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82)
2023(8964)
2022(7343)
2021(6467)
2020(5327)
2019(11825)
2018(11515)
2017(21926)
2016(11380)
2015(12934)
2014(13098)
2013(12783)
2012(12041)
2011(11224)
2010(11679)
2009(11284)
2008(9797)
2007(8859)
2006(8235)
2005(7685)
作者
(33180)
(27526)
(27325)
(26166)
(17582)
(12815)
(12478)
(10593)
(10569)
(9923)
(9551)
(9082)
(8964)
(8795)
(8592)
(8557)
(8038)
(7958)
(7768)
(7652)
(7254)
(6674)
(6579)
(6373)
(6277)
(6212)
(5923)
(5885)
(5673)
(5479)
学科
(65726)
经济(65671)
管理(31320)
(30049)
(25596)
金融(25589)
(22934)
银行(22921)
中国(22717)
(22344)
(21453)
企业(21453)
地方(20354)
方法(17760)
数学(15737)
数学方法(15660)
(14869)
(13578)
业经(13109)
(12616)
地方经济(12604)
(12234)
中国金融(11086)
(10875)
农业(8983)
(8712)
贸易(8701)
理论(8561)
(8386)
产业(8067)
机构
学院(163563)
大学(162274)
(79393)
经济(77599)
研究(60374)
管理(57761)
中国(52427)
理学(47903)
理学院(47398)
管理学(46719)
管理学院(46414)
(36803)
(33946)
科学(32845)
(30225)
中心(29109)
财经(28278)
研究所(26976)
经济学(26447)
(26042)
(25470)
(24459)
经济学院(23505)
北京(21794)
(21596)
(21208)
财经大学(20782)
(20160)
业大(20022)
师范(19918)
基金
项目(101744)
科学(79207)
研究(77923)
基金(72312)
(61908)
国家(61367)
科学基金(52103)
社会(51445)
社会科(48818)
社会科学(48806)
(40559)
基金项目(37078)
教育(33931)
(32579)
编号(31879)
资助(29631)
自然(29621)
自然科(28925)
自然科学(28917)
自然科学基金(28386)
成果(27160)
(24414)
重点(23136)
课题(22494)
国家社会(21915)
(21662)
(21205)
发展(20649)
(20350)
(20070)
期刊
(97291)
经济(97291)
研究(55536)
中国(37613)
(31935)
金融(31935)
(28526)
学报(22997)
管理(22966)
(22491)
科学(20146)
大学(17845)
经济研究(17271)
学学(16843)
财经(15406)
教育(15306)
技术(15008)
农业(13955)
(13499)
业经(13369)
问题(11822)
图书(10145)
(9391)
技术经济(9007)
国际(8979)
理论(8510)
统计(8502)
世界(8475)
商业(7912)
经济问题(7585)
共检索到275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辉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经济稳定增长的命脉所在,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然而,近年来,金融业的发展与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却逐渐偏离,资本"避实就虚",资源错配,引发实体经济"空心化"。为此,文章提出需要从源头引导金融活水,滋润实体经济,优化信贷结构,分层服务,发挥金融配置资源的引导作用,均衡经济结构。同时,要在严把风险底线的基础上,疏通现有融资渠道,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建华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石家庄市一栋两层灰色小楼里成立,新中国金融事业大幕就此拉开。继承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随之诞生,开启了河北省金融业发展的新时期,至今已走过70年风雨历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践一以贯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文汇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指出,要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和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出现的风险问题警示我们,金融改革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坚决防止金融发展脱离实体经济。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基层人民银行工作,关键是要坚持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孙立坚  
众所周知,2008年美国金融创新的滥用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大海啸,不仅中断了世界经济在失衡结构中的增长势头,而且也让缺乏抗周期调整能力的南欧产业和支撑其高福利水平的财政赤字平衡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尤其是今天由此造成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正在迅速影响到欧元区整体的经济活力及其银行业的稳健性,从而会进一步损害到长期以来由美元与欧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虽然,四年来为了修复金融危机给美国金融体系的借贷双方所造成的资不抵债的巨大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宣宇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7月14~15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金融工作要把握好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和市场导向四项重要原则,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一揽子金融稳定发展举措,对于扭转当前我国金融业脱实向虚倾向、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坚定深化金融改革、加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宣宇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7月1415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金融工作要把握好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和市场导向四项重要原则,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一揽子金融稳定发展举措,对于扭转当前我国金融业脱实向虚倾向、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坚定深化金融改革、加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鹏博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是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基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配置资源要素的枢纽、调节宏观经济的杠杆,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业之本。正确把握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是推动经济与金融协调健康发展的重大命题。金融与实体经济不可分离、共生共荣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扬  
我们主张环绕金融的基本功能来重新审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命题。本文认为,所谓"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根本的要求,就是有效发挥其媒介资源配置的功能;所谓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则要求的是降低流通成本,提高金融的中介效率和分配效率。因此,进一步理顺利率、汇率和无风险收益率曲线等媒介资源配置的市场基准、建立稳定的筹集长期资金和权益类资本的机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建立市场化风险处置机制以及完善金融监管框架,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根本举措。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鹏博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是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基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配置资源要素的枢纽、调节宏观经济的杠杆,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业之本。正确把握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是推动经济与金融协调健康发展的重大命题。金融与实体经济不可分离、共生共荣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正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倡导的,我们要让金融首先充分发展起来,同时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近年来中国金融思想的最新发展,也是新时期中国金融工作的基本要求,对衡量金融创新与推进金融发展都发挥着指导作用。然而,在现实理解中,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得到很好诠释,"服务"一词没能全面地阐发,以至于常常在狭义范畴内或机械地制定和执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农  
要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金融体系还需练好内功,既要完善内部机制,理清不同市场的角色分工,又要确立合理的监管模式,维护市场活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逄金玉  
金融体系的功能之一是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本文在分析金融发展与促进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上,就目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扬  
我们主张环绕金融的基本功能来重新审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命题。本文认为,所谓"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根本的要求,就是有效发挥其媒介资源配置的功能;所谓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则要求的是降低流通成本,提高金融的中介效率和分配效率。因此,进一步理顺利率、汇率和无风险收益率曲线等媒介资源配置的市场基准、建立稳定的筹集长期资金和权益类资本的机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建立市场化风险处置机制以及完善金融监管框架,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根本举措。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凤芝  王群勇  
利用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提升,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及稳健性检验后,该研究结论仍然成立。(2)在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得到有效验证;在中、西部地区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这一影响并不显著。(3)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与金融要素重塑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提升。(4)考虑空间因素后,数字普惠金融仍可以显著促进本地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提升。研究结论为更好地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与决策依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1]因此,必须厘清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理论关系,厘清金融和虚拟经济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问题,中央早有重视。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已经提出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2]2012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