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55)
2023(16291)
2022(13981)
2021(12947)
2020(10766)
2019(24427)
2018(24094)
2017(45552)
2016(25308)
2015(28064)
2014(27908)
2013(27625)
2012(25593)
2011(23388)
2010(23139)
2009(21052)
2008(20411)
2007(17804)
2006(15696)
2005(13792)
作者
(77409)
(64522)
(64010)
(60617)
(41040)
(31126)
(28671)
(25377)
(24619)
(22942)
(21964)
(21733)
(20669)
(20503)
(20073)
(19778)
(19433)
(19145)
(18358)
(18356)
(16408)
(15882)
(15716)
(14709)
(14546)
(14442)
(14348)
(14219)
(13188)
(12882)
学科
(101999)
经济(101900)
管理(67194)
(66629)
(52272)
企业(52272)
方法(42733)
数学(36903)
数学方法(36528)
(29784)
中国(29443)
地方(26029)
(24269)
业经(23550)
(22302)
农业(20462)
(19219)
贸易(19205)
(18577)
环境(16897)
(16827)
技术(16729)
(15861)
(15768)
银行(15688)
理论(15477)
(15369)
金融(15368)
(15073)
(14517)
机构
大学(356544)
学院(356207)
(138495)
管理(136468)
经济(135519)
研究(129472)
理学(118142)
理学院(116728)
管理学(114550)
管理学院(113945)
中国(94103)
科学(85414)
(77661)
(73788)
(68285)
研究所(62963)
业大(62398)
(60024)
农业(58597)
中心(57332)
(53404)
北京(49057)
财经(48137)
(47772)
师范(47120)
(47011)
(43878)
(42805)
(41284)
经济学(40461)
基金
项目(250809)
科学(194280)
基金(179340)
研究(175293)
(161354)
国家(160010)
科学基金(134061)
社会(108193)
社会科(102413)
社会科学(102386)
(99979)
基金项目(95703)
自然(90396)
自然科(88258)
自然科学(88236)
自然科学基金(86643)
(85171)
教育(79220)
资助(73648)
编号(70185)
(57497)
重点(57150)
成果(55640)
(53414)
(52226)
课题(49369)
计划(49277)
创新(48815)
科研(48578)
大学(44651)
期刊
(152985)
经济(152985)
研究(102322)
中国(71127)
学报(68777)
(67228)
科学(59787)
大学(49878)
管理(49442)
学学(47394)
农业(47059)
(42791)
教育(39435)
(30076)
金融(30076)
技术(29479)
业经(26951)
(24888)
经济研究(24551)
财经(22624)
问题(20042)
科技(19552)
(19343)
业大(19252)
图书(18476)
(18294)
技术经济(17040)
资源(16674)
理论(16456)
商业(16068)
共检索到524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光辉  苏宝林  石磊  田安友  
同一海拔随播期的推迟,叶面积增长速度加快,最大叶面积指数升高,而最大叶面积出现的生育期推迟,保持较大叶面积的时间缩短,灌浆期叶面积衰亡速度加快,同时,晚播使干物质生产的速度在插秧后至减数分裂期较快,而使灌浆期物质累积速度减慢;分蘖期及孕穗期的作物生长率随播期的推迟变化较平稳略呈上升的趋势,而结实或变化稍大,有下降趋势。结合产量分析认为,低海拔地区宜于4月上旬播种,中海拔地区适宜4月上中旬播种,高海拔区4月中旬播种较合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敖和军  王淑红  邹应斌  彭少兵  唐启源  方远祥  肖安民  陈玉梅  熊昌明  
【目的】探明超级杂交稻在不同种植地点和不同施肥量条件下的产量表现及干物质生产特点。【方法】于2004~2005年在湖南省桂东、长沙、衡阳、南县和永州5个地点进行大田试验,按照N﹕P2O5﹕K2O为1﹕0.5﹕1的比例,设置3种施肥量处理(135、180、225kgN·ha-1),田间采用随机区组排列,4次重复,以超级杂交稻组合准两优527和两优293为试验材料。【结果】超级杂交稻收获产量以桂东点产量最高,地点间差异显著,其中准两优527平均为7492.3~12209.2kg·ha-1,两优293为6984.0~11679.5kg·ha-1。产量构成因子和干物质生产量的地点间变化与收获产量一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卫星  朱德峰  朱智伟  林贤青  张玉屏  陈惠哲  
在穗生长发育阶段,通过水分仪结合称重法严格控制土壤水分的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时段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对杂交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穗分化至分化后30 d的水分亏缺明显影响稻穗生长发育,颖花数和实粒数显著减少,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最终籽粒产量显著下降。总粒数减少是此阶段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减产幅度与水分亏缺程度呈正相关,重度控水处理影响最大,其次是中度控水处理,轻度控水处理也有一定影响。全时段和穗分化10~20 d的水分亏缺影响最大,其次是穗分化0~10 d,穗分化20~30 d对穗部生长影响不大,但对后续籽粒灌浆结实有一定影响。超级杂交稻国稻6号在此阶段适度控水后复水的生长补偿效应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朝晖  青先国  袁隆平  
在海南三亚热带生态条件下,以超级杂交水稻组合两优培九和苗头组合两优0293、GD-1S/RB207为材料,设置5个不同施氮水平,即分别施纯氮0(N1,CK)、150(N2)、300(N3)、450(N4)、600(N5)kg/hm2,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优培九和GD-1S/RB207在N3处理下的产量最高,两优0293在N4处理下的产量最高,但与N3处理下的产量相近.初步认为,在海南三亚生态条件下,超级杂交水稻的适宜总施氮水平为纯氮300kg/hm2,且氮肥(纯氮)用量每增加150kg/hm2,始穗期和齐穗期均相应推迟3~6d,最后全生育期延长3~6d.随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戎  何光华  杨正林  左永树  李道荣  
在大田生产条件下,比较了重穗型亚亚种组合K17A/N45与汕优63产量及干物质生产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组合生育期相当,K17A/N45产量为8.3t/ha,比汕优63增产9.2%;在最高分蘖期和成熟期,茎叶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高于汕优63;抽穗期,叶鞘干物质积累量明显低于汕优63。两组合抽穗期贮藏物质对产量的贡献分别为28.3%和39.4%,K17A/N45属后期干物质积累型,汕优63抽穗前后的干物质积累对产量的贡献同等重要。K17A/N45的高产机理:在大穗基础上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是高产的主要原因;生物产量高,特别是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高是高产的物质基础;抽穗后功能叶衰减慢,群体光合势、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霍中洋  姚义  张洪程  夏炎  倪晓诚  戴其根  许轲  魏海燕  
【目的】探讨播期对直播稻干物质生产特征和光合生产特征的影响。【方法】以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和早熟晚粳3种类型具有代表性的4个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两种)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直播稻干物质的积累、分配、运转及叶面积、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1)无论是从单茎还是群体来看,拔节、孕穗、抽穗、蜡熟和成熟期的干物重均随播期的推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且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差异愈加明显。(2)随着播期的推迟,播种期至拔节期和拔节期至抽穗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占成熟期总干物质积累量的比例呈一定的上升趋势,抽穗至成熟期则呈一定的下降趋势,各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随播期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国辉  周静  龙继锐  陈敏  宋春芳  万宜珍  沈洪昌  
在常规栽培和优化栽培模式下,分别选用施氮量折合成纯氮0,105,142.5,180 kg/hm2的4个缓释氮肥处理,研究了缓释氮肥对超级杂交早稻株两优02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栽培模式下,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氮肥利用率、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以施纯氮142.5 kg/hm2的处理最合理;常规栽培模式下,以施纯氮180 kg/hm2的处理最优.相关性分析表明,优化栽培模式下,生物产量与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籽粒产量与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呈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常规栽培模式下,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与氮肥偏生产力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农...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龙继锐  马国辉  宋春芳  万宜珍  周静  沈洪昌  
研究了2种施氮水平下5种肥料对超级杂交中稻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产量与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其次序为:成熟期>齐穗期>孕穗期>分蘖中期;低氮(节氮30%)处理比高氮(等氮)处理分蘖发生总量减少,无效分蘖也减少,但其后期干物质积累量没有明显减少,茎鞘物质转运率高于高氮处理;节氮栽培能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肥料SCU、CCF、LPK和低N适PK的氮素利用率均显明高于普通尿素,SCU优势最为显著。SCU的物质生产优势表现在生育中后期,其生育中后期群体生长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同等氮水平下,SCU处理的氮肥利用率较其它肥料高。因此,SCU较其它肥料有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树杏  郭慧  李敏  孙永健  马均  
以杂交籼稻品种冈优527为试材,于幼穗形成期设置短期轻度水分胁迫(Short and light water stress,SLS)、长期轻度水分胁迫(Long and light water stress,LLS)、短期重度水分胁迫(Short and heavy water stress,SHS)以及长期重度水分胁迫(Long and heavy water stress,LHS)4个水分处理,并以习惯水层灌溉(Traditional flooding,TF)为对照。研究复水后水稻叶片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运转。试验结果显示:在幼穗形成期水分胁迫后,水稻叶面积、叶绿素a/b、SPAD值、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慧  李树杏  杨占烈  何强  甘雨  张武汉  向关伦  孙平勇  舒服  邓华凤  
为了探讨水稻在覆膜直播和常规手栽2种不同种植方式下干物质以及光合生产特征,以早熟型杂交籼稻安优136、香早优2017,迟熟型杂交籼稻金优785、Ⅱ优838这2种类型4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对覆膜直播湿润栽培和常规手栽水作栽培2种种植模式下水稻的干物质积累、转运、分配及叶面积、群体生长率、光合势、净同化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在2种不同种植方式下主要生育期(孕穗期、抽穗期、蜡熟期、成熟期)单株茎干物质量、群体干物质量,以及各主要生育阶段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单株叶、茎、鞘干物质的表观输出量、输出率、转化率均表现为覆膜直播高于常规手栽。迟熟型品种的干物质量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占成熟期总干物质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肖万欣  赵海岩  李明  刘晶  史磊  常程  张书萍  汪经宏  赵勐  
以不同玉米杂交种为试材,在实验室和温室通过设置不同水分胁迫处理,研究了供试品种萌发特性和各器官干物质生产与分配情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随着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加,玉米杂交种胚芽、胚根相对生长量和储藏物质转运率均呈下降趋势,根冠比呈上升趋势。在同一水分胁迫处理下,和其他品种相比,辽单539胚根的相对生长量和储藏物质转运率均较高,根冠比比正常水分(0 MPa)处理提高幅度也较大。灌浆期,供试品种各器官干物重:雌穗>茎秆>叶片>叶鞘>根系>雄穗。和重度水分胁迫处理(SS)相比,正常供水处理(CK)下,茎秆干物重下降明显,而雌穗干物重迅速增加。和其他品种相比,辽单527、辽单539和辽单31营养器官占生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彭国照  
利用杂交中稻田间试验等资料, 深入地分析了影响四川盆区杂交中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的主要气象因子、关键时期和作用规律, 按穗型、粒型分类建立了杂交中稻生育期、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气候生态模型, 在四川盆区杂交中稻生产布局和生产决策服务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成志  黄文章  严明建  胡景涛  吕直文  雷树凡  冉彦秀  
为选育适宜中海拔地区生产的水稻新品种,本试验以有效穗14万/667m2、结实率80%、千粒重27 g、穗平实粒数160粒作为统计的分界点,对223个参试组合的有效穗、穗平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一个性状达到分界值以上的组合中,增产组合所占比例均在65%以下;两个性状达到分界值以上,则增产的几率都达到72.7%以上,其影响力为:结实率>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只有满足有效穗14万穗/667m2、结实率80%、千粒重27 g、穗平实粒数160粒中的多个性状指标,才会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吕军  王伯伦  孟维韧  赵凤艳  
【目的】为了明确不同穗型粳稻产量形成的物质来源。【方法】以27个粳稻品种或品系为试材,对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生产、分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齐穗期、灌浆期直立和半直立穗型品种的剑叶和倒2叶净光合速率高于弯穗型品种。齐穗期直立和半直立穗型品种的剑叶和倒2叶气孔导度大于弯穗型品种,但灌浆期各类品种气孔导度的差异变小。灌浆期细胞间隙CO2浓度比齐穗期有所增高,其中弯穗型品种增高幅度较大。齐穗期和成熟期细胞间隙CO2浓度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直立和半直立穗品种由于具有较强的光合效率和物质转运能力,干物质分配到穗部的比例较大,产量较高。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月峰  卢铁钢  孙国才  王俊茹  李大伟  李德全  李殿平  
以北方超级稻铁粳7号和沈农265为试材,分析了不同氮素水平对群体物质生产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施纯氮量210kg·hm-2相比,降低30%的氮素水平(147kg·hm-2)未造成铁粳7号和沈农265的产量显著下降,从抽穗期至成熟期两品种的叶、茎鞘干物质输出率和对产量贡献率下降,而穗干物质增量呈现增加趋势,表明该氮素水平可以促进营养器官光合同化产物对生殖器官的直接供应能力;降低30%氮素水平下铁粳7号和沈农265的氮素分配比例都表现出穗部积累优势,氮素收获指数、生理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分别增高6.3%、15.8%、3.8%、25.4%和5.8%、25.2%、1.7%、2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