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27)
2023(7552)
2022(6357)
2021(5917)
2020(5017)
2019(11072)
2018(10854)
2017(20539)
2016(11469)
2015(12261)
2014(12080)
2013(11748)
2012(11070)
2011(9689)
2010(9701)
2009(8961)
2008(9207)
2007(8242)
2006(7157)
2005(6217)
作者
(35802)
(29927)
(29809)
(28297)
(19097)
(14906)
(13339)
(11694)
(11542)
(10667)
(10335)
(10146)
(9658)
(9400)
(9373)
(9324)
(9016)
(8907)
(8675)
(8649)
(7652)
(7415)
(7377)
(6777)
(6709)
(6699)
(6624)
(6575)
(6055)
(6023)
学科
(44624)
经济(44573)
管理(36279)
(34580)
(29057)
企业(29057)
方法(20478)
数学(18012)
数学方法(17773)
(15796)
(12267)
(11712)
(11157)
财务(11144)
财务管理(11121)
中国(11110)
企业财务(10617)
(10214)
(10063)
贸易(10059)
业经(9845)
(9815)
地方(8068)
农业(8048)
(7425)
银行(7378)
(7370)
产业(7313)
(6846)
技术(6779)
机构
大学(163966)
学院(162496)
(63686)
经济(62487)
管理(60275)
研究(56479)
理学(52915)
理学院(52243)
管理学(51096)
管理学院(50835)
中国(43000)
科学(38627)
(37033)
(34324)
业大(30624)
(30289)
农业(29936)
(29694)
研究所(27926)
中心(25891)
(24120)
财经(23833)
(21761)
北京(20902)
(20339)
农业大学(20123)
(19728)
(19693)
经济学(19632)
师范(19270)
基金
项目(114291)
科学(88836)
基金(84650)
(77705)
国家(77063)
研究(73557)
科学基金(64882)
社会(47959)
基金项目(45641)
社会科(45551)
社会科学(45536)
自然(45344)
(44974)
自然科(44369)
自然科学(44354)
自然科学基金(43605)
(37971)
资助(34577)
教育(33595)
编号(26822)
重点(26579)
(24780)
计划(23863)
(23533)
(23462)
科研(22941)
创新(22156)
科技(21226)
(20821)
成果(20643)
期刊
(66351)
经济(66351)
研究(42247)
学报(36685)
(31927)
中国(30089)
科学(30039)
大学(26729)
学学(25857)
(24778)
农业(21450)
管理(21408)
(13807)
金融(13807)
财经(12112)
(11637)
技术(11498)
经济研究(11449)
教育(11385)
业经(10718)
业大(10622)
(10401)
(10363)
农业大学(9078)
问题(8961)
科技(8419)
统计(7722)
技术经济(7666)
商业(7529)
资源(7494)
共检索到2340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立婧  梅榛  孔优佳  刘其根  
为了研究控藻网围中鲢鳙对枝角类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对富营养化水质改善的效果,于2009年12月—2010年11月对滆湖控藻网围外A区和网围内B、D、C 3区(鲢鳙比分别为1∶4、1∶2、1∶1.5)枝角类的群落结构和部分水质特征参数进行比较,并结合二者探讨了控藻网围枝角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变量的关系。经鉴定,网围内外共采集到枝角类32种,隶属于7科14属。研究表明,网围内外枝角类种类组成相似,A区枝角类的年均生物密度和年均生物量均高于网围内各区,且与B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优势种主要为长额象鼻溞、角突网纹溞和裸腹溞属未定种。8月A区裸腹溞属未定种的生物密度显著高于B、D区,而网围内3区波...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曾甜甜  刘其根  孔优佳  陈立婧  
于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每月下旬对滆湖控藻网围内、外和清淤区3个区域轮虫的群落结构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淡水浮游生物调查方法,对轮虫种类组成、优势度、现存量和物种多样性及与水质特征参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经鉴定:轮虫共有51种,隶属于14科22属。主要优势种包括: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a)和长三肢轮虫(Filinia longiseta)等。典型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水温(t)、高锰酸盐指数(c...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永红  刘其根  孔优佳  陈立婧  
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对滆湖控藻网围内、外和工程示范区3个区域浮游植物进行了采样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58种,隶属7门80属。控藻网围内有11种优势种,网围外9种,工程示范区5种,网围内与网围外优势度最大的优势种均为不定微囊藻(Microcystis incerta),工程示范区优势度最大的为螺旋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e var.angustissiMa)。浮游植物现存量网围外>网围内>工程示范区。两两比较lsD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生物密度年均值在控藻网围内、外存在显著差异(P<0.05),控藻网围内、外与工程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小玉  张根芳  刘其根  鄢灵兰  李家乐  
以浙江金华汤溪威旺养殖基地的三角帆蚌养殖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围隔实验比较研究了单养鲢、鳙和三角帆蚌的池塘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和优势种(属)组成等的差异,以及养蚌池混养鲢鳙对水体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以及优势种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养蚌(10#)围隔的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高密度鲢(12#)围隔(P<0.05),其蓝藻数量及生物量显著高于高密度鲢(12#)和低密度鳙(13#)围隔(P<0.05),绿藻数量则显著低于低密度鲢单养(11#)围隔(P<0.05)。在鱼蚌混养的情况下,单养蚌(10#)围隔浮游植物平均数量显著高于鲢-蚌混养(15#,16#)和鳙-蚌混养(17#,18#)围隔(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龚世园  刘代林  陈敬德  胡新建  张延华  
研究了网湖鲢、鳙的生长特性,并以此为依据计算网湖鲢、鳙鱼种放养量,确定其合理捕捞规格。得出网湖14.85~16.5cm鲢鱼种放养量为66.16万尾或2.4504万kg,13.2cm鳙鱼种放养量为116.05万尾或2.7631万kg,鲢、鳙合理捕捞规格为0.5kg。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谢涵  蒋忠冠  夏治俊  郭婉昀  
为了发展渔业生产,人们将大量自然湖泊通过围网的方式投放鱼苗进行养殖。目前,这种养殖模式对鱼类群落的影响没有得到有效的评估。本研究于2016年在华阳河湖围网养殖区和非养殖区分别设置采样点对鱼类进行季度调查,探讨围网养殖对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围网养殖区共采集鱼类6目12科35属46种,非养殖区采集鱼类6目11科40属57种,其中以鲤形目种类最多,分别占养殖区和非养殖区鱼类总数的65.22%和63.16%。非养殖区的优势种为?和短颌鲚,而鲢、鳙是围网养殖区的优势种。与非养殖区相比,围网养殖区山溪河流性鱼类百分比从21.05%降低至15.22%。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解析养殖与季节对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发现围网养殖区的鱼类密度、物种数、优势度指数都显著低于非养殖区,而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非养殖区。通过SIMPER分析得出,造成养殖区和非养殖群落结构差异的重要贡献物种为短颌鲚、?、鲤、太湖短吻银鱼、鲫、鱵、鲢和鳙。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孔优佳  花少鹏  
研究了网围无公害培育一龄蟹种和成蟹养殖技术,检测了试验区水质、底泥和成蟹品质。结果表明,网围河蟹养殖达到无公害标准。投草型、种草型和轮牧型养殖方式分别适合15亩左右、50亩左右和100亩以上规模的网围养殖,平均亩产达41.34~52.09kg,平均亩效益为1780.77~1988.89元。无公害养殖技术提高了河蟹品质,对维护浅水草型湖泊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循环和河蟹产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丽丽  何光喜  胡忠军  史文  刘其根  陈来生  王金鹏  杨卫明  
为了解以鲢鳙占优势的千岛湖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以及与水温、溶解氧等环境因子的关系,采用方差分析、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对千岛湖河流区、过渡区、湖泊区3个地区的浮游动物种类、数量以及环境因子的月变化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07—2008年,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15种,其中原生动物16种、轮虫51种、枝角类23种、桡足类25种。浮游动物密度在春季(2007年:840.9/L,2008年:850.5/L)形成高峰;生物量在春季(2007年:1.89mg/L,2008年:0.837 mg/L)和秋季(2007年:1.63 mg/L,2008年:0.802 mg/L)形成双高峰;现存量从河流区至湖泊...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佳敏  高健  杨诚  焦一滢  廖明军  熊文  赵以军  
武山湖是紧邻长江的通江型富营养湖泊。为了解该湖在以鲢、鳙放养为主的情况下后生浮游动物结构特征,于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对其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开展了监测。结果表明,武山湖共采集浮游动物61种(属),其中轮虫24种,枝角类23种和桡足类14种;优势种共有13种,其中轮虫12种和桡足类1种。轮虫丰度全年有11个月占比超过70%,而桡足类和枝角类全年占比均较小。就生物量而言,轮虫全年有10个月占比超过80%,但桡足类生物量占比在实施冬季捕捞期间即12月、1月和2月占比分别为20.1%、79.2%和51.8%,明显比其他月份高,表明减少鲢、鳙能够减缓浮游动物被捕食压力。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温度、叶绿素a和pH是影响武山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武山湖后生浮游动物以小型轮虫为主,枝角类和桡足类数量少且仅为小型种类。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申德林  奚业文  孙德祥  董星宇  车家甫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洋  张玮  潘宏博  顾琬雯  郝瑞娟  熊春晖  王丽卿  
为研究滆湖轮虫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3年对该湖轮虫群落和相关环境因子按季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鉴定出轮虫23属55种,富营养化指示种44种。全年优势种为:矩形龟甲轮虫、螺形龟甲轮虫、广布多肢轮虫、长肢多肢轮虫、萼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长三肢轮虫和前节晶囊轮虫。轮虫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 820.0 ind./L和2.93 mg/L。季节上,秋季密度(3 555.0 ind./L)最高,春季生物量(6.31 mg/L)最高;空间上,南部密度(2 655.0 ind./L)最高,北部生物量(3.26 mg/L)最高。轮虫群落在季节上差异较大,而在空间上差异不明显。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总氮和COD_(Mn)是对滆湖轮虫群落结构变化起关键性作用的非生物因子。另外,通过轮虫优势种指示种和轮虫多样性指数等参数,得出2013年滆湖营养程度为富营养水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立婧  刘樵  彭自然  胡忠军  薛俊增  王武  
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对阳澄湖养蟹网围及湖区3组对照点中轮虫群落结构及部分水质特征参数进行调查,分析了轮虫群落结构与环境变量的关系,利用多种参数对其水质进行评价。经鉴定,共采集到轮虫83种,隶属于12科30属。研究表明,网围内3个采样点的年平均生物密度及生物量低于湖区3个采样点,生物密度与水温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不同月份受不同环境变量的影响,除4月份外,环境变量对生物密度的影响在采样点之间无差异。相似度分析表明,网围内及相邻湖区的轮虫优势种相似性高。水质分析表明,6个采样点均为富营养化、β-α中污染水体,东湖网围C1和中湖网围A12采样点程度稍轻,但6个采样点之间无显著性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崇璘璇  刘儒汗  尹丽平  苗雪梅  陈立婧  
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调查了阳澄湖网围养殖区及对应湖泊区域3组对照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多种参数对其水质进行评价。经鉴定,共采集到浮游植物8门116属275种,网围内主要优势种为不定微囊藻(Microcyst isincerta)、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和伪鱼腥藻属未定种(Pseudoanabaena sp.),网围外主要优势种为不定微囊藻、铜绿微囊藻、伪鱼腥藻属未定种及密集微囊藻(M. densa)。网围内浮游植物生物密度年均值[(3 143. 38±3 660. 84)×104个/L]及生物量[(3. 71±2. 31) mg/L]均低于网围外湖区对照点生物密度年均值[(3 830. 77±4 296. 56)×104个/L]及生物量[(5. 24±4. 10) mg/L]。冗余分析(RDA)表明,水温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与生物密度呈正相关关系。水质分析表明,网围内外水体均为富营养化中污染水平,且3组对照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 05)。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崔志辉  周小玉  张根芳  胡忠军  刘其根  鄢灵兰  李家乐  
2008年4月23日—9月21日通过围隔实验,研究了不同鲢鳙混养比例对三角帆蚌生长及水化学指标的影响。实验中鲢鳙混养比例设置了6个水平,分别为0/0(对照组),100/0,70/30,50/50,30/70和0/100。实验开始和结束时测量三角帆蚌湿重,壳长和壳宽。每个月上下旬测量围隔水化学指标包括NO3-N、NO2-N、NH3-N、TN、TP、PO4-P和COD。实验结果表明,鲢鳙混养比例100/0的围隔蚌壳长相对生长率显著低于混养比例0/0,50/50和0/100的围隔(P0.05)。从水质来看,混养比例30/7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其根  孙宇  赵良杰  吴杰洋  张真  胡忠军  
利用Biolog技术就滆湖原位围隔内鲢鳙放养密度和比例对水体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试验阶段后期不同围隔内水体微生物对碳源总量的利用相对于试验中期有较明显的变化。未放养鲢鳙的对照组(A0)在试验后期对于碳源总量的利用低于各实验组(A_1:鱼密度40 g/m3、鲢鳙比7∶3;A_2∶40 g/m3、3∶7、A_3∶80 g/m3、7∶3和A_4∶80 g/m3、3∶7)。试验中期和后期,利用比例较高的碳源类型均为聚合物。主成分分析表明,试验后期不同围隔水体微生物群落碳代谢方式具有显著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