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05)
- 2023(10955)
- 2022(9582)
- 2021(8961)
- 2020(7419)
- 2019(17239)
- 2018(17478)
- 2017(33360)
- 2016(18530)
- 2015(20958)
- 2014(21226)
- 2013(20731)
- 2012(18901)
- 2011(16978)
- 2010(16783)
- 2009(15234)
- 2008(14545)
- 2007(12567)
- 2006(10873)
- 2005(9285)
- 学科
- 济(68460)
- 经济(68370)
- 管理(52336)
- 业(47237)
- 企(39652)
- 企业(39652)
- 方法(31932)
- 数学(27358)
- 数学方法(27007)
- 农(18633)
- 中国(18015)
- 学(17525)
- 财(17278)
- 业经(15586)
- 地方(14343)
- 制(13504)
- 理论(13257)
- 农业(12307)
- 和(11887)
- 贸(11376)
- 贸易(11372)
- 易(11006)
- 技术(10958)
- 教育(10938)
- 环境(10837)
- 务(10668)
- 银(10633)
- 财务(10598)
- 银行(10589)
- 融(10583)
- 机构
- 大学(257624)
- 学院(255987)
- 管理(102069)
- 济(93557)
- 经济(91279)
- 理学(88721)
- 理学院(87701)
- 管理学(86075)
- 管理学院(85621)
- 研究(84840)
- 中国(61641)
- 京(55534)
- 科学(55476)
- 农(43588)
- 所(42882)
- 财(42824)
- 业大(40992)
- 研究所(39331)
- 中心(38155)
- 江(36906)
- 北京(34857)
- 财经(34625)
- 范(34572)
- 农业(34341)
- 师范(34171)
- 经(31465)
- 院(31373)
- 州(30068)
- 技术(28993)
- 师范大学(27551)
- 基金
- 项目(181286)
- 科学(140833)
- 研究(132200)
- 基金(129429)
- 家(113365)
- 国家(112383)
- 科学基金(95633)
- 社会(80023)
- 社会科(75556)
- 社会科学(75535)
- 省(71698)
- 基金项目(69289)
- 自然(63538)
- 自然科(62000)
- 自然科学(61985)
- 自然科学基金(60826)
- 教育(60603)
- 划(60430)
- 编号(54986)
- 资助(53213)
- 成果(45048)
- 重点(40153)
- 部(39065)
- 课题(38021)
- 发(37844)
- 创(37462)
- 科研(34836)
- 创新(34833)
- 项目编号(34035)
- 大学(33439)
- 期刊
- 济(102072)
- 经济(102072)
- 研究(73283)
- 中国(48229)
- 学报(44763)
- 农(39579)
- 科学(39408)
- 管理(36781)
- 大学(33132)
- 教育(32102)
- 财(31454)
- 学学(31146)
- 农业(27791)
- 技术(22230)
- 融(19376)
- 金融(19376)
- 业经(17504)
- 财经(16068)
- 经济研究(15623)
- 图书(15415)
- 业(13624)
- 经(13502)
- 科技(13393)
- 理论(13265)
- 问题(13151)
- 版(12492)
- 实践(12442)
- 践(12442)
- 业大(11813)
- 技术经济(11486)
共检索到366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春娟 刘永涛 艾晓辉 杨秋红 宋雅琪 胥宁
【目的】对溴氰菊酯(DM)在团头鲂体内的富集及消除规律进行研究,为水环境中污染物残留及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18±0.5)℃水温下,以团头鲂为研究对象,经5μg/L DM药浴后,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不同时间DM在血浆、肝脏、肌肉、皮肤、鳃、胆组织中的药物残留,采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对DM在血浆中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拟合,构建DM在各组织中的消除曲线方程。【结果】DM在血浆中的峰值浓度(Cmax)为75.96μg/L,达峰时间(Tmax)为7.05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
关键词:
溴氰菊酯 团头鲂 富集 消除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沈美芳 周璇 宋红波 吴光红 杭苏琴
在(20±2)℃的水温条件下,将异育银鲫(Carassais auratus gibebio)分别浸浴于0.2 mg/L、0.5 mg/L浓度(理论浓度)的敌百虫水溶液进行7 d富集试验,第8天起隔天换清水进行消除试验,研究了敌百虫在异育银鲫体内的富集与消除规律。结果显示:鳃组织中敌百虫富集浓度最高,且给药后2 h时就接近水体中药物浓度,7 d内一直保持在相对较平稳的浓度水平;肝胰脏、肌肉组织中敌百虫浓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肝胰脏组织富集浓度略高于肌肉组织。消除试验1 d后鳃组织中敌百虫浓度迅速下降,消除了91.4%,以后消除速度趋缓,至第5~7天未检出敌百虫;肝胰脏、肌肉组织中敌百虫浓度随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英江 田秀慧 任传博 于召强 宫向红 刘慧慧 刘义豪 刘云 张秀珍 张利民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了氨基脲在栉孔扇贝闭壳肌、外套膜与鳃、消化盲囊不同组织中生物富集和消除规律的研究。在所研究的3个组织中,随海水中氨基脲浓度的增加,蓄积量逐渐增加。消化盲囊富集最高值最大,富集能力最强,而且表现出最快的平均消除速度。栉孔扇贝各组织对氨基脲的富集作用:消化盲囊>外套膜和鳃>闭壳肌;且各组织中氨基脲含量与曝污浓度呈正相关。氨基脲主要富集在栉孔扇贝的消化盲囊及外套膜和鳃中,闭壳肌中含量较少。栉孔扇贝各组织对氨基脲的消除作用:闭壳肌>外套膜和鳃>消化盲囊,但在高浓度条件下,闭壳肌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净化,氨基脲含量才能降低至0.50μg/kg以下。采用DAS 2.0药物代...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胥宁 刘永涛 艾晓辉 赵凤 杨秋红 吕思阳
为了确定甲苯咪唑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体内主要代谢产物,实验用1 mg/L甲苯咪唑水溶液浸泡团头鲂,分别在浸泡后1、2、4、8、12和24 h,分别采集肝脏、肌肉、胆汁和血液,采用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HPLC-MS-MS)定量和标准品比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甲苯咪唑(MBZ)在团头鲂体内所占的比例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羟基甲苯咪唑(MBZ-OH)和氨基甲苯咪唑(MBZ-NH4)逐渐升高。MBZ-OH和MBZ-NH4百分比都占到总残留的10%以上,二者为主要代谢产物,应作为残留检测的主要监控目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胥宁 郑全辉 刘永涛 周顺 杨移斌 董靖 杨秋红 艾晓辉
为研究甲苯咪唑(mebendazole,MBZ)在团头鲂体内的分布和排泄规律,将MBZ以20 mg/kg单次灌服给药,在给药后的第0.25、0.5、1、2、3、4、5、6、7和8天进行水样采集,经固相萃取法提取净化后,采用液质联用仪(LC-MS/MS)测定水样中MBZ及其代谢物羟基甲苯咪唑、氨基甲苯咪唑的浓度。于第8天水样采完后,处死试验鱼,采集血液和肝、肾、鳃、肌肉等组织并称质量,用QuEChERS法进行提取净化,LC-MS/MS检测各组织中MBZ及其代谢物的浓度,并计算出各组织中的回收量。结果显示,MBZ及代谢物在心、肝、脾、鳃、肾、肠等组织中回收的量可达3 332.26~5 345.52μg,占总给药量的13.74%~23.74%。其中,在肠中的回收量最高,可达1 248.29~2 892.77μg,占总给药量的5.18%~12.85%。剩余组织中的回收量为987.22~1 907.19μg,占总给药量的5.19%~11.40%。水中的回收量为1 561.95~4 623.15μg,占总给药量的6.44%~21.88%。总的回收量为6 295.50~10 983.41μg,总回收率为42.64%。以上结果显示,MBZ口服之后,主要分布在肠、肝和剩余组织,但是总回收率偏低。表明甲苯咪唑在团头鲂体内吸收较差,代谢路径主要通过粪尿进行排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江迪 吴志明 吴宁鹏 彭丽 张春杰 李孟
【目的】研究三氮脒在羊体内的消除规律,为保障动物源食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配制质量浓度为0.05,0.1,0.2,0.5,1,2和5μg/mL的三氮脒标准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建立三氮脒标准曲线。采集空白羊肌肉、肝脏、肾脏的组织样品,进行三氮脒加标试验,测定批内平均回收率和批内、批间相对标准偏差,建立羊组织中三氮脒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选取35只健康湖羊,逐只按5 mg/kg的剂量颈部肌内注射三氮脒3次,每次间隔24 h,在最后一次给药后0.25(6 h),1,3,7,14,21,28 d,分别采集肌肉、肝脏、肾脏和注射部位等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织中三氮脒的残留量,并用WinNonlin5.2.1软件计算药物消除动力学参数。【结果】在质量浓度为0.05~5μg/mL时,三氮脒质量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 5;三氮脒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羊肌肉的检测限为50μg/kg,定量限为100μg/kg;对羊肝脏、肾脏的检测限为200μg/kg,定量限为500μg/kg;批内平均回收率为83.1%~94.8%,批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6%~6.2%,批间相对标准偏差为3.0%~4.9%。在给药后6 h,供试湖羊肌肉、肝脏、肾脏和注射部位三氮脒残留量达到最高值,随后在各个检测时点各组织残留量均呈下降趋势;在给药后21 d,肌肉组织中未检出三氮脒残留,肾脏组织和注射部位(定量限同肌肉)中三氮脒的平均残留量降至定量限以下,肝脏中三氮脒的平均残留量也明显降低;给药后28 d,羊各组织均未检出三氮脒残留。三氮脒在羊肌肉、注射部位、肾脏和肝脏组织中的消除半衰期(T_(1/2β))分别为104.21,99.55,102.66和149.42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13.20,349.33,3 658.62和3 370.83 (h·μg)/g,消除速率(β)分别为0.006 6,0.007 0,0.006 7和0.004 6 h~(-1),平均滞留时间(MRT)分别为125.11,140.62,71.20和154.71 h。【结论】三氮脒经肌内注射给药后,在羊体内分布广泛、消除缓慢,在肝脏和肾脏组织中残留量较高。
关键词:
三氮脒 羊组织 药物残留 药物消除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宫向红 孙珊 刘小静 张秀珍 徐英江 秦华伟 李静 张华威
采用半静态动力学富集实验方法,分别以石油烃、多环芳烃及含硫芳烃、烷烃为指标,通过分析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对轻柴油(–10#柴油)、重柴油的富集与消除规律,探讨柴油污染对海湾扇贝食用安全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海湾扇贝体内石油烃、多环芳烃及含硫芳烃、烷烃含量与富集时间及水中石油烃浓度呈正相关。海湾扇贝不同组织对柴油的富集能力不同,累积量由高到低依次是内脏>外套膜及鳃等其他组织>闭壳肌。海湾扇贝对柴油的富集量与柴油的种类有关,相同条件下海湾扇贝对重柴油的富集量更高且消除速率比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磊 沈新强 李超 王云龙 蒋玫 许高鹏
为了研究苯并[a]芘(Bap)、菲PHE在缢蛏体内的富集及释放过程的动力学特征,通过双箱动力学模型对富集(15 d)与释放(9 d)过程进行非线性曲线拟合,获得缢蛏对Ba P、PHE的吸收速率常数k1、释放速率常数k2、生物富集因子BCF、平衡状态下生物体内Ba P含量CAmax、生物学半衰期B1/2。结果显示,缢蛏对Ba P的富集能力高于PHE,Ba P增加幅度分别为0.45 ng/(kg·d)(40μg/L实验组)、0.33 ng/(kg·d)(20μg/L实验组)、0.23 ng/(kg·d)(10μg/L实验组);PHE增加幅度分别为0.33 ng/(kg·d)(30μg/L实验组)、...
关键词:
缢蛏 苯并[a]芘 菲 生物富集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侯晓龙 刘爱琴 蔡丽平 吴鹏飞 邹显花 马祥庆
以Pb超富集植物——金丝草为材料,采用室内模拟胁迫土培试验,设计6种Pb胁迫浓度(150、250、500、1000、1500和2500 mg·kg-1),同时设置未加Pb的对照,定量测定不同浓度Pb胁迫下金丝草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物量、Pb含量及存在形态,研究金丝草对Pb的富集效果及其体内Pb的存在形态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Pb胁迫对金丝草的生物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高浓度Pb的胁迫下,金丝草仍保持较大的生物量;金丝草对Pb有较强的耐性和富集能力,可将大量土壤中的Pb转移至地上部分,在Pb浓度为2500 mg·kg-1时,达到Pb超富集植物的标准;金丝草根系和地上部分的Pb主要以有机酸盐、蛋白...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娜 李健 王群
在11~12℃水温条件下,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连续口服恩诺沙星7d后肌肉、血清和肝脏组织中该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残留及消除规律进行了研究。大菱鲆肌肉、血清和肝脏中残留的恩诺沙星药物用二氯甲烷提取,在不同的时间点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药物浓度,最低检测限为0.01μg/ml,平均回收率为75%~87%。研究结果表明,恩诺沙星按一级动力学过程从体内消除,在3种组织中消除速率不同,在肌肉、血清和肝脏中的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1.560e-0.0310t、C=1.147e-0.0189t和C=0.920e-0.0271t;恩诺沙星在3种组织中的消除半衰期较...
关键词:
恩诺沙星 大菱鲆 消除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崔毅 周明莹 陈碧鹃 田丽粉
采用口服给药、不同时间点采样的方法研究了氟苯尼考在牙鲆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氟苯尼考在牙鲆组织中的含量。结果表明:1)牙鲆连续5d口服剂量为50mg/kg的氟苯尼考后,药物在各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为血液>内脏团>肌肉,随后各组织中氟苯尼考的浓度逐渐下降。6d后各个组织药物浓度趋于平稳,而肝肾中的氟苯尼考浓度在10d和14d时有回升现象。2)T1/2为32.09~40.73h,说明口服氟苯尼考在牙鲆体内消除较快,残留较少,但肾脏和肝脏组织中残留较为明显。3)探讨休药期的制定,如果只考虑可食用组织,且最大残留限量为0.1μg/g,在本试验的养殖环境下推算,牙鲆养殖过程中的平均温度...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邓薇 刘永涛 艾晓辉 陈孝煊 马兵 穆迎春
(21±1)℃水温条件下,研究了三聚氰胺在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结果显示:血浆中药时数据符合有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动力学方程为:C=3.952660(e-0.027279t-e-0.127279t),吸收半衰期(T1/2kα)为5.4469 h,消除半衰期(T1/2ke)为25.4093 h,达峰时间(Tp)为15.4045 h,达峰浓度(Cmax)为20.3985 mg/L,表观分布容积(Vd)为2.5763(mg/kg)/(mg/L)。肌肉、肝、肾中吸收半衰期(T1/2kα)分别为3.5582、4.1884、5.4397 h,消除半衰期(T1...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苏志俊 刘永涛 徐春娟 丁浩 余琳雪 艾晓辉
为建立有效地去除淡水养殖环境中溴氰菊酯残留的微生物修复技术,通过采集长期受菊酯类农药污染土壤样品,以溴氰菊酯为唯一碳源配制基础盐培养基对土样进行富集培养,筛选分离出1株溴氰菊酯降解菌(SW),根据形态、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R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多食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multivorum)。通过改变温度、pH、接种量、药物初始浓度等外部条件研究菌株最适降解条件。结果显示:在pH为7的基础盐培养基中,30℃、180 r/min摇床培养120 h,SW对1.0 mg/L溴氰菊酯的降解率达76.4%。溴氰菊酯可作为该菌生长的唯一碳源。SW降解溴氰菊酯的最优条件为30℃、pH 6.0、接种量4%。在溴氰菊酯浓度为0.1、0.5和1.0 mg/L时,降解过程基本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模型,降解半衰期(T_(1/2))分别为4.5、2.3和2.0 d。生物修复试验中SW对养殖淡水中0.5、5.0和50μg/L溴氰菊酯作用5 d后的降解率为21.6%,26.4%和53.8%。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楠 魏华 沈竑 徐克怀 陈金民
为研究溴氰菊酯对克氏原螯虾的毒性效应及致毒机制,实验将克氏原螯虾成虾暴露于农药溴氰菊酯0.5、0.1和0.005μg/L等3个浓度的药液中24 h后,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克氏原螯虾肌肉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情况,并以细胞色素氧化酶活力(CCO)、乳酸脱氢酶活力(LDH)和乳酸(LD)含量为生物标志物评价溴氰菊酯对克氏原螯虾肌细胞呼吸产能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3个浓度的溴氰菊酯都会造成肌细胞超微结构不同程度的损伤,且浓度越大损伤越严重,损伤主要表现为肌原纤维断裂、肌浆网溶解,线粒体溶解。此外,3个浓度的溴氰菊酯都会对CCO活力、LDH活力和LD含量产生影响。其中0.1μg/L的溴氰菊酯在6~24 h的暴露...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溴氰菊酯 肌肉 毒性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许高鹏 蒋玫 李磊 袁骐 吴庆元 牛俊翔 沈新强
采用半静态双箱动力学模型研究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对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的生物富集,通过对富集与排出过程中三疣梭子蟹体内BaP的动态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非线性曲线拟合,得到三疣梭子蟹的吸收速率常数K1、排出速率常数K2、生物富集因子BCF、富集平衡浓度CAmax、生物学半衰期B1/2等动力学参数;拟合结果得到BaP的各动力学参数分别如下:K1为14.67~26.08、K2为0.09~0.14、CAmax为9.31~73.35、BCF为163.00~196.29、B1/2为4.95~7.70 d。对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苯并[a]芘 富集动力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