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84)
2023(8780)
2022(7408)
2021(6518)
2020(5092)
2019(11528)
2018(11311)
2017(21567)
2016(11252)
2015(12579)
2014(12650)
2013(12664)
2012(12301)
2011(11640)
2010(12141)
2009(11255)
2008(11047)
2007(10182)
2006(9626)
2005(9218)
作者
(33968)
(28455)
(28322)
(26865)
(18431)
(13482)
(12818)
(10954)
(10886)
(10300)
(9949)
(9358)
(9353)
(9351)
(9023)
(8731)
(8467)
(8169)
(8133)
(7843)
(7470)
(6959)
(6944)
(6640)
(6524)
(6468)
(6282)
(6201)
(5794)
(5562)
学科
(74806)
经济(74757)
管理(30904)
(30715)
地方(24276)
(24012)
企业(24012)
中国(20874)
方法(18177)
业经(16042)
(15826)
地方经济(15574)
数学(15143)
数学方法(15043)
(11818)
(11571)
农业(11286)
(11241)
金融(11241)
(11095)
(10824)
银行(10816)
(10783)
贸易(10772)
(10660)
(10300)
环境(9907)
(9409)
(9084)
(8900)
机构
学院(174003)
大学(170768)
(84517)
经济(82864)
研究(68172)
管理(62339)
中国(52239)
理学(51529)
理学院(50864)
管理学(50263)
管理学院(49897)
科学(37643)
(37097)
(35996)
(34844)
研究所(30978)
中心(29213)
(28236)
财经(27602)
经济学(26546)
(24823)
(24757)
(24589)
北京(24554)
师范(24396)
(24192)
经济学院(23362)
(22862)
科学院(20702)
(20062)
基金
项目(102097)
科学(80621)
研究(78776)
基金(72132)
(61476)
国家(60913)
社会(51862)
科学基金(51861)
社会科(49323)
社会科学(49313)
(40594)
基金项目(36845)
教育(34984)
(33294)
编号(31944)
自然(29748)
资助(29629)
(29522)
自然科(29010)
自然科学(29006)
自然科学基金(28485)
成果(26664)
发展(24734)
(24319)
课题(23700)
重点(23353)
(22088)
国家社会(21454)
(21100)
(19745)
期刊
(112511)
经济(112511)
研究(62226)
中国(40960)
管理(27986)
(25868)
(24836)
科学(22100)
(21031)
金融(21031)
学报(20937)
教育(20119)
经济研究(19070)
业经(17938)
农业(16941)
技术(16774)
大学(16563)
学学(15457)
财经(14602)
问题(14020)
(12871)
(11737)
国际(11140)
世界(10930)
技术经济(10594)
商业(9979)
经济管理(9122)
现代(9004)
经济问题(8996)
改革(8888)
共检索到295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福义  
本文分析湘西经济现实基础和发展机遇 ,提出实现湘西经济跨越发展的战略思想、战略布局、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过杰  杜肯堂  杨钢  郭晓鸣  蓝定香  
邛崃是成都平原地区的重要城市 ,也是我国最早的县级经济体制综合政策试点县市之一。本文从邛崃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 ,提出了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 ,并为该城市的发展进行了较为科学准确的形象定位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佑林  
湘西,位于湖南省的西部,主要包括大庸市和湘西自治州两地区,总面积25041平方公里,占湖南省国土总面积的11.8%。湘西属于国家确定的全国十八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具有典型的“老、少、边、山、穷”经济特征。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历史的、自然的、社会的等等因素,湘西始终处于贫困落后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田亚东  田伟  张怡  
四川省什邡市走工业强市道路取得显著成效 ,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多年排名四川省前列 ,其主要作法是实施重点发展战略 :抓重点企业 ,抓重点项目 ,抓重点产品 ,取得一些基本经验 :( 1)坚持“稳、重、活、实”方针 ;( 2 )坚持以现化科技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道路 ;( 3)坚持依靠企业家带动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 ;( 4)坚持抓改革、调结构、促发展的工作思路 ;( 5 )坚持扶持企业、服务企业的政策取向。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云超  彭浩  金彦平  
通过紧密结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州)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和旅游产业在湘西州经济发展中所占的地位,基于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系统研究了旅游产业对湘西州就业率的提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招商引资中的媒介作用,并就旅游业如何驱动湘西特色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福义,范保宁  
1 区情分析1.1 主要优势1.1.1 区位优势.湘西(包括怀化、湘西自治州、张家界3地州市的24个县市区)位于沅江和澧水上游,东邻湖南的常德、益阳、娄底、邵阳4地市,西界四川的黔江和贵州的铜仁、黔西南3地州,南连广西的桂林、柳州地区,北依湖北的鄂西州.从自然区位看,湘西处在云贵高原与江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临界区域和亚热带、准热带和暖温带3个不同自然区的结合部,农产品产销差异性和互补性较大.从经济区位看,湘西地处湘、黔、桂、鄂、川边区中心地带,是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区向西部经济发展区梯度推进的过渡区和长江经济带与华南经济圈的结合部,既可承接东西部地区双向交流,又能吸纳沿海沿江地区的双重辐射,在周边地区经济渗透融合、优势互补和多边交流中,可起到东西逢源、南北策应的纽带作用,为湖南开拓西南大市场提供了理想场所.从民族区位看,湘西紧连广大汉族居住区,接近少数民族聚居区,是汉、侗、土家、瑶、壮、苗和10多个民族特需商品交流的理想地区,为搞活边境贸易提供了巨大市场.1.1.2 交通优势.湘西虽地处山区,但铁路、公路、水路已基本成网,交通便捷.枝柳铁路纵贯湘西10多个县市,湘黔铁路横贯5个县市,铁路沿线有60多个车站,其中怀化是枢纽编组站,为湘黔桂鄂川边境最大的交通中心.209、31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增平  
近年来,山西省信贷、证券、债券等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在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金融市场结构失衡、协同效应不强、环境条件差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进一步加快发展和健全完善资本市场,促进全省金融市场全面均衡发展,对于促进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和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尹继东  
江西经济发展战略思路,从形成、发展到逐步深化,可概括为具有阶段性特征的三种类型。资源型战略,强调发挥资源优势,并主要受"比较成本理论"的影响,从实际效果看,不太理想。资源市场型战略,较客观、科学地对待资源条件并强调市场导向,综合应用了多种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发展上了新台阶。大开放集约型战略,是面对机遇和挑战的理智决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谷容先  
改革开放15年来,特别是1989年市二届党代会通过“兴盐之要,首在科技”的重大决策,提出“重农强工登台阶,科技兴市上水平”的明确要求,科技工作已经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新态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比预料的更快、更好。其主要标志是: 一、经济总量大幅度增长,经济结构渐趋合理,实力、效益、后劲显著增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建国,刘玉桥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作为西部大开发前沿阵地和桥头堡的湘西自治州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本文在分析湘西自治州区域开发条件、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对州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战略思路、战略定位和战略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舒显奇  陈庆  魏东  
通过分析四川邛崃白酒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基础,对邛崃白酒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进一步明确邛崃白酒产业发展的定位和总体思路,并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陶天森  
甘肃城镇化进程的跨越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对甘肃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阶段性特征描述,对当前甘肃城镇化跨越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进而对未来甘肃城镇化进程的战略路径进行阐释,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江维琳  徐刚  代光举  
加快四川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和核心在于转变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无论是提升资源的"有效性",还是拓展资源的"有限性",核心环节是对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大主体的资源利用行为建立正确的引导机制,形成鼓励节约资源的"正向激励"和遏制浪费资源的"反向约束",进而推动转变四川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时代课题由"应然性"向"实然性"不断转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