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70)
- 2023(5188)
- 2022(4287)
- 2021(3776)
- 2020(3136)
- 2019(6777)
- 2018(6394)
- 2017(11735)
- 2016(6556)
- 2015(6859)
- 2014(6379)
- 2013(6223)
- 2012(5621)
- 2011(4966)
- 2010(4649)
- 2009(4246)
- 2008(4050)
- 2007(3370)
- 2006(2755)
- 2005(2204)
- 学科
- 济(22710)
- 经济(22681)
- 业(18068)
- 管理(18055)
- 企(13712)
- 企业(13712)
- 方法(11478)
- 数学(10521)
- 数学方法(10467)
- 学(7466)
- 农(7198)
- 财(6568)
- 贸(6379)
- 贸易(6379)
- 易(6243)
- 中国(5556)
- 业经(5441)
- 农业(5117)
- 技术(4513)
- 环境(4438)
- 务(4201)
- 财务(4200)
- 财务管理(4196)
- 企业财务(3995)
- 产业(3767)
- 制(3736)
- 划(3519)
- 出(3385)
- 地方(3379)
- 银(3340)
- 机构
- 大学(93550)
- 学院(92942)
- 济(35874)
- 经济(35364)
- 管理(34080)
- 研究(33641)
- 理学(31112)
- 理学院(30720)
- 管理学(30062)
- 管理学院(29930)
- 农(28698)
- 科学(25641)
- 农业(23500)
- 中国(23081)
- 业大(22445)
- 所(18611)
- 京(18552)
- 研究所(17781)
- 农业大学(16040)
- 中心(14786)
- 财(14024)
- 室(12863)
- 江(12634)
- 实验(12402)
- 业(12295)
- 财经(12118)
- 院(11927)
- 实验室(11905)
- 省(11826)
- 重点(11336)
- 基金
- 项目(74081)
- 科学(56974)
- 基金(55209)
- 家(52727)
- 国家(52319)
- 研究(43721)
- 科学基金(43195)
- 自然(31436)
- 自然科(30755)
- 自然科学(30740)
- 自然科学基金(30230)
- 基金项目(30054)
- 省(29282)
- 社会(28936)
- 社会科(27526)
- 社会科学(27518)
- 划(25670)
- 资助(21435)
- 教育(19259)
- 计划(17687)
- 重点(17228)
- 科技(16150)
- 创(16020)
- 发(15570)
- 科研(15523)
- 部(15457)
- 业(15384)
- 创新(15070)
- 编号(14548)
- 农(13981)
共检索到1181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志刚 王明学 吕敢堂 李大鹏 周友森
本试验研究了溴氰菊酯对草鱼鱼种的急性毒性效应以及溴氰菊酯对草鱼鱼种脑AchE及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对规格Ⅰ(平均体重8.21g)、规格Ⅱ(平均体重66.6g)草鱼鱼种96h半数致死浓度(96hLC50)分别为2.16μg/L、4.26μg/L,95%置信区间分别为1.93~2.42μg/L、3.82~4.75μg/L,离体条件下对草鱼种脑Mg2+-ATP酶活性抑制显著,呈一定的浓度-效应关系,回归方程y=5.89+0.32x(r=0.92);对离体、活体脑AchE、离体脑Na+K+-ATP酶活性无显著影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明学 周志刚 张财兵
本文研究了溴氰菊酯对草鱼种脑AChE活性的抑制情况。试验表明,草鱼种脑的AChE活性为282±016单位,在离体情况下溴氰菊酯对草鱼种脑的AChE活性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溴氰菊酯,乙酰胆碱酯酶,草鱼,鱼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谢文平 朱新平 陈昆慈 郑光明 潘德博 王少冰
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实验材料,采用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氯氰菊酯对草鱼肝、鳃、肾组织Na+/K+-ATP酶活性及超显微结构的影响。将草鱼分别浸泡于氯氰菊酯(质量浓度0μg·L-1、1μg·L-1、3μg·L-1、5μg·L-1)溶液中,结果显示,鳃组织Na+/K+-ATP酶活性呈波动性变化;肝、肾组织Na+/K+-ATP酶活性呈抑制效应,肝组织高浓度处理组在72h时出现显著差异(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皇甫加清 张耀光 周传江 金丽 黄林 蒲德永
通过氯氰菊酯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9.30±0.48)g的急性毒性实验及对鳃、肝、肾、脾的组织学研究,探讨了随着氯氰菊酯浓度的增加以及暴露时间的延长草鱼组织结构损伤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氯氰菊酯对草鱼种的48 h-LC50和96 h-LC50分别为55.21μg/L和25.00μg/L。其组织病理学损伤表现为鳃小片萎缩、卷曲、坏死、脱落和融合,上皮细胞增生、空泡化,上皮组织变厚;肝细胞肥大,空泡化,结构不清晰,细胞核固缩,肝组织局部坏死;肾小管退化变性,上皮细胞核肥大,肾小球萎缩,肾间组织充血;脾脏中红细胞肥大,黑色素巨噬细胞集聚,有吞噬红细胞现象。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鹏飞 王荫长 尤子平
在马尾松毛虫越冬后活动期和第一代五龄幼虫血淋巴中,酯酶活性日变化动态均呈“∽”形曲线,与血糖、血酯含量的日变化之间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用溴氰菊酯处理以后,敏感品系中酯酶活性在击倒期下降,至兴奋期回升,痉挛期又大幅度下降,恢复或濒死时又进一步回升,低剂量(LD_5)处理的变幅很大,高剂量(LD_(95))的变幅较小。耐药品系的酯酶活性在击倒期明显下降,以后逐步回升,变幅小于敏感品系。低剂量处理后,敏感品系酯酶与血酯之间出现正相关的变化,而耐药品系的酯酶不仅与血酯之间出现正相关,而且与血糖之间出现负相关,说明两品系中毒以后的代谢及其调控机制是不同的。另外,两品系在低剂量处理后恢复期及高剂量处理后...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酯酶 溴氰菊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秀荣 罗宇良 曾令兵 闫海燕
通过设计1.2、6.0、12.0μg/L 3个氰戊菊酯质量浓度组,1个空白对照组,1个恩诺沙星阳性对照组,进行氰戊菊酯对草鱼肝微粒体CYP3A活性影响及草鱼CYP3A活性的组织分布研究。结果表明:CYP3A存在于肝脏、鳃、肾脏、脾、肠、脑组织中,其中肝脏中活性最高;氰戊菊酯能显著抑制CYP3A的活性,随暴露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增强,但抑制趋势减弱,3 d内趋势最强,各试验浓度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建议临床用药,尤其是联合用药、多次用药时要充分考虑氰戊菊酯对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关键词:
草鱼 CYP3A活性 氰戊菊酯 药物代谢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立红 肖波 王晓洁 侯月利 王佳 孙静
以草鱼肝脏为材料提取一种酸性磷酸酯酶(ACPase,EC.3.1.3.2),进一步用(NH4)2SO4沉淀分离,Sephadex G-200柱纯化,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纯度鉴定呈现单一酶蛋白带,该酶紫外吸收峰为240nm和280nm,等电点为4.8,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46.1。该酶水解对硝基苯磷酸二钠(pNPP)的最适pH值为4.4,最适温度为45℃,并有热激活现象,热激活温度为60℃。耐热实验表明,该酶在最适温度下耐热时间为33min,最适温度下20min时表现出最大活性。在60℃下耐热时间为25min,15min时表现最大活性。酶促反应初速度为0.0475μmol/min,最大反应速度...
关键词:
草鱼 酸性磷酸酯酶 金属离子 活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明学 刘福军 翟良安
试验表明,草鱼种在灭虫精处理后,血液胆碱酯酶(ChE)活力降低,并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其峰值出现时间相应提前。在0.1~0.8mg/L,血液ChE活力出现了较快的恢复,在1.0mg/L以上时,血液ChE活力恢复很缓慢,从试验结果可知血液ChE活力变化是环境毒理研究中一个较为理想的监测指标
关键词:
灭虫精 草鱼种 血液胆碱酯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春龙 龚国玑 谭福杰
选用2个对溴氰菊酯抗药性不同的粘虫种群,用125Ⅰ放射免疫法测定三龄幼虫头部环核苷酸水平,发现cAMP和cGMP的含量(按粘虫mg头重计)在不同发育阶段呈平坡式下降,抗性和感性种群之间的差异在于:前者cAMP水平较高,后者cGMP水平较高。溴氰菊酯处理后,感性种群cAMP和cGMP在0.5和8h分别出现两次峰值;而抗性种群仅出现一次,其峰位也远低于感性种群。抗性种群的多功能氧化酶(MFO)和酯酶的活性高于感性种群。初步认为,两种群环核苷酸变化的差异和抗性密切相关,解毒酶系活性增强是抗性机制之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广智 徐军 方展强 唐玫
采用控制分配气量的方法,定量地研究了臭氧暴露对草鱼鱼种鳃、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鳃、肝、肾组织Na~+ -K~+ -ATPase活性的影响,并且研究臭氧分解生成的氧气对草鱼相应组织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0.14mg·L~(-1))臭氧处理,短时间内(6h)鳃和肝组织的SOD活性提高显著(P<0.01),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明显下降(P
关键词:
草鱼 臭氧 超氧化物歧化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贤进 陈永明 孙以文 王荫长
采用滤纸药膜残留法测定了甲胺磷和溴氰菊酯联合应用对玉米螟三龄幼虫的触杀活性。LC50和LC90剂量水平的活性联合作用分析均显示,该组合具显著联合增效作用。蜚蠊中枢神经自发性复合突触后电位(sEPSPs)记录结果表明,这两种药物联合处理后突触电位排放显著增强,说明这两种药物神经毒理的协同效应可能是生物活性增效的重要机制之一。
关键词:
甲胺磷 溴氰菊酯 生物活性 作用机制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谭娟 尚蕾 肖雅元
用急性染毒法研究6种浓度(0、0.4、0.6、0.8、1.0、1.5μg/L)的甲氰菊酯对(34.89±9.99)g的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分别处理6、12、24、48、96 h后,其组织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胱甘肽(GSH)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AChE活性在同一时间内不同浓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同一浓度不同时间点有极显著差异(P0.05),表明在低浓度范围内,甲氰菊酯对尼罗罗非鱼肝脏GPT活性影响很小。GSH活性在各浓度间和不同浸毒时间间均有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焕奇 王洪斌
试验旨在观察赛啦唑对大鼠不同脑区突触体Ca2+-ATP酶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在全麻分子机理中的作用。Wistar大白鼠84只,随机取12只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其余随机均分为低剂量赛啦唑用药组(ip赛啦唑80 mg/kg)和高剂量赛啦唑用药组(ip赛啦唑100 mg/kg),每个剂量组又分为麻醉期、翻正反射恢复期和苏醒期三个亚组(各12只)。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了大鼠大脑皮质、小脑、海马和脑干突触体,比色法测定了不同脑区突触体Ca2+-ATP酶活性。结果表明:赛啦唑明显地抑制大鼠大脑皮质、小脑、海马和脑干突触体Ca2+-ATP酶的活性,并且其抑制作用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增强趋势,这种变化趋势与大鼠...
关键词:
赛啦唑 Ca2+-ATP酶 麻醉作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高攀 蒋明 文华 赵宇江 吴凡 刘伟
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等比例混合油为脂肪源,共配制4个蛋白水平(20%、25%、30%、35%),每一蛋白水平设4个脂肪水平(4.5%、8%、11.5%、15%),共16组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在水温23~29℃下,连续投喂初始体重为(16.84±0.28)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10周,研究不同蛋白能量比饲料对草鱼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肠道蛋白酶的活性随着饲料蛋白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蛋白水平在35%时,高脂肪抑制了蛋白酶活性,肝胰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英娟 蔡万伦 杨长举 薛东 杨海生
选用石菖蒲4种溶剂提取物与化学防护剂2.5%溴氰菊酯乳油按有效成分的不同比例进行混配,测定各混配剂对玉米象成虫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4种提取物与溴氰菊酯混配均有增效作用,最佳配比分别为无水乙醇提取物∶溴氰菊酯=300∶1,丙酮提取物∶溴氰菊酯=150∶1,乙酸乙酯提取物∶溴氰菊酯=300∶1,石油醚提取物∶溴氰菊酯=150∶1;对玉米象的共毒系数分别为771.24、900.17、398.39和541.48。
关键词:
石菖蒲 溴氰菊酯 混配剂 共毒系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