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43)
- 2023(12426)
- 2022(10868)
- 2021(10109)
- 2020(8303)
- 2019(19228)
- 2018(19220)
- 2017(36631)
- 2016(20095)
- 2015(22592)
- 2014(22798)
- 2013(22573)
- 2012(20981)
- 2011(19046)
- 2010(19104)
- 2009(17220)
- 2008(16641)
- 2007(14555)
- 2006(12956)
- 2005(11515)
- 学科
- 济(84275)
- 经济(84193)
- 管理(54398)
- 业(53105)
- 企(42638)
- 企业(42638)
- 方法(33690)
- 数学(28607)
- 数学方法(28302)
- 中国(25119)
- 地方(23517)
- 农(23323)
- 业经(19789)
- 学(19375)
- 财(17493)
- 农业(15965)
- 贸(14531)
- 贸易(14518)
- 易(13985)
- 制(13870)
- 环境(13852)
- 和(13819)
- 技术(13695)
- 理论(13491)
- 银(13333)
- 银行(13282)
- 融(13001)
- 金融(13000)
- 地方经济(12865)
- 行(12807)
- 机构
- 大学(283269)
- 学院(282898)
- 管理(111763)
- 济(109427)
- 经济(106879)
- 研究(100004)
- 理学(96119)
- 理学院(95001)
- 管理学(93422)
- 管理学院(92921)
- 中国(73635)
- 科学(63915)
- 京(61796)
- 所(51362)
- 财(48737)
- 农(47982)
- 研究所(46911)
- 中心(44345)
- 业大(42877)
- 江(42348)
- 范(39788)
- 北京(39652)
- 师范(39320)
- 财经(38641)
- 农业(37575)
- 院(37006)
- 经(35059)
- 州(34896)
- 技术(31820)
- 师范大学(31701)
- 基金
- 项目(193661)
- 科学(150973)
- 研究(142925)
- 基金(137372)
- 家(119942)
- 国家(118861)
- 科学基金(101112)
- 社会(87198)
- 社会科(82468)
- 社会科学(82447)
- 省(77102)
- 基金项目(73348)
- 自然(65896)
- 划(65126)
- 教育(64833)
- 自然科(64313)
- 自然科学(64300)
- 自然科学基金(63103)
- 编号(59285)
- 资助(56852)
- 成果(48287)
- 发(45693)
- 重点(43573)
- 部(41824)
- 课题(41444)
- 创(40221)
- 创新(37409)
- 科研(36985)
- 发展(36252)
- 项目编号(36160)
- 期刊
- 济(126452)
- 经济(126452)
- 研究(85845)
- 中国(57677)
- 学报(45491)
- 农(43449)
- 科学(42229)
- 管理(41803)
- 教育(36338)
- 财(34405)
- 大学(33532)
- 学学(31314)
- 农业(30858)
- 技术(25156)
- 融(25071)
- 金融(25071)
- 业经(22416)
- 经济研究(19474)
- 财经(17913)
- 图书(16983)
- 问题(16283)
- 业(15391)
- 经(15150)
- 科技(14534)
- 理论(14399)
- 技术经济(13647)
- 实践(13369)
- 践(13369)
- 现代(13175)
- 商业(12879)
共检索到4245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李黎 李帆 钟俊生
通过对人工培育条件下溪吻虾虎鱼早期发育的观察,详细研究了其外部形态的发育特征。在培育水温(24±0.5)℃下,初孵仔鱼的平均体长为4.67 mm,受精后第6天开口,脊索在出膜前一天开始弯曲,第11天时出膜。尾鳍鳍条最先出现,第一背鳍鳍棘最晚出现,至受精后第18天所有鳍条发育完全。受精后第6~9天(膜内)为前弯曲期仔鱼;第10~17天为弯曲期仔鱼;第18~22天为后弯曲期仔鱼;23天以后进入稚鱼期。相对于同属虾虎鱼的早期发育特征,溪吻虾虎鱼仔鱼具有开口早、出膜晚、发育迅速等特点。
关键词:
溪吻虾虎鱼 仔鱼 早期发育 形态特征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优 庄平 章龙珍 冯广朋 刘鉴毅 陈丽慧
纹缟虾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广泛分布于太平洋沿岸。通过对其胚胎及早期仔鱼发育的观察,详细描述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25个发育时期的时序和形态特征。根据观察结果,将整个发育过程划分为7个阶段:受精卵胚盘形成阶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胚阶段、神经胚形成阶段、器官形成阶段和孵化出膜阶段。在水温(21.5±1.0)℃、盐度4.0、pH7.2~7.5的条件下,经历160h后开始出膜,从心脏跳动期至出膜期历时相对较长,占整个胚胎发育过程的56%以上。在出膜前眼睛开始黑色素沉积,胸鳍、肾脏和膀胱等形成。纹缟虾虎鱼初孵仔鱼全长(2.534±0.078)mm,在水温(22...
关键词:
纹缟虾虎鱼 胚胎 仔鱼 早期发育 形态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管敏 肖衎 胡美宏 刘勇 鲁雪报 倪勇 郭文韬 曲焕韬 李莎
利用显微电子成像技术对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胚胎发育和仔鱼形态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了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结果显示,长鳍吻鮈卵子的卵径为1.7–1.9 mm、卵膜径为6.6–7.0 mm、卵粒质量为0.0059–0.0077 g,精子的寿命为96.56–119.12 s、激烈运动时间为25.43–31.43 s。长鳍吻鮈的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8个阶段,在水温为17.6–18.3℃流水孵化条件下,其受精卵历时56 h孵化出膜,在水温为18.5–22.0℃的条件下,长鳍吻鮈仔鱼的卵黄囊在5日龄...
关键词:
长鳍吻鮈 胚胎发育 仔鱼发育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管敏 肖衎 胡美宏 刘勇 鲁雪报 倪勇 郭文韬 曲焕韬 李莎
利用显微电子成像技术对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胚胎发育和仔鱼形态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了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结果显示,长鳍吻鮈卵子的卵径为1.7–1.9 mm、卵膜径为6.6–7.0 mm、卵粒质量为0.0059–0.0077 g,精子的寿命为96.56–119.12 s、激烈运动时间为25.43–31.43 s。长鳍吻鮈的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8个阶段,在水温为17.6–18.3℃流水孵化条件下,其受精卵历时56 h孵化出膜,在水温为18.5–22.0℃的条件下,长鳍吻鮈仔鱼的卵黄囊在5日龄...
关键词:
长鳍吻鮈 胚胎发育 仔鱼发育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钟俊生 夏连军 陆建学
通过对孵化后第4天至第37天黄鲷仔鱼的观察,研究了各个发育时期的外部形态变化和鳍的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尾部腹面的色素随体长的增加而变化明显。尾柄部背缘出现色素是黄鲷仔鱼的重要特征之一。尾鳍、胸鳍的鳍褶孵化后即出现,分别在26、33日龄出现鳍条;背鳍、臀鳍鳍条在28日龄开始发育,33日龄出现鳍棘;腹鳍在33日龄时出现鳍褶,35日龄出现鳍条。前鳃盖骨后缘下角出现2个扩大且尖锐的棘,是鉴别黄鲷仔鱼的标志之一。人工培育下的黄鲷仔鱼发育较天然水域的个体慢。
关键词:
黄鲷 仔鱼 早期发育 形态特征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胡振禧 黄洪贵 吴妹英 黄柳婷 赖铭勇
2011-2013年,连续观察了福建地区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受精卵的胚胎和仔鱼早期发育的全过程,描述了从受精卵到晚期仔鱼发育时期的时序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斑鳜的成熟卵近圆球形,淡黄色,平均卵径为(1.76±0.08)mm;受精后5 min左右,卵膜吸水膨胀,平均卵膜径达(2.20±0.09)mm。在20℃温度条件下,孵化时间为189.33h。24℃温度条件下,初孵仔鱼平均全长(5.57±0.18)mm,具趋光性;3日龄仔鱼开始摄食,避光,进入混合营养期;5日龄时卵黄耗尽,6日龄时油球也完全消失。仔鱼全长y与日龄x成极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y=0.4916x+5.720...
关键词:
斑鳜 胚胎发育 仔鱼发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盛龙 练青平 钟俊生 楼宝
采用硬骨-软骨双染色技术,详细地研究了鮸鱼仔鱼各发育阶段摄食功能骨骼的形态发育和骨化特征。在孵化后至4日龄(体长3.0mm)仔鱼,舌弓、鳃弓、悬骨系以软骨形式,而鳃盖骨系、上下颌则以纤维化骨质逐步出现并相继硬骨化,至34日龄(7.8mm)仔鱼,除方骨、后翼骨和中翼骨外,其它骨骼完全硬骨化。研究结果表明:鮸鱼仔鱼摄食器官的骨骼在短时间内硬骨化,为开始主动摄食提供了必要条件,表明仔鱼阶段已具备了摄食能力。
关键词:
鮸鱼 仔鱼 骨骼 早期发育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钟俊生 楼宝 袁锦丰
对人工培育条件下鱼仔稚鱼的早期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鱼初孵仔鱼的平均体长1.95 mm(1.88~1.98 mm),在水温24.6~24.9℃,盐度26~30条件下初孵仔鱼至孵化后4日龄为卵黄囊仔鱼,5~14日龄为前弯曲期仔鱼,15~28日龄为弯曲期仔鱼,29~40日龄为后弯曲期仔鱼,41日龄开始进入稚鱼期。各鳍发育的体长范围在3.63~10.38 mm,进入稚鱼期完成了所有鳍的发育。鱼的早期发育中头背部不出现枕骨棘。自卵黄囊期后阶段开始到稚鱼期,在尾部中央侧面和腹缘具1个或数个星状的色素,是鱼早期发育阶段最重要的形态特征,可以作为鉴别鱼仔稚鱼的特征。
关键词:
鮸鱼 仔稚鱼 形态发育 色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黄洁丽 胡芬 宋小晶 陈渊戈 钟俊生
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研究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仔稚鱼(体长范围为4.7~45.1 mm)脊柱及附肢骨骼系统的形态发育特征。结果显示:4.7 mm个体脊索为无分节的长圆柱形;5.3 mm个体随着髓弓、脉弓和尾下骨的出现,脊柱开始发育;7.1 mm个体髓弓与脉弓延伸形成髓棘与脉棘,脊柱出现分节的硬骨环,并从前往后硬骨化;22.9 mm个体脊柱形成40~43枚椎骨(躯椎15枚,尾椎25~28枚)。矛尾虾虎鱼附肢骨骼系统的发育顺序依次为胸鳍、尾鳍、第二背鳍与臀鳍、第一背鳍与腹鳍。4.8 mm个体可见软骨质的胸鳍支鳍骨和乌喙骨-肩胛软骨,以及部分骨化的匙骨;16.8 mm个体肩带开始骨化。腹鳍支鳍骨最早在8.9 mm个体出现,在17.0 mm个体开始骨化。6.6 mm个体脊索上方中部与肛门后端分别出现13和11枚软骨质的支鳍骨;第二背鳍先于第一背鳍出现,背鳍支鳍骨与臀鳍支鳍骨分别在13.0 mm和12.1 mm个体中开始由前向后骨化,第二背鳍与臀鳍第1枚鳍条分别在22.7 mm和20.6 mm个体中锐化成背棘与臀棘。5.8 mm个体最早出现2枚尾下骨,随着脊索末端向上弯曲,10.9 mm个体尾鳍基本成型,共有2枚尾上骨、1枚尾杆骨、1枚尾椎髓体、1枚侧尾下骨和3枚尾下骨,且第2枚与第3枚尾下骨已愈合完全,24.3 mm个体尾鳍骨化基本完成。矛尾虾虎鱼仔稚鱼骨骼发育研究结果对其分类鉴定和早期发育功能趋向有重要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凌去非 李思发 乔德亮 姚化章 张海军 殷建国 何智杰 李岩平 蔡晓琴
对丁的胚胎发育进行了连续观察,并对其卵黄囊仔鱼在开口摄食之前的发育、生长以及不可逆点作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丁受精卵在水温21.5℃时,胚胎发育时间约为52h;(2)仔鱼在孵出后第7天开始摄食,初次摄食率第9天达100%,第12天降到50%,进入不可逆点;(3)仔鱼对卵黄囊的日净消耗量的最大值出现在出膜后第1天,体长最大增长率出现在出膜后的第2天;(4)仔全出膜后第8天,卵黄囊全部吸收,同时,饥饿期仔鱼开始出现负生长。
关键词:
丁 胚胎发育 卵黄囊仔鱼 摄食 不可逆点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术强 张玉勇 贾智英 鲍宝龙 龚小玲
利用人工繁育技术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山女鳟(♂)(Oncorhynchus masou masou)进行了种间杂交实验,并对杂交胚胎和仔鱼的发育进行了观察,通过观察,详细描述了其胚胎发育和仔鱼发育各个阶段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在水温为4.3-9.2℃的条件下,杂交受精卵的有效发育积温达到206.01℃·d发眼,完成胚胎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为387.44℃·d,杂交鳟的胚胎发育速度介于双亲之间;初孵仔鱼,全身透明,血液循环和心跳清晰可见,肛突明显,背鳍原基出现;破膜后20d,全长为21.25±1.40mm,此时约半数卵黄囊体积明显减小,可以看见背鳍、臀...
关键词:
虹鳟 山女鳟 杂交鳟 胚胎 仔鱼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开顺 张志峰 康庆浩 张全启 张福玲
对圆斑星鲽(VeraspervariegatusTemmincketSchlegel)胚胎及胚后发育进行观察,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速度。在水温为(11±0.5)℃时,受精卵历时153h脱膜孵出,孵化后仔鱼在水温为(15±0.5)℃时经过6d开口摄食,50d完成变态而成幼鱼。圆斑星鲽的卵子为半浮性卵,其卵黄量很多。卵裂后期,卵裂球的大小和卵裂速度均出现差异。眼泡在体节形成之前出现。刚孵化仔鱼消化道细而直,孵化5d肛门打通,6d开口。随着卵黄囊的消失,消化道开始弯曲。色素细胞首先出现在86h的胚体中,至140h在卵黄囊上零星分布,且随着胚体发育,色素细胞增多,至变态完成后全身密布黑色色...
关键词:
圆斑星鲽 胚胎发育 仔鱼 外部形态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姜云荣 于道德 刘洪军 官曙光 张少春 张岩
采用显微观察、拍照、测量的方法,对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 Tilesius)人工培育苗种各阶段仔鱼的发育(0–80 dph day posT haTchinG)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12℃、盐度为28–32、p h为7.8–8.2、光照为800–1200 lx、微充气静水的培育条件下,太平洋鳕早期仔鱼发育主要特征为:0–5 dph仔鱼完全营内源性营养,1 dph仔鱼黑色素沉积较初孵仔鱼颜色加深,眼球出现彩虹色素,5 dph仔鱼消化道已打通(除肝脏外);6 dph仔鱼开口摄食,消化道内有小颗粒物质,营混合性营养;9 dph大部分仔鱼卵黄囊吸收完毕,消化道内充...
关键词:
太平洋鳕 仔鱼发育 形态特征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恒颂 邬国民 范阳 陈慈 胡隐昌 邓国成
本文对银鲈 (Bidyanusbidyanus)胚胎和仔鱼的发育进行了观察 ,详细描述了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和所需时间。受精卵充分吸水后呈圆形 ,为浮性卵 ,在 2 3~ 2 5℃时 ,孵化时间约为 32h。仔鱼出膜后第 3天卵黄囊消失 ,第 5天开始摄食 ,到第 7天基本发育完善
关键词:
银鲈 胚胎发育 仔鱼发育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夏连军 施兆鸿 王建钢 陆建学 赵荣兴 谢立峰
对人工暂养1周年的野生黄鲷[Dentex tumifrons(Temminck et Schlegel)]进行注射催产激素,成功完成黄鲷的人工繁殖、孵化并培育出黄鲷幼鱼。通过对人工催产所获得的黄鲷受精卵胚胎发育、卵黄囊仔鱼形态发育全过程进行观察,研究其胚胎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黄鲷受精卵和初孵仔鱼比其他鲷科鱼类的略小,受精卵径为0.834~0.998 mm、油球直径为0.184~0.198 mm、初孵仔鱼全长2.25 mm。(2)在水温(19.5±0.5)℃、盐度34.0条件下,受精卵经36~40 h孵化出仔鱼。(3)3日龄仔鱼消化道开通,但还不能摄食;4日龄仔鱼下颌能自如活动并摄取食物,...
关键词:
黄鲷 胚胎 卵黄囊仔鱼 形态发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