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39)
- 2023(9077)
- 2022(7586)
- 2021(6855)
- 2020(5756)
- 2019(12681)
- 2018(12509)
- 2017(22855)
- 2016(13008)
- 2015(14351)
- 2014(14094)
- 2013(13422)
- 2012(12601)
- 2011(11349)
- 2010(11197)
- 2009(10165)
- 2008(9847)
- 2007(8881)
- 2006(7752)
- 2005(6908)
- 学科
- 济(43715)
- 经济(43648)
- 管理(35077)
- 业(31728)
- 企(24428)
- 企业(24428)
- 方法(18414)
- 数学(16084)
- 数学方法(15903)
- 农(14550)
- 学(13677)
- 中国(13268)
- 财(12977)
- 制(11411)
- 业经(10167)
- 贸(10009)
- 贸易(10008)
- 易(9735)
- 农业(9511)
- 体(8945)
- 地方(8461)
- 银(8437)
- 银行(8374)
- 行(8011)
- 融(7792)
- 金融(7784)
- 技术(7552)
- 环境(7525)
- 理论(7404)
- 务(7163)
- 机构
- 大学(181287)
- 学院(180373)
- 研究(69907)
- 济(67746)
- 经济(66176)
- 管理(63587)
- 理学(54882)
- 理学院(54131)
- 管理学(52933)
- 管理学院(52645)
- 中国(51114)
- 科学(48567)
- 农(47861)
- 京(40024)
- 所(38751)
- 农业(38619)
- 业大(36753)
- 研究所(35914)
- 中心(31512)
- 财(30138)
- 江(28070)
- 院(25545)
- 农业大学(24982)
- 北京(24943)
- 省(24560)
- 财经(23692)
- 范(23023)
- 技术(22612)
- 师范(22521)
- 科学院(22193)
- 基金
- 项目(129911)
- 科学(99237)
- 基金(92565)
- 家(86763)
- 国家(86015)
- 研究(85533)
- 科学基金(70105)
- 社会(52405)
- 省(51874)
- 社会科(49446)
- 社会科学(49432)
- 基金项目(48905)
- 自然(48826)
- 自然科(47705)
- 自然科学(47684)
- 自然科学基金(46855)
- 划(45098)
- 教育(38853)
- 资助(37385)
- 编号(32966)
- 重点(30315)
- 计划(28353)
- 发(27921)
- 部(27331)
- 创(27224)
- 成果(26202)
- 科技(26073)
- 科研(25986)
- 创新(25537)
- 业(24513)
共检索到269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庆成 牛玉贞 王忠孝 张秀清
在抽丝授粉期,通过不去叶、去穗上所有叶、去穗下所有叶和去整株叶的处理,研究了改变源-库比对玉米群体光合速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植株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去叶后群体光合速率下降,粒数减少,粒重降低,成粒率下降,植株体内可溶性糖浓度下降。去叶效应的大小顺序是:去整株叶>去穗上所有叶>去穗下所有叶。单株籽粒产量减产最大的是去整株叶,平均减产87%;其次是去穗上所有叶,平均减产51%;去穗下所有叶减产最低,平均为34%。穗部性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粒重。说明光合物质源在籽粒形成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库”性能的发挥高度依赖于“源”强度,源-库比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同化物的有效性。
关键词:
玉米,源库比,群体光合,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江东岭 杜雄 张宁 边大红 崔彦宏
选用3个不同生育期的夏玉米品种,研究了不同密度处理下的库源变化,及库、源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期揭示在有限的光热资源条件下的源库特征,找出产量的限制因子,为河北省夏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群体叶源量和源生产能力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吐丝30 d后高密度(9.0万株/hm2)处理的群体叶源量下降较快。增加种植密度是增源的有效措施,减缓吐丝30 d后叶源衰老速度,增加源生产能力是高密度群体获得高产的基础。随密度的增加,单株结实粒数和粒重降低,但单位面积穗数、粒数及最大潜在库容量增加,高密度(9.0万株/hm2)条件下比其他处理分别高出16.7%~103%,4.7%~87%,8.4%~73...
关键词:
夏玉米 库源关系 密度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彩云 李伟 党红凯 郑春莲 马俊永 李科江 王广才 张胜古
以郑单958、先玉335和中单909这3个主栽夏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5个密度梯度下三品种的产量、产量性状、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持续期及与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6~9万株/hm2密度内,随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粒数、百粒质量和穗重呈降低趋势;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期增大,与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密度的增加提高了群体的光合能力;产量方面以先玉335平均产量最高,其次为中单909,郑单958最低。郑单958和先玉335的产量和密度呈线性关系,中单909的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符合二次曲线关系。郑单958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期的回归关系好,斜率最大,随密度增加产量增加幅度较大,穗性状降低的幅...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旭光 冯勇
以内单4 号春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五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1/2) 实施方案,通过建立群体光合性能指标模型,系统地研究了主要栽培因素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叶面积系数(LAI) 和总光合势(LAD) 与产量的关系呈单峰曲线变化,当最大LAI< 5-8 或总LAD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丽丽 王璞 杨海龙 付俊 景希强
以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时期对穗位上平均叶夹角、叶向值、叶面积指数等植株冠层形态指标与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SPAD值等光合性能的影响,是通过氮肥调控,构建高效冠层。结果表明: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氮肥一次性基施的处理和施氮量为75 kg/hm2时氮肥8叶展一次性施入的处理穗位上叶夹角较小,茎粗相对适中,叶向值较大,吐丝期和灌浆中期单株叶面积较大,叶面积指数发展动态合理,符合高产玉米植株形态特征,同时叶片SPAD值较大,并且在灌浆中期中上层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较少。说明施肥过早或过晚均不利于冠层结构的优化从而影响植株的光合性能。
关键词:
夏玉米 冠层构建 叶向值 光合速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明 李文雄
采用4因素最优试验设计,探讨了肥料和密度对玉米源库性状和产量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密度和氮肥对玉米的源库性状影响较大,而钾肥和磷肥较小,4个因素变化的效应曲线均呈抛物线状。密度的影响在群体和个体源库性状上表现不同。库源比既受肥料水平的影响,也受密度的影响。当产量在极低水平到高产水平之间变化时,库源比与产量间呈正相关,但在高产阶段,产量与库源比间相关不显著甚至呈负相关。说明库源比在环境与作物相互影响过程中,不断进行源库的动态变化调节。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氮肥。在-γ水平下,磷、钾肥的产量效应主要是负作用。在零水平下,4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均呈抛物线状。肥料和密度之间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
关键词:
玉米 肥料 密度 源库 高产 寒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萌 陈国强 金海燕 韩晨光 臧凤艳 李子芳 王金龙 吴锡冬
为探明夏玉米适宜种植方式的光合生理机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9.3万,8.1万,6.9万,5.7万株/hm~2)、空间布局(等行距1穴1株,等行距1穴3株和宽窄行1穴3株)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夏玉米郑单958开花后不同生育时期(开花期、抽丝期、灌浆前期、灌浆后期和完熟期)净光合速率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宽窄行1穴3株能显著降低夏玉米开花期和完熟期穗位叶净光合速率,而8.1万株/hm~2密度下的净光合速率不受空间布局的影响;等行距1穴1株空间布局下,种植密度不会显著影响穗位叶净光合速率。种植密度、空间布局以及它们交互作用对类胡萝卜素含量影响显著。等行距1穴3株空间布局下,9....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凤山 郭新宇 刘克礼 高聚林
在不同密度、施氮量处理下,研究了春玉米两种株型品种的群体库特性及其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其结果表明:春玉米果穗花丝数品种间差异显著,栽培措施影响较小。群体花丝数与种植密度密切相关,在适宜的密度范围内,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多。适量施用氮肥可提高受精结实率和双穗率,有利于扩大库容。群体总粒数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且与花粒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子粒体积与子粒灌浆速率、干物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且随密度、施氮量而发生变化。花粒期群体源的光合性状对库的充实及其潜力的发挥具有决定性作用。因地因品种采用合理的栽培措施,实现源、库协调发展,是获得春玉米高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春玉米,群体,源,库,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永建 张莉萍 潘光堂 荣廷昭
研究了7 个 C I M M Y T玉米种质群体在四川生态环境下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和光周期敏感性。结果表明,参试的7 个 C I M M Y T玉米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在群体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在群体内存在极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墨白961、墨白962和墨白963 属光周期敏感型种质。墨白968 属中度光周期敏感型种质, 墨白964 和墨白966 较适合于四川生态条件, 墨白967 虽然抽丝、成熟均最早且无明显的光周期反应, 但由于其综合性状表现不佳, 没有利用价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玉秋 董树亭 王空军 郑洪建 胡昌浩 张吉旺
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我国 80年代以来的 5 0个主栽玉米品种进行了划分 ,在此基础上比较研究了不同穗型玉米品种的源库关系 ,并对有关高产潜力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穗型不同 ,产量随密度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在 15 0 0 0~ 10 5 0 0 0株 /hm2 密度范围内 ,大穗型品种呈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 ,小穗型品种一直呈上升趋势。不同穗型品种获得最高产量的种植密度各不相同 ,此时 ,其产量组成各因素间的关系都协调的较好 ,表现在穗粒数较多、千粒重较高、空秆率较低、经济系数适宜 ,各穗型品种获高产的适宜经济系数均为 0 5左右。密度对不同穗型品种源库关系的调节作用各不相同 ,但各穗型品...
关键词:
玉米 穗型 源—库 密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英波 陶洪斌 黄收兵 田北京 王丽君 李芸 任建宏 王璞
为探求不同行距配置下高密夏玉米群体光合性能及产量形成对群体光环境变化的响应,本试验在75 000(D1)和90 000(D2)株/hm2 2个种植密度下,研究了3个行距配置(等行距S1:60cm+60cm;大宽窄行S2:80cm+40cm;小宽窄行S3:60cm+45cm)对夏玉米(郑单958)群体光分布、全株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夏玉米群体上层光截获显著增加,下层光截获显著降低。与等行距相比,大宽窄行处理中下层透光率增加,但群体光总截获降低。小宽窄行处理显著增加了穗位层的光截获。2)全株叶片SPAD值、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和同一光照水平下净光合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邓妍 王创云 赵丽 张丽光 郭虹霞 王陆军 牛学谦 王美霞
为探明黄土高原雨养区不同春玉米品种茎秆性状、田间土壤水分对种植密度的响应及其与产量和倒伏率的关系,于2015,2016年选用不同茎秆抗倒性的2个品种(郑单958和晋单86)作为材料,设置了5.25万,6.00万,6.75万,7.50万,8.25万株/hm2共5个种植密度的田间试验,分析了玉米茎秆农艺性状、抗倒力学特性、土壤水分的变化及其与产量和倒伏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群体密度增加,郑单958株高和穗位高先升高后降低,但穗位高系数变化不大,晋单86株高、穗位高和穗位高系数逐渐增加;基部第3节间农艺性状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芦江 杨克诚
研究了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和半同胞-S2:3(HS-S2:3)轮回选择对2个玉米基础群体P4C0和P5C0主要性状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对于基础群体P4C0,其改良群体P4HSC1、P4MSC1和P4MSC2的单株产量分别比P4C0提高21.64%,10.29%和8.70%,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于基础群体P5C0,其改良群体P5HSC1的单株产量比P5C0降低7.53%,达显著水平;改良群体P5MSC1和P5MSC2平均单株产量变化与P5C0相比,分别降低和提高了2.67%和3.65%,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控制双亲混合选择改良群体,其产量的显著改进伴随着株高和穗位高的显著增加;HS-S2:3轮回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迪 李永祥 王阳 刘成 刘志斋 彭勃 谭巍巍 张岩 孙宝成 石云素 宋燕春 王天宇 黎裕
【目的】利用具有共同亲本黄早四的2个F2﹕3群体,定位控制玉米的抽雄期(DTT)、散粉期(DTP)、吐丝期(DTS)以及散粉-吐丝间隔期(ASI)的QTL,为玉米分子育种与相关基础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以自交系齐319和掖478分别与黄早四杂交构建的230个和235个F2﹕3家系为定位群体(分别写作Q/H和Y/H),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方法,对在不同生态环境下(2007-北京、2008-北京、2007-河南、2008-河南、2007-新疆以及2008-新疆)玉米花期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同时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 Network-2.0软件进行基因×环境互作及上位性的分析。【结果】尽...
关键词:
玉米 花期相关性状 QTL定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姬东华 薛亚东 郑用琏 陈景堂 黄亚群 王燕
以玉米自交系综3和衡白522的F2∶3家系为材料,通过一年两点的田间试验,研究了6个籽粒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所调查的6个性状中,广义遗传力在两点最高的为穗行数和穗粗,其次为行粒数、穗粒重、穗重、穗长。F1代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的强弱依次为穗粒重、穗重、行粒数、穗长、穗行数和穗粗。F2∶3家系表现出明显的自交衰退现象。穗粒重的变异系数最高,其次分别为穗重、行粒数、穗长、穗行数和穗粗。穗粒重与穗长、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行粒数对穗粒重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利用籽粒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为正确估算靶基因表型值、精细定位和克隆基因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