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80)
- 2023(8933)
- 2022(8156)
- 2021(7783)
- 2020(6540)
- 2019(15218)
- 2018(15279)
- 2017(29537)
- 2016(16123)
- 2015(18354)
- 2014(18447)
- 2013(18149)
- 2012(16347)
- 2011(14664)
- 2010(14443)
- 2009(13143)
- 2008(12432)
- 2007(10643)
- 2006(9166)
- 2005(7755)
- 学科
- 济(60661)
- 经济(60595)
- 管理(45944)
- 业(43036)
- 企(36541)
- 企业(36541)
- 方法(30643)
- 数学(26295)
- 数学方法(25987)
- 农(15655)
- 学(15353)
- 中国(15051)
- 财(14312)
- 业经(13492)
- 地方(12903)
- 理论(11248)
- 和(10735)
- 农业(10507)
- 贸(10287)
- 贸易(10281)
- 技术(10246)
- 环境(10190)
- 易(9908)
- 制(9602)
- 务(9562)
- 教育(9513)
- 财务(9499)
- 财务管理(9484)
- 企业财务(8974)
- 划(8806)
- 机构
- 大学(227238)
- 学院(224863)
- 管理(93304)
- 济(82122)
- 理学(81705)
- 理学院(80802)
- 经济(80138)
- 管理学(79342)
- 管理学院(78953)
- 研究(72951)
- 中国(52100)
- 京(48923)
- 科学(48718)
- 农(36650)
- 业大(36629)
- 所(36623)
- 财(35828)
- 研究所(33921)
- 中心(32760)
- 江(31092)
- 北京(30846)
- 范(30106)
- 师范(29769)
- 财经(29651)
- 农业(28960)
- 经(26993)
- 院(26899)
- 州(26144)
- 技术(24948)
- 师范大学(24137)
- 基金
- 项目(162803)
- 科学(126710)
- 研究(117489)
- 基金(116975)
- 家(102250)
- 国家(101403)
- 科学基金(86951)
- 社会(70897)
- 社会科(67040)
- 社会科学(67021)
- 省(64150)
- 基金项目(63358)
- 自然(58851)
- 自然科(57438)
- 自然科学(57425)
- 自然科学基金(56362)
- 划(54172)
- 教育(53663)
- 编号(48513)
- 资助(48411)
- 成果(38637)
- 重点(36027)
- 部(34956)
- 发(33867)
- 创(33682)
- 课题(32913)
- 科研(31450)
- 创新(31303)
- 项目编号(30196)
- 大学(30173)
共检索到3122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宏 王雁 李正红 万友名 刘秀贤 梁宁
从花部形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花粉与胚珠比、杂交指数、套袋实验、传粉观察等方面,对花柱二型植物滇丁香的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针型花植株的单株花序数明显较多,而花冠管和柱头裂片长却明显较短;散粉8 h后,滇丁香的花粉活力达到最高值70%左右,从花药始散粉期至末花期其柱头均具过氧化物酶活性;针型花和线型花的花粉与胚珠比分别为1 641.7±365.84和947.3±194.84,杂交指数均为3。结合套袋实验和传粉观察结果认为:在自然条件下,滇丁香为虫媒花植物,其中针型花和线型花所接受的亲和性花粉分别为异株同型花和异型花提供。滇丁香不仅是形态意义而且是功能意义上的花柱二型植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洁 杨志玲 杨旭
基于国内外学者对濒危植物繁育系统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开花生物学和生殖构件特征2个方面,综合分析了目前关于濒危植物繁育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濒危植物 繁育系统 开花生物学 生殖构件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之光 徐言 葛红 杨树华 赵鑫 寇亚平 朱晋宇 贾瑞冬 武荣花
【目的】研究萼脊蝴蝶兰Phalaenopsis japonica的开花特性与繁育特性,为萼脊蝴蝶兰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濒危蝴蝶兰属Phalaenopsis植物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研究基础。【方法】以温室条件下栽培的萼脊蝴蝶兰为材料,记录其花器官特性和开花进程,测定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分析花粉组织化学,估算杂交指数并进行人工控制授粉试验。【结果】(1)萼脊蝴蝶兰群体花期4月中旬至5月底,单株花期30~40 d,单花花期约30 d,开放时有香味。花蕾期为开花前1~7 d,初花期为开花后1~5 d,盛花期为开花后6~25 d,末花期为开花后26~30 d,凋谢期为开花后30~40 d。(2)总状花序,单株花序多为1~2个,单花序约有10朵花。(3)萼脊蝴蝶兰花粉为近圆形四合花粉,主要由脂质组成,适合虫媒授粉。(4)雌雄同株,且同步成熟,在盛花期(开花6~25 d)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均达到最强,花粉活力高达84.98%,杂交指数为4。(5)自然授粉、自然自花授粉、去雄不授粉3种处理后的结实率均为0,而人工自花授粉、人工同株异花授粉和人工异株授粉的结实率高达60.00%、80.00%和93.33%,且人工异株授粉果实质量最好,种子最大,种子活力最高(82.69%),单果实中种子数量约43 000粒。【结论】萼脊蝴蝶兰开花始于4月中旬,结束于5月底,盛花期持续约20 d,其繁育系统属于兼性异交,需要传粉者的类型。图4表3参26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靖怡 张晓曼 高亦珂
为明确小黄花菜开花特性和繁育系统对有性繁殖过程的影响,通过对小黄花菜不同储藏条件下的花粉活力变化和柱头可授性的测定、人工授粉试验以及计算花粉-胚珠比(P/O)和杂交指数(OCI),研究小黄花菜开花特性和繁育系统类型。结果表明:1)小黄花菜单花期长达20.5~21.5 h,群体花期60 d左右。2)随着花粉储藏时间的延长,花粉活力呈现降低的趋势;相同储藏时间和温度下,花粉活力在干燥条件下比非干燥条件下高;最佳储藏条件为-80℃干燥储藏。3)小黄花菜柱头可授性呈现开花后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开花3 h后可授性达到最高。4)小黄花菜的繁育系统类型为兼性异交型,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其P/O值为2 364.13±117.39,OCI值为4。本研究结果为小黄花菜加入萱草育种,培育早花且长花期的萱草新品种提供了研究基础。
关键词:
小黄花菜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繁育系统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郑棚汭 董春燕 陈之光 徐言 葛红 杨树华 赵鑫 寇亚平 朱晋宇 贾瑞冬 武荣花
【目的】研究多花指甲兰Aerides rosea的开花特性与繁育系统,为多花指甲兰的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记录温室栽培条件下多花指甲兰的花部特征和开花进程,检测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估算杂交指数(OCI)及进行人工控制授粉试验。【结果】(1)多花指甲兰5—7月开花,开放时有香味,单株花期约15 d,单花花期约10d。花蕾期为开花前1~5 d,初花期为开花后1~4 d,盛花期为开花后5~6 d,末花期为开花后7~8 d,凋谢期为开花后9~10 d。(2)总状花序,有1~4个花序,花序较长,密生数10朵花,整株花期一致。(3)在花蕾期,花朵还未开放时花粉已具备活力,部分柱头具备可授性;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在盛花期(开花5~6 d)达到峰值。多花指甲兰的OCI为4。(4)无论是否去雄、套袋,不进行人工授粉的结实率均为0,而人工自花授粉、同株异花授粉和异株异花授粉的结实率分别为85.71%、88.00%、84.00%,均高于不进行人工授粉的植株。【结论】多花指甲兰自5月初开花至7月底结束,盛花期较短,持续约2 d。多花指甲兰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需要传粉者传粉的自交和异交混合的繁育系统。图6表3参22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邢艳萍 宁伟
研究蒙古蒲公英生殖特性可为其野生抚育与人工培育提供理论基础。通过野外观测、显微观察和套袋试验,计算杂交指数和花粉-胚珠比,对蒙古蒲公英开花动态及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蒙古蒲公英单花开放过程中花柱逐渐生长至柱头开裂呈羊角状,花药在靠近柱头一侧开裂,花粉在花柱生长过程中被带出花药;群体花期一般为19d,每年5月上旬开始到下旬结束,花期重叠,其花粉和柱头活力在9:00~10:00活力最强;异交指数(OCI)=5、花粉胚珠比(P/O)=2460,为异花授粉且需传粉者,套袋试验中异花授粉与自然对照结实率接近,分别为97.8%和95.7%,去雄去柱头后套袋结实率为50.8%;风对其远距离传粉作用不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殷东生 魏晓慧 沈海龙
风箱果属濒危灌木且分布范围狭窄,自然条件下有性更新能力差,局部种群有消失的趋势。通过野外观察和人工授粉试验对风箱果的传粉生物学特征和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花花期(5.1±0.23)d,花序花期(8.4±0.98)d。单花花期依其形态和散粉时间可以分为5个时期,即初花期、散粉前期、散粉初期、散粉盛期、散粉末期。通过花粉/胚珠测定,结合人工授粉和套袋试验可以确定风箱果的繁育系统属于专性异交、自交不亲和、传粉过程需要传粉者。自然状态下风箱果的结实率(23.02±6.08)%和结籽率(9.86±2.86)%均较低,这与当前片断化生境中传粉昆虫种类和数量少、效率低下等有关,说明生境片断化影响风箱...
关键词:
濒危植物 风箱果 花部特征 繁育系统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李钰莹
鸡冠滇丁香(Luculia yunnanensis Hu)为茜草科(Rubiaceae)滇丁香属(Luculia)灌木、小乔木,是我国特有花木。鸡冠滇丁香具有花柱异型、株型优美、花期较长、花香迷人等特点,是具有较高观赏价值且适于园林配置及盆栽的野生花木。关于鸡冠滇丁香的文献资料欠缺,研究仅集中在鸡冠滇丁香种子萌发和分子标记的引物开发上。为了解鸡冠滇丁香的资源现状,本研究对鸡冠滇丁香进行资源调查,旨在掌握鸡冠滇丁香资源现状和濒危等级;分析鸡冠滇丁香形态层面和分子层面的遗传多样性状况,旨在探索鸡冠滇丁香遗传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绍平 杨丽英 杨斌 谷安宇 严世武 李林玉 王馨 和云
在丽江市鲁甸乡对云南稀缺名贵药材滇重楼进行种子与根茎繁殖、不同遮荫方式的栽培技术研究。结果显示:根茎切割繁殖与种子繁殖相比,由于种植周期短,根茎增重快,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且带顶芽切块繁殖优于不带顶芽切块繁殖,但繁殖系数低且易感病害;滇重楼在遮荫网下种植效果较好,其透光率以20%~30%为宜。
关键词:
滇重楼 繁殖技术 栽培技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彭东辉 兰思仁 吴沙沙
对海南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枝毛野牡丹(Melastoma dendrisetosum)的开花进程,访花昆虫、访花行为、访花频率以及气候条件等进行观察记录,同时检测了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花粉胚珠比、繁育系统,并分析其致濒机制。结果表明:枝毛野牡丹是典型的异型雄蕊植物,5:30—8:30逐步开放,8:30—9:00完全开放,19:00花朵闭合,单花开放时间为12—14 h,群体花期36±2 d,无花蜜。访花昆虫主要有木蜂科、条蜂科、蚁科、食蚜蝇科的昆虫,最有效传粉昆虫为木蜂科昆虫。自然与人工授粉、套袋等试验结果表明,枝毛野牡丹不存在主动自花授粉、无融合生殖的生殖保障现象,为自交亲和的异交种,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燕 陈进勇 刘燕 赵世伟
为确定红丁香在北京城区引种栽培条件下种子败育发生的时期,对其有性生殖过程进行了形态和胚胎发育解剖观察。授粉试验显示,北京市植物园引种栽培的红丁香人工自花授粉及去雄套袋授粉均未坐果,人工异花授粉坐果率为31.86%,天然授粉坐果率为8.32%,表明栽培条件下红丁香自交不育,传粉媒介不足导致坐果率低,但是各种授粉方式均未获得种子。胚胎发育过程解剖观察显示:红丁香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腺质绒毡层,胞质分裂为同时型,2-细胞成熟花粉;倒生胚珠,单珠被,薄珠心,胚囊发育为蓼型,核型胚乳,胚发育类型为紫菀型,先后形成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和子叶胚;但后期子叶胚发育停滞,其细胞逐渐降解,随后胚乳细胞也出现降解...
关键词:
红丁香 种子败育 解剖学 传粉受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万友名 马宏 刘雄芳 张序 安静 刘秀贤 李正红
[目的]研究‘香妃’成花过程中主要内源物质的变化特点,为人工调控花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了非诱导光周期下营养生长期(S1)以及诱导光周期下未分化期(S2)、总苞原基分化期(S3)、花序原基分化期(S4)、小花原基分化期(S5)5个时期的顶芽,分别测定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生长素(IAA)、玉米素(ZT)、脱落酸(ABA)、赤霉素(GA_3)的含量,并且以非诱导光周期为对照,分析诱导光周期下各种内源物质在成花过程中的作用。[结果]GA_3因含量极低,在5个时期中都未能检测出;可溶性糖、ZT的含量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比值在非诱导光周期的营养生长期均达最高,并且随发育进程的推进逐渐降低;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在营养生长期处于中等水平,未分化期、花序原基分化期达最高,总苞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达最低;IAA含量在非诱导光周期的营养生长期达最高,虽在诱导光周期的花序原基分化期有所回升,但其水平仍低于营养生长期;ABA含量以及ABA/ZT在非诱导光周期的营养生长期达最低,随发育进程的推进持续升高,并在小花原基分化期降低;ABA/IAA随发育进程推进持续升高;ZT/IAA在总苞原基分花期之前急剧升高,之后,又急剧下降并维持在低于营养生长期的水平之下。[结论]相对于非诱导光周期,‘香妃’在诱导光周期下内源ABA、ABA/IAA、ABA/ZT维持在较高水平,以及可溶性糖、IAA、ZT、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持在较低水平有利于成花;ZT/IAA维持在较高水平有利于成花的生理分化,而维持在较低水平则有利于成花的形态分化。
关键词:
馥郁滇丁香 成花过程 内源物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年喜 李隆云 崔广林
本试验对灰毡毛忍冬开花进程和昆虫访花特性进行了观察,采用离体培养法测定了花粉活力,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和套袋测定柱头可授性,运用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套袋实验对灰毡毛忍冬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灰毡毛忍冬群体花期约30 d,单株花期约16 d,单花花期2~3 d。灰毡毛忍冬开花前12 h至开花后36 h柱头可授性强,而花粉活力以开花当天正午时最高。灰毡毛忍冬传粉昆虫以膜翅目和鳞翅目昆虫为主,它们的活动对灰毡毛忍冬的传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杂交指数OCI=4,判断繁育系统为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花粉-胚珠比P/O约为664.4,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套袋实验测定自交结实率3.03%,...
关键词:
灰毡毛忍冬 开花特性 繁育系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昆 尹伟伦 罗长维
在野外定位观测小桐子花朵的功能形态特征、开花动态、传粉方式,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分别测定小桐子的繁育系统。结果显示:(1)小桐子是单性花,雌雄同株同序。雄花单花期2 d,雌花单花期5~8 d,雌花直径略大于雄花。(2)雄花开花后9 h内花粉活力较高,24 h后花粉活力明显降低,48 h后花粉基本散失活力;雌花柱头可授性在开花后4 d内最强,5~8 d可授性开始降低,第9天基本失去可授性。(3)传粉方式以虫媒传粉为主,为虫媒植物。(4)繁育系统检测结果为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活动才能完成授粉过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慧 马瑞君
【目的】定点观察粤东地区农林业入侵杂草五爪金龙(Ipomoeacairica L.)的开花动态,并研究其有性繁育系统类型。【方法】在生态学外业调查的基础上确定4个样地,观察五爪金龙开花动态,计算花粉-胚珠比(P/O)、种子-胚珠比(S/O)、花粉活性率、柱头可授率和杂交指数OCI。【结果】五爪金龙花粉-胚珠比(P/O)为2224,种子-胚珠比(S/O)为0.56,介于兼性异交与专性异交之间,以异交为主。五爪金龙开花期持续时间长,结实期短,单花开放时间仅为1d。花粉活性率和柱头可授率在一天中均呈现抛物线趋势,且各自的最高峰分别出现在上午09:30与下午14:30~15:30;杂交指数OCI=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