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6)
2023(624)
2022(579)
2021(575)
2020(523)
2019(1113)
2018(1085)
2017(1528)
2016(1315)
2015(1391)
2014(1380)
2013(1425)
2012(1361)
2011(1337)
2010(1316)
2009(1210)
2008(1266)
2007(1150)
2006(907)
2005(821)
作者
(6454)
(5432)
(5382)
(5006)
(3644)
(2796)
(2468)
(2162)
(2056)
(2049)
(2012)
(1993)
(1859)
(1848)
(1836)
(1778)
(1665)
(1644)
(1611)
(1607)
(1598)
(1483)
(1399)
(1326)
(1318)
(1273)
(1271)
(1263)
(1245)
(1243)
学科
(3223)
(2260)
经济(2256)
(1867)
(1766)
管理(1758)
(1668)
企业(1668)
(1663)
生物(1523)
虫害(1518)
方法(1441)
病虫(1434)
病虫害(1434)
(1199)
防治(1164)
(1163)
水产(1155)
数学(1131)
数学方法(1119)
及其(1068)
(1002)
微生(1001)
微生物(1001)
(988)
生物学(923)
(881)
(862)
财务(862)
财务管理(862)
机构
学院(19210)
大学(19175)
(12194)
农业(10125)
科学(10100)
研究(9946)
业大(7630)
(7234)
研究所(6913)
(6526)
农业大学(6494)
实验(6411)
实验室(6257)
(5867)
重点(5856)
中国(5661)
(5245)
技术(4451)
生物(4295)
科学院(4292)
(4261)
中心(3939)
(3487)
(3319)
(3150)
工程(3133)
(3007)
科技(2958)
(2953)
管理(2884)
基金
项目(15634)
(11547)
国家(11472)
基金(10667)
科学(10597)
科学基金(8387)
自然(7763)
(7708)
自然科(7578)
自然科学(7566)
自然科学基金(7440)
(6541)
科技(6184)
计划(5951)
研究(5771)
基金项目(5707)
(4762)
资助(4591)
专项(4495)
(4145)
重点(4123)
农业(3869)
科研(3529)
技术(3508)
(3431)
(3363)
创新(3252)
教育(2658)
(2483)
大学(2261)
期刊
学报(12004)
(11574)
农业(7886)
大学(7543)
科学(7491)
学学(7490)
中国(4410)
业大(4384)
农业大学(4020)
(4009)
(2805)
中国农业(2683)
(2591)
经济(2591)
自然(2581)
研究(2533)
自然科(2523)
自然科学(2523)
农林(1983)
(1983)
林业(1950)
农业科学(1917)
科技(1751)
水产(1735)
科技大(1623)
科技大学(1623)
西南(1619)
农学(1584)
华北(1584)
(1575)
共检索到26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静  Liswaniso Gadafii  郭安南  阎永伟  张德民  裘琼芬  黄素文  戴海平  
哈维群弧菌是弧菌属的核心菌群,包括溶藻弧菌在内的6个种在表型和遗传型上均十分相似,要准确鉴定各种有一定难度。看家基因的研究及生化鉴定系统的出现为弧菌鉴定提供了多种方法,本文比较了16S rRNA基因、toxR基因和pyrH基因以及VITEK 2 COMPACT GN鉴定卡对溶藻弧菌相关分离株的分辨力。哈维群弧菌基因组内16S rRNA基因是多拷贝的,且拷贝间序列差异大于种间差异,不适用于种的鉴定。单拷贝基因toxR和pyrH序列种内差异均小于种间差异。基于toxR基因相似性比较可清楚地将18个疑似溶藻弧菌分离株和5个参比株归并到4个种;toxR基因系统发育学分析也显示,哈维群弧菌各种独立地聚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庞欢瑛  李岩  鲁义善  简纪常  吴灶和  
本研究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建立了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ZJ03培养至稳定期的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并对部分蛋白分子进行了肽质量指纹图谱分析鉴定。首先将溶藻弧菌接种于TSB培养基28℃培养24 h,利用裂解液裂解细菌,提取全菌可溶性蛋白,荧光染料标记,24 cm pH4 ~ 7的胶条进行等电聚焦,再用12.5%的胶进行SDS-PAGE。2-D胶经过分析,得到902±8个蛋白斑点,重复胶的匹配点数为866±28,匹配率为96%。从双向电泳图谱中选取68个高丰度蛋白质点进行肽质量指纹图谱鉴定,其中60个在NMPDR数据库中得到鉴定,另外8个在NCBI数据库中得到鉴定。鉴...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周丽  刘洪明  战文斌  宋微波  
分别用SDS、Sarkosyl及PMSF法分离制备鳗弧菌(Vibrioanguillarum)、溶藻胶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主要外膜蛋白(MOMP),通过SDS-PAGE分析比较2种弧菌主要外膜蛋白的组成结构。结果表明,SDS、Sarkosyl和PMSF法分离提取的鳗弧菌和溶藻胶弧菌外膜蛋白中,SDS PAGE电泳图谱不同,鳗弧菌外膜蛋白分子量为27~138kD;溶藻胶弧菌外膜蛋白分子量为27~104kD,其中,45kD、30kD和27kD外膜蛋白为鳗弧菌和溶藻胶弧菌所共有。经比较,Sarkosyl法对2种弧菌外膜蛋白的提取效果较好。对3种方法提取的2种弧菌的主要外膜蛋...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翰昌  
从养殖的患病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组织分离出1株病原菌CQWL002,革兰氏阴性,短杆状,菌落半透明。经回归感染试验,证明该菌为鲢的病原菌。用API系统结合常规生理生化实验对该菌进行初步鉴定。为了进一步确定该菌的分类学地位,测定了其16SrDNA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的同源性,构建其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菌株与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的亲缘关系最近。综合上述几种方法的鉴定结果,最后鉴定株菌CQWL002为河流弧菌。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胡梦华  马立才  赵姝  刘旭  周俊芳  房文红  
从发病的凡纳滨对虾中分离并经鉴定得到一株溶藻弧菌(命名为:V_A-76),通过对虾回感实验和药物敏感性实验分别对V_A-76菌株的耐药表型和致病能力进行了研究,并运用PCR方法检测了该菌的毒力相关基因、整合子和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对虾感染实验结果表明,溶藻弧菌V_A-76能够导致凡纳滨对虾发病死亡。经PCR检测发现,该菌携带8种毒力相关基因:tdh、tlh、tox S、CollAgenASe、flA A、omP W、ASP A和fuR。药敏结果显示,V_A-76对环丙沙星、氯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磺胺甲噁唑、复方新诺明和利福平7种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水平,且该菌包含1类整合子、4类超级整合子S...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林桂  周俊芳  李新苍  李丽  房文红  姚小娟  李国烈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海水养殖中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具有发生率高和流行面广等特点。本文从患红体病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内分离得到一株细菌HNBX-1,经生化实验结合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基因鉴定为副溶血弧菌。毒性实验表明,弧菌HNBX-1对凡纳滨对虾的毒性极强,感染24 h时的LD50为3.5×104cfu·mL-1;对其重要毒力基因———耐热溶血毒素基因(TDH)、耐热溶血毒素相关基因(TRH)和Ⅲ型分泌系统(T3SS1和T3SS2)的分析结果显示,HNBX-1中的TD...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丽  李林桂  周俊芳  王元  房文红  
从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养殖池水中分离纯化到一株能裂解细菌的细菌AS212菌株,对其进行了形态观测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构建了系统进化树,测定了其对不同来源菌株的裂解谱,分析了其对水体中细菌的裂解能力。结果表明,AS212菌株呈短杆状,端生单根鞭毛,直径0.6~0.7μm、长度1.0~1.2μm;该菌株不仅能裂解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弧菌等革兰氏阴性菌,还能裂解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香平  毛芝娟  胡大雁  陈昌福  
从2007年3月至6月,在宁波市5个不同的农贸市场共采集贝类样品360份,分离菌株71株,其中5株代表菌株革兰氏染色阴性、弧状、具极生单鞭毛,利用葡萄糖、甘露醇产酸,不利用乳糖、蔗糖,精氨酸双水解酶阴性,VP试验为阴性,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为阳性,靛基质、甲基红试验阳性,不产生H2S,初步判断为副溶血弧菌;进一步进行了基于16S rRNA和toxR序列的PCR检测,序列测定结果验证了该5株细菌确实为副溶血弧菌。以16S rRNA序列为基础,分析了分离株与相关细菌菌株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发育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菊  韦坤逢  李灿灿  王丽  徐刚  黄剑  
【目的】为蓝藻水华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小麦中分离到1株内生细菌ZB1为研究对象,通过混菌法、平板溶藻法及液体溶藻法,考察了该菌株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活性。【结果】经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 DNA同源性序列分析,鉴定菌株ZB1为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菌株ZB1对铜绿微囊藻具有强烈的溶藻作用,且溶藻活性随菌液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菌株ZB1的发酵原菌液、无菌上清液和高温处理液对铜绿微囊藻均具有溶藻作用,但菌体重悬液无溶藻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建峰  苗天瑶  张嘉旭  张洁婧  姜云  陈光  
【目的】对从长春市农安县西盐碱地土壤样品中筛选出的溶磷能力强的菌株进行溶磷特性研究,为盐碱地改良提供菌种资源。【方法】以160份采自长春市农安县西的盐碱土为样品,利用NBRIP培养基对菌株进行筛选,对筛选出的菌种P1通过形态学特征、培养特征和ITS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分析该菌株溶解磷酸钙、磷酸铝和磷酸铁的能力,通过L25(54)正交试验,以溶磷量为考察指标,碳源、氮源、pH和磷酸钙为考察因素,分析该菌株培养的最优条件,最后分析了该菌株利用硝酸盐的能力。【结果】从160份供试土壤中分离出307株溶磷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乔欢  徐旭凌  费文斌  黄杰  陈海  胡怿林  丛郁  
为分离获得AHPND致病型副溶血性弧菌烈性噬菌体,并鉴定及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以AHPND致病型副溶血性弧菌为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别从中国福建及墨西哥海水样本中对其噬菌体进行分离;通过噬菌斑形态、限制性内切酶、全基因组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及透射电镜观察对所获噬菌体进行分类鉴定;同时对供试噬菌体裂解谱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包括最佳感染复数(MOI)、pH稳定性、热稳定性、过氧乙酸稳定性及不同储存温度下的存活稳定性等。结果显示,本研究分离获得3株AHPND致病型副溶血性弧菌烈性噬菌体P46、P48及VP7,3株噬菌体的噬菌斑均呈透亮圆形,P46噬菌斑直径4~5 mm,P48与VP7噬菌斑直径5~6 mm。3株噬菌体核酸均为双链DNA,电镜下观察其头部均呈二十面立体结构,直径约60 nm,尾部宽约8 nm,长约18~20 nm,属于短尾噬菌体科。3株供试噬菌体对AHPND型副溶血性弧菌裂解率达91.5%,对非AHPND型副溶血性弧菌裂解率为92.3%,且无法识别除副溶血性弧菌外其他种属的细菌;噬菌体P46、P48及VP7感染AHPND致病型副溶血性弧菌的最佳MOI分别为0.001、0.1及0.001;P46与VP7最适pH为6~8,P48最适pH为6~9;3株噬菌体对60°C的温度耐受力较强,在4°C条件下存放50周后仍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对通用杀菌浓度的过氧乙酸具有一定耐受性。将噬菌体P46、P48及VP7保守蛋白序列在NCBI数据库中比对后发现,3株供试噬菌体与其他噬菌体同源性较低,因此,噬菌体P48与P46及VP7很可能为3株新发现的短尾科噬菌体,这是中国首次报道AHPND致病型副溶血性弧菌短尾科噬菌体。本研究丰富了AHPND致病型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的菌种资源,并为其应用于噬菌体生物防治制剂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欢欢  王秀华  李晨  黄倢  
从对虾养殖池中分离出1株编号为2013082515(简称菌株15)的菌株,以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为指示菌,分析了菌株15对指示菌的抑菌效果及最低抑菌浓度,同时,分析了菌株15对其他7株弧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菌株15对3株指示菌均具有抑菌效果,对鳗弧菌、哈维氏弧菌及副溶血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50×10~4、2.50×10~5、2.50×10~5 cFu/ml;对其他弧菌也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采用注射及浸泡感染方法分析了菌株15对对虾的生物安全性,结果显示...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刘淇  李海燕  王群  刘萍  戴芳钰  李健  
从山东潍坊池塘养殖的患有牙膏病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PX25),经回接感染证实为该病的病原菌。经生理生化试验及形态结构观察显示,该菌株革兰氏阴性,短杆状,直或稍弯曲,两端钝圆;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后进行染色具有周生侧毛,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后进行鞭毛染色具一极生单鞭毛;悬滴法观察PX25菌株具有很强的运动性。对其16S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溶藻弧菌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达99.35%。综合菌体在形态、生理生化、API20NE与API20E自动鉴定结果、16S rRNA同源性等方面的特性,确认PX25...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娅楠  王婧婷  陈萌  耿绪云  袁增智  孙金生  
黏附因子在病原菌的致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鉴定新的黏附因子是了解病原菌致病机制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中首次发现游离肝素能够竞争性抑制副溶血弧菌与Hela细胞的黏附,表明细胞外基质中的肝素可能是细菌重要的细胞表面黏附受体。进一步利用肝素亲和层析技术垂钓到6种副溶血弧菌的外膜蛋白,并通过基因克隆和原核表达技术成功获得重组的外膜蛋白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组蛋白IMPDH、EF-Tu和Opp A可黏附Hela细胞,并可以显著抑制副溶血弧菌与Hela细胞的黏附,说明这3种蛋白可能是其重要的潜在黏附因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单洪伟  高磊  马甡  魏大鹏  张家松  
在不同C:N(5、10、15、20)条件下研究了一株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Z5对单一氮源(有机氮源、NH4-N、NO2-N)及混合氮源(有机氮源与NH4-N、有机氮源与NO2-N、NH4-N与NO2-N)的吸收利用特性及蛋白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亚硝酸还原酶(NiR)等3种氮代谢相关酶的活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溶藻弧菌Z5对有机氮与无机氮的吸收均受到环境中碳含量的影响,在C:N=20时,对NH4-N和NO2-N的吸收率分别是C:N=5时吸收率的3.39倍和2.25倍。在C:N=15和C:N=20的水平下,溶藻弧菌Z5对NH4-N和NO2-N的吸收均没有显著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