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39)
2023(8137)
2022(7190)
2021(6510)
2020(6029)
2019(13989)
2018(13874)
2017(26496)
2016(15237)
2015(17326)
2014(17681)
2013(17553)
2012(16563)
2011(15146)
2010(15457)
2009(14503)
2008(14655)
2007(13369)
2006(11477)
2005(10102)
作者
(49275)
(41726)
(41403)
(39300)
(26179)
(20196)
(18895)
(16416)
(15541)
(15013)
(14300)
(14067)
(13289)
(13246)
(13173)
(13131)
(12898)
(12276)
(12023)
(12008)
(10575)
(10431)
(10323)
(9508)
(9342)
(9274)
(9179)
(9167)
(8713)
(8514)
学科
(65727)
经济(65670)
管理(38993)
(38180)
方法(36609)
数学(33204)
数学方法(32694)
(30437)
企业(30437)
(16927)
(16172)
(14337)
中国(14251)
(11978)
贸易(11977)
业经(11715)
(11609)
地方(11509)
农业(11096)
理论(10412)
(9767)
(9625)
环境(9250)
(8951)
财务(8918)
财务管理(8892)
(8533)
银行(8480)
(8442)
金融(8438)
机构
大学(232814)
学院(230352)
(89043)
经济(87159)
管理(84749)
研究(80617)
理学(74048)
理学院(73109)
管理学(71192)
管理学院(70786)
中国(57317)
科学(55605)
(51939)
(49780)
(44399)
业大(43043)
农业(42132)
研究所(41145)
(38584)
中心(36374)
(35014)
财经(31580)
北京(30673)
(30551)
师范(30144)
(28566)
农业大学(27952)
(27674)
经济学(27455)
(27304)
基金
项目(158155)
科学(122070)
基金(114050)
研究(106106)
(103074)
国家(102324)
科学基金(84808)
社会(64889)
(63441)
社会科(61454)
社会科学(61428)
基金项目(60396)
自然(58538)
自然科(57237)
自然科学(57216)
自然科学基金(56203)
(54489)
教育(50521)
资助(48338)
编号(41977)
重点(36730)
(34703)
成果(34513)
(33481)
计划(33010)
(32294)
科研(31562)
创新(30314)
课题(29867)
科技(29356)
期刊
(91230)
经济(91230)
研究(59468)
学报(48130)
(46616)
中国(40924)
科学(39943)
大学(34260)
学学(32655)
农业(32082)
(29429)
管理(27814)
教育(22561)
技术(19752)
(17641)
(16284)
金融(16284)
财经(15242)
经济研究(14616)
业经(14262)
统计(14128)
业大(13865)
(13674)
(13013)
问题(12748)
(12457)
技术经济(12359)
农业大学(11700)
决策(11547)
科技(11122)
共检索到324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文建成  张忠林  金寿林  汤利  徐津  谭学林  
分析了208份滇型(滇1型)杂交粳稻(杂交稻及其恢复系和保持系)稻米的铁、锌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这些材料的铁、锌含量的变幅很大,糙米、精米的铁含量分别为14.49~38.06mg·kg-1和5.50~27.81mg·kg-1;锌含量分别为11.64~42.39mg·kg-1和10.95~36.74mg·kg-1。糙米的铁、锌含量分别是精米的2.11倍和1.23倍。糙米和精米中锌元素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684,铁的相关系数为0.271。铁含量与锌含量在糙米间存在显著正相关。铁含量与锌含量在稻米中的遗传机制可能不一样。无论是糙米还是精米,恢复系平均含锌量均显著高于保持系。同一亲本(保持系或恢复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兰彩霞  郭玉华  赵鑫闻  赵东霞  雒鸫  
对11个杂交粳稻组合与其相应的12个亲本在形态、物质生产和材料力学特性方面的性状指标与倒伏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杂交粳稻中,与倒伏指数达到显著正相关的形态性状指标为株高和倒二节长,而倒三叶基角和其张开角则与倒伏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材料力学指标茎基弯折与倒伏指数达到极显著负相关。在亲本品种中,与倒伏指数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的形态指标是重心高度和倒二节长,茎基弯折与倒伏指数同样为显著负相关。因此,在杂交粳稻的抗倒伏选育过程中,应适当降低株高,选择较短的倒二节长,同时也应适当的增大对倒三叶基角和张开角的选择;而在亲本品种(常规稻)中,在缩短倒二节长的前提下,适当的降低重心高度,对选育具有抗倒伏特...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代贵金  华泽田  王岩  王之旭  刘军  王彦荣  
对于亲本播始历期的准确把握是确保杂交稻制种父母本花期相遇的根本。然而由于水稻的光温敏感性,其播始历期受环境影响较大,而且品种间也存在很大差异,很难做一般性的把握。作者从杂交稻的育种实践出发,采用在不同年份和地点进行分期播种和插秧的方法,对北方杂交粳稻核心亲本的播始历期及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多数不育系与保持系播始历期差异不明显;(2)核心亲本105A,91A,95A,99A,02A,屉A,C52,C258,C01,C418的基本播始历期分别为104.7,105,104.8,107.7。106.8,106.9,105.7,111,107.1,115.6d;(3)播始历期具有明显的年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程保山  杨加银  洪德林  
利用68对SSR标记对江苏省生产上应用的5个粳稻杂交组合的杂种F1及其亲本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在68对引物中有15对在亲本中表现出稳定的多态性且在杂种F1表现为父母本互补带型引物,每个组合获得了6~9对多态性引物,不同组合间多态性频率在8.8%~13.2%。引物RM5629和RM259可以区分5个组合内的亲本和杂交种,引物RM224不仅可以区分除86优8号以外的4个组合的组合内F1及亲本种子,可以同时区分3个不同的组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陆贤军  
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研究了四川省农科院新选育的几个水稻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的配合力。结果表明: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主要受制于亲本的gca(一般配合力),而且多数性状以恢复系gca效应为主。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主要受加性基因的影响。综合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配合力效应来看,不育系522A略超过珍汕97A,恢复系多恢43略优于明恢63。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齐万清  蒋刚生  谢建华  秦宣才  李铮友  曾千春  
为揭示杂交早粳稻米品质对湖南和安徽早稻生态环境条件的响应,研究了3个杂交早粳稻组合在不同纬度(不同海拔)4个生态点的11个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杂交早粳稻米的不同品质性状变异幅度在不同生态点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糊化温度、碱消值、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垩白度的变异较大,各组合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47.76%、49.30%、41.15%、61.52%和77.65%;而糙米率、精米率、长宽比和整精米率相对稳定,各组合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5.73%、6.15%、8.65%和11.88%。聚类分析将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划分为3种类型:Ⅰ敏感型,包括糊化温度、碱消值、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垩白度;Ⅱ相对...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荣华  兰金隆  张书标  章清杞  杨蜀岚  杨仁崔  
以通过核辐射诱变技术育成的杂交糯稻及其相应的非糯稻近等基因系为材料,测定了其粗蛋白、氨基酸、矿物质元素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分,并比较分析了杂交糯稻和常规糯稻荆糯6号的稻米品质.结果表明:杂交糯稻粗蛋白含量,各种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Ca、Cu、Fe含量以及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相应的非糯稻,而Mg含量比相应的非糯稻低,Na和Mn含量变化没有规律;杂交糯稻的稻米品质各项指标与荆糯6号相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志刚  普自祥  贺良  普家元  文建成  王石华  谭学林  黄大军  
比较研究了恢复系南34在3种不同秧龄时移栽对杂交粳稻滇杂35的制种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恢复系南34秧龄42 d移栽的有效穗数明显高于45和52 d秧龄移栽,达到显著水平;恢复系不同秧龄移栽对母本穗实粒数、异交结实率及制种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恢复系南34适时提早移栽,缩短秧龄,有利于促进分蘖,提高成穗率,进而提高花粉供给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亚莉  马继武  杨晓曦  许明辉  赵丰萍  
以滇型杂交稻不育系4个、恢复系31个及其组配的31个杂交种为试验材料,利用SSR籼粳特异引物研究亲本籼粳分化程度及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18个位点上,4个不育系均以粳稻血缘为主,31个恢复系总体上偏粳,但含有不同成分的籼稻血缘,其籼性比率Pi为0~27.8%。亲本SSR遗传距离、籼粳差异与杂种优势相关分析表明,亲本SSR遗传距离与小区产量超父优势等7个性状相关显著;亲本的籼粳分化差异与百粒重超父优势等4个性状显著相关;亲本SSR遗传距离、籼粳差异与小区产量竞争优势相关不显著,说明SSR遗传距离、亲本籼粳分化差异与产量竞争优势无线性关系,但籼粳分化差异适中的亲本杂交,容易得到正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洪汝科  金寿林  谭亚玲  文建成  许红云  郭艾  黄大军  张忠林  陶光喜  陈丽娟  王樨  李铮友  谭学林  
滇1型是中国育成的第一个杂交粳稻雄性不育系。杂交粳稻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恢复源狭窄、强优势组合少的问题。本文是围绕滇1型不育细胞质开展的种质和技术创新研究的初步总结。滇型杂交粳稻育种的主要创新是利用立体气候条件选育育性稳定的粳稻不育系;新细胞质质源粳稻不育系的选育;分子标记筛选恢复基因新质源;种间亚种间杂交选育"籼粳型(Janpindica)"品系,拓宽杂交粳稻亲本的遗传多样性;富含铁锌杂交粳稻亲本的选育;滇型杂交粳稻组合在生产上的表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仕贵  黎汉云  周开达  马玉清  
本文用6个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36个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稻米外观品质性状均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其中不育系的作用大于恢复系。千粒重、粒长和长宽比具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垩白率和垩白面积的遗传力较小。相关分析结果,长宽比与粒长以及垩白率与垩白面积和粒宽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长宽比与粒宽、垩白率与粒长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与简单相关的趋势一致。只有千粒重对长宽比的影响主要通过粒长间接影响,直接作用较小。本文还分析讨论了优质高产组合的育种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春龙  Channarong PHONGSAI  张江丽  于洋  苏耀华  杨米  高亮  普世皇  李娟  金寿林  谭学林  文建成  
【目的】食用高抗性淀粉含量稻米虽利于提高慢性病人群的健康水平,但培育出的高抗性淀粉含量水稻品种还较少。开展水稻种质资源抗性淀粉含量及其环境稳定性的研究,为高抗性淀粉含量水稻种质资源发掘和生产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照爱尔兰Megazyme公司提供的方法测定稻米抗性淀粉含量,用PAST软件完成种质含量分布作图。通过一年多点试验评价抗性淀粉含量的环境稳定性,利用DPS软件完成含量方差分析。依据国家标准GB/T15683-2008分析了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结果】对1 206份水稻种质稻米抗性淀粉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水稻种质稻米抗性淀粉含量低,含量低于2.5%的占87.6%,高于10%的仅占约0.2%。稻米抗性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但在高直链淀粉含量种质中未出现抗性淀粉含量高的品系,却在低直链淀粉含量种质中发现3份抗性淀粉含量高于10%的品系,其中1个优质软米品种Diangu2的抗性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分别为10.12%和12.3%,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米饭食味性好。在3个不同环境种植18个不同抗性淀粉含量的品系,结果显示有13个品系的含量不受种植环境差异的影响,另5个品系的含量受环境影响,稻米的抗性淀粉含量除了受基因型影响外,还受种植环境、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影响。【结论】水稻种质资源稻米抗性淀粉含量普遍很低,抗性淀粉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虽存在显著正相关,但低直链淀粉含量种质中也可能存在高抗性淀粉的品种,所以培育稻米抗性淀粉含量高且食口性好的品种是可能的。稻米抗性淀粉含量主要受基因型控制,在不同环境中含量高的品种依然高,含量低的品种仍然低,那么高含量的品种可在其适种稻区种植生产大米,其含量不会被明显影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华康  张卫清  林强  
分析了福建省近几年来审定的籼型杂交水稻米质主要性状 ,认为目前杂交稻米质较差的主要原因是垩白率高、垩白度大、胶稠度低、直链淀粉含量高等 ,提出了稻米品质遗传改良的途径 .米质性状是遗传性状 ,杂交稻米质状况与亲本的米质状况密切相关 .利用米质性状的遗传规律 ,加强优质 A、R系的选育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杂交稻米质差的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步洪  张洪熙  朱庆森  杨建昌  
【目的】阐明两系杂交稻籽粒充实特征及籽粒充实不良的成因与激素机理。【方法】采用结实特性差异明显的两系杂交稻为材料,测定籽粒中蔗糖和淀粉含量、玉米素+玉米素核苷(Z+ZR)、吲哚-3-乙酸(IAA)和脱落酸(ABA)含量、乙烯释放速率、蔗糖合成酶(SuSase)和淀粉合成酶(StSase)活性以及籽粒灌浆充实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系杂交稻结实率低,主要归咎于弱势粒的秕粒率高、充实度差。籽粒充实度差的组合,灌浆前、中期弱势粒中蔗糖含量高于强势粒,表明基质浓度不是两系杂交稻弱势粒灌浆速率慢和籽粒充实度差的主要限制因子。灌浆前期强势粒中的Z+ZR、IAA和ABA含量明显高于弱势粒,Z+Z...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江环  杨善  王盼盼  郭海峰  周鸿凯  
为探究盐胁迫对水稻糙米中抗氧化物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以‘海红11’、‘海红12’、‘建新99’、‘阳山香稻’、‘香粘3号’和‘泰香粘’等6个基因型水稻为材料,设置9个含有NaCl的土壤处理(0、0.5、1.0、1.5、2.0、2.5、3.0、3.5和4.0g/kg),分别测定稻米中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植酸、花青素和总黄酮)和矿质元素(P、Fe、Zn、Mg、Se和Mn)的含量,并进行典型相关和典型冗余分析。结果表明:不同NaCl浓度处理下,1)稻米中花青素含量的累积受到基因型和NaCl处理相互独立的影响,而P、Zn、Fe和Se的含量均在互作效应上达到显著相关。2)在不同的NaCl处理中,除1.5g/kg的NaCl处理,‘建新99’稻米中植酸含量均为最低,分别较其他8个处理中含量最高的基因型低72%~92%;除0.5、1.0和3.5g/kg的NaCl处理,‘海红12’稻米中抗坏血酸含量均为最高,分别较其他6个处理中含量最低的基因型高105%~566%;‘海红11’、‘海红12’和‘建新99’稻米中总黄酮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基因型。3)对稻米中矿质元素和抗氧化物质进行典型相关和典型冗余分析。典型相关分析表明稻米中第Ⅰ对典型变量(U1,V1)相关系数λ为0.546(P<0.01),在这一对典型变量中,在一定范围内,随着Zn和Se含量的降低以及Fe含量的增加,稻米中抗坏血酸和植酸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典型冗余分析结果表明,第Ⅰ对典型变量中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变量组U1对自身含量变异的解释程度为39.1%,矿质元素含量的变量组V1对自身含量变异的解释程度为20.2%;同时,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变量组U1解释了矿质元素含量的变量组V1总变异程度的11.7%,矿质元素含量的变量组V1解释了抗氧化物质含量变量组U1总变异的6.0%。综上,不同NaCl处理下,抗坏血酸和植酸含量在不同基因型稻米中差异显著;除Mg外,其他矿质元素含量在不同NaCl浓度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在基因型和不同NaCl处理的互作效应下,稻米中Fe的含量分别与抗坏血酸和植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Zn和Se的含量分别与抗坏血酸和植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