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07)
2023(2911)
2022(2594)
2021(2549)
2020(2193)
2019(4900)
2018(4908)
2017(8508)
2016(5384)
2015(5955)
2014(6065)
2013(5990)
2012(6050)
2011(5553)
2010(5647)
2009(5406)
2008(5728)
2007(5458)
2006(4851)
2005(4429)
作者
(20914)
(17915)
(17739)
(16821)
(11302)
(8886)
(8023)
(6923)
(6785)
(6655)
(6162)
(6096)
(6032)
(5983)
(5838)
(5704)
(5416)
(5246)
(5213)
(5058)
(4737)
(4708)
(4608)
(4205)
(4071)
(3964)
(3904)
(3902)
(3899)
(3814)
学科
(18722)
经济(18697)
管理(10593)
(10213)
(9462)
(7250)
企业(7250)
方法(7212)
(6395)
地方(6021)
数学(5948)
数学方法(5724)
中国(4491)
农业(4461)
业经(3591)
(3576)
(3539)
(3416)
贸易(3412)
地方经济(3405)
(3241)
理论(3211)
(3209)
(3124)
(2944)
森林(2944)
生态(2909)
(2822)
及其(2810)
环境(2739)
机构
大学(82815)
学院(81733)
研究(36019)
科学(29441)
(27978)
中国(25153)
(23802)
经济(23072)
(22534)
管理(22298)
农业(22219)
业大(21618)
研究所(20958)
(20715)
理学(18636)
理学院(18240)
管理学(17318)
管理学院(17193)
中心(15560)
(15422)
农业大学(14489)
(14194)
(13813)
北京(13410)
(13193)
实验(12714)
科学院(12446)
技术(12203)
实验室(12184)
(11976)
基金
项目(57410)
科学(40532)
(38948)
国家(38662)
基金(38621)
研究(32295)
科学基金(28962)
(23257)
自然(22478)
自然科(21878)
自然科学(21863)
自然科学基金(21448)
(20367)
基金项目(20076)
资助(17332)
社会(16583)
社会科(15415)
社会科学(15409)
科技(15362)
计划(14832)
教育(14443)
重点(13983)
(12458)
科研(11997)
编号(11658)
专项(11592)
(11299)
(10718)
(10534)
成果(10394)
期刊
(30417)
经济(30417)
学报(29775)
(26326)
科学(21900)
大学(20971)
研究(20627)
学学(20307)
中国(18429)
农业(17373)
林业(10362)
业大(10115)
(9573)
教育(8431)
管理(8411)
(8177)
(7550)
农业大学(7503)
技术(6092)
科技(5794)
自然(5659)
(5374)
金融(5374)
中国农业(4913)
业经(4890)
自然科(4785)
自然科学(4785)
(4648)
科技大(4587)
科技大学(4587)
共检索到1287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世友  赵家刚  张雨瑶  周劲峰  李路良  王秋华  舒立福  
为比较不同森林植物活叶片的抗火性能,在防火戒严期内对滇中地区11种主要森林木本植物的活叶片进行了高氧条件下的燃烧试验,测定和计算了各种植物活叶片的含水率、单位面积质量、燃烧线速率、燃烧面积速率、燃烧质量损失速率、叶脉损毁程度、面积损毁程度、质量损毁程度等共14个因子,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11种植物的抗火性能进行排序,结果表明:11种活叶片的抗火性能可分为4类,其中抗火性极差的1种,抗火性差的4种,抗火性中等的3种,抗火性强的3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蓉  田青  孙一梅  李娟霞  朱珠  
【目的】植物叶片碳(C)、氮(N)、磷(P)含量及其比值是植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研究西北干旱区域园林木本植物叶片化学计量特征可以为同类城市园林木本植物的精准规划及大尺度模型的构建提供数据基础。【方法】该研究对兰州市主城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42种常见园林木本植物叶片的C、N、P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分析。将42种植物按照乔木(26种)和灌木(16种)、常绿(7种)和落叶(35种)及针叶(5种)和阔叶(37种)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C、N、P、C∶N、C∶P和N∶P的变异特征及与比叶重(LMA)的关系。【结果】(1)42种园林木本植物叶片平均C含量为39.67%、N含量为2.45%、P含量为0.17%,C∶N、C∶P和N∶P平均值分别为17.17、232.98和14.72。与全球尺度相比,兰州市木本植物叶片C、P含量和C∶N相对较低,而叶片N∶P相对较高。(2)不同生活型植物化学计量特征不同,乔木叶片C含量、C∶N、C∶P和N∶P高于灌木,而N和P含量低于灌木;落叶树种叶片N、P含量高于常绿树种;阔叶树种叶片N、P含量高于针叶树种。(3)对植物叶片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显示:植物叶片C含量与C∶N、C∶P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LMA与叶片C含量表现出协同关系,与叶片N、P含量均表现出相反的关系。【结论】初步判定兰州市园林木本植物在生长季受N元素的限制,建议在本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时可适当增施N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义  王得祥  宋彬  吕迪  王涛  
【目的】基于叶片解剖结构,对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青海省西宁市城区11种常见城市森林植物的抗旱特性进行分析。【方法】2012-07从西宁市文化公园采集11种供试植物4个方向上层健康成熟叶片,采用石蜡切片法和指甲油印迹法制片,在Motic Image Advanced 3.2软件下观测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上表皮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细胞层数、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中脉厚度、下表皮气孔密度,并计算出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和叶片结构紧实度,运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结合模糊隶属函数法,对11种植物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1种植物叶片均具备抵抗干旱环境的解剖结构,如具有明显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义  王得祥  宋彬  吕迪  王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于海英  杨莉琳  谭廷鸿  莫忠妹  
[目的]明确北京东灵山暖温带森林木本植物不同物候期对气候变暖响应的季节性差异。[方法]本文利用2003-2019年北京市暖温带森林24种木本植物的6种物候期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和相关分析计算各物候期对季节气温响应的最优相关时段,并应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比各物候期对相关时段内气温响应敏感度的差异。[结果]展叶始期、始花期和盛花期对气温响应的最优相关时段分别为物候期前48、64、55 d(3月上中旬至4月底、5月上中旬),该时段内气温每升高1℃,始花期平均提前6.38 d,显著高于展叶始期(提前4.52 d)和盛花期(提前5.05 d)。萌芽期对气温的响应方式与上述3种物候期不同,其最优相关时段为秋冬季10月28日至下一年1月14日,其次是冬春季3月11日至4月14日(萌芽期前34 d)和夏季7月14日至8月27日。秋冬季相关时段气温每上升1℃,萌芽期提前5.48 d,显著高于冬春气温使其提前的天数(3.71 d),而夏季气温上升1℃使萌芽期推迟9.74 d,与其他均显著不同。与普遍的观点不同,叶变色期和落叶期对气温响应的最优相关时段为春夏季4月初至7月中下旬,而对夏秋季(8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气温响应显著的物种很少。在气温上升1℃的情况下,春夏季相关时段气温使叶变色期和落叶期分别提前7.12和9.55 d,而夏秋季气温使其分别推迟2.27、5.96 d。近50年,研究点冬末春初(2、3月)气温的上升速度是其他月份的2倍以上,而秋冬季(10—12月)气温无显著变化。[结论]北京东灵山森林木本植物各物候期对不同季节气温的响应方式和强度具有显著差异,且各季节气温的变化呈现不一致性,这可能会对从植物个体到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旭旭  黄鑫浩  胡丰姣  朱凡  梁惠子  王仁杰  楚晶晶  朱雅荃  
采用人工控制方法,研究4种木本植物榉树、毛红椿、栾树、木荷在不同浓度的Pb、Zn处理下体内重金属的分布与累积情况及叶片对养分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4种木本植物对Pb的最大累积量分别为769.14、468.60、419.88、1 098.15 mg·kg~(-1),表现为:木荷>榉树>毛红椿>栾树,转运系数均小于1,地上部分富集系数表现为:毛红椿>木荷>栾树>榉树,根系富集系数表现为:木荷>毛红椿>榉树>栾树。榉树、毛红椿、栾树对Zn的最大累积量分别为144.83、154.96、166.23 mg·kg-1,低Zn浓度处理下,榉树、毛红椿、栾树中Zn主要累积在根系。重金属Pb、Zn对植物叶片的K、Ca吸收存在促进作用,对Fe存在抑制作用。榉树、栾树、毛红椿、木荷在Pb处理下均表现出较好的富集与转运能力,然而毛红椿、栾树、木荷耐Zn能力较差,榉树耐Zn能力最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威  刘超  樊艳文  赵娜  叶思阳  尹伟伦  王襄平  
植物叶片的形态性状,如叶片大小、叶片形状和叶缘分裂程度等,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的结果,与植物的基本功能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沿长白山海拔梯度对阔叶木本植物的叶片形态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了气候对叶片形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和温度的下降,叶片长度、叶宽、叶周长和叶面积减小,有利于叶片降低热量损失;而叶缘分裂程度(周长面积比)和叶片长宽比增加,增大了叶片边界层阻力,不仅可以降低植物叶片水分蒸发和热量散失并适应低温环境,还可以提高叶片液流速度以加强叶片生理活动。此外,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和方差变异分离分析,探讨了气候条件和物种特性对叶片形态性状的相对解释力,结果表明:叶片形态性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容丽  王世杰  俞国松  邓晓琪  冉景丞  
中国南方喀斯特区气候湿润,但土层浅薄,土被不连续,储水能力差,水分成为限制因子,土层下广厚基岩为植物根系生长提供了空间,形成其独特的水分机制。采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与测定植物清晨水势的方法,选取贵州南部荔波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喀斯特原生林、次生林及因人类砍伐退化的喀斯特灌丛,分析测定其中4种常见优势木本植物小枝木质部水分及土壤水、表层岩溶带水氢氧同位素值的相关性,确定植物水分来源,并通过相关模型计算水源贡献比;探讨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结果表明:无论雨季或旱季,表层岩溶带水是喀斯特植物的稳定水源。各植被类型都主要利用土壤水,在降水减少的10月,灌木林和原生林对表层岩溶带水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永龙   孙艳丽   徐铭泽   刘杉  
【目的】通过揭示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形态结构性状与生化性状的变异特征、变异来源,以及各功能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阐明典型温带落叶阔叶林木本植物的共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21年7—8月,以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内23种落叶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灌木(12种)、乔木(11种)2种生活型植物8个关键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异特征与相互关系,进一步探讨了叶片性状的变异来源和基于叶片性状的植物生态适应策略。【结果】(1)乔木、灌木2种生活型植物在叶片碳、氮、磷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组织密度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乔木的比叶面积显著低于灌木,其叶厚度和叶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灌木。(2)对于大多数叶性状而言,物种变异是解释叶片功能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影响叶厚度与比叶面积变异的主要因素均是物种和生活型,叶干物质含量的变异由物种、个体和生活型三者共同解释。(3)大部分灌木植物位于叶经济谱中快速投资–收益型物种的一端,而乔木物种位于缓慢投资–收益型物种的一端,表明群落内植物在适应环境差异时存在不同的性状权衡策略,比叶面积是划分2种生活型植物生态策略的关键叶性状。【结论】不同生活型植物通过优化结构性状组合,适应冠层垂直梯度的资源再分配,生境的细微环境差异将会促进群落共存和植物的生态位分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靳欣  徐洁  白坤栋  冯锦霞  张劲松  万贤崇  
通过盆栽控水方法测定了华北石质山区刺槐、栓皮栎和侧柏3个主要造林树种在干旱胁迫以及随后的复水条件下气体交换和水分关系的变化,分析了这3个树种抗旱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供水充足时,刺槐光合作用强、气孔导度大、耗水速度快。2)刺槐对土壤水分变化最为敏感,当土壤水分含量降低时,其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迅速下降。3)复水后,刺槐和栓皮栎恢复速度比侧柏快。4)当小枝导水损失率发生变化时,刺槐的气孔导度变化迅速,相比之下,栓皮栎和侧柏对土壤水分变化以及其气孔导度随水力变化的反应都较为平缓。5)刺槐在水分充足时迅速进行光合积累,而干旱时,通过气孔关闭甚至落叶来避免过度失水。另外2种植物在中度干旱时,尤可保...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大兰  黄小辉  刘芸  朱恒星  向仲怀  
以山桐子、桑树、无患子和皂荚为研究对象,比较几种木本植物在石漠化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及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桑树的成活率、株高增长率、地径增长率、根冠比、根干质量等生长指标最好,其次是山桐子和无患子,皂荚最差;桑树和山桐子的光合生产能力较强,无患子和皂荚相对较弱,但无患子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其次是桑树、皂荚,山桐子最低。拟合各类植物Pn-PAR光响应曲线得出:桑树、山桐子和皂荚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均在15μmol/(m2·s)左右,高出无患子50%;各树种的表观量子效率大小顺序为:桑树>皂荚>无患子>山桐子,暗呼吸速率为:桑树>无患子>皂荚>山桐子,光补偿点为:无患子>皂荚>山桐子>桑树,光饱和点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美权  杨维泽  左应梅  杨天梅  杨绍兵  许宗亮  张智慧  张金渝  
以26份不同居群的滇龙胆资源种子为材料,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在同一浓度下的核桃叶、茶叶、桉叶提取液对不同来源滇龙胆种子的化感作用。测试结果采用化感作用效应指数(RI)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种叶片的提取液在0.2%浓度下,对滇龙胆种子的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化感作用的强弱依次为:桉叶>茶叶>核桃叶。根据不同提取液的种子萌发率均值进行聚类分析,当距离为1.79时,26份滇龙胆种质资源,可分为4个类群。其中第Ⅰ、Ⅱ类群,具有较高的发芽率和一致性,化感效应指数低,生产上用该类种源与核桃树和茶树进行复合种植是可行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瑾  陈永华  杜露  欧琪琪  张倩妮  
【目的】锰矿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伴随产生的锰矿渣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危害。为改善锰矿渣中重金属含量高、毒性强且土壤理化性质差,造成植物修复比较困难的环境问题,研究改良剂和木本植物对锰矿渣的修复效果,以期筛选出能改善锰矿渣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木本植物修复的改良剂。【方法】采用不同施加比例的有机物(泥炭土、蘑菇渣)和无机物(蛭石、凹凸棒)作为矿渣改良剂,进行木本植物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和夹竹桃Nerium indicum室外盆栽实验。通过比较矿渣pH值、有机质含量、重金属酸可提取态含量和植物生物量增量、根系结构、重金属含量与累积量的变化,探讨其对锰矿渣的修复效果。【结果】1)改良剂均可有效提高矿渣中有机质含量,促进木本植物的生长;2)改良剂中泥炭土、凹凸棒和蛭石可分别显著降低矿渣中Zn、Cu、Pb的酸可提取态含量,凹凸棒显著降低矿渣中Mn酸可提取态含量;3)改良剂中蘑菇渣可有效促进2种木本植物的生长,其中泡桐的生物量增量和根系形态指标均高于夹竹桃;4)蘑菇渣处理下2种木本植物锰累积量大,30%蘑菇渣处理下夹竹桃和泡桐的锰累积量分别是未改良组的7.8倍和11.61倍。【结论】4种改良剂中蘑菇渣可以作为锰矿渣改良剂,改善矿渣性质,促进植物的生长,尽快恢复植被,同时还可以通过植物生物量的增加而加大对矿渣中锰的累积量。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冬林  李荣锦  王宝松  王希华  
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典型样地取样法,对江苏虞山森林植被进行了研究,划分了5个植被类型和10个森林群落。常熟虞山地区共有木本植物61科124属227种(变种)。对虞山木本植物区系组成进行分析表明,虞山木本植物科的成分以热带起源为主,同时也体现了该地区植物南北过渡交汇的特征。就属的分布区类型而言,温带分布类型最多(68属),占总属数的54.85%,是木本植物群落的主要成分。其次是热带分布(49属),占总属数的39.52%。表3参14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树森  余新晓  罗于洋  赵广亮  杨君  海龙  
该文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Menhinick指数和Pielou指数,对北京市八达岭地区的主要人工林和天然林植被的木本植物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分析造林和再造林活动对木本植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八达岭地区森林植被的木本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为1.578,其中,人工林植被(1.425)显著低于天然林植被(1.762);而丰富度和均匀度相差不明显。不同人工林和天然林植被多样性差异程度不同,一些人工林植被的木本植物生物多样性甚至高于一部分天然林植被。通过降低人工林密度,改变林下管理等林业经营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人工林木本植物多样性,从而有利于人工林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