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94)
2023(5070)
2022(4362)
2021(3878)
2020(3359)
2019(7222)
2018(7191)
2017(12854)
2016(7143)
2015(7826)
2014(7878)
2013(7712)
2012(7103)
2011(6471)
2010(6513)
2009(6339)
2008(6389)
2007(5788)
2006(5196)
2005(4972)
作者
(22892)
(19307)
(19195)
(18325)
(12261)
(9243)
(8623)
(7347)
(7318)
(6902)
(6767)
(6599)
(6461)
(6383)
(6231)
(5933)
(5776)
(5759)
(5741)
(5662)
(4941)
(4898)
(4750)
(4443)
(4440)
(4330)
(4275)
(4225)
(4014)
(3822)
学科
管理(26558)
(22997)
经济(22925)
(22245)
(19407)
企业(19407)
(11008)
(10522)
方法(7868)
(7772)
(7060)
(6849)
业经(6779)
体制(6709)
中国(6466)
数学(6413)
(6368)
财务(6351)
数学方法(6334)
财务管理(6334)
企业财务(6034)
(5503)
银行(5487)
环境(5367)
(5221)
(5040)
金融(5038)
(4969)
(4577)
(4574)
机构
大学(106716)
学院(105374)
(40668)
经济(39703)
研究(38397)
管理(36205)
理学(30587)
理学院(30222)
管理学(29594)
管理学院(29407)
中国(28760)
科学(24559)
(23038)
(22328)
(21659)
(20461)
研究所(18381)
业大(17521)
(17499)
中心(17208)
财经(17197)
农业(17080)
(15473)
(14187)
(14080)
北京(13738)
(13010)
经济学(13006)
财经大学(12764)
(12107)
基金
项目(71630)
科学(55359)
基金(51902)
研究(49656)
(46851)
国家(46503)
科学基金(38934)
社会(31181)
社会科(29492)
社会科学(29487)
(28558)
基金项目(27075)
自然(25933)
自然科(25287)
自然科学(25276)
自然科学基金(24829)
(24142)
教育(23069)
资助(20805)
(18792)
编号(18202)
重点(17065)
(15777)
成果(15752)
(15213)
(14923)
创新(14473)
计划(14216)
科研(14088)
课题(14064)
期刊
(47704)
经济(47704)
研究(31021)
中国(24189)
学报(21931)
(20673)
(20011)
科学(17809)
管理(17341)
大学(16285)
学学(15702)
农业(13485)
(10423)
金融(10423)
教育(10029)
技术(9810)
财经(9303)
(7950)
经济研究(7073)
业经(7054)
(6684)
(6427)
业大(6277)
问题(6098)
科技(5635)
农业大学(5374)
财会(5108)
会计(4876)
(4750)
改革(4451)
共检索到164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敖鸿毅  沈银武  丘昌强  张维昊  刘剑彤  方涛  
滇池属长江流域的一个内陆湖泊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 ,每年夏季都出现大面积的水华。但品种单一 ,主要为蓝藻门 ,其中微囊藻是优势种 ,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本实验以富营养化湖泊滇池中的水华蓝藻作为主要原料 ,将其制成干粉后 ,利用双协菌株在 2 8~ 3 2℃条件下对其进行固态发酵 ,培养基质初始水份为 65 %。发酵培养 2d后 ,培养基质中微囊藻毒素含量明显降低 ,6d后 ,基质中微囊藻毒素含量未检出 (最低浓度检测限 1μg/mg)。同时对实验所获得时间序列进行动力学研究 ,结果表明利用双协菌降解微囊藻毒素的反应为准一级动力学反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静  钱玉婷  徐跃定  张建英  常志州  
根据2010年5~8月对滇池海埂和太湖竺山湖监测点的逐月监测结果,对同时期不同地域湖泊水体的污染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并评估了表层水体水质与水华蓝藻生化性状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滇池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较太湖高,从取样月份之间差异来看,滇池表层水体水质指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趋势,以6月份为最高,而太湖则呈逐月升高趋势。滇池蓝藻生物质中凯式氮、全磷和总养分(N+P2O5+K2O)含量均与太湖相当,但是滇池蓝藻C/N较太湖高,且除As、Cd元素超标外,各样品中其余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低于有机肥料行业标准(NY525-2011)。通过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无论滇池还是太湖水域,其水华蓝藻中的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传林  万成炎  吴生桂  丁庆秋  潘磊  
从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供水水质、人类及其它动物的健康风险、水域生态景观等方面分析了蓝藻水华的危害。对蓝藻水华形成的内在因素(高温适应的一系列特殊的生化调控机制或特性、三套色素系统——低光补偿机制、奢侈消费机制、固氮——营养补偿机制、休眠——回避不良条件机制、产生天然毒素来抑制竞争者和捕食者的机制)和环境因素(物理,如温度、光照、扰动及混合和水的滞留时间等;化学,如主要营养盐、微量营养元素、溶解无机碳、溶解有机碳和盐度等;生物因子,如牧食、微生物作用和与较高等动植物的共生等)进行了分析。并对蓝藻水华的生态控制(微生物控藻、大型水生植物抑藻、水生动物控藻如经典生物操纵、非经典生物操纵和罗非鱼控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开宏  金春华  王扬才  
2000年至2003年实验研究尼罗罗非鱼对铜绿微囊藻摄食、消化特性的基础上,在宁波月湖等富营养化景观水体进行了罗非鱼控制蓝藻水华的应用试验。研究表明,罗非鱼对水华蓝藻有很强的摄食与消化能力。25℃条件下,罗非鱼鱼种对铜绿微囊藻的平均消化率达67.5%,摄食率则随鱼体体重及水温的升高而增加。1999年至2000年蓝藻泛滥的月湖水体,2001年和2002年先后放养鲢鳙蚌(9.8g.m-3)和罗非鱼鱼种(3~5g.m-3)后,蓝藻水华不再出现,浮游藻类年平均细胞数量分别比2000年下降67.5%和79.6%,年平均生物量分别下降48.6%和63.8%;蓝藻占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7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聚涛  杨永生  高俊峰  姜加虎  
根据MODIS影像和实地监测叶绿素a浓度数据,采用太湖蓝藻水华分级评估方法,对2004~2008年太湖不同类型蓝藻水华类型进行评估并统计分析,探求太湖蓝藻水华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规律,以期为太湖蓝藻水华预防和预警提供支持。结果表明:(1)2004~2008年,全湖共发生蓝藻水华414次,以小型蓝藻水华为主,发生333次,占总次数的80.43%;随着蓝藻水华级别的增加,发生次数逐渐减少;(2)空间上,蓝藻水华主要发生在太湖的北部和西部区域,并且蓝藻水华发生级别由高到低基本上沿西北-东南方向分布;(3)年际变化上,蓝藻水华发生次数呈逐渐增加趋势,蓝藻水华级别较高、次数较多的年份主要集中于2006年和2...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马清扬  王元  李传步  范培莉  周俊芳  房文红  
通过运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蓝藻水华的发生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体内及其养殖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蓝藻水华以蓝藻门的浮丝藻(Planktothrix sp.)和拉氏拟柱胞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为优势种。总体来看,蓝藻池中的群落丰富度高于对照池,微生物多样性低于对照池。蓝藻池和对照池中伊乐藻中的细菌种类很少,而底泥中的细菌种类很丰富。基于门水平下的菌群分类,在蓝藻池水中优势菌群为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对照池水中则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中华绒螯蟹鳃中均以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优势菌,但在物种相对丰度上存在差异;中华绒螯蟹肠道均以拟杆菌门、柔膜菌门(Tenericutes)、变形菌门、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基于属水平下的菌群分类,蓝藻池池水的优势菌群为浮丝藻属(Planktothrix)、CL500-29_marine_group属和hgcI_clade属,对照池池水中以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Candidatus_Aquiluna属和hgcI_clade属为优势菌属。中华绒螯蟹鳃中优势属为Ilumatobacter属,且蓝藻池中Ilumatobacter属生物相对丰度更高;中华绒螯蟹肠道样品中Candidatus_Bacilloplasma属和Prolixiibacter属生物相对丰度较高。基于NMDS分析,中华绒螯蟹肠道的菌群结构较为稳定,样本层级聚类分析的结果也映证了这一点。研究结果表明,蓝藻水华的发生会影响养殖环境和中华绒螯蟹肠道及鳃的菌群结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家虎  高俊峰  刘聚涛  许妍  
利用波段比值算法对经几何校正和大气矫正后的MODIS/Terra L-1B数据进行处理,获取了2004~2010年天气晴好条件下太湖及各分湖区蓝藻水华的面积与时空分布,并在此基础上对太湖蓝藻水华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0年太湖地区共暴发蓝藻水华539次;2004~2007年太湖蓝藻水华首次暴发时间逐年提前,暴发频次逐年增加,2007~2010年太湖蓝藻水华首次暴发时间逐年推迟,暴发频次逐年减少;2004~2010年3~8月份蓝藻水华暴发次数有增加的趋势,8~12月份蓝藻水华暴发次数有减小的趋势;2004~2010年太湖蓝藻水华主要发生在北部和西部湖区,东部和南部湖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敦海  汪志聪  秦红杰  李印霞  张浪  
基于水文气象条件对巢湖蓝藻水华分布的影响,在西北岸万年埠的迎风岸湖段设置蓝藻水华拦截围隔和蓝藻水华捕获陷阱。通过连续监测,比较围隔内外蓝藻生物量和浮游植物多样性的差异,检测水华陷阱的蓝藻捕获效率,从而对蓝藻水华拦截和陷阱处置综合控藻技术的作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陷阱设置在西半湖万年埠湖段是科学合理的,监测表明蓝藻水华生物量受风力和水流驱使主要聚集在沿岸带区域;(2)水华拦截围隔对蓝藻水华有很好的拦截效果,在水华暴发期间蓝藻围栏可以拦截50%以上的蓝藻水华和50%以上的Chla浓度,水华拦截区围隔内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拦截围栏之外的水域;(3)陷阱对微囊藻水华的聚集捕获效果显著,在适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晟铭  刘吉平  宋开山  梁晨  高佳  
为研究巢湖蓝藻水华暴发的规律,该文以Landsat影像作为数据源,采用AFAI指数对藻华进行提取,分析1983~2017年巢湖蓝藻暴发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并探讨巢湖藻华暴发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83~2017年巢湖藻华暴发频次、持续时间都在增加,历年最早暴发时间逐渐提前,藻华覆盖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巢湖藻华主要分布在西北入湖口,西北部是巢湖藻华暴发的核心区。从其驱动力分析发现,风速、气温和大气压力是导致巢湖暴发重要影响因子,人口增长、GDP快速发展、施肥增加以及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是导致巢湖藻华现象日益严重的重要人为因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范立民  吴伟  裘丽萍  李丹丹  孟顺龙  宋超  郑尧  陈家长  
为了研究罗非鱼养殖池塘水和表层沉积物中蓝藻(蓝细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状况和影响因素,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对细菌16S rRNA基因进行测序,对其中的蓝藻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蓝藻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但其中的优势目是相同的,为聚球藻目、Cyanobacteria_norank和色球藻目;水中的蓝藻群落结构受到月份变化的影响比较大,并且与系统中氮净输入量有关。表层沉积物中的蓝藻群落受到池塘差异的影响更大,且与系统中磷净输入量有关。试验条件下,罗非鱼对系统中蓝藻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主要来自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马嵩  陈葵  赵小兵  刘晓聪  朱春峰  
以多种淡水浮游绿藻的混合藻种为培养对象,在人工培养液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硫酸氘(D2SO4)制剂进行培养,通过测定藻液光密度(OD)值研究了不同浓度D2SO4制剂对淡水浮游藻类生物量影响的效果。结果显示:(D2SO4)制剂在9~20℃温度条件下能促进淡水浮游藻类生物量的增加。在重氢OPAL723TM试验中,浓度0.2‰组藻类增加最多,其结果与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与0.05‰组和0.001‰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重氢511T试验中,浓度1‰组藻类增加最多,其他组随浓度降低藻类增加量相应减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印霞  饶本强  汪志聪  秦红杰  张浪  李敦海  
巢湖西半湖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夏季蓝藻水华主要集聚于湖滨带。因此选择西半湖藻华易堆积的区域,并监测在风力驱使下蓝藻水华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湖滨带浮游植物生物量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湖滨带水华生物量的分布容易受到风向和天气的影响;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与总氮(TN)、总磷(TP)和高锰酸钾指数(CODMn)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湖滨带水体中微囊藻(Microcystis)的生物量几乎占据水体总浮游植物生物量的95%以上,而且越靠近湖岸带微囊藻的生物量所占的比例越大。据此,可以选择湖滨带水华易聚集区作为蓝藻水华尤其是微囊藻去除的重点区域,以有效地削减蓝藻水华污染,从而为巢湖水生态系统的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石志中  陈鹤平  王建华  蒋科省  王明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钰铃  陈明曦  刘德富  李靖  
【目的】蓝藻水华暴发后消耗大量溶解氧,使水体透明度降低,某些藻类甚至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影响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破坏水域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是水环境恶化的表征之一。探讨氮磷营养、水温和光照等环境条件对蓝藻水华生消的综合影响,可以为河湖蓝藻水华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构建物理模型,采用L9(34)正交试验,模拟研究氮磷营养、水温和光照等因素复合作用下,单一铜绿微囊藻水华生消的过程。【结果】在正交试验中,当磷营养为0.8 mg/L、氮营养为3.6 mg/L、水温为29~30℃、光照强度为3300~3400 lx时,水华暴发强烈,此时藻类比增长率为1.129;营养盐含量随藻类生长和水华暴发逐渐降低...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罗晓清  王培睿  张战成  吴小俊  
该文采用PredRNN技术设计了蓝藻时空序列预测系统综合实验,可为湖泊蓝藻治理提供有效参考。实验利用Python语言,在PredRNN算法基础上,构建蓝藻时空序列预测系统。整个实验方案包括蓝藻图像预处理、时空特征提取、时空特征学习、时空预测网络参数优化、模型性能定量评价、模型性能定性评价和蓝藻预测结果彩色化等阶段,并通过对比实验说明了PredRNN算法用于蓝藻时空序列预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该实验方案的设计,可帮助学生熟练掌握Python编程技能,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实现计算机视觉课程教学理论至实践的延伸,强化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促进计算机视觉课程的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