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90)
- 2023(6622)
- 2022(5867)
- 2021(5378)
- 2020(4905)
- 2019(11418)
- 2018(11280)
- 2017(21491)
- 2016(12189)
- 2015(14209)
- 2014(14482)
- 2013(14600)
- 2012(13995)
- 2011(12644)
- 2010(12726)
- 2009(11888)
- 2008(12027)
- 2007(11050)
- 2006(9493)
- 2005(8331)
- 学科
- 济(51744)
- 经济(51699)
- 管理(30413)
- 业(30073)
- 方法(26113)
- 数学(23360)
- 数学方法(23130)
- 企(23082)
- 企业(23082)
- 农(15101)
- 学(14859)
- 地方(13138)
- 财(12956)
- 中国(11870)
- 贸(10275)
- 贸易(10267)
- 农业(9983)
- 易(9935)
- 业经(9278)
- 制(8940)
- 环境(8361)
- 和(8213)
- 务(7901)
- 财务(7887)
- 财务管理(7863)
- 企业财务(7427)
- 银(7259)
- 银行(7213)
- 融(7083)
- 金融(7080)
- 机构
- 大学(183033)
- 学院(181815)
- 济(71349)
- 经济(69763)
- 研究(67037)
- 管理(65519)
- 理学(56310)
- 理学院(55515)
- 管理学(54265)
- 管理学院(53930)
- 中国(50009)
- 科学(46645)
- 农(41013)
- 京(40012)
- 所(36949)
- 业大(34182)
- 研究所(34124)
- 农业(32397)
- 财(31648)
- 中心(31176)
- 江(28359)
- 北京(25457)
- 财经(25169)
- 院(24496)
- 范(24388)
- 师范(24071)
- 省(22884)
- 经(22721)
- 州(22167)
- 经济学(21843)
- 基金
- 项目(124794)
- 科学(95545)
- 基金(89235)
- 研究(84009)
- 家(81269)
- 国家(80677)
- 科学基金(66059)
- 社会(50021)
- 省(49451)
- 基金项目(48056)
- 社会科(47215)
- 社会科学(47192)
- 自然(46035)
- 自然科(44796)
- 自然科学(44782)
- 自然科学基金(43939)
- 划(42506)
- 教育(38243)
- 资助(37165)
- 编号(33493)
- 重点(29485)
- 发(27201)
- 部(26778)
- 成果(26678)
- 计划(26063)
- 科研(25104)
- 创(24669)
- 科技(23943)
- 课题(23728)
- 创新(23291)
共检索到2662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尹继清 范弢 晏朋
为探究不同表层岩溶带岩溶水系统和人类干扰方式下滇东南峰林湖盆区表层岩溶泉地球化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CTDP300水质检测仪,对不同地质背景下的两泉域的水化学性质从月动态和降雨动态两个尺度进行了一个水文年的观测。结果表明:(1)菜花箐泉理化指标季节动态变幅较大:水温为4.6℃,电导率为302μs/cm,pH为0.66,水浊度为255.1;火把洞泉变幅相对较小:水温为3.3℃,电导率为225μs/cm,pH为0.5,水浊度9.8。(2)无雨时:菜花箐泉气温与水温、电导率、pH呈正相关关系;火把洞气温与水温呈现正相关关系,水温与电导率、pH呈现负相关关系。(3)强降雨时:菜花箐泉在降雨初期水温、电导率、水浊度均出现峰值,pH呈现低值。在降雨中后期,电导率大幅度上升,在6 h内从189μs/cm上升到405μs/cm,pH出现峰值后呈波动下降趋势。火把洞泉在降雨初期水温与电导率、pH呈正相关关系,各自呈现本期间峰值。在降雨持续10 h后,pH、电导率均呈现下降趋势。(4)弱降雨气候条件下:菜花箐和火把洞泉的理化指标变幅都较小,在降雨初期、中期和后期两泉域pH、电导率都出现稀释效应曲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瑞一 黄淑卿 张月明 张喻翔 刘畅 李芷汀
为揭示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及水气之间气体交换对岩溶水化学及碳循环的影响,在姜家泉沿程选取5个监测点,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对其水化学性质进行监测。结果显示:(1)在降水较少的月份,JJQ3的Ca~(2+)浓度和HCO_3~-浓度明显小于JJQ1和JJQ2,并且溶解氧(DO)与电导率(EC)、Ca~(2+)浓度、HCO_3~-浓度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池水处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将碳酸盐岩溶蚀产生的HCO_3~-转化成了稳定的有机碳,从而增强了岩溶碳汇效应。(2) JJQ4的Ca~(2+)和HCO_3~-浓度与JJQ1、JJQ2没有明显差异,但pH和溶解氧(DO)却明显高于JJQ1和JJQ2,并且JJQ4处溶解无机碳的稳定碳同位素(δ~(13)C_(DIC))偏正于JJQ1和JJQ2,这主要是跌水导致水-气之间发生了气体交换。大气中的氧气通过曝气作用进入水中,而水中二氧化碳分压(pCO_2)远高于大气,导致水中溶解的CO_2脱气。(3)姜家泉水化学受到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和水-气间气体交换的共同影响,并且在强酸参与下,CO_2脱气将进一步减弱岩溶碳汇效应。因此,为准确估算岩溶碳通量,有必要对两种作用方式进行区分。
关键词:
岩溶泉 碳循环 光合作用 CO_2脱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任娟 王建力 杨平恒 詹兆君
岩溶地下水是岩溶区重要的水资源,因岩溶水文系统具有敏感性和脆弱性,其一旦遭受污染便很难再恢复。以重庆亚高山金佛山水房泉为例,通过计算2008年和2016年各水化学参数的浓度增降幅度和地球化学敏感性指数,对比分析各水化学参数及其地球化学敏感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房泉水化学类型为Ca-HCO_3型,受水-岩作用控制。旅游活动产生的生活污水自2013年起被分成两条管道,住宿排污经过泉域内化粪池的沉淀降解后排入地下,使得2016年水房泉中K~+、Na~+、PO_4~(3-)浓度较2008年降低,显示化粪池对污染物具有有效的调节作用;而餐饮排污未经处理仍直接排入地下,导致流域出口水房泉中Cl~-、NO_3~-浓度呈翻倍增长,水质恶化。污水还加剧了碳酸盐岩的溶蚀,地下水中HCO_3~-、Ca~(2+)、Mg~(2+)浓度上升。由于旅游高峰期与非高峰期的游客量差距逐渐缩小,2016年各化学组分的敏感性指数多低于2008年,地下水受旅游活动影响的时间变长;分别对比不同水文年各主量组分的敏感性指数大小和离子当量浓度大小,发现2008年两者排序基本一致,而2016年较为混乱,这可能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系统逐渐从有序转向无序的状态,稳定性被破坏,熵值增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峰 毛萌 周东 黄振芳
为分析通州区线层地下水水化学特性的时空分布特性,在19个监测站位采集了2007—2013年的丰、枯水期的浅层地下水样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丰水期和枯水期地下水水化学组分差别较小,地下水阴离子中HCO-3占绝对主导地位且含量相对稳定,枯、丰水期的浓度均值分别为423和452mg/L,而SO2-4和Cl-受环境影响浓度变化较大;阳离子则以Na+、Ca2+为主,枯、丰水期的浓度均值分别为82和90mg/L与74和79mg/L,而K+的浓度变异最大。丰水期和枯水期各组分间的相关关系基本一致,2007—2013年研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特性 通州 时空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方 王世杰 罗海波 刘元生 何腾兵 龙健
对贵州中部喀斯特地区植被调查及径流和岩溶水样分析,探讨喀斯特森林群落退化过程中浅层岩溶地下水化学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降雨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排序为SO42->K+、Ca2+、HCO3->Na+、Mg2+、Cl->NO3-、NH4+>PO34-,而径流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排序为HCO3->SO42-、Ca2+>Mg2+、Cl->K+、Na+、NO3->NH4+>PO34-;岩溶地下水离子组成与径流总体相似,但岩溶地下水中HCO3-、Ca2+和Mg2+的含量及电导率明显增加高于地表径流。随着喀斯特森林群落从阔叶林群落向灌木林群落、灌草群落方向演替,其岩溶地下水中HCO3-和Ca2+比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俊云 李林立 谢世友 李廷勇 李元庆
以川东平行岭谷区典型岩溶槽谷——北碚槽上为研究区域,通过对8月和11月的岩溶地下水水化学性质研究,发现槽上岩溶地下水的化学性质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电导率、矿化度、SO42-浓度及HCO3-浓度都是8月大于11月,与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相对应,也与人类在8月份对土地利用的强度大于在11月份对土地利用的强度相对应。研究区地下水的化学性质与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季节差异具有比较明显的对应关系,为进一步认识岩溶地下水的时间变化规律提供科学数据,也有利于认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从而采取更加合理的措施来治理和保护岩溶地区有限的地下水资源,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需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哲 张玉山 苏治中 张莹 李天宏 杨晓婧
采集南四湖4个湖区及入湖支流的9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样品中的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测定,结合已有文献对南四湖的PAHs浓度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PAHs总含量范围在20.1-929.2 ng/g.在四个湖区中,分别位于独山湖和微山湖的表层沉积物中PAHs总含量远低于其他采样点位,采于昭阳湖的样品的PAHs含量最高,说明PAHs浓度的分布为湖区中部含量最高,湖区南北部相对较低。通过PAHs的环数丰度判断,南四湖中PAHs的主要来源为化石燃料的燃烧。入湖河流引入的工业污染对PAHs的含量有着正相关影响,对PAHs贡献较大的行业包括...
关键词:
多环芳烃 表层沉积物 工业污染 南四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建新 祁洪芳 史建全 陈大庆 黄福祥 唐洪玉
对青海湖水质进行系统的监测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青海湖水质总体是比较好的,满足渔业用水水质标准,但部分指标如pH、COD已达到V级,盐度也明显上升。因此加强青海湖水质的治理改善非常必要。
关键词:
青海湖 水化学特性 水质分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春华 周文斌
分别于2010年2月和7月,对鄱阳湖湖区和入湖河流的pH、TDS以及主要离子浓度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主要离子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水体属于弱矿化度软水,Ca2+是湖水和河水的主要阳离子,分别占阳离子总数的59.35%、49.89%;HCO-3是湖水和河水的主要阴离子,分别占阴离子总数的53.37%、59.37%,水质类型为Ca-HCO-3型水;主要离子组成和TDS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和沿程变化特征,这与降雨季节性变化以及不同水系的地质背景有关;从河流水系上游至湖区的水化学特征依次为HCO-3型、HCO-3-SO2-4和SO2-4型。从水化学控制机制上看,鄱阳湖丰水期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蔡玉林 李飞 李家永 陈永瑞 李海涛 张宏志
对比研究了亚热带丘陵区几种人工林在对大气降水再分配后发生的水质变化。对P、K、Ca、Mg、Na、S元素的测定分析表明,不同林分具有不同的交换特性,3种人工林中Mg和K、Ca均较容易淋失,而对于P和Na则呈现明显的吸收或吸附作用。
关键词:
亚热带 树干径流 穿透雨 化学元素 淋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命义
根据两次监测的结果,广东省岩溶区监测面积1 063 060.4 hm2,其中稳定型面积1 023 342.3 hm2,占监测区岩溶面积的96.3%,顺向演替面积31 479.7 hm2,占监测区岩溶面积的3.0%,逆向演替面积8 238.4 hm2,占监测区岩溶面积的0.7%;对广东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状况及程度之间的动态变化做了分析,并对变化原因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
石漠化 动态变化 原因分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丽 蔡体久 刘海亮 白羽
于2009年4月初—5月中旬,对凉水自然保护区内原始红松林积雪与融雪径流的pH值、电导率及SO42-、Cl-、NH4+、NO3-、总氮(TN)、总磷(TP)的浓度进行了测定,结合积雪厚度的变化,初步探讨了原始红松林积雪与融雪径流水化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郁闭度的原始红松林中各化学成分所表现的规律有所不同,其中电导率及Cl-、NO3-、SO42-、TN浓度的最大值出现在郁闭度为0.5或0.6的红松林,说明郁闭度为0.5~0.6的原始红松林保存营养成分的能力最强;相关分析表明,积雪厚度与电导率及SO42-、Cl-、TN浓度呈显著负相关,与NO3-呈极显著负相关。2)融雪过程中,与流...
关键词:
原始红松林 积雪 融雪径流 化学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成胜 许模 罗明 杨艳娜 黄思霜
四川红层区居民用水主要为就近开采的地下水,水质参差不齐,研究红层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对于宜井区选择,红层水源地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在遂宁船山区采集的70组浅层地下水水样,采用数理统计分析、离子比例关系等方法,分析了红层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主要离子来源,研究得出:区内地下水中阴离子以HCO_3~-(164.00~571.91 mg·L~(-1))为主,其次是SO_4~(2-)(13.96~1 000.00 mg·L~(-1)),阳离子以Ca~(2+)(45.70~313.00 mg·L~(-1))为主,其中孔隙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SO_4-Ca,SO_4-Mg型,裂隙水以HCO_3-Ca,Mg型与HCO_3-Ca型为主;地下水中离子成分主要由岩石风化产生,来源于地层中的方解石、白云石、石膏、芒硝等矿物的风化溶解,蒸发浓缩、地下水酸碱环境及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成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浅层地下水质量以Ⅲ~Ⅳ类为主,污染物主要为TDS、Fe~(3+)等原生污染,也存在NO_3~-、NO_2~-等人类活动污染;红层宜井区主要为平坝、丘坡坡脚及沟谷一带,为避免污染指标超标,井深不宜超过25m,远离养殖场、农厕等地下水易受人类活动污染的环境,防止鱼塘、农田等地表水进入井中。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登芝 聂立水 李吉跃
通过对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两种不同林分 (油松栓皮栎混交林和栓皮栎纯林 )的降水化学特征的定位监测与分析 ,结果表明 :大气降水的pH值变化范围为 6 1 3~ 6 97,没有出现酸雨 ;电导率 (EC)平均为 0 1 8mS cm ,悬浮物含量平均为 4 4 0 2mg L .但降水通过林木树干后 ,其pH值、EC值及悬浮物含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 .树干茎流出现不同程度的酸化现象 :油松的酸化 >栓皮栎的酸化 .混交林中油松树干茎流的EC值平均为 1 0 0mS cm ,是林外降水的 5 88倍 ,纯林和混交林中栓皮栎的EC值差别不大 ,分别为 0 34、0 3...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冯芳 李忠勤 张明军 金爽 王飞腾
在乌鲁木齐河源区采集两年的大气降水和1号冰川、空冰斗、总控3个水文点逐日定时径流样品,对主要离子、pH、电导率EC和总溶解固体TD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离子类型为Ca2+-Na+-HCO3--SO42-,接近中性;径流离子类型为Ca2+-HCO3--SO42-,呈弱碱性。径流中EC和TDS均值总控>1号冰川>空冰斗,其中1号冰川径流的峰值远高于其它两个水文点。受不同下垫面的影响,1号冰川水文点TDS变化受日径流量影响显著,而空冰斗水文点基本不受影响。径流中离子组成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影响,离子比值和Piper图分析说明控制径流离子的主要过程是碳酸盐、黄铁矿和长石类矿物风化。海盐校正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