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74)
- 2023(1390)
- 2022(1190)
- 2021(1163)
- 2020(980)
- 2019(2212)
- 2018(2162)
- 2017(3578)
- 2016(2391)
- 2015(2668)
- 2014(2704)
- 2013(2791)
- 2012(2753)
- 2011(2623)
- 2010(2663)
- 2009(2626)
- 2008(2605)
- 2007(2483)
- 2006(2232)
- 2005(2177)
- 学科
- 济(7083)
- 经济(7076)
- 学(5193)
- 业(4665)
- 管理(4506)
- 企(4013)
- 企业(4013)
- 方法(3077)
- 害(3050)
- 虫(2494)
- 及其(2380)
- 数学(2246)
- 防(2237)
- 农(2215)
- 数学方法(2173)
- 贸(2161)
- 贸易(2157)
- 虫害(2126)
- 易(2110)
- 防治(2073)
- 治(2067)
- 制(1975)
- 病虫(1949)
- 病虫害(1949)
- 业经(1934)
- 地方(1867)
- 中国(1853)
- 生物(1665)
- 和(1648)
- 理论(1586)
- 机构
- 大学(39670)
- 学院(39284)
- 研究(19154)
- 农(17507)
- 科学(16242)
- 农业(14161)
- 所(12815)
- 中国(12805)
- 业大(11908)
- 研究所(11901)
- 济(10858)
- 经济(10477)
- 管理(10118)
- 省(9829)
- 京(9598)
- 农业大学(9056)
- 室(8397)
- 理学(8392)
- 理学院(8170)
- 业(8011)
- 管理学(7786)
- 实验(7772)
- 江(7756)
- 管理学院(7731)
- 中心(7544)
- 实验室(7502)
- 重点(7035)
- 院(6958)
- 科学院(6899)
- 技术(6607)
共检索到632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刚 刘雨华 朱宏建 高必达
为探讨溴氯海因在植物病害防治上应用的可能性,对辣椒疫霉病菌、辣椒炭疽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水稻稻瘟病菌等4种植物病原真菌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并对水稻和辣椒进行了田间药害测定.结果表明,16%溴氯海因对4种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稀释到2 500倍时,对稻瘟病菌、稻纹枯病菌、辣椒疫霉病菌、辣椒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8%、100%、93%、78%,其EC50值对稻纹枯病菌为60,抑制效果最佳;16%溴氯海因稀释至250倍时,在水稻叶片上产生明显的褐色斑点,药害现象较为明显,至1 000倍时,没有药害症状,辣椒对溴氯海因水溶液不敏感.
关键词:
溴氯海因 室内毒力测定 药害测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伏荣桃 刘斌 陈诚 王剑 龚学书 卢代华 廖洋
【目的】稻曲病是水稻重要的真菌病害之一,筛选出高效的防治生物药剂和最佳防治时间,为在生产上推广优化的防治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8种生物药剂对稻曲病菌的毒力和药效,并以防效较好的2种生物药剂进行施药适期试验,比较不同时期施用生物药剂对控害效果的影响。【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蛇床子素、乙蒜素、紋曲宁、氨基寡糖素、多抗霉素、中生菌素、井冈霉素和宁南·嘧肽的EC50值分别为2. 00、2. 12、19. 15、30. 80、43. 28、51.60、372. 78和734. 16 mg/L,其中蛇床子素和乙蒜素对稻曲病菌的毒力最强。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 5%紋曲宁和15. 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防效较好,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都在80. 0%以上。不同时期施药结果发现,水稻破口前6~9 d内施药控制效果较好,至水稻黄熟期调查时,水稻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均较低。【结论】研究发现在水稻破口前6~9 d内喷施2. 5%紋曲宁或15.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稻曲病有较好的防治。
关键词:
水稻稻曲病 生物药剂 毒力测定 田间防效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志祥 陈圆 肖敏 肖彤斌 陈绵才
薯蓣茎腐病是薯蓣科作物常见的一种土传病害。近年来,在海南海口、临高等地大规模爆发,给海南山药的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筛选有效的化学药剂用于茎腐病的防治,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多菌灵等10种化学杀菌剂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咪酰胺、多菌灵、戊唑醇和丙环唑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明显,其EC50分别为0.15、0.33、0.14和0.16μg/mL;嘧菌酯、百菌清和异菌脲的抑制效果次之,EC50值分别为10.53、18.17和5.05μg/mL;代森锰锌、甲霜灵和甲基托布津对茎腐病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终浓度为10 mg/mL时,抑菌率接近于0。在生产实践中,应采用咪酰胺、多菌灵、戊唑醇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海 张鑫 邹杭 杨海艳 曹晶晶 安德荣
【目的】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该药剂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解淀粉芽孢杆菌(WP)、枯草芽孢杆菌(WP)、40%多菌灵(WP)、50%异菌脲(WP)和40%嘧霉胺(WP)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及有效抑制中质量浓度(EC50);采用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分别测定了以上5种药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40%多菌灵、50%异菌脲和40%嘧霉胺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分别为946.28,757.19,75.36,8.95和5.53μg/mL,对孢子萌发抑制的EC50分别为...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宋文华 于翔 王雷 富丽静
用生物毒性试验方法进行二氯异氰尿酸钠、溴氯海因、敌杀死对鲶鱼 (9~ 1 1cm )的急性毒性试验 ,结果表明三种药物的安全浓度分别为 0 1 8mg/L、 0 56mg/L、 0 0 0 4mg/L。
关键词:
鲶鱼 急性毒性 安全浓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晓慧 刘宝生 郭慧芳 方继朝
针对近年大螟种群显著上升、而主治药剂不明确的实际需要,在室内测定了不同类型化学药剂对大螟的卵和3龄幼虫触杀毒性以及对初孵幼虫的胃毒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毒力高的两种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测定的13种杀虫剂中,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和康宽对3种虫态的杀虫活性均较高;田间试验表明,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11.25 g.hm-2防治效果最佳,杀虫效果达95.54%,保穗效果为97.37%,20%康宽悬浮剂30 g.hm-2杀虫效果为89.61%,保穗效果为95.33%,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40%毒死蜱乳油48 g.hm-2或92.1%杀虫单1 200 g....
关键词:
大螟 药剂 毒力 防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萌悦 张晓勇 迟乃玉 杨友联
【目的】探明引起贵州省六盘水市猕猴桃根腐病的病原菌,筛选对其有效的防治药剂,为防治该病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猕猴桃根腐病患病根部分离其致病病原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ITS、COXⅡ)系统发育分析对致病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5种化学杀菌剂〔10%苯醚甲环唑(WG)、98%噁霉灵(SP)、72%唑醚·代森联(WG)、30%精甲·噁霉灵(SLX)和15%三唑酮(WP)〕对其室内毒力。【结果】猕猴桃根腐病病原菌为隐地疫霉(Phytophthora cryptogea)、樟疫霉(Ph. cinnamomi)、钟器腐霉(Pythium vexans)和菜豆壳球孢(Macrophomina phaseoli),其中,隐地疫霉和菜豆壳球孢为优势病原菌,其检出率分别为34%和23%;首次报道菜豆壳球孢是引发猕猴桃根腐病的致病菌。4种致病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35 ℃,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隐地疫霉KFR03-15菌株和樟疫霉KFR03-34菌株较低,为25 ℃,菜豆壳球孢KFR02-17菌株最高,为32~35 ℃;最适生长pH均为近中性且差异较小。30%精甲·噁霉灵对隐地疫霉、樟疫霉和钟器腐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室内毒力EC50均<0.3 μg/mL;72%唑醚·代森联对菜豆壳球孢防效最好,EC50为0.331 2 μg/mL。【结论】明确猕猴桃根腐病病原菌为隐地疫霉、樟疫霉、钟器腐霉和菜豆壳球孢,生产上可根据实际病原菌选择适宜的药剂进行猕猴桃根腐病的化学防治。
关键词:
猕猴桃 根腐病 生物学特性 室内毒力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周洁璐 吴天昊 巨云为 杨旭涛 梁甜 朱海军
【目的】对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叶斑病4种病原菌,包括共享镰孢菌Fusarium commune、暗球腔菌属Phaeosphaeri 1种P. fuckelii、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和不同化学药剂的室内毒力测定,探究其最适生长环境,并筛选最佳防治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量病原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速率以及不同化学药剂对病原菌的抑菌率,用DPS计算抑制中浓度(EC50)。【结果】共享镰孢菌、P. fuckelii、茶藨子葡萄座腔菌和灰葡萄孢最适生长温度分别是25、25、30和20℃;最适pH值分别是8.0、7.0、7.0和6.0;最适碳源分别为葡萄糖、可溶性淀粉、蔗糖和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分别为硝酸钾、胰蛋白胨、尿素和胰蛋白胨。5种杀菌剂中450 g·L~(-1)咪鲜胺对共享镰孢菌、茶藨子葡萄座腔菌和灰葡萄孢的毒力最强,EC50分别为0.010 8、0.091 5和0.021 0 mg·L~(-1),250 g·L~(-1)吡唑醚菌酯对P. fuckelii的毒力最强,EC50值为0.004 1 mg·L~(-1)。【结论】4种病原菌在含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的碳源环境下以及含尿素、硝酸钾和胰蛋白胨的氮源环境下生长旺盛,咪鲜胺与吡唑醚菌酯对该病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图4表2参3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双 张鑫 罗晶 段军娜 安德荣
【目的】比较不同杀菌剂对烟草白粉病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以筛选出适合于治疗烟草白粉病的杀菌剂。【方法】分别采用孢子萌发法和田间防效试验,研究30%醚菌酯悬浮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25%乙嘧酚悬浮剂和对照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烟草白粉病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醚菌酯悬浮剂对烟草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为2.29mg/L,其3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可达84.29%;25%乙嘧酚悬浮剂对烟草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为2.88mg/L,其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可达81.57%;...
关键词:
烟草白粉病菌 毒力测定 田间防效 杀菌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桂宁 贤小勇 黄福新 秦碧霞 李其星 石保峰 周兴华 蔡健和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银法利(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烯酰吗啉对7株来自广西不同烟区、对甲霜灵敏感性不同的烟草黑胫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银法利、烯酰吗啉对7个烟草黑胫病菌株均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EC50值范围分别为1.1090~1.9661、0.6218~1.0625 mg/L,两者对甲霜灵敏感型、一般耐药型、耐药型的菌株的毒力无明显差异,说明它们与甲霜灵没有交互抗性。盆栽试验表明银法利和烯酰吗啉对耐甲霜灵菌株引起的黑胫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008~2010年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68.75%银法利悬浮剂和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对烟草黑胫病具有很好的防效,显著优于常用药剂68%精甲霜灵....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石磊 刘君昂 赵莹 路宗岩
油茶为我国南方主要的油料作物,近年来油茶病害发生越来越严重,而且由于油茶病害发病时期不同以及各种病原菌抗病性的不同,无形中增加了杀菌剂的喷洒次数,并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有必要从市面常见的杀菌剂中筛选出一种高效广谱的杀菌剂来更好的防治油茶病害。本文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来测定所选择的6种杀菌剂对3种油茶病害的室内毒力效果,结果显示苯甲咪鲜胺对3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对3种病原菌的EC50分别为炭疽病菌1.86 mg/L、叶枯病菌1.98 mg/L、软腐病菌0.41 mg/L,EC50值均为6种杀菌剂最低。课题的研究可能为防治油茶病害提供了用药参考,具有潜在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油茶 杀菌剂 室内毒力测定 EC5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劲 康冀川 雷帮星 文庭池
为筛选出对小菜蛾具有强毒力的菌株,对采自不同地方被真菌侵染死亡的68头昆虫上分离出的62株虫生真菌,再以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为试验昆虫,从中选出14株生长快、产孢多的菌株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4株真菌对小菜蛾均有致病性,但不同菌株对蚜虫的毒力存在明显差异,毒力最强的为11号、12号和13号菌株,在1.5×107个孢子/mL下,对小菜蛾的校正死亡率高达96%、98%和98%。
关键词:
虫生真菌 小菜蛾 毒力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戴瑜来 王宇希 潘彬斌 黄辉 姚桂桂 戴杨鑫 许宝青 林启存
以规格(1.53±0.32)g重的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苗种为试验对象,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法,进行了硫酸铜、聚维酮碘、敌百虫、甲醛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硫酸铜24、48、96 h的半致死量分别为1.23、0.55、0.40 mg/L,安全浓度为0.03 mg/L;聚维酮碘24、48、96 h的半致死量分别为429.58、396.36、388.47 mg/L,安全浓度为101.23 mg/L;敌百虫24、48、96 h的半致死量分别为16.72、7.94、4.80 mg/L,安全浓度为0.54 mg/L;甲醛24、48、96 h的半致死量分别为11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颖超 庞民好 张利辉 张金林 赤国彤
采用浸渍法测定了4种氯代烟碱类杀虫剂在不同温度下对梨黄粉蚜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20℃时,吡虫啉的LC50为6.412 1 mg/L,触杀毒力明显高于啶虫脒、阿克泰、F4;25℃,30℃时啶虫脒的LC50值分别为2.828 1 mg/L,1.549 5 mg/L,触杀毒力明显高于吡虫啉、阿克泰、F4。同一温度下4种药剂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F4、吡虫啉、啶虫脒、阿克泰均在30℃时表现高的触杀毒力,其LC50分别为10.036 9,2.368 6,1.549 5,9.255 5 mg/L,温度对4种药剂对梨黄粉蚜的毒力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
杀虫剂 梨黄粉蚜 温度 毒力测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