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43)
- 2023(2541)
- 2022(2174)
- 2021(2069)
- 2020(1739)
- 2019(3872)
- 2018(3872)
- 2017(7112)
- 2016(4203)
- 2015(4135)
- 2014(4071)
- 2013(4053)
- 2012(3873)
- 2011(3530)
- 2010(3667)
- 2009(3286)
- 2008(3266)
- 2007(2810)
- 2006(2517)
- 2005(2280)
- 学科
- 济(15751)
- 经济(15750)
- 管理(10290)
- 业(7690)
- 环境(7457)
- 学(7015)
- 方法(6304)
- 企(6047)
- 企业(6047)
- 生态(5991)
- 数学(5598)
- 数学方法(5537)
- 结构(4830)
- 农(4593)
- 地方(4532)
- 产业(3957)
- 中国(3940)
- 资源(3756)
- 财(3677)
- 划(3574)
- 业经(3262)
- 和(3179)
- 制(3145)
- 农业(2972)
- 产业结构(2923)
- 体(2773)
- 规划(2773)
- 环境规划(2707)
- 发(2686)
- 地方经济(2581)
- 机构
- 学院(59038)
- 大学(58266)
- 研究(25624)
- 济(21169)
- 经济(20749)
- 科学(20003)
- 管理(18412)
- 中国(17251)
- 农(16704)
- 理学(16143)
- 理学院(15857)
- 管理学(15258)
- 管理学院(15172)
- 所(14866)
- 研究所(14137)
- 业大(13885)
- 京(13424)
- 农业(13159)
- 中心(10256)
- 院(9974)
- 省(9516)
- 室(9256)
- 江(9098)
- 科学院(8837)
- 农业大学(8665)
- 实验(8641)
- 财(8617)
- 北京(8501)
- 实验室(8346)
- 范(8142)
- 基金
- 项目(45938)
- 科学(34937)
- 基金(32949)
- 家(31686)
- 国家(31516)
- 研究(27536)
- 科学基金(25423)
- 省(19101)
- 自然(18586)
- 自然科(17974)
- 自然科学(17968)
- 基金项目(17776)
- 自然科学基金(17643)
- 社会(16827)
- 社会科(16034)
- 社会科学(16030)
- 划(16003)
- 资助(13647)
- 重点(11627)
- 教育(11614)
- 科技(10822)
- 计划(10732)
- 发(10577)
- 科研(9268)
- 部(9001)
- 创(8989)
- 编号(8959)
- 创新(8605)
- 专项(8424)
- 发展(7506)
共检索到82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大荣 陈朝进 刘红中 刘桂华
对滇南和滇西茶叶害虫群落结构与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该区域的茶叶害虫隶属9目,57科,103属,167种;其中,鳞翅目有16科,27属,53种;同翅目13科,25属,35种;鞘翅目12科,23属,37种;直翅目4科,8属,17种;半翅目4科,7属,10种;等翅目3科,5属,5种;缨翅目2科,4属,5种;竹节虫目2科,2属,2种;双翅目1科,2属,3种。同翅目、鳞翅目和鞘翅目的科、属、种是整个茶园中优势类群;直翅目、半翅目,等翅目和缨翅目的科、属、种是茶叶中常见类群;竹节虫目和双翅目的科、属种稀少。滇南和滇西的茶叶害虫绝大部分属于东洋区成分种;其生态类型可分为:食嫩芽类型、食叶类型,食果实类型,为...
关键词:
云南 茶叶害虫 群落结构 生态分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旭 刘虹伶 石万成 刘雅琴 黄宁远 陈庆东 雷应华
经2009-2012年调查,已查明四川柑桔树害虫共有129种,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egerger、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isKaw等36种害虫广泛分布于四川柑桔各生态区。川西平原柑桔生态区害虫80种,其中柑桔瘿螨Eriophyes sheldoni Ewing和成都方额天牛Rondibilis chengtuensis Gressitt等9种害虫为特有种;川中丘陵柑桔生态区害虫69种,其中棉露尾叶甲Haptocus luteolusErichson和柠檬凤蝶Papilio demoleus Linnaeus 2种害虫为特有种;川北丘陵柑桔生态区害虫70...
关键词:
生态区 柑桔害虫 种类 调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密 周刚 何振 谭济才 刘跃进 伍义平
探讨生物种群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变化对种群分布的影响等问题已成为现代生态学研究的热点(Engelbrecht et al.,2007;张春雨等,2008;祁建等,2007;唐志尧等,2004)。种群的空间分布结构是种群的主要特征之一,研究昆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对了解昆虫种群的扩散行为、暴发原因、消长规律及可持续性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徐汝梅等,2005)。某种昆虫在不同时间、不同栽培模式等层面下的空间分布型相关报道较多(峗薇等,2013;宋树人等,2008;郑伯平等,2010;陈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蕊 林勇
【目的】研究了不同林龄(1、5、10、15年)茶园土壤和茶叶硒含量分布特征,分析了不同林龄茶树林土壤和茶叶硒含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结果】①茶树林冠幅、基茎、分枝数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茶树林密度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降低;②不同林龄茶树林土壤养分含量(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总体上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生长年限为10年时,土壤养分含量达到最大,生长年限超过10年以后,土壤养分含量则急剧降低,依次表现为10年生>15年生>5年生>1年生。③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和游离氨基酸则急剧降低,依次表现为10年生>15年生>5年生>1年生。④土壤和茶叶全硒含量、全硒富集系数和有效全硒富集系数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生长年限为10年时达到最大。⑤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全硒含量与土壤养分呈显著正相关,而茶叶全硒和有效硒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结论】不同林龄茶园土壤硒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土壤有机碳(载荷系数为0.689)和全氮(载荷系数为0.702),不同林龄茶园茶叶硒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水浸出物(载荷系数为0.623)和茶多酚(载荷系数为0.726)。
关键词:
林龄 茶叶 土壤 硒含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密 邹佳慧 何振 伍义平 李海鹏 夏永刚 喻锦秀 刘跃进
于2011年7月~2012年8月采用定点调查法对湖南省主要油茶产区油茶林害虫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初步记录油茶害虫112种,隶属于7目41科,以鳞翅类害虫种类占绝对优势,并记录油茶主要害虫10种,其中以以茶籽象甲Curculio chinensis、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茶小卷叶蛾Archips orana和茶长卷叶蛾Homona magnanima发生数量较大;通过对不同月份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发现,以5月油茶害虫出现种类最多达到47种,5月和9月份油茶林害虫发生数量较大;对不同类型油茶林害虫调查发现,以油茶低改林昆虫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但其优势度指数最小;而油茶新造...
关键词:
油茶 害虫 物种多样性 群落组成 湖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钟可儿 陈敏建 田盼盼 马吉顺 周琼
为阐明长江干流轮虫群落结构与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水体物理化学参数将长江干流自源头至下游共27个江段的生境空间划分为4个区域:高山区、峡谷区、平原区、河口区,探究各区域轮虫群落结构特征与分布规律,并基于生物学方法评价了长江干流各区域水质现状。结果显示:研究期间在长江干流共鉴定出轮虫37属85种,其中包括指示种63种,以寡污型种类为主。4个研究区域共有优势种12种,其中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ualg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在多个水域均占优势。长江干流轮虫平均密度为19.66 ind./L,平均生物量为0.11 mg/L。轮虫密度与生物量分布规律均表现为峡谷区>平原区>高山区>河口区。干流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值为2.62,Pielou均匀度指数值为0.78。其中,各区域之间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而各区域Pielou指数分布相对均匀。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结果显示,峡谷区与平原区轮虫群落相似性较其他区域高。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温度、藻密度、溶氧、总磷等是影响长江干流轮虫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以上研究表明,长江干流不同区域间轮虫群落结构呈现较高的空间异质性,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共同影响了轮虫的空间分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小平 魏昌华 张立君 夏曾润 宋仕勤 刘乔斐 唐德剑 朱晓妮 吕金印
【目的】研究安康地区茶叶硒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根施硒肥对茶叶硒含量的提升作用,为富硒茶的科学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来自陕西安康市汉滨区、紫阳县、平利县等9区县的521份茶叶样品为对象,分析安康地区不同区域茶叶硒含量的分布特征;从安康9区县采集107组茶叶及其根际土壤,分析二者硒含量的相关性;采用小区根施硒肥试验,研究施硒量(0,225,450和675 g/hm2)和施硒后时长(0,1.5,3,16和26月)对茶叶硒含量的影响。【结果】(1)521份茶叶样本硒含量的变幅为0.003~3.99 mg/kg,变异系数为157.35%,安康地区不同区域茶叶硒含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整体呈现“南高北低”趋势。参照陕西省地方标准DB 61/T 556-2018和国家农业行业标准NY/T 600-2002中的富硒茶判定依据,安康地区茶叶富硒率分别为41.46%和25.14%。(2)安康地区茶叶与其根际土壤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729 3,P<0.01),土壤硒含量达到0.49和0.85 mg/kg时,茶叶硒含量分别为0.15和0.25 mg/kg,达到了富硒茶DB 61/T 556-2018和NY/T 600-2002标准。茶叶硒生物富集系数为0.06~1.44,变异系数为74.11%,各取样点茶叶硒生物富集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茶叶硒生物富集系数与其根际土壤硒含量相关性不显著(R=-0.170 8,P>0.05)。(3)根施硒肥225 g/hm2后1.5个月,茶叶硒含量从施硒前低于0.11mg/kg提高到0.28 mg/kg以上,连续2年均可达到富硒茶DB 61/T 556-2018标准,茶树根部施硒量和施硒时长对茶叶硒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结论】安康地区茶叶硒含量呈现“南高北低”趋势。对于土壤硒含量低于0.49 mg/kg的茶园,建议采茶前1.5个月根施硒肥225 g/hm2以提高茶叶硒含量。
关键词:
富硒茶 硒含量分布 硒肥后效 安康茶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龚新 袁国强 董玉枝
在分析信阳茶区地貌、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该茶区适宜种植全国名茶———“信阳毛尖”的生态环境优势条件,同时,也指出本茶区地质生态环境条件的不足及在良种繁育栽培、茶叶生产加工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共同促进河南茶叶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
信阳 生态环境 茶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凌 季梅 泽桑梓 周楠 陈福 闫争亮
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以滇东南文山州作为调查地,运用传统方法调查和分析了油茶节肢动物群落中植食性、天敌和中性节肢动物类群的结构组成。结果表明,滇东南油茶节肢动物16目98科234种,其中,植食性节肢动物亚群落10目63科161种,天敌亚群落9目33科69种,中性节肢动物亚群落1目4科4种。滇东南油茶节肢动物天敌亚群落中捕食性天敌昆虫38种,相对丰盛度为0.1452,寄生性天敌昆虫19种,相对丰盛度为0.0213,蜘蛛类群12种,相对丰盛度为0.0213。综合滇东南油茶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其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mc intoSh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集中...
关键词:
油茶 节肢动物 群落结构 云南 天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曼 王济红 任春光 向准 姚松林
为查明西南地区粉虱的发生及危害情况,掌握其发生现状及发展趋势,及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2008~2009年首次系统地调查了西南地区主要粉虱害虫的分布与危害。结果表明,西南地区粉虱害虫主要有烟粉虱、温室粉虱、桑粉虱和黑刺粉虱,4种粉虱的寄主植物达37科120种(变种),根据寄主植物上粉虱的数量将粉虱的危害程度划分为4个不同的等级,并做了4种粉虱的分布图。
关键词:
西南地区 粉虱 分布 危害 寄主植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时银
根据害虫种群时间分布研究结果,推导出研究害虫时间分布动态特性的数学方法。并用其研究了在自然世代更迭和人工防治情况下害虫种群时间分布的动态特性,给出了实践中用到的几种害虫时间分布类型的数学证明及几个对指导生产实践有用的结论的数学证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杜予州 顾杰 郭建波 戴霖 鞠瑞亭 胡学难
【目的】对红火蚁在中国大陆地区可能适生分布的地区进行分析和预测。【方法】运用CLIMEX气候模型的气候相似系数法和地点比较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ArcGIS8.3)对该虫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与结论】CLIMEX预测入侵红火蚁可以在中国大陆19省区的47个市、县(地区)生存,其中在温湿度较高、降雨量较多的华南地区最适宜生存;结合GIS的预测,该虫在中国的适生范围为16.32°N~41.33°N,91.46°E~122.01°E。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时银
在关于单一害虫种群对时间的分布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分3种害虫相互作用形式,研究了害虫复合种群的时间分布,给出了计算和预测害虫复合种群发生数量与发生时间的方法,解决了确定害虫复合种群的经济阈值及制定害虫综合管理系统所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害虫,复合种群,时间分布,经济阈值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世仲 刘楚非 金珊 陈美霞 俞佳乐 方玉玲 梁家源
为明确生态茶园昆虫群落结构,建立生态茶园的昆虫相数据库,在福建宁德福鼎市两处代表性生态茶园(命名为PPX、SXY)各布置3个样点,以马氏网集虫法调查分析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每个季节调查2次。结果显示:6个样点共发现18个目、229个科、69588头昆虫,其中以弹尾目个体数最多,占43.70%,双翅目次之,占33.00%,各样点采集的昆虫科数量表现为PPX2>SXY2>SXY3>SXY1>PPX3>PPX1;按科数和个体数计算,各样点的昆虫食性功能类群组成大致相同,营养阶层组成结构分析表明,分解者与初级消费者及次级消费者之比约301:52:33;春季和夏季6个样点的科丰富度较高,秋季和冬季呈下降趋势;辛普森、夏农-威纳及均匀度3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9~0.94、0.94~3.36、0.28~0.82;各样点昆虫科组成归群分析结果显示,PPX和SXY两试验区内的各样点各自归为一群,科组成相似度分别为72.5%和75.5%。本研究说明昆虫群落结构与茶园周围的植被和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昆虫群落结构可以作为生态茶园建设评估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生态茶园 群落结构 昆虫相 马氏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伟伟 安广池 郭淑霞 赵洋民 周成刚 李吉全 殷灿
【目的】对青檀绵叶蚜的有效积温、温度对体型大小的影响、种群动态和趋性等生态学特性进行研究,为该害虫的综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有效积温:设置5个处理温度,将若干头无翅孤雌成蚜放入置好青檀叶的培养皿内,采用改进的树叶圆片法饲养,观察并记录不同温度处理下的发育历期,通过回归直线法计算出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温度对体型大小的影响: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将若干头无翅孤雌成蚜放入置好青檀叶的培养皿内,采用改进的树叶圆片法饲养,观察、测量并记录每头成蚜的体长和体宽,所得数据用SPSS软件分析不同温度间蚜虫体型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种群动态:定期观察青檀绵叶蚜从越冬卵的孵化至叶片完全脱落的种群动态,然后绘制青檀...
关键词:
青檀 青檀绵叶蚜 新害虫 生态学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