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66)
2023(4615)
2022(4154)
2021(3935)
2020(3380)
2019(7780)
2018(7649)
2017(15291)
2016(8558)
2015(9143)
2014(9222)
2013(9070)
2012(8645)
2011(8019)
2010(8167)
2009(7687)
2008(7693)
2007(6823)
2006(6262)
2005(5510)
作者
(27029)
(22955)
(22720)
(21316)
(14087)
(10936)
(10071)
(8808)
(8381)
(8117)
(7796)
(7774)
(7360)
(7329)
(7162)
(6827)
(6794)
(6668)
(6624)
(6554)
(5785)
(5768)
(5564)
(5226)
(5145)
(5051)
(4967)
(4892)
(4616)
(4588)
学科
(38124)
经济(38094)
管理(24484)
(21296)
方法(18181)
(17977)
企业(17977)
数学(14616)
数学方法(14457)
环境(11072)
(11014)
(9446)
地方(9248)
(8966)
业经(7753)
中国(7640)
(7397)
理论(6531)
农业(6513)
(6301)
(5836)
(5584)
贸易(5582)
(5529)
财务(5527)
财务管理(5516)
产业(5411)
结构(5357)
企业财务(5344)
(5333)
机构
学院(130118)
大学(129516)
(48251)
经济(47257)
管理(46915)
研究(46778)
理学(40929)
理学院(40306)
管理学(39335)
管理学院(39124)
中国(33287)
科学(33088)
(27569)
(25244)
(24075)
研究所(23618)
(22506)
业大(20599)
(20445)
师范(20204)
中心(19643)
(19271)
农业(18976)
财经(18421)
北京(17441)
(17017)
(16613)
师范大学(16454)
(15904)
经济学(14967)
基金
项目(90004)
科学(71326)
基金(66682)
研究(60362)
(60165)
国家(59713)
科学基金(50451)
社会(39155)
社会科(37138)
社会科学(37122)
基金项目(36511)
(36099)
自然(34752)
自然科(33819)
自然科学(33805)
自然科学基金(33231)
(30437)
资助(27980)
教育(26926)
编号(21835)
重点(21059)
(20374)
(19317)
计划(18115)
科研(17746)
(17721)
成果(17167)
创新(16664)
课题(16141)
国家社会(16126)
期刊
(54449)
经济(54449)
研究(33191)
学报(25482)
科学(24221)
(21513)
中国(20991)
大学(18300)
学学(17633)
(15872)
管理(15406)
农业(14761)
资源(9301)
业经(9235)
教育(9126)
财经(8807)
经济研究(8334)
技术(8148)
(7914)
金融(7914)
(7623)
(7621)
(7491)
问题(7488)
(7462)
业大(6462)
(6371)
旅游(6371)
(6371)
科技(6194)
共检索到182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其木乐  李宁  白露超  马国良  王涛  
[目的]本文旨在揭示湟水河上游底栖动物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为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提出指导意见。[方法]通过改良湟水河底栖动物采样点法,于2018年4—5月和7—8月分2次对湟水河上游干流19个样点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水化学指标及环境因子进行采集。采用探索性数据分析、主成分分析、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对湟水河上游生态环境指标与底栖动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采集鉴定出底栖动物42个分类单元,共8 980头,隶属于2纲6目28科。主成分排序分析(PCA)表明:对样点贡献度较高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海拔(alt)、溶解氧(DO)、离源头距离(das)、可溶性磷(SRP)、总氮(TN)、总磷(TP)、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等。通过样点组合聚类分析将19个样点区分为4组:第1组为样点1~5、第2组为样点6~11、第3组为样点12~16、第4组为样点17~19。对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特征影响的土地利用类型,襀翅目从高到低依次为草地、农地、城市用地;蜉蝣目为农地、城市用地、草地;毛翅目为农地、草地、城市用地;双翅目为城市用地、农地、草地。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多数物种集中于中、上游样点,对他们贡献度较高的变量有海拔、最大流速(MAX)、平均流速(AVG)等,而下游河流段呈现富营养化状态,仅有少数耐污种出现。[结论]湟水河自上游到下游随着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和干扰,水体理化指标升高,底栖动物丰富度下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底栖动物分布特征明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科  张萌  刘雄军  杨丽敏  薛涛涛  欧阳珊  吴小平  
于2016年6月~2017年5月对陡水湖流域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0属(种),隶属4门6纲28科,其中节肢动物最多(18种),占总种数的45.0%,其次为软体动物(15种),占总种数的37.5%,环节动物最少(7种),占总种数的17.5%。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苏氏尾鳃蚓、椭圆萝卜螺、梨形环棱螺、放逸短沟蜷和河蚬。各采样点区系相似性分析表明陡水湖流域明显分为库区与入库河流。入库河流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76.64±28.91 ind./m~2和46.706±15.293 g/m~2,明显高于库区的平均密度(452.34±78.45 ind./m~2)和平均生物量(1.569±0.209 g/m~2)。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入湖河流物种多样性高于库区。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显著影响陡水湖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的空间分布。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宋超  侯俊利  赵峰  张婷婷  王思凯  庄平  
为探明工程建设后东海大桥风电场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利用底层拖网资料和环境调查数据,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等级聚类、多元统计等方法对该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春、秋季共发现17种大型底栖动物种类,隶属5目10科14属,十足目占绝对优势,其比率为76.5%,其中以长臂虾科和梭子蟹科占优,比率分别为29.4%和17.6%。春季优势种为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安氏白虾(Exopalaem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符芳菲  李纯厚  徐姗楠  
为了解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动态变化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通过2016年冬季在胶州湾12个站位采集到的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66种,其中环节动物32种,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分别为17种、9种和3种,脊索动物2种,纽形动物、头索动物、半索动物各1种。优势种为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丝异须虫(Heteromastus filiformis)、青岛文昌鱼(Brachiostoma belcheri tsingtauense),优势度分别为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齐磊磊  王其翔  官曙光  高翔  刘洪军  
2007年4月和10月,在山东日照临近海域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春季和秋季两个航次的调查,对采集到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1)全海域共鉴定底栖动物141种,其中多毛类、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分别占总种数的38.30%、34.75%和17.73%,三者构成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2)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丰度为1885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39.82g/m2。3)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多样性,春季高于秋季。4)优势种随季节变化不大,生物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好。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萍萍  张瑞雷  赵风斌  张玮  王丽卿  
2012年5月-2013年1月对上海市八区县共8条河道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并对河道的水质进行了生物评价。共鉴定出底栖动物44种,隶属3门19科33属,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黄色羽摇蚊(Chironomus flaviplumus)为主要的优势种。上海市河道底栖动物的年均密度为382 ind/m2,霍甫水丝蚓对其贡献率最大,其密度为214.1 ind/m2,占总密度的56.1%;年均生物量为24.62 g/m2,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对其贡献率最大,其年均生物量为21.17 g/m2,占总生物量的86.0%。各季度底栖动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乐丹  王先云  陈丽平  凡迎春  陈松林  刘其根  胡忠军  
2009~2010年对淀山湖底栖动物和沉积物碳氮磷含量进行了季度调查,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对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共鉴定底栖动物3门5纲17种,优势种为背蚓虫、寡鳃齿吻沙蚕和河蚬,群落密度以前两者为主(占81.2%),生物量以后两者贡献较大(75.0%)。沉积物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分别为7.91、1.02和0.79 mg/g,两两间均无相关性。多变量分析显示,淀山湖底栖动物群落物种组成无显著空间差异;多配对非参数检验表明,现存量(密度和生物量)、多样性指数(香浓指数H’、辛普森指数D、丰富度指数d、均匀度指数J)和沉积物碳氮磷中,仅总氮含量存在显著空间差异。相关分析显示,现存量与TN显著正相关,多样性与TP显著负相关,且均不与TOC相关。使用底栖动物Carlander、H’和d指数、ABC曲线及沉积物氮磷相关的指标,评价了淀山湖表层底质的环境质量,总体表明该湖处于中度—严重污染程度或中营养—富营养状态。淀山湖底栖动物总密度及寡毛类密度低、多毛类和河蚬占优的结构特征与该湖为近距离经江通海湖泊及其底泥为有机质含量低的粉砂质粘土有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苹红  崔永德  王海军  王洪铸  
汉阳地区湖汊纵横、水系丰富,是汉阳地区工业和生活废水的主要纳污水体,水质多为劣V类。底栖动物已被广泛用于监测湖泊有机污染,因此,为探明汉阳地区湖泊群(三角湖、墨水湖、龙阳湖、月湖、后官湖)的污染状况和污染分布格局,于2002~2005年全面调查了各湖泊的底栖动物群落,并分析了其对环境的指示作用。除后官湖发现软体动物外,其他各湖泊均以耐污的颤蚓科寡毛类(霍甫水丝蚓,苏氏尾鳃蚓)和摇蚊科幼虫(长足摇蚊、红裸须摇蚊、羽摇蚊)占绝对优势。统计分析表明,颤蚓类和摇蚊幼虫的密度与水体氮、磷、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颤蚓类密度对水体氮、磷水平的预测能力(R2)优于摇蚊幼虫。K-优势曲线和多...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明峰  
于2013年7月对东山岛4条沙滩潮间带断面大型底栖动物进行采样调查。根据游憩人数,将采样区设置为重度游憩利用区、中度游憩利用区、轻度游憩利用区及对照区。结果表明:游憩人数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数、生物量、栖息密度、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等有极显著性影响(P0.05),相关程度极小;水温、P H值、盐度、溶解氧对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生物量、栖息密度、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无显著性影响(P>0.05)。群落分布聚类与MDS排序分析结果基本吻合,4个取样断面群落分为3组,Ⅰ组重度区游憩利用、中度区游憩利用,Ⅱ组轻度游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永晶  刘学勤  
2009年6月和11月对巢湖水向湖滨带底栖动物进行群落结构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3种,隶属9科29属,以寡毛类和水生昆虫为主,合计占总种类数的79%。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是506ind./m2和115.34g/m2。巢湖水向湖滨带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趋于单一化,敏感种(光滑狭口螺、长角涵螺等)减少或消失,而耐污种(苏氏尾鳃蚓、霍甫水丝蚓、环棱螺、淡水壳菜等)成为优势种。水向湖滨带底质是影响底栖动物分布及现存量的主要因素,堤岸间接影响其组成和分布,淤泥底质中底栖动物密度最高,砾石底质中生物量最高,而较硬的粘土底质中现存量最低。在功能摄食类群方面,巢湖水向湖滨带以直接收集者和过滤收集者为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智文  张葵  霍斌  沈建忠  周琼  王军  
为了解塔里木河下游流域内在生态输水后的水生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特征,于2019年-2020年对塔里木河中下游干流、车尔臣河、台特玛湖3个区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探讨其环境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塔里木河下游流域中大型底栖动物共97个分类单元,隶属于3门4纲10目27科。水生昆虫为主要类群(82种),其中双翅目(47种)物种数最多,其次为鞘翅目(14种)、蜻蜓目(13种)。摇蚊科物种在不同区域均为优势种。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在5月份处于峰值,远高于8月和10月,多样性指数不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P>0.05)。塔里木河干流和车尔臣河摄食功能群主要以收集者为主(95.89%,91.86%),而台特玛湖则以收集者(50.68%)和捕食者(34.12%)为主。Mantel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氨氮、溶解氧和高锰酸钾是影响底栖动物多样性和功能群的主要环境因子。调查结果表明塔里木河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组成较为单一,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需继续开展并深化对该地区河流的生态修复和管理工作。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丹丹  彭敏锐  王江丽  王志坚  张涵雪  李斌  
于2016年8月(丰水期)、11月(平水期)和2017年2月(枯水期)对藻渡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摄食类群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34种(属),隶属4门14目27科,扁蜉(Heptagenia sp.)、二尾蜉(siph1onurus sp.)、二翼蜉(Cloeon dipterum)、泉膀胱螺(Physa fontinalis)和狭萝卜螺(Radix lagotis)为该地区的优势类群。不同季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丰富度指数和Marglef均匀度差异显著,且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CCA分析显示丰水期水温、透明度和海拔等是影响藻渡河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该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群落以捕食者和刮食者为其优势功能类群,其次是撕食者、收集者和滤食者。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宋明江  邓华堂  朱峰跃  刘绍平  段辛斌  陈大庆  
为研究不同水位时期大宁河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差异,于2011-2013年间分别在三峡水库低水位期(145 m)和高水位期(170 m)对大宁河的底栖动物进行定性和定量调查。低水位期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80.32±32.14)ind./m2和(1.44±0.45)g/m2,高水位期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33.82±46.94)ind./m2和(1.53±0.51)g/m2。寡毛类在静水区域占优势,水生昆虫在流水区域占优势。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和分布表现为高水位期高于低水位期,流水区域显著高于静水区;不同水位时期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差异显著,优势种及其相对丰度有较大波动;生物多样性表现为高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晓可  宣昊  王慧丽  于道平  严云志  彭增辉  
2013年8月对青弋江流域不同级别河流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60种,隶属于39科58属。从1级到4级河流,种类数表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分别为46、39、36和16种。1~3级河流中种类数最多的均是水生昆虫,4级河流中种类数最多的是软体动物。整个流域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82ind./m2和36.43g/m2。不同级别河流中,2级河流底栖动物密度最大,4级河流密度最小,且二者存在显著差异;2级和4级河流底栖动物生物量都较高,且显著高于1级河流。在功能摄食类群方面,整个流域以刮食者和过滤收集者为主。随着河流级别的增加,刮食者相对密度和相对生物量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撕食者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学花  宋晓兰  奚海明  宋立新  郑科  卞金良  
2010~2011年对江阴市7条主要内河及长江江阴段共计8条河流的15个断面进行了野外调查,采样研究了江阴市河流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8条河流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9种,分属3门7纲16科24属,其中软体动物14种、寡毛类3种、水生昆虫4种、十足目4种、蛭纲2种、端足目1种、多毛纲1种。其中,以锡澄运河的底栖动物种类最多,达17种。从密度来看,应天河监测断面平均密度最大,为37 156ind./m2;长江监测断面平均密度最小,为6ind./m2。从底栖动物分布来看,长江和白屈港监测断面物种分布均匀,锡澄运河监测断面软体动物占绝对优势(80%以上),其中梨形环棱螺(Be...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