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44)
- 2023(4366)
- 2022(3008)
- 2021(2539)
- 2020(2038)
- 2019(4198)
- 2018(4514)
- 2017(8429)
- 2016(4856)
- 2015(5457)
- 2014(5608)
- 2013(5203)
- 2012(4428)
- 2011(3787)
- 2010(3794)
- 2009(3561)
- 2008(3673)
- 2007(3327)
- 2006(2936)
- 2005(2891)
- 学科
- 济(18980)
- 经济(18964)
- 管理(11654)
- 业(11476)
- 企(8289)
- 企业(8289)
- 中国(7435)
- 农(7373)
- 业经(6052)
- 方法(5342)
- 农业(4893)
- 发(4694)
- 学(4482)
- 地方(4424)
- 数学(4398)
- 数学方法(4312)
- 财(4003)
- 发展(3982)
- 展(3978)
- 产业(3703)
- 制(3466)
- 信息(3247)
- 总论(3077)
- 体(3064)
- 信息产业(3032)
- 化(2960)
- 银(2815)
- 理论(2801)
- 银行(2798)
- 环境(2750)
- 机构
- 学院(68123)
- 大学(67407)
- 研究(25683)
- 济(24367)
- 经济(23805)
- 管理(21251)
- 中国(18792)
- 科学(18299)
- 理学(17950)
- 农(17778)
- 理学院(17700)
- 管理学(17085)
- 管理学院(16990)
- 京(14822)
- 农业(14371)
- 所(14361)
- 业大(13207)
- 研究所(13118)
- 财(11158)
- 中心(11151)
- 江(11112)
- 省(9356)
- 范(9331)
- 北京(9228)
- 院(9190)
- 师范(9150)
- 农业大学(9085)
- 州(8740)
- 财经(8713)
- 技术(8649)
- 基金
- 项目(46339)
- 科学(35191)
- 基金(32449)
- 研究(31406)
- 家(30022)
- 国家(29792)
- 科学基金(24168)
- 社会(19368)
- 省(19046)
- 社会科(18287)
- 社会科学(18281)
- 基金项目(16837)
- 划(15886)
- 自然(15842)
- 自然科(15462)
- 自然科学(15457)
- 自然科学基金(15161)
- 教育(13811)
- 编号(12599)
- 资助(12400)
- 重点(11092)
- 发(10849)
- 成果(10305)
- 计划(9610)
- 创(9467)
- 部(9095)
- 课题(9067)
- 创新(8982)
- 业(8957)
- 科技(8956)
共检索到104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玄兆坤 魏淑丽 孟玲菊 李晓东
高质量的瓷器生产烧成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能否烧制出耐热1200℃以上的大红瓷器,是摆在国内外陶瓷专家面前的一个重大科技难题。文章采取湿法合成纳米硫硒化镉,再通过形成稳定固熔体和包裹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加入锌离子以使其形成固熔体,起到提高硫硒化镉的分解温度的作用,再加入硅酸溶胶,使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包裹于其上,达到使硫硒化镉固熔体能耐受高温的目的,最终成功制得了粒径在100纳米内的耐高温硫硒化镉大红陶瓷颜料。
关键词:
陶瓷颜料 硫硒化镉 固熔体 纳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蔚虹 喻云水 洪宏 贾春华 邹栋英
在呋喃树脂中加入不同质量百分数的纳米γ-Fe_2O_3,然后与毛竹竹粉混合、压制成型、高温烧结制备出纳米α-Fe/木陶瓷复合材料。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纳米α-Fe/木陶瓷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与成分分布与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抗弯强度与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复合材料中存在的主要晶体相有石墨、α-Fe与Fe_3C;(2)纳米α-Fe颗粒多数呈球形分散于木陶瓷基体中,当γ-Fe_2O_3添加量大于15%时,生成的α-Fe粒子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团聚;(3)纳米α-Fe/木陶瓷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随烧结温度的提高而增大,随纳米γ-Fe_2O_3添加量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抗弯强度最大值为13.31 MPa;(4)纳米α-Fe/木陶瓷复合材料的导电性随烧结温度的提高而增大,随纳米γ-Fe_2O_3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娇娇 吕旭琴 魏凌峰 蔡杰 程水源
纳米硒具有易吸收、低毒性、生物活性高等特点,在农业、医疗、生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纳米硒不稳定、易聚集、难以回收利用。为了克服这些缺点,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探索制备新型纳米硒材料,并深入了解可能的有助于开发新型高效的纳米硒的调控方法。本文主要总结了纳米硒活性调控方法,介绍了近年来纳米硒在生物传感、成像、抗菌、抗病毒、癌症治疗、抗氧化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纳米硒材料目前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研究重点,旨在为纳米硒在营养和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硒 纳米硒 合成调控 生物医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念 刘静 张强 牛文娟 牛智有 董万静
以固定比例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或棉花秸秆粉末和镁、铝、氧化铜、四氧化三铁、氟化钙、氧化锡和锡粉组成的合成体系为研究对象,测定227组不同产地和不同品种秸秆粉末的化学组成,分析不同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可溶性糖总含量对所得纳米氧化锡有效转化率、粒径和纯度的影响规律,获得秸秆种类差异对制得纳米氧化锡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5种秸秆粉末均能实现高纯纳米氧化锡的自蔓延高温合成,其中水稻秸秆使用效果最佳。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棉花秸秆粉末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可溶性糖的总含量依次下降,所涉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的放热量和产气量依次下降,所得纳米氧化锡的有效转化率和含锡量亦依次下降。5种秸秆粉末所得纳米氧化锡的平均粒径不存在明显差异,且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可溶性糖的总含量与平均粒径的关系无法用常规函数描述,因此,尚无法仅通过选择特定种类的秸秆来获得特定尺寸范围的纳米氧化锡。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晓蕾 石建高 刘永利 王磊 王鲁民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硫酸钡(BaSO4)纳米改性网箱框架材料。扫描电镜照片显示纳米硫酸钡(nano-BaSO4)在HDPE中分散良好,且nano-BaSO4含量≤1%时,纳米粒子与基体界面结合优良。热重测试和热老化试验结果显示,本文中的热老化试验有助于提高HDPE的结晶度,使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一定量nano-BaSO4的加入,有利于提高HDPE的耐老化性能、热性能和热氧性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斐 崔鸣 王甜 杜小平 张博泉 朱锦镕 冯明月
[目的]研究放线菌菌株合成纳米硒(Selenium nanoparticles,SeNPs)的物理化学特性和抑菌促生活性,为菌株在富硒花魔芋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仪(EDS),对从健康花魔芋根际土壤中筛选的放线菌菌株A1的细胞形态及其合成的纳米硒进行观察和元素组成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亚硒酸钠Na_2SeO_3和菌株A1合成的纳米硒进行晶型结构表征;利用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FTIR)对菌株A1合成的纳米硒表面官能团结构进行表征分析。以小麦和玉米种子为材料,将菌株A1的富硒发酵滤液和非富硒发酵滤液分别稀释0,5,50倍,用皿内发芽试验测定纳米硒对种子的促生作用;以花魔芋软腐病原菌菊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hrysanthemi)CZS-B6为靶标菌,用滤纸片扩散法和牛津杯法分别测定菌株A1的富硒发酵滤液和非富硒发酵滤液原液的抑菌效果;通过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鉴定确定菌株A1的分类地位。[结果]菌株A1介导200 mg/L Na_2SeO_3合成的红色单质硒为球形纳米颗粒,非晶态,颗粒表面存在Se、C、O、N等有机元素和C-O、N-H、C-H等官能团。经菌株A1富硒发酵滤液原液处理后,小麦和玉米幼苗的主根长及总鲜质量均显著高于无菌水对照(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斐 崔鸣 王甜 杜小平 张博泉 朱锦镕 冯明月
[目的]研究放线菌菌株合成纳米硒(Selenium nanoparticles,SeNPs)的物理化学特性和抑菌促生活性,为菌株在富硒花魔芋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仪(EDS),对从健康花魔芋根际土壤中筛选的放线菌菌株A1的细胞形态及其合成的纳米硒进行观察和元素组成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亚硒酸钠Na_2SeO_3和菌株A1合成的纳米硒进行晶型结构表征;利用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FTIR)对菌株A1合成的纳米硒表面官能团结构进行表征分析。以小麦和玉米种子为材料,将菌株A1的富硒发酵滤液和非富硒发酵滤液分别稀释0,5,50倍,用皿内发芽试验测定纳米硒对种子的促生作用;以花魔芋软腐病原菌菊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hrysanthemi)CZS-B6为靶标菌,用滤纸片扩散法和牛津杯法分别测定菌株A1的富硒发酵滤液和非富硒发酵滤液原液的抑菌效果;通过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鉴定确定菌株A1的分类地位。[结果]菌株A1介导200 mg/L Na_2SeO_3合成的红色单质硒为球形纳米颗粒,非晶态,颗粒表面存在Se、C、O、N等有机元素和C-O、N-H、C-H等官能团。经菌株A1富硒发酵滤液原液处理后,小麦和玉米幼苗的主根长及总鲜质量均显著高于无菌水对照(P
[期刊] 求索
[作者]
胡宇
丝绸与陶瓷不仅是古代中国走出国门、影响世界的重要贸易产品,而且是重要文化载体和文化符号,均传播并彰显着中国的文化自信。陶瓷文化与"一带一路"所倡导的新型全球化理念是一致的,都体现着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的基本理念和文化意蕴。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中国陶瓷应该复兴"海上陶瓷之路"精神,传播中华文化自信,促进陶瓷技艺更新,在数字化时代搞好当代陶瓷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关键词:
“海上陶瓷之路” 中国陶瓷文化 文化自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坚 邱坚
为促进传统木材改性技术产生新的发展 ,将生物矿化概念导入到木材科学与技术的研究领域中。本文综述了生物体系中生物矿化作用的基本内涵 ,探讨了基于这些原理之上的木质基纳米材料控制合成的构想 ,即通过立木形成层细胞分生的有机分子和无机离子在界面处的相互作用来设置矿化位 ,调节微环境 ,建立饱和溶液、提供有机质、搬运离子、加入添加剂等来控制生物矿化作用的方向和过程 ,实现用活立木制备木材纳米结构复合材。
关键词:
生物矿化 木材纳米结构复合材 木材改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志忠 窦俊伟 任海伟 李金平 孙文斌 黄娟娟 李梦玉
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序列分析方法对玉米(Zea mays)秸秆和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尾菜混贮料中的乳酸菌多样性进行分析,并以温度和p H为限制因素筛选优良乳酸菌菌株。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12株乳酸菌分属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片球菌属(Pediococcus)。其中,1株(LB-1)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6株(LB-2、LB-4、LB-7、LB-8、LB-9和LB-11)为戊糖片球菌(Pedioc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封琦 孟娜 赵言世 胡春风 亓鲁 朱善元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渔药安全问题备受重视。为积极寻找抗生素替代品,本研究采用银杏叶提取物和硝酸银反应合成纳米银材料,并通过紫外-可见光全波段扫描、透射电镜以及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表征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以及水产病原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和嗜水气单胞菌为测试对象,采用杯碟法、常量肉汤稀释法以及抑菌动力学实验测定合成的纳米银抗菌效果。结果显示,在波长450 nm处有纳米银等离子共振体形成的吸收峰;透射电镜观察到纳米银颗粒平均直径小于10 nm;X射线衍射图谱验证了金属银的生成;本研究所合成的纳米银材料对4种病原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效果。研究表明,采用银杏叶绿色合成纳米银,不仅方便、快捷,而且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在水产病害防控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关键词:
水产病原菌 纳米银 银杏叶 抗菌效果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齐悦 杨洁 邓冬艳
在环境友好、条件温和的条件下在Cu基底上制备Cu(OH)_2纳米管,并在Cu(OH)_2纳米管的基础上合成HKUST-1纳米棒。Cu片不仅为反应原料,而且促使HKUST-1纳米棒密集的生长在一起。此方法得到了大面积、统一、稳定的HKUST-1纳米棒,为制备MOFs纳米棒提供了实验依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黎云常
中国陶瓷文化走向世界的思考黎云常陶瓷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中国传统陶瓷文化,渊远流长,辉煌灿烂.曾几何时,"洋人'都为拥有中国陶瓷器件而骄傲.但是,综观现代陶瓷国际消费市场,中国陶瓷所处的地位与其辉煌历史很不相称.首先表现在我国对西方发达国家出口的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冯圆
随着资源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实现"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通过深度访谈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对江苏省G陶瓷公司通过引入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实施环境成本管理的案例进行了研究,认为该企业的成功经验为建材行业乃至全国的企业推行环境成本管理、应对资源环境问题具有良好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环境成本 物料流量 生产过程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