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83)
- 2023(10940)
- 2022(9803)
- 2021(9289)
- 2020(7753)
- 2019(18070)
- 2018(18027)
- 2017(35009)
- 2016(19092)
- 2015(21527)
- 2014(21332)
- 2013(21051)
- 2012(19219)
- 2011(17135)
- 2010(16842)
- 2009(15272)
- 2008(14610)
- 2007(12302)
- 2006(10731)
- 2005(8920)
- 学科
- 济(72189)
- 经济(72112)
- 管理(52672)
- 业(49659)
- 企(41354)
- 企业(41354)
- 方法(34303)
- 数学(28777)
- 数学方法(28452)
- 农(20186)
- 学(17485)
- 地方(16994)
- 中国(16867)
- 财(16842)
- 业经(16639)
- 农业(13861)
- 理论(13551)
- 和(12392)
- 环境(12239)
- 贸(12040)
- 贸易(12034)
- 易(11608)
- 务(11297)
- 财务(11239)
- 财务管理(11224)
- 技术(11208)
- 制(10893)
- 企业财务(10549)
- 教育(10337)
- 划(10082)
- 机构
- 学院(261623)
- 大学(261435)
- 管理(107517)
- 济(94518)
- 理学(93944)
- 理学院(92840)
- 经济(92216)
- 管理学(91229)
- 管理学院(90768)
- 研究(83574)
- 中国(60463)
- 京(56093)
- 科学(55506)
- 财(41969)
- 农(41329)
- 所(41044)
- 业大(40968)
- 中心(38068)
- 研究所(37926)
- 范(37588)
- 师范(37284)
- 江(36978)
- 北京(35200)
- 财经(34513)
- 农业(32448)
- 经(31287)
- 院(31091)
- 州(30677)
- 师范大学(30382)
- 技术(27456)
- 基金
- 项目(187102)
- 科学(146432)
- 研究(137240)
- 基金(134491)
- 家(116946)
- 国家(115948)
- 科学基金(99879)
- 社会(84112)
- 社会科(79389)
- 社会科学(79365)
- 省(74049)
- 基金项目(73644)
- 自然(66626)
- 自然科(64950)
- 自然科学(64937)
- 自然科学基金(63738)
- 教育(62459)
- 划(61808)
- 编号(57502)
- 资助(54545)
- 成果(45174)
- 重点(41289)
- 部(40162)
- 发(39738)
- 创(38713)
- 课题(38605)
- 创新(35903)
- 科研(35609)
- 项目编号(34926)
- 大学(34600)
共检索到3644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莉 张宏梅 陆林 蔡利平 杨仲元
游客感知价值作为旅游目的地竞争优势的新来源,已经得到旅游学者的广泛重视。随着湿地公园作为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不断增强,湿地公园之间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湿地公园游客感知价值成为湿地公园竞争力管理的标准。文章以西溪和溱湖两大湿地公园为案例地,检验湿地公园游客感知价值量表,探讨湿地公园游客感知价值的结构特征。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研究得到包括23个题项6个维度的游客感知价值量表,6个维度分别是:环境价值、特色价值、服务价值、管理价值、知识教育价值和成本价值。其中,特色价值、管理价值、知识教育价值是湿地公园感
关键词:
湿地公园 游客感知价值 西溪 溱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念 陈其兵 姜涛
以我国84个国家湿地公园为样本,通过对游客评论的网络数据分析,从游客使用的角度评价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现状。结果表明:国家湿地公园的自然文化资源,尤其是风景、空气和水质是湿地公园的符号。拍照、散步是游客偏好的活动方式。门票及其他开销是游客的主要关注要素,也是引起游客负面体验的主要因素。缺乏特色、配套设施不完善、项目开发单调、人工痕迹重、服务和管理质量有待提高是目前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游客对湿地公园关注的要素来看,影响游客体验的因素包括:门票价格与湿地公园整体水平不符,时间成本与湿地公园整体水平造成的心理落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玉凤 刘红玉 张华兵 孙一鸣 李玉玲
景观健康是近年来随着生态系统健康研究不断深入而出现的一个新的景观生态学概念,旨在探讨景观尺度下生态健康的问题。论文针对城市湿地公园的特征,构建能够反映其特征的景观功能分类体系,建立景观结构健康和水环境健康的评价模型,并在分析两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景观健康进行综合评价,探讨西溪湿地公园景观健康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西溪湿地公园景观总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景观健康程度由公园内部向周边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说明湿地公园作为"湿岛",受到周边环境的强烈影响。其中,景观疾病的区域占公园总面积的20.42%;景观不健康的区域占整个公园的20.97%;景观亚健康的区域占整个公园的34.98%;景观健康和很...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加琪 郭剑英
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溱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游客的基本特征、环境影响行为态度进行调查。结合spss18.0软件分析游客的基本特征与其保护环境的行为态度的相关性,并且对景区提出针对游客破坏环境行为的管理措施。研究结果显示,游客的基本特征与其破坏环境行为有相关性,特别是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关性较大。大部分游客都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能约束自身行为,但其环境责任感不强。景区应该加强对游客的约束管理、教育管理和引导管理。
关键词:
生态景区 游客特征 行为 相关性 溱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环宙 李秋成 吴茂英
基于利他主义与集体行动的视角对旅游者生态行为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引入亲社会行为研究领域的"规范激活模型",构建了旅游者生态行为的驱动模型。针对湖南张家界、浙江西溪湿地两个景区游客样本的实证研究显示:旅游者所感知的"道德义务"对其实施生态行为的意愿具有显著的影响;"道德义务"受到旅游者关于景区环境问题的"后果认知"和"责任归因"两个认知因素的链状驱动;当旅游者对他人共同参与行动的信任度高时,"责任归因"更易转化为实施生态行为的"道德义务"。因此,在环保教育、惩罚规则等传统策略之外,自然旅游地还应该通过"认知引导"、"合作营造"等路径激发旅游者保护景区环境的责任感,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实施有益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行为,推动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梁明珠 王婧雯 刘志宏 申艾青
本文以广州南沙湿地公园为例,从游客视角出发,通过游客的游憩冲击感知与环境态度,探求游憩冲击感知与环境态度之间的关系。本文依据文献综述与专家访谈结果进行量表开发,通过因子分析,得到3个游憩冲击感知维度:包括生态环境冲击、社会环境冲击、设施管理冲击;得到4个环境态度因子:包括环境情感、环境伦理、环境责任、环境知识。研究发现,游客对南沙湿地公园的游憩冲击感知总体情况较好,且具有较高的环境态度水平。并发现,游客的生态环境冲击感知对其环境情感有负向的显著影响;设施管理冲击感知对环境情感、环境伦理和环境知识有负向的显
关键词:
游憩冲击感知 环境态度 南沙湿地公园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梁明珠 刘志宏
以广州南沙湿地公园为案例地,基于一手调查数据,从游客感知的视角,研究了游憩冲击的维度及其影响。首先,理论探讨了湿地景区的游憩冲击影响游憩品质,进而影响游后意愿的逻辑关系;其次,探索并验证了游憩冲击的结构和维度;最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深入分析了游憩冲击以游憩品质为中介变量进而影响游后意愿的内在机理与关联特征。研究发现:(1)游憩冲击属于二阶因子结构,包含有生态环境冲击、游客冲突和设施管理冲击3个维度;(2)生态环境冲击和设施管理冲击负向影响游憩体验,设施管理冲击和游客冲突负向影响总体满意度;(3)游憩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童道琴
湿地与人类的生活、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其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巨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本文结合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的建设,探索湿地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模式,对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湿地 湿地公园 旅游资源 保护 利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薛亮 徐映雪
本研究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支持,对灞柳生态湿地公园进行了规划和评价,总结了其功能分区、景观格局、交通系统等设计构造,介绍了土方工程量的计算、调配和项目系统照明设施的设计方案,分析评价了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以期对将要进行的湿地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湿地公园 灞柳 GIS 土方量 系统照明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军胜 马耀峰
入境游客作为目的地旅游供给的消费者与体验者,其对目的地旅游供给的感知评价,对准确把握区域旅游供给情况,及促进区域旅游供给宏观调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基于旅游系统理论、游客感知理论,采用西安市2013年与2015年入境游客的一手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入境游客结构方程感知模型,对入境游客目的地供给感知与行为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入境游客对西安旅游供给的感知评价整体上持认同态度,旅游供给指标路径系数均在0.6以上;(2)入境游客对西安旅游信息与营销、旅游餐饮住宿与城市人文环境因子感知程度最强,路径系数均保持在0.7以上,对城市自然环境因子感知程度最弱,路径系数保持在0.5左右,旅游安全因子上升程度最大,提高了0.16;(3)目的地旅游供给感知与游客满意度及重游意愿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入境游客目的地旅游供给感知满意度对重游意愿的影响值为0.357、0.226。研究结果对把握入境客源市场需求特征,加深对西安市旅游供给结构的认识,以及实施旅游供给侧改革调控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军胜 马耀峰
入境游客作为目的地旅游供给的消费者与体验者,其对目的地旅游供给的感知评价,对准确把握区域旅游供给情况,及促进区域旅游供给宏观调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基于旅游系统理论、游客感知理论,采用西安市2013年与2015年入境游客的一手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入境游客结构方程感知模型,对入境游客目的地供给感知与行为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入境游客对西安旅游供给的感知评价整体上持认同态度,旅游供给指标路径系数均在0.6以上;(2)入境游客对西安旅游信息与营销、旅游餐饮住宿与城市人文环境因子感知程度最强,路径系数均保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玉玺 吴晓磊 马世昌 郭啸 刘新儒
在系统论视角下,将湿地生态、生产、生活融合,构建了湿地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分析了该复合系统存在的因果特性、多重反馈特性、系统非线性和系统惯性的系统动力学特征,并将其划分为湿地生态子系统、湿地区域经济子系统和湿地社会子系统共3个子系统。在系统动力学的指导下,分别设计了湿地生态、生产、生活的因果反馈分析图和系统结构流图,并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完成了系统动力学方程模型的构建与预测分析,为湿地生态、生产、生活的协同耦合问题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汪辉 刘媛 时艳 丁治凡 蒋洪超
【目的】探究促进江苏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情景方案。【方法】以江苏溱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根据研究区建设目标与上位规划,构建自然发展、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3种情景,并基于PLUS模型模拟结果构建优化情景。【结果】(1)2015—2020年,研究区灌木林地和建设用地的转化增幅最大,分别为14.88%和8.77%,草地的降幅最大,为-33.25%,乔木林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耕地的面积变化相对稳定。(2)3种情景下的用地变化呈现不同趋势。自然发展和旅游开发情景下,建设用地于研究区东中部和西南部大幅扩张,同时自然发展情景下灌木林地增幅更为显著。生态保护情景下,中部湖泊湿地和东部河流湿地呈扩张趋势,转入源以建设用地和耕地为主。(3)优化情景下各类湿地呈扩张趋势。湿地面积占比总和达69.05%;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面积占比分别为16.19%和5.57%,建设用地面积占比为5.90%。【结论】自然发展和旅游开发情景下的建设用地对各类湿地和林地造成侵占,生态保护情景下的各类湿地和林地面积实现有效增长,建设用地未得到充分利用。优化情景下,各土地利用类型均得到合理调控,该情景有助于协调研究区生态保护和合理开发的双重目标。图6表5参3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曼婕 张兴奇
形象提升是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以往研究考察了游客对湿地公园的体验与评价,然而,很少有研究表明涉入程度和满意程度如何影响游客对湿地公园形象的影响。文章根据近400名湿地公园游客的样本资料,构建假设关系模型来考察这些影响。结果表明,游客涉入度和满意度促进了湿地公园形象的形成;游客的涉入度与满意度呈正相关。此外,多组对比方法的结果显示,旅游者的性别和职业类型调节了湿地公园涉入度与湿地公园形象之间的关系。最后讨论了湿地公园的规划管理与游客的体验参与。
关键词:
游客涉入度 游客满意度 湿地公园形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咏华 范雪怡 马淇蔚
针对当前湿地公园在空间规划中存在的供需背离问题,提出引入适应性规划的必要性。适应性规划是从供需双视角出发,以社会主体的价值需求为基础,对规划过程进行价值预判与评估,再将结果反馈到当前规划设计中,以实现规划供给与社会需求在空间适应性发展过程中的互动考量。选取杭州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调查数据,应用核密度分析、插值分析和空间阻隔分析等研究方法,进行需求视角下的社会价值评估和供给视角下的可达性分析,识别两者空间布局特征,结果表明:(1)社会价值评分较高和较低区域的空间特征分别呈现"节点规模集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