228)
2021(5578)
2020(4628)
2019(10092)
2018(9952)
2017(19151)
2016(10286)
2015(11394)
2014(11488)
2013(11018)
2012(10186)
2011(9270)
2010(9350)
2009(9014)
2008(8889)
2007(8261)
2006(7537)
2005(6894)
作者
(28992)
(24485)
(24451)
(23123)
(15473)
(11698)
(11085)
(9281)
(9207)
(8604)
(8402)
(8282)
(7986)
(7724)
(7572)
(7471)
(7231)
(7146)
(7010)
(6961)
(6140)
(5920)
(5697)
(5620)
(5448)
(5413)
(5382)
(5363)
(4828)
(4737)
学科
(44694)
经济(44536)
管理(37226)
(29552)
(26517)
企业(26517)
方法(15843)
(13652)
(13080)
环境(12353)
地方(12307)
中国(12107)
业经(11768)
数学(11710)
数学方法(11608)
(11538)
(9368)
(9074)
(9065)
(8807)
理论(8057)
(7926)
财务(7908)
财务管理(7889)
地方经济(7849)
企业财务(7536)
体制(7496)
农业(7184)
(7139)
金融(7135)
机构
大学(151173)
学院(150351)
(63060)
经济(61683)
管理(57252)
研究(51559)
理学(49136)
理学院(48556)
管理学(47852)
管理学院(47557)
中国(38861)
(32608)
(31482)
科学(29953)
(25354)
财经(25098)
(23838)
中心(23338)
研究所(22625)
(22538)
(20495)
师范(20341)
(20318)
经济学(19943)
北京(19471)
业大(18848)
(18843)
财经大学(18472)
(18339)
经济学院(17798)
基金
项目(101086)
科学(81788)
研究(76623)
基金(74953)
(64285)
国家(63751)
科学基金(55671)
社会(53298)
社会科(49419)
社会科学(49402)
基金项目(39618)
(39331)
教育(34648)
自然(33580)
(32912)
自然科(32746)
自然科学(32736)
自然科学基金(32146)
编号(30570)
资助(28973)
成果(25683)
(25239)
重点(23273)
(23098)
(22214)
国家社会(22187)
课题(21402)
(21111)
教育部(20190)
创新(19839)
期刊
(74658)
经济(74658)
研究(46456)
中国(33073)
(26837)
管理(21885)
学报(21097)
科学(21011)
(19095)
大学(16894)
教育(16460)
学学(15849)
(13494)
金融(13494)
财经(13233)
农业(12448)
技术(11694)
(11387)
业经(11342)
经济研究(11213)
问题(9600)
资源(7593)
(7431)
科技(6941)
(6713)
现代(6621)
财会(6546)
技术经济(6504)
改革(6419)
(6419)
共检索到2302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满洪  
滇池流域人口、经济的高速增长与滇池水面的迅速缩减 ,使得滇池流域经济社会活动超过了其环境容量 ;滇池流域洁净地表水的截流与城乡生产、生活污水向滇池的肆意排放 ,使得滇池缺少源头活水而成为“污水池”。社会机制是修复滇池流域环境的重要方面。因此 ,本文特建议 :增强居民环境意识 ,推动绿色社团建设 ,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发动公众自觉参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天源  赵海霞  范金鼎  王俊淇  顾斌杰  
滇池流域是云南省内人类活动最为剧烈的区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巨大的水环境压力。研究滇池流域河湖水环境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变化机理对于进一步平衡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先后分析了滇池流域主要入湖河道水质时空分异特点和滇池湖体生态健康空间差异性,并采用地理探测器对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滇池流域水环境存在显著的时空分异特征:(1)2010~2020年,滇池流域主要入湖河道水质显著提升,2010~2015年对劣Ⅴ类河道的消除较为明显,2015~2020年存在更多河道水质向Ⅱ类、Ⅲ类转变。(2)2020年,滇池全湖处于亚健康状态,但水环境质量存在空间异质性,总体上草海水质优于外海。(3)滇池流域水环境质量变化受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其中政策优化、减污扩容是改善滇池流域水环境的最佳方案,人口与建设用地增长的交互作用对滇池流域水环境造成较大压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瑛  董学荣  
滇池流域水环境数千年沧桑变迁的根本特点和总体趋势是"人进水退"。生态伦理的缺位是"公有地悲剧"和"拯救滇池"预期目标难以实现的深层次原因。滇池治理保护不是纯粹的技术问题,因而,技术主导的学术研究与治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滇池流域的水环境问题,人们的价值观念是更深层次的影响因子。不管人类如何重建其生存环境,它仍然是生态系统中的栖息者,因而,生态伦理是其必须遵循的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滇池流域水环境重构,必须通过社会科学的介入,进行更广泛、更深层次的综合研究和治理,牢固树立生态伦理观,以"理性生态人"取代"理性经济人",以"自然中的人"取代"对抗自然的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弢  
导致滇池流域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生态补偿机制的缺失,构建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是未来滇池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环节。构建完整的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需要从确定补偿的依据、主体、标准和政策路径等核心问题着手。滇池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的实现形式可分为水生态保护(恢复)补偿机制和水污染补偿机制两种,具体类型包括城市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湖滨水生态恢复补偿机制、入湖河道水污染生态补偿机制三类。在生态补偿政策实践中,建议构建滇池流域水生态管理委员会;整合现有生态补偿法规,健全流域管理机制;建立流域水生态补偿基金模式的横向生态转移支付制度;拓宽生态补偿资金的筹资渠道,完善环境保护税收政策;开展绿色GDP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肖俞  戴丽  段昌群  刘嫦娥  吴学灿  李卓卿  
发展节约清洁型农业是解决滇池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措施。为了遴选这类型的农业,选取了滇池流域涵盖种植业、养殖业、蔬菜加工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内的粮食种植、蔬菜种植、水果种植、生猪养殖等16类农业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生态足迹法和污染物输出系数模型法等方法计算四类农业的经济效益、万元产值水资源占有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研究结果显示:粮食种植相比其他类型农业经济产值是亏损的,说明产品价格和生产成本投入是影响农产品收益的主要原因;生育期的长短是影响不同类型农业单位面积水资源占有量最大的因素,在本研究中水果种植的水资源占有量比蔬菜种植的水资源占有量要多;种植业中化肥施用量是影响农业生产污染物排放的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武燕  吴映梅  陈云娟  李琛  高彬嫔  郑可君  李婵  
【目的】综合研究高原湖泊流域三生空间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滇池流域1990、2000、2010、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综合生态环境质量模型,并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ESDA)、热点分析(Getis-OrdGi*)以及地理探测器等对其空间分异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990—2018年,滇池流域三生空间变化剧烈,城镇生活空间共增长了272.88 km~(2),生活空间的增加挤占了大量生态、生产用地,造成流域三生空间矛盾加剧,生态环境质量受到威胁。滇池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较高,但下降明显。城镇生活空间的快速增加使得生态环境低质量区在空间上呈现围绕滇池沿岸逐渐形成团块状分布状态。滇池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空间集聚性不断增强,冷热点区差异明显,冷点区集中分布在以城镇生活空间为主的主城区,热点区域则多分布与流域四周林、草地生活空间密集区。人口密度成为滇池流域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的主导因子,过度的人类活动使得滇池流域三生空间变化剧烈,多因子共同作用导致了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差异。【结论】协调好三生空间转化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减轻人类活动、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成为构建高原湖泊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俭波  
本文探讨的重点 ,包括以下方面 :①制约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的动因在于外界旅游流对旅游地的静态平衡系统产生冲击和干扰 ,分析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 ,必须从构成“流”的要素入手 ;②旅游者及其携带而来的物能流与旅游地各主体要素 (政府机构、旅游企业、旅游地原生居民等 )的竞争与协调产生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的动力机制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陈纪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国棉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生态建设。五台山生态修复是黄河中下游所包括的京、津、冀、晋、蒙等省(直辖市、自治区)全域经济社会中密不可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明代以来大规模林业开发对五台山森林植被的破坏直接导致了其生态环境的巨大变迁。要扭转当前五台山面临的生态现状,不能仅仅停留在孤立的、局部的修修补补,而应以系统的、全面的、战略的视野来进行审视,突出五台山生态修复在晋北乃至于华北生态修复中的全局意义。在经济方面,五台山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对文化旅游业体量、项目的拓展意义重大,而且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意义巨大。所以,应该进一步就五台山生态修复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战略规划。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胥勤勉  杨达源  董杰  周彬  
3.40MaB P,沿普渡河断裂发育的普渡河和沿小江断裂发育的小江均汇入到昆明盆地,形成滇池,并产生厚达千米的堆积物。早更新世晚期,金沙江贯通,导致普渡河和小江均倒流汇入金沙江,从而滇池处在金沙江、珠江和红河三大水系的风口的位置,滇池的补给系数变小,换水周期增长。近几十年来,污染物的输入和积累,导致滇池水质急剧下降。因此滇池水环境的整治,除了减少污染物的输入外,建议在禄劝县引掌鸠河的水入螳螂川,并流入滇池。滇池的集水面积增加到16 066 km2,滇池的入湖地表径流量就增加到26.64×108m3,换水周期减少到197.2 d。与此同时使滇池在昆明向北流出,污染物不再扩散到整个湖泊,这样便可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月芽  张根福  
1950年代以前,太湖流域水质除苏州河外,污染很少;1960—1970年代,黄浦江水质逐步恶化,甚至出现黑臭,大运河各段水质相继污染,太湖水质受轻微污染;到1980年代中期,太湖流域污染加重,大运河出现黑臭,典型河流和跨界水域受污染,太湖水质受严重影响;到1990年代,运河河道90%为V类水或劣于V类水,太湖出现富营养化。太湖流域水环境变迁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网围养鱼、农业面源污染、乡镇企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冉  
贺兰山为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半干旱区与干旱区、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地理分界线所在,其独特的生态环境不仅成为周边农业、草原绿洲环境存在的地理基础,也是环山区域农牧生产和民众生活的资源依赖,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明清两代作为古代贺兰山开发的深入扩展阶段,是对贺兰山生态环境影响较为明显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在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趋势下,贺兰山周边地域实现了从军事对峙到政治一体的历史格局转化,加之在汉蒙族群认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余中元  李波  张新时  
以滇池为例,从社会生态系统角度,构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分析框架,探寻湖泊流域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特征及驱动机制,为湖泊流域的系统治理提供依据。认为滇池流域脆弱性在加剧,脆弱性程度趋于均衡化;社会因素是脆弱性主要驱动因子,人类活动是主要的驱动因素。最后指出滇池流域治理中应注意管理跨尺度影响;重视社会因素在脆弱性中的作用,实施社会治理、根源治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杰  叶晶  杨婉  郭怀成  于书霞  
景观格局优化是景观生态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选择滇池流域为研究区域,在RS和GIS的支持下对2008年Landsat TM影像进行解译判读,获得景观类型图,运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对区域景观格局进行优化。结合景观各组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和空间作用,构建了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等景观组分,以加强生态网络的空间连通性,提高景观格局稳定性,完善生态功能。源地具有较高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需要维持和增大源斑块面积。所构建城市区域廊道、森林生态廊道、农业生产廊道应采取保持廊道规模,建立缓冲区,加强植被绿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措施以提高整个廊道的连通性。节点位于景观生态流和连通的重要位置上,需要加强控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支国强  张亮  杨育华  和兰娣  刘蜀治  张妮妮  
随着滇池治理的进展,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恢复滇池饮用水环境功能,成为滇池治理的首要目标和任务。围绕滇池流域水资源供求平衡,采用水资源全要素配置框架下的三次平衡分析理论,从整体上分析了滇池流域水资源供求平衡关系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需求为导向,建立滇池流域水资源综合平衡管理目标和措施。分析表明:在滇池治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滇池流域水资源综合平衡管理体系,落实管理措施,从总量平衡的理论上能够充分发挥引水工程的作用,恢复滇池饮用水环境功能,实现水量、水质供求的综合平衡。建议进一步开展量化分析和模拟实验研究,为在滇池流域实施综合平衡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