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44)
- 2023(7569)
- 2022(6331)
- 2021(5707)
- 2020(4792)
- 2019(10440)
- 2018(9985)
- 2017(18774)
- 2016(10598)
- 2015(11108)
- 2014(10725)
- 2013(10522)
- 2012(9753)
- 2011(8667)
- 2010(8346)
- 2009(7513)
- 2008(7445)
- 2007(6383)
- 2006(5308)
- 2005(4519)
- 学科
- 济(36022)
- 经济(35976)
- 业(28762)
- 管理(27793)
- 企(22413)
- 企业(22413)
- 方法(18529)
- 数学(16697)
- 数学方法(16564)
- 学(12120)
- 财(11320)
- 农(10383)
- 中国(8944)
- 贸(8466)
- 贸易(8465)
- 易(8279)
- 业经(7773)
- 务(7603)
- 财务(7598)
- 财务管理(7587)
- 企业财务(7341)
- 农业(7286)
- 制(7091)
- 技术(7037)
- 银(6297)
- 银行(6249)
- 环境(5972)
- 融(5960)
- 金融(5959)
- 行(5880)
- 机构
- 大学(150580)
- 学院(149284)
- 济(56044)
- 研究(55654)
- 经济(54986)
- 管理(52133)
- 理学(46920)
- 理学院(46243)
- 管理学(45152)
- 管理学院(44912)
- 农(43856)
- 科学(41516)
- 中国(38429)
- 农业(35782)
- 业大(33512)
- 所(31300)
- 京(30360)
- 研究所(29593)
- 财(24661)
- 中心(24406)
- 农业大学(23666)
- 江(21251)
- 室(20739)
- 财经(20731)
- 省(19822)
- 院(19783)
- 实验(19622)
- 业(19523)
- 经(19179)
- 实验室(18915)
- 基金
- 项目(114827)
- 科学(88779)
- 基金(85938)
- 家(81372)
- 国家(80769)
- 研究(68804)
- 科学基金(66725)
- 自然(48627)
- 自然科(47610)
- 自然科学(47582)
- 自然科学基金(46798)
- 基金项目(46306)
- 省(45518)
- 社会(44499)
- 社会科(42310)
- 社会科学(42297)
- 划(39705)
- 资助(34437)
- 教育(30922)
- 计划(27044)
- 重点(26774)
- 创(24548)
- 科技(24324)
- 部(24257)
- 科研(23974)
- 发(23831)
- 业(23180)
- 创新(23144)
- 编号(23009)
- 农(20872)
共检索到198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孟璐 车金远 黄旭雄 罗土炎 鲍宝龙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是海水养殖过程中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当温度为25~35℃时,容易暴发流行性的弧菌病。利用OverlapPCR和同源基因重组技术,成功构建溶藻弧菌RseB基因敲除缺失株。结果显示:与野生溶藻弧菌相比,在生长速度上,RseB基因显示出与生长具有相关性,RseB基因缺失提高了溶藻弧菌的生长速度;RseB基因缺失造成溶藻弧菌溶血性下降37.5%。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RseB基因缺失菌株感染后凡纳滨对虾开始死亡时间推迟4 h, LT_(50)推迟20 h。攻毒后的第24小时,RseB基因缺失菌株在对虾中的定殖能力下降53.4%。受溶藻弧菌感染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严重受到侵染,肝小管的排列顺序紊乱,并且间隙变大、边界线也逐渐模糊,肝胰腺小管的管腔消失;肝细胞的排列开始不规则,有些肝细胞形状很明显地肿大,甚至整个细胞开始变性,被伊红染深,细胞核开始消失。相同时间点的病理切片显示,RseB基因敲除菌株感染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受损情况相对较轻。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志轩 王印庚 张正 王凯 蔡生力 包海岩 姚学良 张振
本研究对分离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及Vibrio sp.Ex25共4株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致病菌(编号分别为PV130903A、PV140731A、PV150526A和PV140821A)进行了杀灭作用实验,研究了聚六亚甲基胍(PHMG)、双氧水(H_2O_2)、聚维酮碘(PVPI)及二氧化氯(ClO_2)4种消毒剂对4株致病菌的杀灭浓度、杀灭时间及杀灭率的比较分析;同时追踪了PHMG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过程中对池塘水体弧菌的杀灭效果。结果显示,2μl/L的ClO_2作用1 h、1μl/L的PHMG或1μl/L的H_2O_2作用2 h、8μl/L的PVPI作用6 h可完全杀灭4种弧菌,PHMG和PVPI的杀菌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H_2O_2和ClO_2的杀菌率在达到峰值之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池塘养殖水体的弧菌杀灭实验中,浓度为0.5、1、2μl/L的PHMG可使养殖水体中的弧菌总量分别在第4天、第3天和第3天下降到最低值,分别为初始弧菌总数的79.14%、82.48%和87.30%;各浓度实验组弧菌总量达到最低值后逐步升高,直到第11天时上述各浓度实验组的弧菌总量仍然低于消毒前初始值的3.58%、5.53%和6.10%。综合比较分析,这4种消毒剂对致病性弧菌的杀菌能力强弱为:PHMG>H_2O_2>ClO_2>PVPI。结合消毒剂的杀菌浓度、杀菌效果、持续时间以及使用成本等几个方面考虑,认为PHMG具有高效、持久等优点,在水产养殖中将会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姜维 周家宇 王雨果 胡存洁 方秀 罗土炎 刘洋 鲍宝龙
为阐明毒力因子溶血素对鳗弧菌感染花鲈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实验以花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花鲈幼鱼分别注射5.0×10~5 CFU鳗弧菌野生株和缺失株△vah1-vah4-rtxA,评估了溶血相关基因缺失对花鲈的感染能力、花鲈各组织的病理变化情况以及免疫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花鲈感染野生株后的LD_(50)为2.103×10~5 CFU/mL,感染缺失株△vah1-vah4-rtxA后LD_(50)为1.837×10~6 CFU/mL,溶血相关基因缺失使鳗弧菌毒性降到原来的11.44%;鳗弧菌主要定植在花鲈的肠道和鳃中,溶血相关基因缺失降低鳗弧菌在花鲈体内的定植能力,同时降低对鳃和肠道的损伤程度;转录组分析表明vah1、vah4和rtxA缺失后,头肾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造血细胞谱系、抗原处理和呈递、细胞黏附分子、肠道免疫网络的IgA生产等免疫通路,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表达水平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溶血相关基因缺失降低了鳗弧菌感染花鲈的致病能力。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鳗弧菌的致病机制,并为开发花鲈抗弧菌免疫增强剂或减毒疫苗提供依据。
关键词:
花鲈 鳗弧菌 溶血素 细菌感染 免疫应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雪瑞 王权 陈永军 万莹 凌娇 王亚磊 蒋蔚
[目的]外膜蛋白Omp A是一个多功能蛋白,在很多革兰氏阴性菌的环境适应性和致病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副溶血弧菌Omp A的功能尚未见报道。本试验旨在研究omp A基因(VPA1186)对副溶血弧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副溶血弧菌SH112株的omp A基因缺失株和互补株,开展对该基因在细菌生长特性、生物被膜形成、运动性、血清杀菌、细胞黏附、细胞毒性,组织载量以及小鼠致病性等相关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的影响研究。[结果]omp A的缺失不影响副溶血弧菌的生长速度、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运动性。野生株和Δomp A的黏附和抗血清试验结果无显著差异。但Δomp A对Caco-2细胞的毒性作用显著低于野生株。小鼠染毒验结果显示,与感染野生株的小鼠相比,感染Δomp A的小鼠症状明显减轻,存活率更高,Δomp A在小鼠血液和肝脏中的带菌量显著低于野生株,而互补株的毒力恢复至野生株水平,表明omp A缺失能显著降低副溶血弧菌的毒力。[结论]omp A与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相关,为潜在的毒力因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东康 Rachit PENGLEE 车金远 易欣鑫 邱超达 鲍宝龙
嗜水气单胞菌是水环境常见的病原体,具有较强致病性。在本研究中,首次敲除了嗜水气单胞菌aguA基因,通过转录组分析发现aguA敲除后细菌的粘附、致病、胺代谢等生物过程下降。通过qRT-PCR进一步验证发现10个粘附基因、9个发病基因和8个胺代谢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此外,转录组水平分析结合qRT-PCR验证发现VI型分泌系统基因、II型分泌系统基因、鞭毛合成相关基因、菌毛合成相关基因、溶血基因、I型分泌系统基因、肠毒素基因、RTX基因等毒力基因的RNA表达水平也出现下调。对两株菌进行草金鱼的体内感染实验,与野生菌株(WT)相比,aguA敲除株(△aguA)感染草金鱼的致病力降低了7.47倍,且aguA敲除株生物膜形成能力降低了16.6%。以上结果显示aguA基因与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胡存洁 车金远 黄旭雄 罗土炎 鲍宝龙
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敲除鳗弧菌毒力基因vah1,成功构建vah1缺失鳗弧菌菌株Δvah1。Δvah1菌株溶血活性下降89.4%,生物膜形成能力下降16%。Δvah1菌株感染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半数致死量为(9.77±0.50)×10~5 cfu/mL,相比鳗弧菌野生菌株的半数致死量(3.16±0.80)×10~5 cfu/mL提高了2.09倍;相比鳗弧菌野生菌株,Δvah1菌株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的定殖能力明显下降,对肝胰腺细胞造成溶解和空泡化的破坏程度也相对较小,肝胰腺免疫相关基因CAT、SOD、PO、LZM和ACP的表达水平降低。这些研究结果表明,vah1缺失影响鳗弧菌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能力,Δvah1菌株为后续鳗弧菌减毒疫苗或抗鳗弧菌免疫增强剂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强 周俊芳 房文红 王元 李新苍 周帅
为了评价养殖水环境中毒死蜱对凡纳滨对虾生存的危害性,开展了毒死蜱胁迫下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对凡纳滨对虾致死实验,分析了毒死蜱胁迫下凡纳滨对虾鳃组织WSSV含量和肌肉组织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变化。通过急性毒性实验测定了毒死蜱对凡纳滨对虾的半致死浓度(LC50),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LC50值显著下降,存在着浓度-反应的正向关系,96 hLC50为0.758μg/L(0.521~0.987μg/L)。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毒死蜱胁迫实验浓度为0.2μg/L,此浓度下药浴4 d后对凡纳滨对虾注射WSSV,结果显示:毒死蜱胁迫下注射WSSV组的对虾死亡率(83.33%±4.7%)极显著高于乙醇-WSSV...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贾丹 史成银 黄倢 张庆利 万晓媛 许华 刘冉阳 王海波 郭程程 谢国驷
本研究从患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编号为20160303005-1,通过16S rRNA和分子伴侣蛋白groEL基因序列分析,并结合生理生化特征,将该细菌鉴定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其血清型为O1:KUT(K untypeable)。基因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携带可引起对虾AHPND的相关毒力蛋白基因pirA~(VP)和pirB~(VP),但不携带副溶血弧菌临床菌株毒力基因:耐热直接溶血毒素(Thenmostable direct hemolysin,tdh)和相对耐热直接溶血毒素(TDH-related hemolysin,trh)基因。菌株对凡纳滨对虾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浸泡感染的半数致死剂量(LD_(50))为7.96×10~3 CFU/ml。对虾急性感染后,6 h肝胰腺颜色变浅,肠胃变空;9 h肝胰腺呈浅白色,萎缩变小。9 h死亡数过半,24 h全部死亡。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感染后对虾肝胰腺小管崩塌,上皮细胞严重脱落,呈现出典型的AHPND病理症状。药敏实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头孢他啶等16种药物敏感,对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和头孢噻吩等5种药物表现为耐药。上述研究可为该病原的流行病学及药物防控研究提供基本数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罗词兴 黄旭雄 李桑 赵利斌 危立坤 陈春燕 刘林林 曾蓓蓓
分别给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注射生理盐水、3×106 CFU/mL(低浓度组)和9×106 CFU/mL(高浓度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菌液,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处理后凡纳滨对虾鳃组织中Toll受体、IMD和溶菌酶基因表达量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处理42 h内,注射生理盐水组对虾的Toll受体和IMD mRNA表达量无显著变化,溶菌酶mRNA表达量在注射36 h后显著升高。急性感染溶藻弧菌后,凡纳滨对虾鳃组织中Toll受体、IMD和溶菌酶mRNA的表达量峰值分别出现在感染后24、42和36 h;溶藻弧菌的感染剂量不影...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胡梦华 马立才 赵姝 刘旭 周俊芳 房文红
从发病的凡纳滨对虾中分离并经鉴定得到一株溶藻弧菌(命名为:V_A-76),通过对虾回感实验和药物敏感性实验分别对V_A-76菌株的耐药表型和致病能力进行了研究,并运用PCR方法检测了该菌的毒力相关基因、整合子和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对虾感染实验结果表明,溶藻弧菌V_A-76能够导致凡纳滨对虾发病死亡。经PCR检测发现,该菌携带8种毒力相关基因:tdh、tlh、tox S、CollAgenASe、flA A、omP W、ASP A和fuR。药敏结果显示,V_A-76对环丙沙星、氯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磺胺甲噁唑、复方新诺明和利福平7种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水平,且该菌包含1类整合子、4类超级整合子S...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明玉 冯博 张昭寰 徐马俊坤 刘伟奇 刘海泉 潘迎捷 赵勇
针对12株引起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的致病性副溶血弧菌,运用多位点测序技术,分析致病菌株的遗传特征。实验选择副溶血弧菌的7个管家基因dnaE、gyrB、recA、dtdS、pntA、pyrC及tnaA,对12株AHPND致病菌扩增测序。将核酸序列上传至PubMLST数据库进行比对后获得每株菌的序列型。收集其他地区AHPND致病性副溶血弧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数据,采用eBURSTV3及MEGA5.0软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广东分离的AHPND致病株属于一个新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蒙蒙 董宣 邱亮 万晓媛 谢国驷 黄倢
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是由致AHPND副溶血弧菌(AHPND-causing 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AHPND)携带的pVA1-like质粒所表达的PirA~(Vp)和PirB~(Vp)毒力蛋白对对虾肝胰腺的急性毒性所致。本研究用2.19×10~5 CFU/ml VpAHPND分离株20130629002S01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进行浸泡感染,于感染后2~9 d采集对虾的肝胰腺、鳃、肠道、肌肉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织中的pir AVp拷贝数。结果显示,感染后凡纳滨对虾各组织均能检测到pirA~(Vp),其中,肝胰腺在感染后第4天达到峰值,为8.71×10~4 copies/mg,而鳃、肌肉、肠道分别在第3、4、5天达到峰值,分别为9.08×10~3、2.59×10~4、5.76×10~4 copies/mg。早期感染鳃组织中先出现Vp_(AHPND)的富集,在高死亡发生期,Vp_(AHPND)数量在肝胰腺和肠道出现高峰,在死亡数量逐渐下降的后期,各组织的Vp_(AHPND)均快速下降,肠道、肝胰腺和肌肉中的Vp_(AHPND)水平趋于接近。对虾肝胰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同一时间有临床症状的病虾和濒死对虾相比,濒死对虾表现出更严重的AHPND病理特征,且二者的组织病理特征均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变得更为严重,但检测到的Vp_(AHPND)数量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在Vp_(AHPND)感染过程中,组织中的pirA~(Vp)基因数量不能代表对虾的发病程度,发病程度及组织病理严重的AHPND样品中Vp_(AHPND)的数量不一定处于高水平状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伟德 肖双燕 黎姗梅 黄德生 张振豪 钟昌艳 陈福彩 梁毅 梁静真 黄钧
【目的】检测广西沿海地区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的耐药性及部分相关耐药基因的携带状况,为凡纳滨对虾疾病防控以及副溶血弧菌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30株分离自广西钦州市、防城港市和北海市的副溶血弧菌对12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以PCR方法检测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nt(3")-I、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TEM在副溶血弧菌中的携带状况,通过SPSS软件进行菌株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30株副溶血弧菌对试验药物的敏感率以氟苯尼考最高(96. 7%),其次是链霉素(90. 0%);耐药率以磺胺二甲嘧啶和青霉素G最高(均为96. 7%)。优势耐药谱型是SDM/SMD/PG/AMP和SMD/PG/AMP。PCR检测结果,ant(3")-I、Sul1、tet(A)、TEM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6. 7%、43. 3%、0. 0%和13. 3%。受试菌株共包含ant(3")-I-Sul1+tet(A)-TEM-、ant(3")-I-Sul1-tet(A)-TEM-、ant(3")-I-Sul1-tet(A)-TEM+、ant(3")-I+Sul1-tet(A)-TEM-和ant(3")-I-Sul1+tet(A)-TEM+5种耐药基因型,其中优势耐药基因型是ant(3")-I-Sul1+tet(A)-TEM-和ant(3")-I-Sul1-tet(A)-TEM-,各占40. 0%。相关性分析结果,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四环素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表型与对应耐药基因之间均未发现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30株广西沿海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对氟苯尼考最敏感,对磺胺二甲嘧啶和青霉素G耐药性最强;受试菌株共包含5种耐药基因型,优势耐药基因型是ant(3")-I-Sul1+tet(A)-TEM-和ant(3")-I-Sul1-tet(A)-TEM-。菌株的4类抗生素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之间均未发现存在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副溶血弧菌 耐药性 耐药基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贺晓晨 韩书煜 黎姗梅 胡大胜 黄德生 吴伟锋 黄钧 梁静真 胡庭俊
【目的】检测广西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的耐药性和整合子—基因盒携带情况,为凡纳滨对虾副溶血弧菌病的防控及该菌耐药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副溶血弧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检测I、II和III型整合子及I型整合子可变区基因盒的携带情况,并分析菌株整合子—基因盒携带情况与耐药性的相关性。【结果】104株广西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对16种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其中,对氟苯尼考(FFC)的敏感性最高,敏感率达82.7%;对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磺胺二甲嘧啶(SM2)和复方磺胺嘧啶(SD)的耐药性较强,耐药率达93.3%~100.0%。在2013-2018年,广西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共有20种耐药谱,其中优势耐药谱为SD/SM2/SMM/SMD/SXT/RAD。PCR扩增结果表明,I型整合酶int1基因检出率为64.4%,sul1和qacEΔ1基因检出率分别为25.0%和27.9%。int1、sul1和qacEΔ1基因均为阳性的菌株检出率为22.1%。在int1、sul1和qacEΔ1基因均为阳性的菌株中,有6株检出携带基因盒,基因盒种类包括blaCTX-M-2-aadA1和blaVIM-60-aadA1-aacA。所有菌株均未检出II和III型整合酶基因。int1和qacEΔ1基因在广西北海市、钦州市和防城港市分离菌株中的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下同);头孢拉定(RAD)的耐药表型与blaCTX-M-2和blaVIM-60基因、新霉素(NEO)的耐药表型与aadA1和aacA基因、磺胺类的耐药表型与sul1基因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广西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对氟苯尼考的敏感性最高,可考虑将该抗菌药物作为广西凡纳滨对虾副溶血弧菌病防治的备选药物。副溶血弧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与int1基因间未检测到显著相关性、基因盒与相应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间相关性也不显著,但I型整合子的流行增加了广西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产生多重耐药的可能性,因此应加强对弧菌整合子—基因盒的监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伟 王雷 刘梅 蒋克勇 齐灿灿 杨广 王宝杰
为了研究致病性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对凡纳滨对虾(Litopanaeus vannamei)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始体重(2.20±0.24)g的健康凡纳滨对虾初270尾,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以0 CFU/m L和5×107 CFU/m L剂量的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对凡纳滨对虾进行浸浴攻毒实验。在实验第6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36小时取肝胰腺,进行抗氧化酶活性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测定。结果显示,感染副溶血弧菌后,实验组对虾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