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21)
2023(7018)
2022(5828)
2021(5096)
2020(4097)
2019(8997)
2018(8431)
2017(15084)
2016(8590)
2015(9313)
2014(9130)
2013(8987)
2012(8587)
2011(7848)
2010(7891)
2009(7222)
2008(6937)
2007(6176)
2006(5693)
2005(5158)
作者
(27991)
(23209)
(23007)
(21838)
(15026)
(11374)
(10423)
(9250)
(8977)
(8381)
(8291)
(8180)
(7954)
(7517)
(7447)
(7443)
(7176)
(7065)
(6935)
(6858)
(6067)
(5790)
(5686)
(5621)
(5295)
(5276)
(5146)
(5056)
(4798)
(4701)
学科
(38880)
经济(38857)
管理(26283)
(18351)
地方(16302)
环境(15523)
(14089)
企业(14089)
方法(12747)
(11880)
数学(10933)
数学方法(10810)
(10069)
地方经济(9984)
中国(9794)
(8593)
资源(7898)
业经(7720)
生态(7394)
(7278)
农业(7203)
(6923)
规划(6567)
(6557)
环境规划(6376)
(5327)
贸易(5320)
(5299)
区域(5294)
(5032)
机构
学院(124184)
大学(123590)
研究(50668)
(47174)
经济(46148)
管理(43507)
理学(37499)
理学院(36953)
管理学(36153)
管理学院(35969)
中国(35677)
科学(35459)
(28186)
(27237)
(27007)
(26146)
研究所(25327)
中心(22523)
业大(22249)
农业(21565)
(19674)
(19530)
(18415)
师范(18107)
(17926)
北京(16523)
(16327)
科学院(15977)
财经(15471)
研究院(15451)
基金
项目(92476)
科学(72717)
基金(66100)
研究(63325)
(60935)
国家(60504)
科学基金(50382)
社会(40284)
(38887)
社会科(38190)
社会科学(38175)
基金项目(35197)
自然(34240)
自然科(33205)
自然科学(33190)
(32685)
自然科学基金(32555)
教育(27508)
资助(26454)
编号(23852)
重点(22825)
(22744)
(19213)
计划(19097)
(18901)
课题(18236)
科研(18175)
成果(18140)
创新(17864)
(17736)
期刊
(55496)
经济(55496)
研究(33400)
中国(27669)
学报(25669)
(22768)
科学(22604)
大学(17961)
学学(17093)
农业(16114)
管理(15359)
(13906)
教育(13310)
资源(10563)
技术(9436)
业经(9163)
(9152)
(8784)
金融(8784)
经济研究(8002)
财经(7188)
问题(6813)
科技(6758)
业大(6738)
(6679)
林业(6252)
(6202)
图书(5816)
(5812)
生态(5614)
共检索到187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达森  
湛江湾湾域面积264.9km~2(不包括龙王湾和南三水道)。其中水域面积157.9km~2,滩地面积107km~2。湾内潮汊众多,滩涂宽广,海区水质肥沃,浮游生物丰富,加之气候温和,水温较高,因此港湾海域及滩涂特别适宜于经济动物的繁育生长和水产养殖。然而,随着湛江市经济的发展,加上海域开发利用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指导,致使海域开发利用无序、无度、无偿的现象比较突出,造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虞阳  申立  武祥琦  
海洋功能区划是现代海洋治理的基本构成,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统筹发展是其重要旨归,但当前我国海洋功能区划正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采用空间分析方法,选取11类(二级类)共110个主要的国家级海洋功能区,结合2013年全国海洋环境质量数据发现,我国海洋功能区划大量分布于生态环境较差海域,以开发为主的海洋功能区基本满足水质要求,而以保护为主的海洋功能区则超标严重。难局的形成主要受制于空间与体制双重维度影响,毗邻功能区相互掣肘、功能区管理尺度错位等影响显著。鉴于此,促进海洋功能区划与城市规划等的衔接、强化海洋功能区的规范引导与协同治理、加强海洋功能区的法规与制度体系建设是破解海洋功能区划生态环境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飞  徐敏  
海洋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是开展海洋环境保护和管理的基础和依据。以海州湾海洋保护区为研究区,结合国内海洋环境调查现状,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以生物要素为主、物理化学要素为辅的海洋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将海洋环境质量等级划分为"优良中差劣"。收集了海州湾保护区2005~2011年环境调查资料,结合国家相关标准和统计数据序列综合确定各评价指标等级判定标准。利用2006年8月、2009年12月和2011年3月的调查数据对海州湾保护区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综合指数值分别为0.608、0.465、0.638,保护区环境质量整体处于等级良,且近岸环境较离岸海域差,较客观地反应...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钟硕良  阮金山  吴立峰  董黎明  陈月忠  张农  杨妙峰  蔡建堤  
根据2005年4月和10月同步进行厦门海域贝类养殖区海水、表层沉积物和养殖贝类体中有毒有害物质(Cu、Pb、Zn、Cd、Hg、As、石油类、六六六、滴滴涕、多氯联苯、大肠菌群、腹泻性贝毒和麻痹性贝毒)的调查资料,采用海水质量评价指数(Swj)、表层沉积物质量评价指数(Ssj)和养殖贝类质量评价指数(Soj)以及贝类养殖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SI)对厦门海域贝类养殖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和类别划分。结果表明,海水质量、表层沉积物质量和养殖贝类质量水平范围均为2~7级,平均值分别为3级、5级和4级。贝类养殖生态环境质量水平范围为2~7级,平均值为4级。总体上,贝类养殖区海水质量处于较好水平...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学锋  曾嘉维  韩兆方  陈春亮  林思露  
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完整性是渔业资源有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08-2012年夏季(8月)湛江湾海域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本文通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种类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多样性指数分析了鱼类群落结构;在此基础上应用赋值法构建了鱼类完整性评价指数(F-IBI),以评价该鱼类群落的完整性和受干扰程度。结果表明:该海域共捕获鱼类103种,隶属于17目48科,以鲈形目种类数(58种)最多;质量渔获率、尾数渔获率依次为39.5~75.1 kg/h,1.0×103~1.8×104尾/h;优势种以裘氏小沙丁鱼(SaRdInElla jUSSIEU)为主。鱼类种类丰富度指数(d)、S...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贾晓平  杜飞雁  林钦  李纯厚  蔡文贵  
海洋渔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评价与保护是海洋渔业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的基础。本文从海洋水文、海洋化学、初级生产力水平和饵料生物水平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性探讨,初步建立了海洋渔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并以北部湾渔场为例进行评价实践,旨为建立一套较成熟的综合评价方法,从而为我国海洋渔业生态环境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田慧娟  刘吉堂  吕海滨  张瑞  
为考察海洋疏浚物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2014年3月对连云港倾倒区及附近海域17个站位的水质和11个站位的沉积物以及海洋生物进行了调查采样。调查将所研究海域划分为倾倒区、倾倒外围区、养殖区,对这3个区域的水质、沉积物中污染物等指标的水平差异及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的群落现状和差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全面评价了海洋疏浚物对该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为倾倒区>倾倒外围区>养殖区,疏浚物为倾倒区重金属的重要污染源,且在扩散作用下对倾倒外围区海域有一定影响;(2)各海区间叶绿素a和浮游植物多项指标差异不大,倾倒活动对浮游植物的影响尚不明显;(3)海...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沈新强  袁骐  王云龙  蒋玫  
根据2000年-2002年5月、8月在长江口、杭州湾附近渔业水域进行的水质、表层沉积物和浮游生物的监测结果,采用单项和多项综合评价法,着重分析、评价该渔业水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动趋势。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水质综合评价处于重污染水平,2002年水质污染比前二年更严重;表层沉积物质量综合评价处于微污染水平,年际变动幅度较小;浮游生物生态环境质量均处于中污染水平,年际变动幅度较小;由于水体污染严重,长江口、杭州湾附近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总体质量处于重污染水平,2002年总体质量比前二年进一步下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滨勇  黄小露  王斌斌  马红伟  
厘清海洋生态环境与海域使用之间的关系、促使两者耦合协调发展,是协调海洋保护与开发之间矛盾,推进渤海综合治理的关键所在。通过构建耦合模型,研究了中国莱州湾9个沿海区县生态环境与海域利用的协调关系。依据模型得出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及海域利用综合评价指数,分析了研究区域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及海域利用现状的空间差异。根据生态环境与海域使用耦合协调指数,将9个区县划分为4类,提出了各类型区县在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海洋开发关系上的发展路径和对策,为莱州湾及渤海生态保护与海域使用的协调发展提供借鉴和建议,为推进渤海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马绍赛  赵俊  陈碧鹃  陈聚法  崔毅  曲克明  曲世科  
应用多项指数综合评价公式、生物多样性指数综合评价公式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莱州湾2002年5月和8月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水质环境和生物环境处于良好水平;表层沉积环境处于污染水平,有的站达到严重污染水平,其中重金属镉的贡献率最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立斌  吴伟宏  袁国华  
文章构建了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与预警的指标体系。选取2001—2016年中国近岸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开展了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基于Mann-Kendall检验方法,分析各预警指标在2001—2016年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根据评价结果和趋势判断,对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了预警等级判定。结果显示:中国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预警等级为蓝色轻警。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提出中国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对策建议,即重视并推动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理论与调查分析等基础性研究,建立健全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强化监管护航。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范江涛  张俊  冯雪  陈作志  
根据2013年在南沙海域4个航次的声学走航调查数据,以鸢乌贼的资源生物量为渔场指标,结合遥感获得的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 SSH)、海表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和叶绿素a浓度(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Chl.a)等海洋环境数据,采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建立渔场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关系模型。研究表明:南沙海域鸢乌贼渔场分布有明显季节差异,春季主要集中于南沙西南部和越南东部海域,夏季和秋季主要分布于南沙南部海域,冬季主要分布于南沙中南部海域;各环境因子中SSH与SSS对渔场有显著影响,SST和Chl.a影响不显著;影响渔场的主要因子有SSH、SSS、经度(LON)和纬度(LAT),并依据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建立渔场与影响因子的最优关系模型,模型的总偏差解释率为54.7%,进入最优模型的4个因子中,纬度对模型的影响最大;南海鸢乌贼渔场的形成除地理位置影响外,与海流洋流影响关系密切。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胡益峰  蒋红  李卫丁  陈琼  徐灵燕  
根据2011年嵊泗绿华岛养殖区春、夏、秋3个季度的水质和沉积物监测结果,分析评价表明:养殖区水温、盐度、pH、化学需氧量(COD)、溶解氧(DO)、无机氮(DIN)和叶绿素a(Chl.a)呈季节性变化,养殖区海水富营养化严重,且富营养化水平春季﹥夏季﹥秋季;夏季海水有机污染水平(A值)最轻,春季和秋季达轻度污染水平。该海域海水环境主要受长江径流、养殖污染等影响,而无机氮含量较高是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该海域赤潮高发的原因之一。沉积物中汞(Hg)、砷(As)、铜(Cu)、铅(Pb)、镉(Cd)、铬(Cr)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符合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根据Hakanson评价法,潜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航  张光玉  彭士涛  
增量趋势法是一种判别区域环境质量主控因子的常用方法。通过对增量趋势法的模型进行修订,并以天津海域的环境状况为例,对其2007年的环境质量主控因子进行了排序,提出目前天津海域的环境质量主控因子主要是无机氮和石油类物质,污染治理也应针对这两类物质进行,最后对新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进行了说明,为保证天津海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际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敏  张丽旭  
利用2004年和2009年夏季航次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监测统计结果,以加权平均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法为基础,以参评因子动态分类排序法确定权重,以《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作为评价标准,构建新的海洋沉积物质量综合评价模式,对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主要污染因子进行了分类判别,综合评价了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质量状况。结果表明,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硫化物、石油类、汞为常态因子,铅、镉、砷、多氯联苯和滴滴涕为关键因子,铜和有机碳在个别站位已成为预警因子;沉积物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综合评价指数介于0.267~0.636之间,均属于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个别站位铜、有机碳含量偏高,存在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