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93)
2023(10484)
2022(9408)
2021(8943)
2020(7286)
2019(16913)
2018(16855)
2017(32505)
2016(17610)
2015(19726)
2014(19502)
2013(19284)
2012(17659)
2011(15836)
2010(15687)
2009(14227)
2008(13577)
2007(11549)
2006(9914)
2005(8667)
作者
(50072)
(41534)
(41058)
(39241)
(26362)
(19946)
(18729)
(16497)
(15789)
(14688)
(14433)
(13841)
(13060)
(13022)
(12855)
(12540)
(12441)
(12285)
(11745)
(11641)
(10374)
(9948)
(9827)
(9433)
(9298)
(9161)
(9147)
(9103)
(8229)
(8194)
学科
(68918)
经济(68847)
管理(48841)
(45221)
(37844)
企业(37844)
方法(31924)
数学(27270)
数学方法(26958)
(17961)
中国(17212)
(17118)
(15701)
业经(15047)
地方(14195)
理论(12369)
农业(12113)
(11898)
贸易(11894)
(11606)
(11516)
环境(11168)
(10712)
技术(10458)
教育(10218)
(10161)
财务(10102)
财务管理(10085)
(9708)
企业财务(9569)
机构
大学(246282)
学院(243845)
管理(99870)
(92895)
经济(90774)
理学(87326)
理学院(86314)
管理学(84853)
管理学院(84430)
研究(82036)
中国(58875)
(52984)
科学(52741)
(40790)
(40480)
(38026)
业大(37858)
研究所(37593)
中心(36467)
(34295)
师范(34047)
北京(33556)
(33450)
财经(33262)
(30303)
(30199)
农业(29809)
师范大学(27919)
(27712)
经济学(26556)
基金
项目(174272)
科学(136880)
研究(127683)
基金(126254)
(110023)
国家(109112)
科学基金(93872)
社会(78622)
社会科(74352)
社会科学(74331)
基金项目(68535)
(67494)
自然(62529)
自然科(61047)
自然科学(61036)
自然科学基金(59901)
教育(58216)
(57248)
编号(53078)
资助(51118)
成果(42208)
重点(38676)
(37948)
(36664)
(35905)
课题(35812)
创新(33407)
科研(33246)
项目编号(32611)
大学(32526)
期刊
(100216)
经济(100216)
研究(71572)
中国(42416)
学报(38966)
科学(36837)
管理(34865)
(34118)
大学(29218)
教育(28991)
(28233)
学学(27265)
农业(24384)
技术(20186)
(17361)
金融(17361)
业经(16604)
经济研究(15877)
财经(14965)
图书(14619)
理论(12761)
问题(12615)
(12588)
科技(12526)
(12099)
资源(12087)
实践(11799)
(11799)
技术经济(11136)
现代(11114)
共检索到343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常军  周德民  栾兆擎  张海英  
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是湿地生态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结构与功能并蕴涵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价值,其生态变化备受关注。同时,湿地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深入了解湿地演变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是了解湿地生态演变规律和制定湿地保护对策的基础。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湿地景观格局演变领域的主要研究理论、方法和成果,对包括景观格局指数、景观动态变化模型等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目前湿地景观格局演变驱动力研究的制约因素,对驱动因子的选取及定量表征驱动力的模型研究等各个方面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本领域相关研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丰林  周德民  胡金明  
综述城市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和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研究进展,认为城市湿地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必须对其进行具有前瞻性的景观生态规划。分析景观过程和景观格局相互关系,结合目前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多流于现状的局限,提出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途径,将城市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和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研究结合起来,使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包含时、空二维信息。该途径提出的目的是使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更具前瞻性,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更大作用,并对构建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研究理论框架有积极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宁龙梅  王学雷  吴后建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利用 1996 年和 2001 年两个时期的 Landsat TM假彩色合成影像作为信息源,选取斑块密度、斑块分维数、景观破碎度、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和均匀度等指标,对武汉市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并利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模型研究各类景观的转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1 年间,该研究区的湿地景观格局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了较大变化,湖泊面积减小,人工湿地面积增加,湿地景观趋于破碎化,景观分布趋于均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白军红,欧阳华,杨志锋,崔保山,崔丽娟,王庆改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湿地景观格局是各种生态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高度的景观异质性,对景观的功能和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受威胁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了大面积的转化或丧失。本文从湿地景观格局研究方法、面积变化、景观类型转化、驱动力以及动态模型、湿地景观格局指数以及湿地景观格局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综述了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研究进展,指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和高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范强  杜婷  杨俊  席建超  李雪铭  陈鹏  
湿地资源具有重大的生产、生态效应。近年来,湿地丧失和退化越发严重,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自然成为人类关注的热点,湿地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前沿领域。本研究以山东省南四湖多时序遥感与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遥感和GIS技术,选取斑块密度(PD)、斑块类别面积(CA)、最大斑块指数(LPI)等景观格局指数,对南四湖1982-2012年的湿地景观格局与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1982年以来,南四湖自然湿地面积逐渐下降,由1982年的118 671.10hm2减少到2012年的69 525.63hm2;而人工湿地的面积逐年增加,2012年人工湿地达93 830.04hm2,南四湖湿地以人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剑   孙嘉怡   张新雨  
以黄河口城市湿地景观格局演变为切入点,借助GIS和CA-Markov模型分析产业结构与湿地利用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城市建设等人为活动和国家政策对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最为深刻,反映在相关产业对湿地的利用上表现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对湿地的利用占据绝对优势,但结构处于不断优化之中;预计“十四五”到“十五五”期间,沼泽湿地的保护与生态修复成果显著,生态经济效益得以彰显。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单一湿地类型的支配地位明显,产业集聚迎来机遇,而绿色产业发展迫在眉睫。建议从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绿色产业、强化文化引领、打造国家文化公园等方面促进黄河口湿地相关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国坤  邓伟  吕宪国  宋开山  李恒达  张洪岩  
论文利用遥感和GIS技术手段,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的模型,对新开河流域湿地近33年(1969—2001年)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①随着流域人口的增加、土地利用活动的加强和水文条件的变化,新开河流域湿地不同程度地转化为草地、耕地、沙地和盐碱地,植物群落发生逆向演变。期间湿地总面积经历了大幅度减少到显著增加的落起过程;②新开河流域湿地景观破碎化严重,2001年沼泽地平均斑块面积、最大斑块面积、最大斑块周长较1969年分别减少了71.02%、71.08%、64.76%,景观破碎化指数由0.78上升到0.93。有关研究成果可为该流域湿地保护及其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齐述华  张起明  江丰  廖富强  
鄱阳湖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是世界上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东亚地区最大的水禽越冬地。论文根据多年越冬候鸟野外调查资料,在分析主要越冬候鸟习性和生境偏好的基础上,通过对具有不同水位的鄱阳湖湿地卫星遥感影像进行生境类型分类,利用景观指数定量分析不同水位下鄱阳湖湿地越冬候鸟的生境类型和空间分布结构,得到以下结论:1鄱阳湖主要越冬候鸟以退水后形成的浅碟形子湖范围内的浅水、草滩和软泥为主要取食、休憩和栖息场所;2水位是影响鄱阳湖湿地越冬候鸟生境的主要因素,随水位的增加,越冬候鸟生境范围萎缩,同时越冬候鸟生境的组成结构也不同;3随水位的增加,越冬候鸟生境景观的破碎度增加,连通性和多样性降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康娟  王学雷  
湿地景观空间结构研究是湿地生态研究的核心之一 ,景观功能的性质和发挥 ,影响着湿地的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特征 ,进而影响湿地区域的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运用景观的空间格局指数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 ,结合江汉平原四湖地区的湿地农业的区域特点 ,确定了四湖地区湿地景观分类系统 ,为了更好地定量分析四湖地区湿地景观格局的特点 ,我们选取了三类景观格局指数来定量描述湿地景观空间格局 ,即基本空间格局指标 (多样性、均匀度及优势度 )、景观空间构型指标 (聚集度、破碎化 )及斑块特征指标 (斑块分维数 ) ,比较系统地分析四湖地区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类干扰对四湖地区湿地景观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连义  江南  吕恒  李俊杰  曹凯  
本文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采用反映湿地景观格局的面积、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形、香农多样性、香农均度、蔓延度、比面积、面积加权平均形状因子等指数,应用FRAGSTATS3.3软件,分析长江南京段湿地景观格局指标变化情况,从而揭示出该研究区的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演变,结果表明:长江南京段湿地景观总面积数量减少了6.75%,斑块数量增加了4%;斑块分形指数由1.1540增加到1.1638,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大;水田、江心洲以及河漫滩景观不规则化加大;自然河流和人工渠形状趋于规则化;坑塘的形状基本没变;坑塘、江心洲、人工渠占总湿地景观的比重上升;水田、自然河流、河漫滩的比重减少。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顾丽  王新杰  龚直文  付尧  刘俊  
湿地是地表最重要的景观覆盖类型和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环境功能。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影响造成湿地景观的巨大变化,不仅改变了湿地景观原有的功能,而且对湿地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北京湿地为研究区域,将马尔科夫过程模型引入到湿地景观格局分析和预测中,采用遥感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利用1996、2001与2005年LandsatTM影像为信息源,分析了北京湿地景观格局演变过程。研究结果标明:北京地区的湿地资源面积呈现显著退化趋势,湿地面积由1996年的62869.64hm2减少到2005年的31416.31hm2;北京湿地斑块趋向于不规则,破碎化程度增强导致湿地易消退,湿地功能难以发挥;在现有的人类作用强度的情况下,北京湿地景观格局可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天然河流达到10.93%,人工水域占99.17%。研究结果为北京湿地的可持续发展与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黎聪  李晓文  郑钰  宋晓龙  曾桉  
基于1987年、1997年和2005年3期TM遥感数据,对衡水湖的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以农田为景观基质,水体和芦苇沼泽交错分布构成区域湿地生境的主体斑块,其余景观类型呈以小尺度斑块散布于区域中。保护区湿地景观改变较明显,湿地由1987年的20.2%上升到1997年的23.4%,2005年占到22.3%,农田向湿地类型的转变最为显著,农田和湿地类型之间的动态转换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保护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的演变。从景观类型水平来看,表现为水体的平均斑块面积增加,由1987年的3.5187hm2减到1997年的2.0187hm2到2005年为4.3997hm2,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志强  许秀丽  李云良  张奇  
鄱阳湖和洞庭湖湿地是长江中游仅有的两个天然通江湖泊湿地,具有不可替代自然和人文价值。近年来,尤其是三峡工程运行以后两湖湿地景观格局发生改变,对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以Landsat 7为数据源,通过决策树分类及高斯回归的方法定量评估了三峡工程运行前后两湖湿地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及其差异性,旨在正确认识大型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为湿地保护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00~2014年,洞庭湖枯水期水位变化不明显。从历史演变特征来看,虽然有少部分植被挤占泥滩和水体,但总体上3种湿地景观类型面积变化不大。相比之下,三峡工程运行后鄱阳湖枯水期水位显著下降,水体面积萎缩近14%,植被面积增加约8%。与2000年相比,2014年鄱阳湖植被分布高程下降了1 m多。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是形成两湖湿地景观格局差异性演变特征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楚琳  黄文明  石磊  刘素芳  周宇  
[目的]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和空间分布有深远的影响,但目前对于海岛熔岩台地型的乡村聚落景观研究较少。[方法]应用ENVI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和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定量分析海口市羊山地区2008年与2018年乡村聚落规模和格局变化,并选取相关景观格局指数,探究湿地、林地等环境因素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结果]1)随着时间的演进,羊山地区乡村聚落的形态、数量、规模、分布均发生了改变。2008-2018年乡村聚落斑块数量激增,斑块总面积和斑块密度增加,斑块间的邻近距离和平均斑块面积相对减少。2)对比斑块形状指数发现,整体区域内聚落斑块形状整体趋于规整,其中邻近湿地的聚落斑块更趋于带状、边界更为曲折。3)从空间分布看,2008年和2018年乡村聚落均呈现聚集的格局,且2018年聚集度略高于2008年。4)随着乡村聚落离湿地、林地的距离增加,斑块数量和面积均产生锐减。此外,耕地斑块与道路斑块对羊山地区乡村聚落斑块分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论]目前羊山地区乡村聚落发展现状分为两类:一类为区位优势明显,得到优先发展,但由于缺少科学规划,村落传统风貌和生态环境被破坏;另一类地区较偏远,发展缓慢,许多古村落、古建筑得不到良好的保护而且遗弃。需要政府把握乡村聚落变化发展规律,因地制宜进行新农村规划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引导乡村聚落朝集约化、内涵式方向发展。本研究揭示了海口羊山地区乡村聚落动态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可为城乡协调发展区的聚落景观布局优化、城乡土地空间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晓龙  王新军  朱新萍  贾宏涛  韩东亮  
干旱区高寒湿地是极端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其景观格局演变受众多学者的关注。论文以1996、2006、2010年TM,2000年ETM和2015年OLI五个时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析了近20 a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20 a,湿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减幅为5.62%,减速为1.91 km2/a。湿地面积变化以2010年为分水岭,前15 a湿地面积较为稳定,占研究区总面积的比例在77.24%~78.26%之间波动;近5 a湿地面积呈缓慢萎缩趋势,面积比例减少5.28%。2)景观水平上,景观破碎度增大,空间异质性增强,斑块形状趋于复杂;类型水平上,湿地斑块破碎度增加,形状趋于复杂,呈集中分布。3)当日最高气温低于18.7℃时,随日最高气温的增加,湿地面积趋于稳定,破碎度变化不明显;当日最高气温高于18.7℃时,随日最高气温的增加,湿地面积萎缩,破碎度增加。日最高气温对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影响明显大于年降水量。近20 a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呈现退化态势,湿地环境趋于逆向演变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