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30)
- 2023(3551)
- 2022(3153)
- 2021(3071)
- 2020(2440)
- 2019(5673)
- 2018(5840)
- 2017(10755)
- 2016(6066)
- 2015(6794)
- 2014(6503)
- 2013(6484)
- 2012(5821)
- 2011(5298)
- 2010(5157)
- 2009(4687)
- 2008(4516)
- 2007(3734)
- 2006(3234)
- 2005(2728)
- 学科
- 济(22660)
- 经济(22649)
- 管理(15668)
- 业(11053)
- 环境(8849)
- 地方(8526)
- 方法(8438)
- 企(8047)
- 企业(8047)
- 农(7680)
- 数学(7418)
- 数学方法(7275)
- 学(6896)
- 生态(5975)
- 农业(5423)
- 业经(4880)
- 资源(4855)
- 中国(4457)
- 划(4304)
- 和(4295)
- 财(4168)
- 地方经济(3707)
- 发(3394)
- 理论(3240)
- 规划(3211)
- 环境规划(3085)
- 技术(2716)
- 城市(2705)
- 制(2584)
- 务(2564)
- 机构
- 学院(78147)
- 大学(76406)
- 研究(28440)
- 管理(27286)
- 济(25949)
- 经济(25174)
- 理学(23315)
- 理学院(22938)
- 管理学(22198)
- 管理学院(22075)
- 中国(21402)
- 科学(21373)
- 京(17457)
- 农(15454)
- 所(14912)
- 业大(13967)
- 研究所(13854)
- 中心(13506)
- 范(12423)
- 师范(12281)
- 农业(12052)
- 江(11903)
- 院(11329)
- 财(11115)
- 北京(11035)
- 州(10318)
- 师范大学(9894)
- 省(9824)
- 科学院(9439)
- 资源(8928)
- 基金
- 项目(58307)
- 科学(44912)
- 研究(41152)
- 基金(40449)
- 家(36379)
- 国家(36091)
- 科学基金(30209)
- 省(24545)
- 社会(24019)
- 社会科(22611)
- 社会科学(22606)
- 基金项目(22455)
- 自然(21003)
- 划(20628)
- 自然科(20292)
- 自然科学(20289)
- 自然科学基金(19848)
- 教育(17308)
- 编号(16502)
- 资助(16169)
- 重点(13681)
- 发(13596)
- 成果(12342)
- 计划(11993)
- 课题(11908)
- 创(11556)
- 部(11379)
- 科研(11314)
- 科技(10881)
- 创新(10877)
共检索到1126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吉利娜 刘苏峡 王新春
湿周法是以湿周作为衡量栖息地质量的指标来估算河道内流量的最小值。通过建立河道断面湿周与流量的关系曲线,依据该曲线确定变化点的位置,估算最小需水量的推荐值。根据国外对湿周法的研究应用,分别采用对数函数和幂函数关系对湿周—流量关系进行拟合。从理论上分析了湿周法采用斜率为1法和曲率最大法确定变化点的不同,得到不论采用对数函数还是幂函数关系拟合流量—湿周关系,斜率为1法的估算结果都要大于曲率最大法的估算结果。把湿周法应用到滦河流域两个水文站,以曲率最大法确定变化点,估算了两个站点的最小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①对数函数拟合流量-湿周关系得到的最小生态需水量都要大于幂函数拟合流量-湿周关系的结果;②湿周法估算的生态需水量都能满足河道内最小生态需水的要求,且较小河流对生态需水量的要求相对较大河流更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吉利娜 刘苏峡 吕宏兴 门宝辉
研究了不同河道几何断面的湿周法理论,分析了各种几何断面的湿周-流量关系。结果表明,当河道断面呈三角形、U型和抛物线型时,湿周-流量关系曲线可近似用幂函数拟合;当河道断面呈矩形和梯形时,湿周-流量关系曲线可近似用对数函数拟合。通过采用斜率为1法和曲率最大法确定曲线变化点,估算最小生态需水量发现,不论郡种断面,用斜率为1法和曲率最大法估算的结果差异很大,斜率为1法的估算结果均大于曲率最大法。分析同一流量下、不同断面形态对湿周法的适宜情况结果表明,在同一流量下,几何尺寸接近的不同断面,矩形和梯形断面有较大的湿周值,从湿周法初衷来讲,则更有利于生物生境的保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超磊 刘苏峡 舒畅 张守红
生态需水研究是水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目前计算河流生态需水的方法极多。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结合河道断面和河道内生物信息,建立生物栖息地指标与流量之间的关系。生物栖息地指标包括:平均流速、水面宽、平均水深、湿周、过水断面面积、水力半径以及加权可利用栖息地面积(WUA)等,综合这些栖息地指标与流量的关系确定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区泥曲河道内最小生态需水,为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可调水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利用流速、水深、过水断面面积和水力半径确定河道最小生态需水小于多年平均流量的10%,利用水面宽、湿周、WUA等计算的结果分别是多年平均流量的56%、48%和32%。最终确定泥曲...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林飞 王辉 孙佳竹
以大凌河为背景,围绕生态环境与水资源的关系,确定了大凌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模型,对大凌河的消耗型与非消耗型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计算,并对非消耗型需水量进行逐月过程分析。结果表明:上窝堡站、朝阳站、义县站、凌海站每年非消耗型需水量分别为0.741×108m3,4.447×108m3,4.588×108m3,13.092×108m3;消耗型需水量中,蒸发需水量为0.019×108m3,渗漏需水量因河道常年无明显断流现象而不作考虑。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铁良 赵博 周林飞 杨培奇
辽宁双台子河口湿地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区名录,》是世界上最大的芦苇沼泽湿地。基于生态学法并结合3S技术,以2000年为例计算双台子河口湿地最小、最适、最大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归类分析,得到各类型湿地的生态环境需水总量和单位面积需水量。可为双台子河口地区的水资源规划、生态保护、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等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其他地区河口湿地生态环境需水计算提供借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闵庆文 耿艳辉
本文在总结分析草地生态需水的内涵、影响草地生态需水的因素并汇总草地生态需水定额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泾河流域各县温度与降水资料的修正,确定了三类草地覆盖度的生态需水定额。利用1:10万土地类型图提取了三类草地面积,估算了泾河流域的草地生态需水量。研究表明,泾河流域现有草地生态需水量共计569706×104m3,其中中覆盖度草地需水量占绝对优势,为434674×104m3,占流域草地总需水量的76·3%;其次是低覆盖度草地,需水量为78326×104m3,占13·8%;高覆盖度草地的需水量最少,为56706×104m3,占9·9%。从不同地区情况来看,环县等5县的草地需水量较大,镇原县等19...
关键词:
草地 生态需水 生态建设 泾河流域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巧玲 杨云松 李大鹏
从植被生长与地下水位的关系出发,将生态地下水位分为临界生态水位、适宜生态水位和最佳生态水位。结合生态地下水位,将干旱区非地带性植被生态需水量划分为临界生态需水量、适宜生态需水量和最佳生态需水量,并以潜水蒸发模型估算了额济纳绿洲植被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植被适宜生态需水量区间为4.3840×108~14.10130×108m3,最佳生态需水量为10.338×108m3,满足最小生态需水量要求下的缺水量为2.8822×108m3。要维持2000年的绿洲规模,狼心山站下泄水量应不小于5.6992×108m3。该研究对干旱区科学制定生态恢复方案和水量分配方案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长森 刘昌明 夏军 王纲胜 刘玉 孙常磊 王蕊 嵇晓燕
提出了一种估算闸坝下游河道内生态需水的方法——改进的生态水力半径法(AdaptedEcological Hydraulic Radius Approach,AEHRA),该法能够同时计算输出相应河段的生态水位,方便对闸坝进行调度。将其应用到淮河,以鱼类作为生态保护目标,估算了上、中、下游共4个典型闸坝下游河段的生态需水和生态水位,结果表明:①鱼类产卵期内需要较大的生态流量,其顺序为:蚌埠>周口>颍上>白龟山,下游大于上游,中游居中,受断面影响显著;非产卵期则为:周口>颍上>蚌埠>白龟山,中游大于上下游,受河流鱼种影响较大。周口闸下河段全年各月生态需水量相同,需加强上游闸坝的联合调度满足冬季12...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永宏 李峰 陈心胜
从湿地水文的角度对典型通江湖泊——洞庭湖3个时期的最小生态需水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74和1988年的最小生态水位均为24m,而1998年为24.6m;(2)1974、1988和1998年的最小生态蓄水量分别为21.06×108、18.04×108和18.80×108 m3;(3)1974~1987、1988~1997和1998~2007年的最小出湖生态需水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 396、3 379和4 717m3/s,最小入湖生态需水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 657、2 704和3 745m3/s。可见,随着洞庭湖的演变,1974年最小生态水位比1998年大幅减少,最小生态蓄水量明显增加,...
关键词:
通江湖泊 最小生态水位 流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小杰 巩琳琳 黄强
【目的】针对黄河入海口流量减少导致的河口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和生态系统退化问题,研究确定黄河口的生态需水量,为黄河口的生态系统平衡和环境改善、生物多样性维护及生态稳定提供参考。【方法】在分析历史文献和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关键物种的识别,确定食物网中优先保护的序列;分析河口生态系统的限制因子,建立入海径流量与近岸海洋站盐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根据优先保护物种的关键生命阶段,用相关分析方法计算黄河河口近海海域不同时期的入海流量和径流量。【结果】在近海生态系统中,鱼类是关键物种,鳀和黄鲫为优先保护物种。盐度为河口及附近海域生态系统的限制因子,鳀和黄鲫的优先保护生命阶段为4月、5-6月和7-1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邹悦 张勃
生态需水是当前水问题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内陆干旱区来说,这一研究尤为紧迫。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导致水文变异,进而改变了当地生态系统的水文及生态平衡状况。文章采用黑河流域莺落峡站1947-2006年月径流序列资料,运用差积曲线-秩检验联合法来识别水文过程变异点并分析变异成因,然后对各月平均流量序列用线性矩法推求GEV分布参数,求出概率密度最大流量,将其视为相应月河道内生态流量,可以得到黑河莺落峡站河道内生态需水情况。结果表明,基于水文变异情况分析河道内生态需水的计算方法在黑河上游是可行的;水文变异前后,站点满足生态需水频率会发生显著变化,因气候原因而导致的径流量变化是很难避免的,科学合理计算生态需水对干旱区河流生态管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西琴 张远 刘昌明
针对地表水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理论上对河道生态、环境需水进行探讨,包括:①在分析已有生态及环境需水概念的基础上,界定了生态及环境需水的定义;②对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进行了重点分析和论述。首先,回顾了与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研究有关的概念;其次,根据河道水量平衡探讨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的机理及其组成;第三,根据人类对地表水的影响强度,将水资源开发利用划分为4个阶段,论述了每个阶段河流生态系统的特点,并分析了河流流量减少所造成的对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后,给出了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的概念。论文为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关键词:
河道 生态需水 环境需水 理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荣昉 丁永生 程丽俊 李昌彦
鄱阳湖流域水资源丰富,在非汛期尤其是用水高峰期,存在供需水矛盾和河道外用水挤占河道内用水现象。基于水量分配方案,以控制断面为节点,考虑河道外需水,兼顾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系统提出计算流域控制断面最小控制需水量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抚河流域为例,把流域划分为12个控制断面,分别为沙子岭、黎川、南城、洪门、廖坊、石门、廖家湾、娄家村、马圩、焦石、柴埠口和李家渡,各断面的最小控制需水量分别为7.40、3.80、28.73、12.00、49.81、2.61、50.85、71.68、0.50、108.94、15.56和10.30m3/s。通过水文监测控制流域断面流量,为落实水量分配方案、保护流域水环境和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玫 贾新平 魏洪涛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规划从长江上游雅砻江、大渡河的5条支流调水入黄河,总调水量40×108m3。如此大规模的引水是否会对原来河流的功能特别是引水坝址附近生态环境功能造成不利影响?针对该问题,本文在分析调水地区径流特征的基础上,分别采用7Q10法,Tennant法以及湿周法计算了不同引水坝址下游河道的生态环境低限用水需求,推荐西线一期工程各引水坝址下游河道生态环境低限用水量,除克柯坝址为2m3/s,其余坝址均为5m3/s。并据此分析了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实施后对引水河道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水后各引水河流基本上依旧能够满足其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需求,不会损害河流基本的生态环境功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斌 王新平 李瑛 李慧敏 李卫红 赵锐锋
以2005年为现状年,用定额法、潜水蒸发法和地下水储量变化法估算出塔里木河干流的生态需水量,其结果分别为33.89×108 m3、23.97×108 m3和33.07×108 m3,通过分析得到现状年合理的生态需水量为30.31×108 m3。并根据阿克苏、沙雅、库车、轮台、库尔勒、尉犁和铁干里克7个气象站1995-2004年的月平均蒸发量,采用阿维里扬诺夫公式和群克水均衡场公式对塔里木河干流天然植被的月潜水蒸发量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计算月生态需水量。通过分析发现,植被生长期(4-10月)的生态需水量占全年生态需水量的86%,尤其是植被生长旺盛时期的5-8月的生态需水量占全年的59%。根据制定的生态恢复方案,用定额法和潜水蒸发法预测3个目标年的生态需水量,将两者计算结果加以算术平均,得到2010、2015及2020年合理的生态需水量分别为31.88×108 m3、34.08×108 m3及36.84×108 m3,为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