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95)
- 2023(5533)
- 2022(3984)
- 2021(3576)
- 2020(2814)
- 2019(6124)
- 2018(6474)
- 2017(11205)
- 2016(7077)
- 2015(8160)
- 2014(8133)
- 2013(7487)
- 2012(6551)
- 2011(5914)
- 2010(6110)
- 2009(5334)
- 2008(5262)
- 2007(4694)
- 2006(4321)
- 2005(3952)
- 学科
- 济(21812)
- 经济(21793)
- 业(14545)
- 管理(12763)
- 农(10591)
- 中国(9189)
- 学(9171)
- 企(9141)
- 企业(9141)
- 农业(7506)
- 业经(6632)
- 理论(5936)
- 方法(5896)
- 地方(5679)
- 教学(5530)
- 发(5246)
- 教育(5018)
- 土地(4649)
- 数学(4621)
- 数学方法(4550)
- 发展(4393)
- 展(4381)
- 财(4316)
- 制(4182)
- 产业(4085)
- 人口(3871)
- 体(3636)
- 学法(3565)
- 教学法(3565)
- 和(3521)
- 机构
- 学院(96233)
- 大学(94295)
- 研究(38986)
- 济(30157)
- 经济(29379)
- 农(28986)
- 科学(28985)
- 管理(27803)
- 中国(26249)
- 理学(23532)
- 理学院(23146)
- 农业(22941)
- 管理学(22376)
- 所(22302)
- 管理学院(22259)
- 业大(22173)
- 京(21480)
- 研究所(20796)
- 江(16370)
- 中心(16282)
- 农业大学(15189)
- 技术(15026)
- 省(14806)
- 院(14531)
- 范(14227)
- 师范(13995)
- 北京(13273)
- 财(13057)
- 室(12917)
- 科学院(12682)
- 基金
- 项目(69483)
- 科学(51781)
- 基金(46867)
- 研究(46289)
- 家(44433)
- 国家(44073)
- 科学基金(35160)
- 省(29810)
- 社会(26112)
- 基金项目(25006)
- 划(24948)
- 自然(24575)
- 社会科(24434)
- 社会科学(24429)
- 自然科(23927)
- 自然科学(23910)
- 自然科学基金(23466)
- 教育(22611)
- 编号(19202)
- 资助(18412)
- 重点(17162)
- 发(15827)
- 成果(15526)
- 计划(15186)
- 课题(15098)
- 科技(14801)
- 创(14352)
- 农(13747)
- 部(13538)
- 创新(13511)
共检索到145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朱丽华 程方 秦莉 叶建仁
为提高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微繁殖效率,对湿地松丛生芽发生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再生植株离体条件下菌根的形成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外植体年龄对湿地松带子叶顶芽丛生芽诱导有较大影响。改良GD(Gresshoff and Doy)为最佳基本培养基,苗龄以18~25d为宜。改良GD培养基中加入0.5mg·L-1活性炭能促进丛生芽的伸长生长。将改良GD培养基中大量元素减半并添加0.05mg·L-1α-萘乙酸(NAA)和1.0mg·L-1吲哚丁酸(IBA)使嫩梢生根率达80%,生根的小植株与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在离体条件下形成菌根。菌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仲崇禄 弓明钦 徐大平 陈羽 王凤珍 陈霞
1993~ 1994年 ,在广东省开平市国营镇海林场建立了 2个巨尾桉组培苗瓶内接种外生菌根菌的野外造林试验。 2个试验中 ,共采用 17个外生菌根菌菌株。造林后定期观测了 12或 2 4个月树高、地径和胸径等生长指标。试验结果表明 :除试验 2造林初期的树高外 ,其他所有生长指标在菌根菌处理间均有极显著差异或显著差异 ,菌根菌间对巨尾桉生长有不同的影响 ;从多重比较和接种效果分析看 ,菌株E4 0 70、H4 5 0 9、E4 2 4 0、H6 177、H4 339、E4 72 6、C930 1、C92 13和C92 0 3,在造林后 6个月开始可明显地促进巨尾桉树木生长 ,说明组培苗瓶内菌...
关键词:
外生菌根 巨尾桉 组培苗接种 田间试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贾慧君 郑槐明 李江南 万细瑞
在苗圃地培育湿地松苗木 ,分别进行 4种处理 :①稳态营养 +Pt菌剂 ;②不施肥 +Pt菌剂 ;③稳态营养 +松林土 ;④常规施肥 +松林土。生长季末测定苗木的高度和地径。测定各小区标准木的叶、茎、根鲜重及干重 ,侧根条数和总长。按“十分法”目测吸收根外生菌根感染率。观测结果表明 ,湿地松苗木形成外生菌根的能力较强 ,无论是人工接种还是天然感染 ,菌根感染率均超过 85 % ,其中稳态营养下 ,人工接种Pt菌剂感染率最高 ,可达94 8%。稳态营养人工接种Pt菌剂处理的苗木生长最佳 ;稳态营养下松林土处理的苗木其次 ;人工接种Pt菌剂但不施肥处理的苗木再次 ;常规施肥 +松林土处理最差。如...
关键词:
湿地松 稳态矿质营养 Pt外生菌根 育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丽华 吴小芹
以湿地松成熟胚为外植体诱导不定芽发生,初步建立植株再生体系。先用含不同浓度6-BA的液体培养基处理湿地松成熟胚12~36h,吸干后转移到无激素的培养基上培养。6周后,经60mg·L-16-BA液体培养基预处理12h的胚不定芽诱导率最高达69%,预处理24h平均每个外植体产芽数达到最高(9~12个),但芽体较小,在继代培养基中伸长较慢;经30mg·L-16-BA液体培养基预处理的胚不定芽诱导频率较低,仅25%~38%,但芽体健壮,在继代培养基中伸长较快;6-BA浓度大于80mg·L-1时不利于不定芽分化。不定根诱导的研究结果表明,NAA对不定芽生根具有促进作用,在改良1/2GD+NAA0.05m...
关键词:
湿地松 成熟胚 不定芽 植株再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贾慧君 郑槐明 花晓梅 李江南 万细瑞
在非控制条件下,按稳态矿质营养理论与技术,对接种与不接种Pt外生菌根菌剂的湿地松芽苗,分别以0%、5.3%、6.4%、7.5%营养物相对添加速率进行施肥处理(以下简称0、5.3、6.4、7.5处理)。通过观测苗木生长、根系和菌根发育、生物量积累、以及叶片营养元素和叶绿素含量,研究湿地松芽苗Pt外生菌根形成的外界营养水平及生长效应。结果表明,Pt接种苗平均株高、地径、株干重基本上随营养物添加速率提高而提高,其中7.5处理比0处理分别提高26.4%、52.5%、140.2%。而不接种苗各项最高值却出现在6.4处理,分别仅为21%、16.7%、54.1%,7.5处理生长受到抑制。说明Pt外生菌根能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刚 李桂荣 王跃进 张朝红
【目的】研究炼苗移栽过程中生根粉溶液浸根时间、营养液处理、开始通风时间及遮阴处理对无核葡萄胚挽救苗炼苗及移栽的影响,探索胚挽救试管苗炼苗移栽技术。【方法】以2011年与2012年无核葡萄胚挽救杂交育种后代试管苗为材料,研究生根粉溶液浸根时间、炼苗过程中是否添加营养液、揭开保湿罩时间以及移栽大田过程中遮阴对胚挽救苗炼苗及移栽的影响。【结果】1.0mg/L生根粉溶液浸泡根系3min时植株各项生理指标较好且成活率最高;移栽过程中添加1/8 MS营养液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植株的长势;炼苗初期保湿时间为4d时炼苗成活率最高;移栽至温室或大田中时一定程度的遮阴处理有利于移栽成活率的提高与植株的生长发育。【结论...
关键词:
葡萄 试管苗 炼苗 移栽 胚挽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程方 叶建仁 刘戈 安会翠
为研究抗松针褐斑病菌在湿地松子代组培苗体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与其抗病性的关系,以抗病湿地松瓶内组培苗和温室1年生组培苗针叶为材料,测定PAL、PPO、SOD的活性。结果表明:松针褐斑病菌毒素处理后,湿地松PAL和PPO活性与抗病性成一定正相关关系,SOD活性与植株抗病性在48 168 h内表现有一定的负相关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玉洁 洪文君 黄久香 唐光大
【目的】研究毛棉杜鹃(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的接种效应,筛选较佳的菌种,为毛棉杜鹃高效育种提供参考,并初步揭示菌根提高植株抗性的机理。【方法】选用7种从野生毛棉杜鹃中分离并鉴定的杜鹃类真菌回接到毛棉杜鹃无菌组培苗中,定期观察生长情况,测定苗高与生物量增长率、菌根侵染率、病情指数、PAL酶与LOX酶活性。【结果】(1)对照组2周后枯萎,而接菌组均生长良好。(2)7号菌组苗高生长率与生物量增重率均为最高,分别为71.81%与83.62%,其次是17号与14号处理组。(3)16号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阙国宁 房建军 葛万川 张守英 毛秋娟
本试验以火炬松、湿地松、晚松成熟种子的胚为材料,在附加有细胞分裂素(BAP)的GD改良基本培养基(总盐分含量为0.21%;总含氮量为186mg/L)经3~4周培养,在胚或子叶及下胚轴上出现膨大肉眼可见的暗绿色愈伤组织及小芽,其分化率达75%~85%。培养基中的细胞分裂素(BAP)浓度对三种松种不定芽的分化具有很大影响,一般以3~5mg/L为好,在继代培养基中,活性炭对于嫩梢的生长具有良好的效果。当嫩梢长至1.5cm时,可供生根。在含有0.5mg/LNAA的生根培养基中经15~20d培养,即长出白色愈伤组织,然后转至无激素培养基中培养15~20d后生根。生根的小植株移栽入土壤,其成活率可达80%...
关键词:
火炬松,湿地松,晚松组培,繁殖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有明 高方彬 蒋彪 蔡善银 洪信谱
从立地选择、整地方式、苗木质量、施肥方式、林分初植密度和抚育管理等方面对湿地松短周期纸浆林集约栽培技术措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初植密度2500株·hm-2(2.0m×2.0m)和3334株·hm-2(2.0m×1.5m)的林分采取集约经营管理,在9~10年生时,林分生长量可达11.19~12.31m3·hm-2,超过了我国“八五”攻关项目中南方集体林区短周期纸浆林培育年生长量10.5m3·hm-2这一考核目标。
关键词:
湿地松 轮伐期 纸浆林 栽培 集约经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江蕾 邓湘雯 黄小健 刘豪健 彭长辉
石漠化植被恢复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湿地松前期生长快,是湘西南石漠化植被恢复的首选树种之一。以邵阳县石漠化植被恢复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标准地法对湿地松林分进行调查,分别研究了不同石漠化程度下湿地松人工林的群落结构、胸径和树高结构。结果表明:湿地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共有21科27种,其中灌木6科,6种,草本15科,21种;3类石漠化程度下湿地松林下植被种类从高到低排序为:轻度(59.0%)>中度(37.0%)>重度(25.9%)。轻度石漠化湿地松林直径分布呈正态分布,生长状况良好,其余两个立地条件下的直径分布不规则,不符合一般人工林径级分布规律。树高分布中,轻度石漠化人工林分布曲线呈正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景耀 孙丹萍
松色二孢菌(Diplodiapinea)引起湿地松枯梢病。病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最适温度为25~31℃,在全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快,子实体最早形成。分生孢子在10%的湿地松和油松针叶浸汁中萌发最好,6h萌发率达90%以上,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值为6~7;在水滴中比在饱和湿度下萌发率高;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几乎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湿地松、枯梢病、松色二孢菌、生物学特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斐 雷雨俊 段园鹏 刘富强 卢谢敏 王莹
[目的]研究不同宿主和培养基质对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根内根生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菌剂扩繁的影响,以及扩繁菌剂对正茬和重茬魔芋生长的影响,为利用AMF缓解魔芋连作障碍,实现绿色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室内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宿主植物(玉米、魔芋)和培养基质(纯沙、纯土和沙土混合)对根内根生囊霉的侵染程度、菌丝密度、产孢量及宿主地上部干质量和地下根系干质量的影响。利用扩繁的根内根生囊霉菌剂进行正茬和重茬盆栽魔芋菌根化栽培,以不接种AMF为对照,研究不同处理对魔芋产量、植株含磷量和魔芋软腐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1)根内根生囊霉以魔芋为宿主植物在纯土基质中的扩繁效果最佳,魔芋的菌根侵染强度、产孢量和菌丝密度分别为86.17%,76个/cm~3和0.93 m/g,同时魔芋的地上部干质量和地下根系干质量也高于其他处理。(2)在盆栽条件下,接种根内根生囊霉菌剂的正茬和重茬魔芋软腐病相对防效分别为100.0%和77.9%。正茬菌根化的魔芋单株块茎鲜质量、单株根系数、茎和叶中磷含量分别较正茬对照显著增加18.2%,18.4%,7.5%和6.3%(P<0.05);重茬菌根化的魔芋单株块茎鲜质量、单株根系数、根和茎中磷含量分别较重茬对照显著增加19.0%,20.9%,3.7%和17.6%(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根内根生囊霉扩繁的最适宿主是魔芋,最适基质是纯土。接种自繁的根内根生囊霉菌剂可以增强正茬和重茬魔芋软腐病的防治效果,促进魔芋生长,改善植株磷营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连庆 王小明 裴致达
濒危石斛菌根化吸收、积累P素营养的研究结果表明:可溶性和难溶性不同P源,对菌根化石斛组培苗生长的效应不同,试验处理3(KH2PO4)和处理6(FePO4)的干质量分别为0.018、0.019g,是处理1(K2HPO4)的2.62倍和2.78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可溶性P(KH2PO4)不同浓度对菌根化石斛组培苗的综合效应,表现在苗高、径粗和干质量等主要指标上,处理3为最适宜质量浓度(0.25g·L-1),与处理9(CK)相对比,苗高是2.64倍、径粗是2.16倍和干物质是3.87倍。对苗木N、C、P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分析,处理3是CK的1.72、1.40和11.53倍;不同有效P含量对石斛...
关键词:
石斛 菌根化 P营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连庆 王小明 裴致达
石斛组培苗吸收利用N素营养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N源对菌根化石斛组培苗生长(苗高、茎粗和生物量)的促进效应,以N源酒石酸铵为最好。酒石酸铵N源对石斛菌根真菌F9903菌株菌丝体增殖量也为最大值,所以酒石酸铵堪称两者增殖生长的最佳N源。同时,显示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浓度不同的酒石酸铵影响着菌根化石斛苗的生长和N、P、C元素的吸收与积累。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72mol.L-1的酒石酸铵是培育菌根化石斛苗的最适宜浓度。
关键词:
石斛 菌根化 N营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