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38)
- 2023(12745)
- 2022(10826)
- 2021(9674)
- 2020(7884)
- 2019(17742)
- 2018(17574)
- 2017(32044)
- 2016(17287)
- 2015(19626)
- 2014(19654)
- 2013(19394)
- 2012(18617)
- 2011(17215)
- 2010(17731)
- 2009(16623)
- 2008(16289)
- 2007(14741)
- 2006(13623)
- 2005(13132)
- 学科
- 济(91651)
- 经济(91547)
- 管理(51105)
- 业(45440)
- 企(35576)
- 企业(35576)
- 地方(28357)
- 中国(26761)
- 方法(24562)
- 农(22285)
- 数学(20761)
- 数学方法(20579)
- 业经(20541)
- 制(19738)
- 财(18520)
- 学(17259)
- 地方经济(16394)
- 融(15910)
- 金融(15906)
- 银(15343)
- 银行(15326)
- 农业(15204)
- 行(14940)
- 环境(14236)
- 贸(14030)
- 贸易(14016)
- 体(13832)
- 易(13386)
- 发(13357)
- 和(11653)
- 机构
- 学院(256728)
- 大学(254995)
- 济(114526)
- 经济(112047)
- 研究(99478)
- 管理(90312)
- 中国(76131)
- 理学(74769)
- 理学院(73832)
- 管理学(72751)
- 管理学院(72248)
- 科学(57467)
- 京(55472)
- 财(54508)
- 所(51426)
- 研究所(45747)
- 中心(43847)
- 江(42231)
- 农(41596)
- 财经(40981)
- 经(36735)
- 北京(36193)
- 经济学(36004)
- 院(35948)
- 州(35699)
- 范(35545)
- 师范(35223)
- 业大(33740)
- 省(32179)
- 经济学院(31817)
- 基金
- 项目(159471)
- 科学(124847)
- 研究(120324)
- 基金(112992)
- 家(97985)
- 国家(97110)
- 科学基金(81969)
- 社会(77723)
- 社会科(73566)
- 社会科学(73551)
- 省(63582)
- 基金项目(58564)
- 教育(54046)
- 划(53019)
- 自然(49261)
- 编号(48057)
- 自然科(47983)
- 自然科学(47969)
- 自然科学基金(47075)
- 资助(45951)
- 成果(41034)
- 发(40967)
- 重点(37058)
- 课题(36177)
- 部(34856)
- 制(33678)
- 发展(33318)
- 创(33222)
- 展(32804)
- 国家社会(32233)
- 期刊
- 济(148232)
- 经济(148232)
- 研究(88214)
- 中国(63641)
- 财(41783)
- 农(40525)
- 管理(38321)
- 学报(37334)
- 科学(35624)
- 教育(30886)
- 融(30114)
- 金融(30114)
- 大学(28610)
- 农业(27116)
- 学学(26790)
- 经济研究(23790)
- 技术(23521)
- 业经(22789)
- 财经(21514)
- 问题(18759)
- 经(18675)
- 贸(14856)
- 业(14187)
- 世界(14050)
- 国际(13891)
- 技术经济(13317)
- 现代(12273)
- 改革(11783)
- 革(11783)
- 经济问题(11758)
共检索到4293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池仁勇 胡倩倩 周必彧
在区域产业转移、全面开放和资源共享的共同作用下,杭州湾逐渐呈现具有一定区域经济规模的多中心协同发展态势,但产业空间重构和未知效益双重压力仍阻碍着湾区多中心协同发展模式的高效运行。结合多中心治理和协同治理理论,研究认为推动产业、交通、生态、创新和制度五大先行战略,实现基础设施、产业环境等硬条件的优化联结和制度、创新两大软实力的双向驱动,将是杭州万大湾区晋升世界一流的关键制胜点。
关键词:
湾区经济 杭州湾大湾区 多中心协同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蔡龙浩 杜柏松 刘然 毛超进 朱保纪
本文分析了世界著名湾区的发展特点和模式,并对杭州湾新区优势条件进行研究,与四大湾区进行比较,发现杭州湾新区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开放的发展背景、潜在的人口资源等各发展优势。借鉴于世界先进湾区已有的发展经验,结合实际,提出了杭州湾新区在创新发展方面的新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远 徐建军 袁红清
聚焦湾区经济,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协调湾区内产业带和城市间联动发展,优化生产力布局,打造现代化建设先行区、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要策源地、区域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是湾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本研究以环杭州湾大湾区内六个中心城市(上海、嘉兴、杭州、绍兴、宁波、舟山)为样本,进行空间差异与协调分析,探索湾区内各主要城市联动发展、协同路径,缩小区域差距,提升发展层级,使湾区内各市平衡发展,释放大湾区发展潜力。
关键词:
杭州湾 空间差异 协调度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郭亚欣 秦诗立 胡思琪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我国已进入湾区经济新时代。杭州湾大湾区地处长三角区域中心地带,是多重国家战略的交汇点,区域条件优越,经济腹地广阔,有潜力建设世界级大湾区。本研究通过梳理浙沪合作共建杭州湾经济区已有基础及存在问题,找准合作突破口,从港航物流、新产业集聚、科技创新、交通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协作等角度提出浙沪合作共建杭州湾经济区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湾区经济 浙沪合作 杭州湾经济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跃进
杭州湾大通道与北仑深水港两项巨型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均地处宁波,且互为配套,是国家大力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与关键举措。杭州湾大通道与北仑深水港的建成,将有力地推动宁波市整个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区位优势,吸引国内外产业资源,尤其是国际资本、国际先进技术、国际信息和国际人力资本等资源向宁波市的新一轮更大规模、更快节奏和更高层次的集聚。这种产业资源的集聚将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结构效益、基础效益和联动效益,促进宁波市第二产业的升级、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第一产业的转型,从而对宁波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维 凌耀初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上海实现“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的重要一环,也是上海新一轮快速发展的动力来源。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促进上海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和凸现,对上海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意义深远。本文认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必须着眼于以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的协作联动为依托,特别是以杭州湾经济圈为基础,使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真正具有世界级的影响和功能。在这过程中,推进从杭州湾经济带到杭州湾经济圈的发展,是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关键步骤。 从杭州湾经济带到杭州湾经济圈演进的战略意义在于,以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目标,以杭州湾经济圈资源优化组合为原则,以产业协调发展为抓手,以国际航运中心功能营造为核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费潇
为进一步清晰网络化地区空间发展特征,掌握网络化地区各节点间相互关系变化过程,优化网络化地区空间利用模式,对环杭州湾地区的网络化格局加以研究。环杭州湾地区在自身资源禀赋以及特殊历史机遇的带动下,发展成为长三角乃至东南沿海地区中网络化格局最明显的地区。这一地区具有区域发展差异日益收敛、人口与就业呈均衡化分布、多核驱动及泛中心化特征不断强化的三大网络化发展特征。在这三大网络化发展特征下,逐步形成了区内与区外多点对外互动格局、中心城市与小城镇互动格局不断强化、城里与城外新城乡空间格局日益明显的三层面的互动发展规律。三大特征与三层面互动的强化和形成,推动了环杭州湾地区空间网络格局优化。最后,在面对新的发...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国弟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武前波 孙文秀
本文通过研究2006-2016年间浙江省域经济发展态势,发现其经济重心正转向环杭州湾城市群,区域空间结构呈现以浙江大湾区为核心的网络化发展格局。以杭州、宁波为核心的环杭州湾城市群不断聚集各类经济社会要素,网络化发展格局比较显著,温台、浙中两大城市群增长动力滞缓,浙西、浙南地区经济体量较小,发展前景不够明朗,省域空间结构的不平衡态势进一步加剧。本文基于当前浙江省实施的"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发展战略,提出省域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优化的建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于2003年11月14日开工,2008年5月1日启用。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已经成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候选世界纪录,是继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和青岛胶州湾大桥之后世界第三长的桥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卫新,毛小报,王美青
根据环杭州湾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化布局调整现状及发展趋势,确定了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将环杭州湾农业划分为一圈二带,提出了农业区域化布局与农业发展的相关对策措施。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林萌 于伟宣 罗可雨 董赛云 张中浩 肖锐
本研究以上海-杭州湾城市群为例,建立建设用地扩张和人口-经济-社会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地区1994-2015年间4个不同时期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地揭示了上海-杭州湾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与人口-经济-社会城市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城市化的综合水平在空间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建设用地扩张与人口-经济-社会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有了一定提高,但在同步性整体上有待改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谭卓婧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地方各领域相互的流动,相互的搭建,所以现代物流的出现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衡阳商贸在我国一直就很发达,抗战时期衡阳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第三大工商业城市”,曾也有“小上海”“小南京”的称号;现如今衡阳物流行业发展确实为本地区经济发展增添了光彩,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文章对数字经济时代下衡阳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数字经济时代 衡阳市 物流发展现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潘雅芳
杭州经济型饭店投资现状(一)市场需求旺盛,行业前景看好,投资发展迅猛杭州作为全国旅游经济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2006年接待的国内外旅游者已经达到3400多万人次,按杭州市有关部门的发展目标,今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刚 姚士谋
环杭州湾上海、杭州、宁波等六城市 ,城市之间社会、经济相互联系密切 ,交通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特别是杭州湾大桥的建设 ,形成了沪、杭、甬之间的两小时交通“金三角”区。当今世界城市群、城市带、城市圈在各地兴起 ,杭州湾地区完全有可能形成环杭州湾“葡萄串”式组合城市。本文在分析杭州湾城市发展现状和城市组合重要作用的基础上 ,提出了环杭州湾组合城市空间布局的设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