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31)
- 2023(5676)
- 2022(4640)
- 2021(4463)
- 2020(3692)
- 2019(8019)
- 2018(8160)
- 2017(15079)
- 2016(8003)
- 2015(8880)
- 2014(8116)
- 2013(7748)
- 2012(6645)
- 2011(5973)
- 2010(6131)
- 2009(5995)
- 2008(5352)
- 2007(4563)
- 2006(4050)
- 2005(3554)
- 学科
- 济(24078)
- 经济(24051)
- 管理(19132)
- 业(17282)
- 企(14277)
- 企业(14277)
- 学(9517)
- 农(8723)
- 中国(7781)
- 理论(6984)
- 业经(6790)
- 方法(6770)
- 地方(5888)
- 教学(5792)
- 农业(5591)
- 财(5272)
- 教育(5265)
- 贸(5242)
- 贸易(5237)
- 易(5030)
- 制(4990)
- 数学(4973)
- 数学方法(4853)
- 和(4600)
- 技术(4060)
- 环境(3979)
- 银(3842)
- 银行(3831)
- 学法(3722)
- 教学法(3722)
- 机构
- 学院(102322)
- 大学(98523)
- 管理(35639)
- 济(33653)
- 经济(32728)
- 研究(32065)
- 理学(29979)
- 理学院(29612)
- 管理学(28950)
- 管理学院(28770)
- 中国(23489)
- 科学(21012)
- 京(20284)
- 州(16803)
- 江(16446)
- 财(15962)
- 范(15778)
- 所(15761)
- 师范(15595)
- 农(15562)
- 中心(15309)
- 研究所(14343)
- 业大(14259)
- 技术(14234)
- 财经(12515)
- 北京(12353)
- 农业(12313)
- 职业(12233)
- 师范大学(12137)
- 院(11635)
- 基金
- 项目(67172)
- 研究(52400)
- 科学(51679)
- 基金(44954)
- 家(38873)
- 国家(38497)
- 科学基金(32587)
- 社会(30778)
- 省(28949)
- 社会科(28896)
- 社会科学(28888)
- 教育(25470)
- 编号(24079)
- 划(23606)
- 基金项目(23248)
- 自然(20365)
- 成果(19865)
- 自然科(19853)
- 自然科学(19847)
- 自然科学基金(19450)
- 资助(17712)
- 课题(17019)
- 重点(15568)
- 年(15346)
- 发(15310)
- 创(14837)
- 项目编号(14551)
- 创新(13712)
- 部(13423)
- 性(13177)
共检索到1520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贵生
"凉州贤孝"是一种起源很早的民间说唱艺术,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与敦煌变文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宋元以后,民间艺人在题材和主题上对古凉州民间说唱艺术进行改编,逐渐形成了以表现"贤"与"孝"为主题的新曲目,同时也保留了因果报应、转世轮回等佛教思想。"凉州贤孝"大多是由盲人用凉州方言演唱,主要用三弦和二胡伴奏,内容包括"家书"、"国书"和一些杂调。"凉州贤孝"具有文化传承、教化、娱乐、宣泄、沟通等多种社会功能。
关键词:
凉州贤孝 源流 仪式 功能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安德明
在"当代中国的神话主义"研讨会上,好几位同人都提到民俗学学科的大前提问题。我也认为,人文社会科学的每一门学科,毋庸置疑,都必须有一个大的前提。这个前提,也许是一个哲学命题,也许是一个行动或实践的目标。不论其内容如何,它所涉及的范围和要解决的问题,都比该学科中任何一项
关键词:
神话主义 民俗学 神话母题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永钦 陈支平
关于历史上的买卖妻子问题,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日本学界,均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但是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不少学者都关注于极致"夫权"社会里妇女地位的低下,以及把妇女作为商品的压迫性经济行为。但是在事实上,民间的卖妻、典妻、赎妻等行为,其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复杂。其中掺杂着家族延续与家族结构的重新组合、夫妻双方家庭及家族的社会地位角力、民间习惯法上的婚姻聘金的交易等等诸多层面。因此,如果我们从民俗学以及民间习惯法的视野来考察这一现象,可能可以从中领悟出一些不同的社会文化因素。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多
杨利慧是1990年代以来中国神话学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之一,她20多年来致力于推进中国神话学的创新。从1990年代的女娲神话研究,到2000年以后译介域外学术理论并向外介绍中国神话;从开设相关课程并撰写神话学教材,到编纂中国神话母题索引;从现代口承神话的民族志研究,到当代语境下的神话主义探讨……杨利慧的学术实践不仅极大推动了中国神话学的发展,也直接促进了中国民俗学的当代转型。将其神话学思想置于中国民俗学转型的学术史语境中,就会看到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在神话研究领域的独特优势与魅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晋媛
传统村落作为中华农耕文明和现代人类乡愁记忆的共同载体,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顺应新形势对其进行保护和开发成了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实行保护前提条件下的旅游开发不失为一条破题之路。以往的传统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多集中于产业路径、开发模式、空间保护、社区参与、产品设计等角度,文化角度涉及的不多,而古村落的魅力恰在于其蕴含乡风民俗的特色乡土文化,因此文章从民俗学视角将传统古村落文化中民俗事象、俗民群体、民俗传承纳入研究范围,在地化开展山西省古村落民俗旅游开发主体、发展环境、产品文化创意和市场联动的共生模式动力机制研究,并针对当前山西省古村落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度低、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农户参与性不充分及旅游市场链条延展不够等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山西传统村落 民俗旅游 动力模型及机制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穆昭阳
近二十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大规模开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组织和个人参与其中,形成了世界范围内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事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在新的社会语境下的一种传统文化知识再生产,是以政府、学者、社会三方为主,多方共同参与的学术、政治实践与文化运动。非遗话语的介入,不仅提供了新的概念和视角,也带领我们进入社会实践和文化服务领域。非遗很快进入中国民俗学者的研究视野,成为学术研究对象,而非遗保护的工作实践也将中国民俗学科的发展与国家文化建设紧密相连。当下,非遗保护与研究在民俗学学科发展与学术研
关键词:
学科建设 专业实践 知识生产 文化自觉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秦婷玉 黄崑 黄婧 吴英梅
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专业2014年硕博士学位论文的图书类参考文献为样本,通过引文分析考察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对样本中中英文参考文献的收藏和缺藏情况。研究发现:对中文一般图书,纸质与数字资源的联合保障率达88.5%,较为完善;古籍图书与外文图书保障率分别为65.9%与9.0%;整体而言,图书的数字资源类型保障情况高于纸质类型,且数字资源主要来自外购电子数据库;外文图书保障主要依赖纸质类型;在可获得性上,纸质资源主要由总馆提供保障,分馆与学科资料室提供补充性支撑。文章从特色人文专业的外文文献需求、替代性资源
关键词:
文献保障 资源建设 学位论文 引文检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孔苏
2018年11月20—21日,由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共同主办,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协办的"比较教育视野下的人类学研究——基于表演、模仿与仪式的视角"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顺利举行,来自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及中国内地的学者70余人出席会议。与会学者围绕"’人类世’背景下的教育人类学发展""仪式研究"
关键词:
教育人类学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国芳 张怡
在漫长的社会变迁中,J县畲族传师学师仪式的功能经由成人礼仪式的祖先崇拜的社会秩序维护功能到以文化为基础的经济开发功能,传师学师仪式经历了"形成-延续-恢复-现代转换"的过程。传师学师仪式从新中国成立后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濒临失传,到申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地方政府创办"传师学师节",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畲族活态博物馆",传师学师仪式如何在社会变迁中转型并得以"再生产",是什么样的力量如何发挥作用?借鉴布迪厄实践理论的策略、习性、场域、资本等关键词,分析传统传师学师仪式功能变迁机制,并对传师学师仪式现代转换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过程-机制视角分析传统仪式功能的现代转换与再生产补充了以往学界对于仪式研究的简单的结构主义、功能主义的视角,以更全面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盛况
大学校园仪式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教育功能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关键在于我们对仪式的意义等缺乏文化学上的认识。仪式从表面上看主要是形式的演绎,但更深层次的是在表达特定共同体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追求。借助人类学对仪式的研究,我们试图重新理解大学校园仪式象征性、文化性、程式性的特征;重新还原大学校园仪式的功能,它关系到自我的确证、关系到知识的传承、关系到秩序的维系;改进大学校园仪式,要明确大学校园仪式的真正意义,把握大学校园仪式的共性特征,发挥大学校园仪式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人类学 仪式 象征性 自我确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幸岭 刘武安
本文通过对已有研究的考察和对文化功能变迁理论的梳理,利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来分析了旅游者与"表演者"互动空间,提出了民俗文化功能分化模型,简要分析了目前关于民俗旅游研究中出现研究路线分离的迹象,并初步形成了一种民俗旅游的梯级开发思路。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晓梅
在哲赫忍耶的尔曼里仪式上,"果碟"被视为圣餐,是道乘功修必不可少的神圣用品之一。"果碟"的象征意义源自哲赫忍耶门宦所崇尚的反对宗教世俗化,追求净化信仰的苏菲精神。"九品"是苏菲修行的最高境界,赋予"果碟"这一象征意义旨在从个体伦理修养的角度维系门宦制度下的等级秩序。随着哲赫忍耶门宦制度赖以存在的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宗教语义支配社会秩序和解释世界意义的功能逐渐弱化不可避免,当前,在尔曼里仪式中,"果碟"与"油香"、"宰牲"等仪式食物作为沟通人神的媒介,发挥着增强门宦内部认同与整合的功能。
关键词:
圣餐 “果碟” 宗教人类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娇 赵菊珊
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政治仪式能够唤起人们的集体记忆,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引导人们的行为实践,在主题教育中呈现出独特的价值。在实践中,要处理好政治仪式的高度与温度,发挥参与者的主体性,推动政治仪式在主题教育活动中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发展。
关键词:
政治仪式 主题教育 情感共鸣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缪学超
文化记忆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每个社会和时代都借助文化记忆的凝聚力维系身份认同。学校仪式是文化记忆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在存储文化传统、强化集体成员的身份认同,以及引导正确的文化行动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在现实情景中,学校仪式出现外表形式化、内容空泛化、价值导向媚俗化等问题,表明学校仪式的文化记忆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彰显学校仪式的文化记忆价值,遵循学校仪式的文化记忆逻辑,并对学校仪式进行动态重构至关重要。
关键词:
学校仪式 文化记忆 文化传统 身份认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代际关系视角下的仪式变迁——以川村“坐月子”为例
宗教人类学视阈下对出土大傩仪式汉画的考察——评《巫傩之祭——文化人类学的中国文本》
“寻根祭祖”游的人类学解读:中国传统魂魄观的仪式化
互动仪式链理论视域下高职德育工作的检视与反思
“本地再现式”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新发展战略探讨——以赣州市客家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为例
旅游情境视域下仪式感研究困境与未来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消费者互动、品牌情感与购买行为——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分析
哲玛提影响下的维吾尔族生命周期礼仪仪式——以新疆鄯善农村调查为例
乡村振兴视野下的凉山彝族特色村镇建设模式研究
回族妇女疾病治疗的场景仪式解析——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的田野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