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99)
- 2023(4037)
- 2022(3339)
- 2021(3144)
- 2020(2670)
- 2019(5824)
- 2018(6075)
- 2017(10914)
- 2016(6213)
- 2015(6988)
- 2014(7329)
- 2013(6849)
- 2012(6501)
- 2011(6035)
- 2010(6161)
- 2009(5553)
- 2008(5284)
- 2007(4983)
- 2006(4378)
- 2005(3937)
- 学科
- 济(21218)
- 经济(21186)
- 管理(16284)
- 业(13016)
- 企(10131)
- 企业(10131)
- 农(7271)
- 体(7242)
- 学(7055)
- 制(6871)
- 中国(6361)
- 方法(5061)
- 地方(4770)
- 理论(4695)
- 财(4558)
- 农业(4533)
- 业经(4452)
- 融(4124)
- 金融(4117)
- 银(4086)
- 银行(4063)
- 行(3963)
- 教育(3938)
- 技术(3908)
- 数学(3903)
- 数学方法(3825)
- 关系(3608)
- 度(3420)
- 制度(3419)
- 和(3386)
- 机构
- 学院(87726)
- 大学(86198)
- 研究(35940)
- 济(29073)
- 管理(28623)
- 经济(28090)
- 中国(25928)
- 农(25215)
- 科学(25207)
- 理学(24050)
- 理学院(23626)
- 管理学(22938)
- 管理学院(22802)
- 所(20486)
- 京(20150)
- 农业(20148)
- 研究所(18794)
- 业大(18058)
- 中心(15566)
- 江(14663)
- 省(13705)
- 财(13545)
- 技术(13318)
- 院(13030)
- 农业大学(12788)
- 北京(12701)
- 范(12521)
- 师范(12306)
- 科学院(11884)
- 州(11701)
- 基金
- 项目(59854)
- 科学(45294)
- 研究(41403)
- 基金(40867)
- 家(38323)
- 国家(38007)
- 科学基金(30265)
- 省(25077)
- 社会(23286)
- 社会科(21775)
- 社会科学(21768)
- 划(21680)
- 基金项目(21504)
- 自然(20955)
- 自然科(20467)
- 自然科学(20458)
- 自然科学基金(20046)
- 教育(19518)
- 编号(17615)
- 资助(16154)
- 成果(14961)
- 重点(14298)
- 课题(13554)
- 发(13283)
- 计划(12930)
- 创(12527)
- 科技(12448)
- 部(12424)
- 创新(11793)
- 体(11636)
共检索到141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在全 宋令荣 陈利 王万超 俞炳杲
对云南祥云县玉米高产试验田的测定表明,玉米田间自然光照强度比内地高,即使在7月中旬阴雨天,高产群体内近地面的光强仍在光补偿点之上。种植密度为90000株/hm2,其群体最大叶面积指数为5.2,高值稳定期长达50~60d。光合速率以灌浆中期的最大,光合最大值比内地的略低;不同生长时期及同株各叶的光合速率变化范围小;抽雄和灌浆中期无光合作用“午睡”现象,光能利用率为2.66%,比常规栽培法的高1.2%.
关键词:
玉米 叶面积指数 光合速率 滇中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正芳 柴强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氮及带型对绿洲灌区单作和间作玉米、豌豆产量、光能利用率及光合源大小的影响,旨在为该区玉米间作豌豆的增产增效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试验设计的各间作处理的土地当量比(LER)都大于1,说明玉米间作豌豆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与2:4模式(2行玉米、4行豌豆)相比,3:4模式(3行玉米、4行豌豆)的LER增大了28.26%,说明3:4模式具有较好的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作用。单作玉米、单作豌豆、2:4间作、3:4间作的三个氮水平下的平均光能利用率分别为0.60%、0.15%、0.53%和0.60%,氮肥减量15%的3:4间作的光能利用率最高,达到了0.75%。3:4模式的平均叶面积指数...
关键词:
间作 光能利用率 土地当量比 叶日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晓朋 郭家选 刘秀位 张喜英 孙宏勇
光能利用效率(RUE)的提高是增加玉米产量非常重要的因素。夏玉米不同种植模式对产量和RUE均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如何通过改善RUE进而提高玉米产量,试验研究了不同行距种植对玉米产量及光能利用率的影响。试验于2012年在中科院栾城试验站进行,选用该区域普遍使用的先玉335和郑单958 2个品种,设20 cm+100 cm,40 cm+40 cm,60 cm+60 cm,40 cm+80 cm 4个行距水平,除了40 cm+40 cm密度为6.2×104株/hm2,其他密度均为7.5×104株/hm2。结果表明:郑单958的叶面积系数在60 cm+60 cm处理下比其他3个处理高5%...
关键词:
玉米 行距 光能利用率 产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成升魁 张宪洲 许毓英 钟志明
利用实测资料 ,对高原玉米田的干物质累积及太阳能利用率特征等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①高原玉米干物质累积量可高达 2 5t hm2 ~ 30t hm2 :其中露地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为 2 5t hm2 ,地膜玉米干物质累积量可达 30t hm2 ,比露地玉米高 1 5%左右 ;②地膜玉米鲜重也明显高于露地玉米 ,最终鲜重可达 90t hm2 ,比露地玉米高 5%左右 ;③西藏玉米干物质累积量比内地平原地区玉米干物质积累量高 2 0 %~ 33% ;④高原露地玉米田的最大太阳能利用率出现在灌浆期 ,可达 3 5% ,拔节到成熟期的平均太阳能利用率为1 8% ;⑤高原露地玉米田和高原冬小麦田的平...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玉米 生产力 光能利用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路季梅 李坤阳 俞炳杲 宋令荣 程在全
分析了滇中高产玉米的产量形成特点及其与高原气候生态环境的关系。滇中高产田块(13.5~16.6t/hm2)的产量结构为:每公顷株数67500~105000,每穗粒数550~670,千粒重250~320g,穗粒重0.18~0.2kg。滇中低纬度、高海拔的地理条件和受季风影响,形成了高原独特的气候生态环境,玉米生长期降水集中,气候温和平稳,夏无酷暑,太阳辐射强,日较差大。玉米的生育期特别是生殖生长期显著延长,有利于小花分化和大穗形成。株型紧凑,整齐度高,有利于增加种植密度。籽粒灌浆期处于高原雨季,日照时数偏少,气温偏低,光合速率和灌浆速度处于中等水平,但滇中玉米的灌浆期长,叶面积稳定期长,干物质总...
关键词:
滇中高原 高产玉米 产量形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乌瑞翔 甄国平 白水 孙柏青 张文 刘品玉 张晓光
1995 ~1998 年,实施了《内蒙古东南部水浇地立体栽培技术的研究》。4 a 研究结果表明,立体栽培比等行距单作玉米增粮38-5 % ,增值100-4 % ,增效117-1 % 。光能利用率达到1-780 % ,比等行距单作玉米提高0-698 个百分点。
关键词:
灌溉农业 立体栽培 光能利用率 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蓝祖佑
在年降雨量900~1000mm的半湿润易旱地区的滇东北高原红壤土上,降水分布不均是阻碍该区玉米生产发展的主要气象因子,伏旱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最为严重。玉米生产对降水资源的利用不充分,还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可挖。选育和推广高产抗旱的玉米良种是提高玉米降水利用率的基本保证,在最佳节令播种是提高玉米降水利用率的关键措施。施肥能促进作物根系发达,提高作物吸收和运转水份的能力,从而提高降水利用率。补充灌溉能满足作物各个生育阶段对水份的需求,是提高降水利用率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
玉米,雨养旱作农业,降水利用率,滇东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林川 俞炳杲
滇中高原玉米吐丝后叶片具有功能期长、衰老延缓的特点。成熟时90000株/hm2,单株绿叶数平均在8片以上,LAI达4.1。成熟前果三叶Chl含量仍保持在吐丝时的85.7%~95.2%,MDA含量变化平缓,光合速率和籽粒干物质积累强度后期下降缓慢。温度处理进一步证实,当地温凉的气温(18.4℃)是叶片衰老慢的主要原因。20℃与30℃处理相比,前者叶片衰老过程中H2O2、MDA变化平缓,含量低,CAT活动性随H2O2水平相应变化,但滞后1~2天。较低的温度可以改善叶片衰老过程中活性氧代谢,进而延缓衰老。
关键词:
滇中高原,玉米,叶衰老,活性氧代谢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颖竹 谢振文 贺立红 余土元 陈惠阳
为了解不同环境光强下鲜食型玉米光合作用特性的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比较不同鲜食型玉米品种间的差异,以糯玉米香白糯和超甜玉米粤甜3号为材料,采用人工遮光的方法模拟不同的光照强度,分别于苗期、灌浆期测定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ΦPSⅡ)、光合色素(Ch1 a,Ch1 b和Car)含量,并观测收获时的产量构成。结果表明,遮光使玉米叶片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降低,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两品种玉米叶片的Fv/Fm在苗期和灌浆期均随光强的减弱而增加,ΦPSⅡ在苗期随光照的减弱而增加,但在灌浆期随光强减弱是递减的;在相同光强环境下,苗期香白糯的Fv/Fm和...
关键词:
光强 光合作用 产量构成 甜玉米 糯玉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邢世和 曹榕斌 沈金泉
利用福建省气象要素观测及林地土壤调查资料,借助GIS和数学模型集成技术进行区域林地林木产量和光能利用率栅格空间分区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林地林木高、中、低产量区面积分别为230.97×104hm2、657.17×104hm2和3.90×104hm2,分别占全省林地总面积的25.89%、73.67%和0.44%,表明全省林地总体质量较高,多数林地的林木产量介于13.64m3/hm2~15.99m3/hm2.年,其中高产林地主要分布于南平、龙岩、三明和漳州4市,合计面积183.57×104hm2,占全省高产林地总面积的79.48%。全省林地高、中、低光能利用率区面积分别为473.76×104hm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东先旺 刘树堂
对夏玉米中熟品种超高产群体光合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超高产群体叶面积发展动态为花前快,花后稳,蜡熟期衰减缓;光合势总量适度,经济产量形成期的阶段光合势高;群体光合速率高而稳;群体呼吸占群体光合的比率较低;净同化率与群体叶面积乘积高;总干物质积累量大,干物质生产率高,尤其生育后期干物质生产量大、生产率高是夏玉米超高产群体光合的重要特性之一。实现夏玉米产量水平13500kg/hm2;适宜密度为75000株/hm2左右;最大叶面积系数55左右;总光合势330万m2/hm2·d;群体光合速率(以CO2重量计)全生育期平均65g/m2·h;群体呼吸速率(以CO2重量计)平均18g/m2·h左右;净同...
关键词:
夏玉米,超高产量,光合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晋凡生 李素玲 萧复兴 刘凤鸣
研究结果表明 ,农田耗水主要在 1m以上土层 ,玉米对 0~ 50cm土层的水分利用率达6 0 % ;玉米农田棵间土壤水分蒸发占农田蒸散的 4 7 6 %~ 77 5% ,整个生育期棵间蒸发与叶面积指数呈负相关 ,玉米产量与蒸腾量呈正相关 ;秸秆覆盖可有效减少棵间土壤水分蒸发 ;合理施肥能促进玉米对土壤水分的利用
关键词:
旱塬地 玉米 棵间蒸发 秸秆覆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路季梅 李亚 俞炳杲 宋令荣 程在全
滇中小麦高产田块的单产达10~12t/hm2,其产量结构为:公顷穗数525~690万,每穗粒数40~52粒,千粒重40~50g。滇中小麦生长季处于高原干季,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昼温适中,夜温低,日较差大,有利于小麦的光合生产和物质积累,促进产量器官的形成和群体的协调发展。秋冬晴暖,麦苗无越冬过程,苗期的光温有效性高,分蘖早生快发,叶蘖生长出现n-2的超同伸现象。分蘖高峰持续期长,分蘖成穗率高。拔节孕穗期长,幼穗分化充分,有利于壮秆大穗的形成。抽穗灌浆期长,不出现30℃以上的逼熟高温,叶片功能期长,叶面积指数大,灌浆速率高,籽粒饱满。干旱是制约小麦生产的主要环境因素,有效的灌溉是实现高产的基础...
关键词:
滇中高原 高产品种 小麦 产量形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段巍巍 李慧玲 肖凯 李雁鸣
为明确氮素营养对玉米光合作用影响的可能机制,在河北农业大学标本园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设4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112.5,225和337.5 kg/hm2。对穗位叶光合作用参数的系统测定表明,在试验设计的施氮量范围内,氮肥提高了穗位叶叶片的Pn、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延迟了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分解。各测定时期,施用氮肥的处理,其叶片的Hill反应活力、PEPCase活性均高于对照,并且施氮肥越多,各项光合参数值的增加幅度越大,表观光合速率对氮肥的反应与各项光合生理生化指标的反应基本一致。说明氮肥通过调节光合电子传递能力和光合羧化酶的活性而影响表观光合速率的高低。
关键词:
玉米 氮肥 光合作用 光合生理生化指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付宇 赵天宏 孙加伟 曹莹 胡莹莹 徐玲 史奕
利用开顶式气室研究了大气O3浓度升高对玉米(Zea mays L.)叶片光合作用、籽粒品质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季内,与对照相比,在高浓度O3(80 nmol/mol)条件下,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显著下降(p<0.05),而胞间CO2浓度先降低后升高并达到极显著水平(p
关键词:
大气O3浓度 玉米 光合作用 籽粒品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