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63)
- 2023(9046)
- 2022(8139)
- 2021(7792)
- 2020(6458)
- 2019(15129)
- 2018(15101)
- 2017(29259)
- 2016(16035)
- 2015(18038)
- 2014(17967)
- 2013(17832)
- 2012(16228)
- 2011(14517)
- 2010(14237)
- 2009(12855)
- 2008(12216)
- 2007(10280)
- 2006(8863)
- 2005(7475)
- 学科
- 济(60441)
- 经济(60376)
- 管理(44473)
- 业(42067)
- 企(35316)
- 企业(35316)
- 方法(30163)
- 数学(26050)
- 数学方法(25756)
- 农(15958)
- 学(15637)
- 中国(14477)
- 财(14169)
- 业经(13462)
- 地方(12464)
- 农业(10732)
- 理论(10703)
- 和(10537)
- 贸(10189)
- 贸易(10185)
- 环境(10067)
- 技术(9873)
- 易(9864)
- 务(9373)
- 制(9364)
- 财务(9316)
- 财务管理(9302)
- 企业财务(8815)
- 教育(8742)
- 划(8623)
- 机构
- 大学(224124)
- 学院(221768)
- 管理(92619)
- 济(81864)
- 理学(81190)
- 理学院(80302)
- 经济(79925)
- 管理学(78925)
- 管理学院(78544)
- 研究(73075)
- 中国(52047)
- 科学(48723)
- 京(48356)
- 业大(37143)
- 农(37016)
- 所(36845)
- 财(35474)
- 研究所(34183)
- 中心(32443)
- 江(30555)
- 北京(30515)
- 范(29627)
- 财经(29427)
- 师范(29366)
- 农业(28988)
- 院(27446)
- 经(26832)
- 州(25246)
- 师范大学(23950)
- 技术(23567)
- 基金
- 项目(162243)
- 科学(126370)
- 研究(117021)
- 基金(116957)
- 家(103069)
- 国家(102239)
- 科学基金(87125)
- 社会(71002)
- 社会科(67145)
- 社会科学(67127)
- 基金项目(63628)
- 省(63099)
- 自然(58890)
- 自然科(57456)
- 自然科学(57444)
- 自然科学基金(56395)
- 划(53735)
- 教育(52955)
- 编号(48304)
- 资助(47963)
- 成果(38203)
- 重点(36023)
- 部(35036)
- 发(33921)
- 创(33589)
- 课题(32621)
- 科研(31502)
- 创新(31276)
- 大学(29917)
- 计划(29882)
共检索到3060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际友 龙应忠 童方平 余格非 胡蝶梦
对湿地松人工林抚育间伐研究表明:在立地指数为14条件下15年生湿地松短轮伐期纸浆材的最佳经营密度为1800~1650株/hm2;建筑材最佳经营密度为1350~1200株/hm2,15年生后,应立即进行第二次间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沈兴南 姜景民 伍国助 胡世才
对赣东北中等立地上的两片6年和9年生、造林密度分别为2500株/hm2和1110株/hm2的湿地松林分进行了间伐强度对比试验。5a后的结果表明,前者以1275株/hm2,后者以525株/hm2的保留密度,可以显著提高林分的胸径和蓄积生长量,改善立木的径级结构,并能有效地缩短轮伐期。对湿地松林的初植密度和初次间伐龄进行了讨论,认为造林密度1500株/hm2左右,10~12a时作中强度间伐,对培育大径材较为适宜。
关键词:
湿地松人工林,间伐强度,间伐效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姜景民 虞沐奎 童方平
在 6~ 18年生湿地松、火炬松用材林中布置了 10片间伐强度试验林 ,对不同间伐处理的林分测树因子和间伐作业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最后确定了两个树种工业用材林密度调控方案。正常情况下 ,2 0 0 0株· hm-2以下密度林分 8年生后间伐即有收益 ,而首次间伐龄应在 12年生之前方能使保留木生长速率获得提高。通过间伐可使立木规格材出材率略有提高 ,但伐后 4~ 6 a间 ,立木蓄积量、规格材出材量、林分总收获量基本上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减少 ,两次间伐的间隔期至少应在6 a以上。综合考虑立地条件、生长效应和经营目的 ,认为两个树种工业用材林营建应选择立地指数14~ 18林地 ,培育纸浆材林分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茜 项文化 蔡宝玉 钟建德
在广西禄峰山林场16年生4种不同造林密度的湿地松试验林地内,对N、P、K、Ca、Mg、Cu、Fe、Zn、Mn9种养分元素的含量、积累、分配和生物循环以及它们与密度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林分中养分元素总积累量为127383~161588kg/hm2,树干约占60%,积累速率为11146~13339kg/hm2·a,高于杉木和马尾松,归还量仅有9043~10509kg/hm2·a,其周转期长,养分循环速率低,每生产1t有机物需要上述养分元素共1319~1481kg。可见湿地松具有高养分利用率、低循环速率的循环机理,经营过程中应处理好养地与用地的关系,才能防止林地退化。...
关键词:
湿地松,养分循环,养分利用率,密度效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蔡坚 潘文 冯水 冯顺简 陈瑞炳
通过对不同间伐强度处理 (未间伐、弱度 (伐去株数 18 6 % )、中度 (伐去 35 7% )、强度 (伐去5 2 9% ) )的 19年生湿地松林分其林木木材的主要材性指标进行全面测试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间伐后 8a ,间伐强度对湿地松木材气干密度、全干密度、径向全干缩率、体积全干缩率、差异干缩、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弹性模量、径向抗剪强度及端面硬度有显著影响 ;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 ,树干年生长轮平均宽度、木材差异干缩是增大的 ,而随间伐强度的增加木材气干密度、全干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减小 ,木材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硬度等主要力学性质则是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关键词:
湿地松 间伐强度 木材物理力学性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项文化 蔡宝玉
探讨了广西禄峰山林场16年生4种密度湿地松Pinuselliottii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积累、分配及与林分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密度湿地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的空间分布序列均为土壤层>植被层>死地被物层,碳库总量范围为264 834~323 978t·hm-2,平均为291 663t·hm-2,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植被层的碳贮量范围为96 614~110 717t·hm-2,占碳库总量的35 40%,各组分碳贮量排列均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碳贮量的地上/地下之比为7 185~7 922,随着密度的增大而下降。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死地被物层的碳贮量由5 746t·hm-2增加至9 1...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永瑞
该文对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试验区湿地松人工林林分的营养元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营养元素N,K,Ca等在植物中的含量较高,而Fe,Al,K,Mg,Na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较高.乔木、灌木和草本各层间的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系数有着明显差别.
关键词:
湿地松 生态环境 元素特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顾茂彬 陈佩珍
影响湿地松粉蚧种群密度因子的初步研究*顾茂彬陈佩珍关键词湿地松粉蚧、种群密度、环境因子湿地松粉蚧(OracelaacutaFeris)[1]于1988年由美国传入广东省台山市红岭种子园后,迅速繁殖并向四周扩散,目前此虫已分布到开平、新会、恩平、鹤山、...
关键词:
湿地松粉蚧,种群密度,环境因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涂洁 刘琪璟
用标准样方法对19年生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碳素含量及碳贮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湿地松各器官的碳素含量在50.92±0.46%~54.38±0.26%之间波动,按碳含量高低排列为树叶>树枝>树干>树根>树皮,且各器官的碳素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不同林冠层枝、叶碳素含量存在差异,上层叶与下层叶的碳素含量较低,下层枝条碳素含量明显比上、中层枝条高。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的碳素含量依次为45.16±0.4%、42.28±0.41%、40.88±0.31%,土壤层碳素含量平均为0.43±0.04%,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明显递减。湿地松林生态系统碳贮量为121.94 t·h...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江蕾 邓湘雯 黄小健 刘豪健 彭长辉
石漠化植被恢复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湿地松前期生长快,是湘西南石漠化植被恢复的首选树种之一。以邵阳县石漠化植被恢复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标准地法对湿地松林分进行调查,分别研究了不同石漠化程度下湿地松人工林的群落结构、胸径和树高结构。结果表明:湿地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共有21科27种,其中灌木6科,6种,草本15科,21种;3类石漠化程度下湿地松林下植被种类从高到低排序为:轻度(59.0%)>中度(37.0%)>重度(25.9%)。轻度石漠化湿地松林直径分布呈正态分布,生长状况良好,其余两个立地条件下的直径分布不规则,不符合一般人工林径级分布规律。树高分布中,轻度石漠化人工林分布曲线呈正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飞 陈永瑞
利用一块天然小流域,研究了人工湿地松林内K、P、Ca、Mg、Zn、Cu、Fe、Mn等矿质元素1993—1994年通过降雨输入、地表径流输出以及积累、留存、淋溶、归还、吸收等循环过程。湿地松林有较高的生产力(生物生产量20.349t/hm2·a,生长量9.408m2/hm2·a),原因在于它对矿质元素有较高的利用率。林分矿质元素支出大于收入,在总体上,林地呈退化状态;并且归还量少,林分矿质元素循环效率低。建议采取人工措施调控湿地松林,以提高林分生产力,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关键词:
湿地松,人工林,营养循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姜景民 虞沐奎 童方平 李江南 刘光正 胡世才
为确定湿地松、火炬松工业用材林的适宜初植密度 ,在中、北亚热带地区 5个地点营建了试验林。依据 6~ 7a的调查结果 ,分析了初植密度对林分个体生长、群体发育、形质和材性等因子的影响 ,和不同密度下由于林分发育进程的不同所产生的生长因子的变化。综合分析生长和经济因素 ,提出了我国中、北亚热带地区两个工业用材林树种的初植密度模式。 6~ 7年生时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各试点不同密度间大多差异显著 ,单位面积蓄积随密度加大而增加 ,小径材实际出材量以中密度为大。高密度林分个体分化加剧 ,现时间伐则属非商业性作业 ,且高密度林分造林成本较高。由于树种习性差异 ,相同条件下湿地松林分密度应大于火炬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姜景民 虞沫奎 胡世才 罗训志 唐金娣 曹志荣
将湿地松混系种子筛分为大、中、小三个粒度级进行发芽和播种育苗。据此进行的两地点两年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分级改变了种子的大小和重量分布,影响种子的发芽速度,进而影响到苗木的早期生长。在芽苗时期和苗木生长早期,各粒度级种子所育苗木有差异,但在生长后期已基本消失,混系种子分级未能达到改进苗木质量和一致性的目的。在育苗时首先要考虑种批的遗传构成,其次才是按种子大小或重量分级。
关键词:
湿地松,种子分级,发芽速度,苗木质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倪晓薇 宁晨 闫文德 刘之洲 陈毅 宁晓波
采用现场实测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贵州龙里林场外来引进树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及本地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不同土壤层理化性质及养分元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林分土壤pH值为4.384.53,均表现为弱酸性;湿地松人工林有机质、全氮、磷、钾、钙含量均高于马尾松人工林;微量元素Fe、Cu、Zn、Mn、Co、Cr在2种林分中差异显著(PZn>速效P>Co>Mn>Cu>Mg>N>P>速效K。这些数据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对各养分元素的利用效率均高于湿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永瑞
对千烟洲试验区湿地松人工林降雨后,20 种矿质元素淋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人工林中的营养元素平均浓度总变化趋势是:林冠穿透水> 树干流> 大气降水。在淋溶成分中,林冠穿透水对湿地松人工林的养分物质年贡献较大,占整个淋溶总量70 % 以上。
关键词:
人工林 淋溶 营养元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