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29)
2023(17158)
2022(14753)
2021(13471)
2020(11634)
2019(26545)
2018(26069)
2017(49902)
2016(27516)
2015(30834)
2014(30516)
2013(30299)
2012(27784)
2011(25129)
2010(25069)
2009(23412)
2008(23252)
2007(20544)
2006(17699)
2005(15730)
作者
(81917)
(69075)
(68849)
(65131)
(43635)
(33534)
(31130)
(26894)
(26038)
(24486)
(23415)
(23093)
(21966)
(21644)
(21561)
(21391)
(21083)
(20368)
(19843)
(19779)
(17209)
(16835)
(16815)
(15654)
(15606)
(15340)
(15316)
(15097)
(13942)
(13712)
学科
(112978)
经济(112818)
管理(82788)
(78470)
(64921)
企业(64921)
方法(55565)
数学(49607)
数学方法(49032)
(34223)
(30361)
中国(27138)
(24188)
贸易(24184)
(24092)
业经(24033)
(23756)
(23577)
地方(22104)
(21117)
财务(21061)
财务管理(21007)
农业(20111)
企业财务(19955)
(17483)
银行(17414)
(17394)
金融(17388)
环境(17293)
技术(16986)
机构
大学(400087)
学院(398122)
(162652)
经济(159502)
管理(152642)
理学(133068)
研究(131998)
理学院(131575)
管理学(129155)
管理学院(128450)
中国(98314)
科学(83907)
(82131)
(77232)
(73787)
(67710)
业大(64119)
研究所(61981)
财经(61868)
中心(61476)
农业(58757)
(58654)
(56249)
经济学(51283)
北京(50326)
(49664)
师范(48979)
(47386)
经济学院(46750)
(46350)
基金
项目(276391)
科学(217448)
基金(203862)
研究(192392)
(180854)
国家(179452)
科学基金(153269)
社会(123981)
社会科(117632)
社会科学(117597)
基金项目(108518)
(108073)
自然(102367)
自然科(100053)
自然科学(100017)
自然科学基金(98289)
(91601)
教育(89213)
资助(83543)
编号(74733)
重点(62967)
(61592)
成果(59953)
(58189)
(57502)
科研(54349)
创新(53963)
计划(52708)
教育部(52525)
国家社会(52297)
期刊
(168805)
经济(168805)
研究(108774)
学报(71387)
中国(71252)
(65752)
科学(62382)
(61745)
管理(53599)
大学(53084)
学学(50722)
农业(44022)
(34661)
金融(34661)
教育(33898)
技术(32388)
财经(30962)
经济研究(27412)
业经(26977)
(26441)
(23592)
问题(23292)
(21317)
(20124)
统计(19590)
技术经济(18908)
科技(18638)
(18194)
业大(18153)
理论(18106)
共检索到5692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商勇  
区域间的经济往来会产生多种影响,具体表现为三种效应:乘数效应、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包括自反馈和互反馈)。三种效应中乘数效应是核心,通过列昂惕夫逆这一"放大器"的传导,产生了溢出效应并进一步导致自反馈和互反馈效应。笔者利用两地区的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验证了这一传导机制的作用和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三种效应因传导路径的远近依次递减,同时也受行业和区域经济规模影响,表现出不同特点。差别巨大的区域间的产业关联并非呈现一边倒现象,在适当的制度安排下,区域间的贸易往来可以获得更多的双边利益。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覃成林  杨霞  
"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然后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富裕",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所做出的一项重大区域战略安排。迄今,该战略第一阶段的目标早已实现,一部分地区已经率先富裕起来了,但是,第二阶段的目标是否已经实现却是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除了财政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等途径之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先富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富裕的主要途径是其经济增长的空间外溢。据此,本文构建包含空间外溢的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模型,以该战略第一阶段目标的实现年1999年为时点确定先富地区,运用1999—2013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市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考察先富地区是否带动了其他地区共同富裕。结果显示,先富地区通过经济增长的空间外溢带动了部分邻近的其他地区共同富裕,这种带动作用的有效范围有限,而且其程度也存在差异。这说明,先富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富裕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局域性和差异性。因此,从实现共同富裕考虑,一方面,需要继续促进先富地区经济发展,同时改善先富地区的空间外溢条件,扩大其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富裕的空间范围;另一方面,对于先富地区带动作用所不能及的其他地区,则需要依据增长极理论设计新的区域战略及政策,促使其富裕起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覃成林  杨霞  
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然后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富裕,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所做出的一项重大区域战略安排。迄今,该战略第一阶段的目标早已实现,一部分地区已经率先富裕起来了,但是,第二阶段的目标是否已经实现却是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除了财政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等途径之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先富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富裕的主要途径是其经济增长的空间外溢。据此,本文构建包含空间外溢的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模型,以该战略第一阶段目标的实现年1999年为时点确定先富地区,运用1999—2013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市行政区的面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詹  
城市物流效率以及城市间的效率溢出是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以河南省的18个地级市为例,对城市物流效率的空间结构和效率溢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物流效率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特点,表现为高效率和中等效率的城市临界的连片出现,在空间上形成效率的中心一外围结构;在各影响因素中,固定资产、设施设备和基础设施投入可以促进物流效率的正向溢出,而人员投入则会产生物流效率的负向溢出,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是促进物流效率正溢出的主要因素。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朱小梅  尹文静  吴秋实  
构建了包含联邦基金利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美元兑人民币汇率、PPI、CPI和Shibor这6个变量在内的VAR模型,对模型进行了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结果显示金融危机后,美元加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降反升,是推动我国物价上涨的主要渠道;人民币短期内贬值对物价上涨的推动作用不如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外贸易是大宗商品价格和汇率影响我国物价水平与货币市场利率的主要方式,其中,我国货币市场利率对于国际金融市场冲击的反应并不显著。大宗商品价格是美元加息对我国溢出效应的主要传导渠道,美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相对强弱才是决定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的更深层次的因素。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朱小梅  尹文静  吴秋实  
构建了包含联邦基金利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美元兑人民币汇率、PPI、CPI和Shibor这6个变量在内的VAR模型,对模型进行了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结果显示金融危机后,美元加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降反升,是推动我国物价上涨的主要渠道;人民币短期内贬值对物价上涨的推动作用不如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外贸易是大宗商品价格和汇率影响我国物价水平与货币市场利率的主要方式,其中,我国货币市场利率对于国际金融市场冲击的反应并不显著。大宗商品价格是美元加息对我国溢出效应的主要传导渠道,美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相对强弱才是决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荣华   鲁汇智  
本文利用DEA博弈交叉效率模型对我国2012~2021年各研究区域以碳排放约束为基础的能源效率展开测算,并进行空间杜宾模型的构建,探讨对能源效率产生影响的因素,并将影响分解为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进行深入探究。研究发现,在2012~2021年,我国地区能源效率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显现出来;在能源效率的影响上,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所产生的是正向影响,而城镇化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所产生的则是负向影响,且各因素的影响均显著;另外,以空间溢出效应为视角,对于本地区能源效率,其他地区产业结构所产生的是正向溢出效应,而城镇化水平所产生的则是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王雪  韩永辉  王聪  
各线城市房价存在的关联效应是使房价表现与政策调控目标出现背离的重要原因.本文将中国房地产市场分为五个等级,创新地运用基于有向无环图(DAG)的溢出指数建模方法,分析了2011年1月至2016年2月不同等级城市间的房价联动效应和信息溢出效应,以及货币政策调控对各级市场的作用.结果表明: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自下而上"的同期市场联动效应,一线城市不具有明显的"市场引领"作用,中长期二线城市市场对其他各级市场的影响程度明显加强,三、四、五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对外的影响程度较弱.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各级市场关联程度较强,但一线城市存在较高独立性,二线城市的净溢出效应最强,三、四、五线城市的净溢出效应则为负.制定货币政策时,应针对各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特征,辩证地选择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调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高菲  王玉荣  刘晓辉  
将FDI的溢出效应分为市场竞争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利用1995—2012年中国5大高技术产业相关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两者对创新追赶绩效中的产品创新绩效和知识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并考察知识创新绩效作为内生变量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FDI的市场竞争效应对本土企业的产品创新绩效的提高不存在促进作用;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对本土企业的知识创新绩效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并且通过作用于吸收能力而间接促进本土企业知识创新绩效的提升;FDI技术溢出效应产生的知识创新绩效对产品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FDI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徐健  陈丽珍  
为检验我国OFDI是否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其产生的条件,运用我国2004~2010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和"国际R&D溢出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现阶段OFDI渠道获得的国际R&D并未显著提升我国的TFP。然后考察了6个衡量母国吸收能力的指标对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存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没有促进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经济开放度和研发强度对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没有起作用;技术差距和金融发展水平促进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红玲  刘肇民  刘柳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表,运用结构分解技术,将产业关联分解为乘数效应、反馈效应和溢出效应。结合2007年和201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经济的溢出效应贡献大于乘数效应,反馈效应贡献微乎其微,具体行业效应分解不尽相同;同时,不同行业的增长驱动因素各异,可基于自生成长机制和关联机制因地制宜的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伟  王韶华  
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关系推导各区域产业投资与GDP和产业产出的动态关联,从中分离出区域产业投资的直接、溢出和反馈效应,并测度八大区域三次产业投资的作用。研究表明:产业投资对GDP和产业产出的作用呈现动态化特征和区域差异。一次投资的边际贡献随时间推移减小;对于绝大多数区域,第一产业投资的作用由反馈效应贡献,而在二、三产业投资的直接和反馈效应作用下第二产业份额提升幅度最大;西南等区域经济发展必须摆脱需求的外部依赖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姚毅  
笔者利用制造业23个子行业2003年~2007年的面板数据,具体区分FDI对我国国有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的溢出效应①的差异。结果表明:外资的进入对国有企业产生显著的正向竞争效应和非显著的负向示范效应,其他所有制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主要通过与国有企业的竞争提高劳动生产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吴福象  朱蕾  
本文对两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进行了拓展,并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区域内乘数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和区域间反馈效应的前、后向联系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对中西部的溢出效应不及后者对前者的显著,中部地区没有发挥区域经济的纽带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区域协调作用的发挥。因此,要实现东、中、西三大地带的产业协调和区域福利补偿,必须加快产业转移,扩大区域间公共知识溢出的效率。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陶静  
基于区域经济的视角,通过对我国中部六个省份2005-2014年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引入FDI溢出效应与自主创新能力的交叉项,实证分析了FDI溢出效应、自主创新能力以及二者的交叉项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未考虑自主创新能力时,FDI的溢出效应对中部六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弱化的效果。在考虑了自主创新能力,引入FDI的溢出效应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交叉项之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了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